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12910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车辆驻车时通过电动马达驱动,对车轮施加制动力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驻车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存在涉及安装于车轮,通过使电动马达动作而对车轮施加制动力的电动制动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I公开的电动制动装置包括固定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的小径带轮以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并在与小径带轮之间架设带的大径带轮。另外,在大径带轮同轴地连结有两级行星齿轮,与大径带轮一同形成齿轮机构。
[0003]由此,电动马达的驱动力被包括带的传递机构与多级行星齿轮减速,转换成直线方向的按压力后,传递至车轮制动装置而对车轮施加制动力。
[0004]然而,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动制动装置在电动马达的旋转轴方向的一端部安装托架,经由该托架将电动马达安装于壳体。而且,在将电动马达安装于壳体内时,在托架与壳体的内周面之间夹设有弹性体,并且在电动马达的另一端部与壳体之间也相同地夹设有弹性体。
[0005]由此,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电动制动装置中,能够吸收壳体及收容于其中的部件尺寸的偏差,并且能够减少因车轮振动而在驱动装置产生的冲击。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02007/096098号小册子
[0007]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电动制动装置的壳体通过一对主体相互接合而形成。通常,如果为了使主体彼此接合而使用紧固螺栓等,需要设置紧固量,从而壳体会大型化,因此大多通过不需要设置紧固量的焊接等进行接合。
[0008]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的电动制动装置中,在使用通过焊接接合的壳体的情况下,为通过两个主体夹持电动马达的构造,因此双方的主体因夹设于电动马达的两端部的弹性体的作用力而在相互分离的方向承受负载。施加于各个主体的负载作用于壳体的焊接部,从而存在使其接合力降低的担忧。焊接部的接合力的降低导致壳体内的各部件的偏差,由此引起的齿轮彼此的啮合不良等,从而使电动制动装置的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可靠性较高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以及电动驻车制动装置。
[0010]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技术方案I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的发明的构成为一种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其用于驱动驻车制动促动器,所述驻车制动促动器通过将转动部件的旋转运动转换成前进运动并传递至移动部件,使得被移动部件施力的制动片对与车轮一同旋转的制动盘进行按压,从而使车轮产生制动力,该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齿轮主体,其通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相互接合而形成;安装部件,其固定于第一构件的内周部;电动马达,其与安装部件卡合或者一体化,并在齿轮主体内在规定的方向被定位;按压部件,其夹设于第一构件的内周面与电动马达之间,并对电动马达朝向安装部件进行施力;以及减速机构,其收容于齿轮主体内,并将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传递至转动部件。
[0011]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构成在技术方案I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减速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其固定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第一齿轮轴,其与安装部件卡合并在规定的方向被定位,并且安装于齿轮主体;以及第一从动齿轮,其形成于第一齿轮轴上,具有比驱动齿轮多的齿数,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并且连结于转动部件,从而对电动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至转动部件。
[0012]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构成在技术方案2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电动马达具有马达壳体,从马达壳体的旋转轴向的一端面突出有嵌合部,并且输出轴从嵌合部的突端面在轴向上突出,安装部件配置为与马达壳体的一端面对置,并且具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嵌合部的外周面嵌合,从而电动马达相对于安装部件在半径方向被定位,按压部件对马达壳体的另一端面朝向安装部件进行施力,从而使一端面与安装部件抵接。
[0013]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构成在技术方案3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从马达壳体的另一端面突出有弹性体保持部,按压部件由橡胶材料形成为在中央部具备保持孔的圆板状,并以在保持孔嵌合有弹性体保持部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构件的内周面与另一端面之间。
