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及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2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及轴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及轴箱,包括前盖、箱体、后盖、轴承及定位节点,在所述后盖的中心具有轴孔,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向一侧凸出的起吊鼻。本实用新型后盖采用分体式结构,后盖由两个相对扣合连接的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固定连接形成,有利于检修维护的拆卸和组装,省时省力,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及轴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轴箱,特别涉及了一种轨道车辆轴箱的后盖结构及使用了该后盖结构的轴箱,属于轨道车辆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轨道车辆的转向架上安装有前、后两组轮对,在每组轮对中心转轴的两端设置轴箱,轮对和轴箱安装在构架上,轮对的车轴两端穿过轴承,轴承固定在轴箱内。轴箱由轴箱体、前盖及后盖组成,前盖和后盖分别通过螺栓与中间的轴箱体固定连接,后盖的中心孔内圈具有密封结构,与车轮轴之间密封连接。
[0003]由于车辆本身要求的限制,轴箱后盖设计空间狭小,如采用传统的一体式的后盖结构,结构空间需求较大,使得轴箱的安装和拆卸非常不方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较低。另夕卜,在轨道