[0014]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构成在技术方案2至4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减速机构具有:传递齿轮,其设置于第一齿轮轴上,并与第一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第二齿轮轴,其安装于齿轮主体;第二从动齿轮,其形成于第二齿轮轴上,具有比传递齿轮多的齿数,并且与传递齿轮啮合;太阳轮,其设置于第二齿轮轴上,并与第二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多个行星齿轮,它们与太阳轮啮合,并通过太阳轮的旋转在太阳轮的外周公转;齿圈,其配置于行星齿轮的周围,并在内周面与行星齿轮啮合,并且通过与齿轮主体卡合而无法旋转;以及行星架部件,其将多个行星齿轮彼此连接,并且连结于转动部件,通过行星齿轮的公转而旋转,对太阳轮的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至转动部件。
[0015]技术方案6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发明的构成为一种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其具备:制动壳体,其安装于车体;移动部件,其以能够沿轴向移动并且无法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制动壳体;制动片,其夹设于与车轮一同旋转的制动盘与移动部件之间;齿轮主体,其通过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相互接合而形成,并安装于制动壳体;电动马达,其安装于齿轮主体内;减速机构,其收容于齿轮主体内,并传递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以及转动部件,其与移动部件啮合,经由减速机构被电动马达驱动,从而使移动部件向轴向移动,经由移动部件对制动片朝向制动盘进行施力,该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构件的内周部固定有安装部件,电动马达与安装部件卡合或者一体化,在齿轮主体内在规定的方向被定位,在第一构件的内周面与电动马达之间夹设有按压部件,按压部件对电动马达朝向安装部件进行施力。
[0016]发明效果
[0017]根据技术方案I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具备:安装部件,其固定于第一构件的内周部;电动马达,其与安装部件卡合或者一体化,在齿轮主体内在规定的方向被定位;以及按压部件,其夹设于第一构件的内周面与电动马达之间,并对电动马达朝向安装部件进行施力,从而能够将电动马达无偏差地固定于齿轮主体。
[0018]另外,按压部件的作用力作用于第一构件的内周面与固定于第一构件的安装部件之间,因此不产生使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分离的负载,从而能够防止双方的接合部的接合力的降低。
[0019]根据技术方案2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减速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其固定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第一齿轮轴,其与安装部件卡合并在规定的方向被定位,并且安装于齿轮主体;以及第一从动齿轮,其形成于第一齿轮轴上,具有比驱动齿轮多的齿数,第一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并且连结于转动部件,对电动马达的旋转进行减速并传递至转动部件,从而电动马达与第一齿轮轴均定位于安装部件上,因此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尺寸的偏差仅取决于安装部件的制造误差。因此,能够减少双方之间的尺寸的偏差,从而能够防止减速机构的动作时的异响、传递效率的降低。
[0020]另外,能够提高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与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尺寸精度,因此能够不需要在制造减速机构时对驱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之间的齿隙进行调整。
[0021]根据技术方案3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安装部件配置为与马达壳体的一端面对置,并且具有定位孔,定位孔与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突出的嵌合部的外周面嵌合,电动马达相对于安装部件在半径方向被定位,从而在安装部件上,能够更加提高输出轴相对于第一齿轮轴的位置精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双方之间的尺寸的偏差。
[0022]另外,按压部件对马达壳体的另一端面朝向安装部件进行施力,使马达壳体的一端面与安装部件抵接,从而能够将电动马达无偏差稳定地安装于齿轮主体内。
[0023]根据技术方案4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从马达壳体的另一端面突出有弹性体保持部,按压部件由橡胶材料形成为在中央部具备保持孔的圆板状,并以在保持孔嵌合有弹性体保持部的方式配置于第一构件的内周面与另一端面之间,从而去除齿轮主体内的按压部件的错位,进而能够对电动马达朝向安装部件稳定地进行施力。
[0024]根据技术方案5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减速机构具有:传递齿轮,其设置于第一齿轮轴上,并与第一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第二齿轮轴,其安装于齿轮主体;第二从动齿轮,其形成于第二齿轮轴上,具有比传递齿轮多的齿数,并且与传递齿轮啮合;太阳轮,其设置于第二齿轮轴上,并与第二从动齿轮一体地旋转;多个行星齿轮,它们与太阳轮啮合,并通过太阳轮的旋转在太阳轮的外周公转;齿圈,其配置于行星齿轮的周围,在内周面与行星齿轮啮合,并且通过与齿轮主体卡合而无法旋转;以及行星架部件,其将多个行星齿轮彼此连接并且连结于转动部件,通过行星齿轮的公转而旋转,对太阳轮的旋转进行减速并输出至转动部件,从而电动马达的旋转被两级齿轮机构与行星齿轮机构减速,因此能够形成小型且减速效果较大的电动驻车制动用驱动装置。
[0025]根据技术方案6的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在第一构件的内周部固定有安装部件,电动马达与安装部件卡合或者一体化,在齿轮主体内在规定的方向被定位,在第一构件的内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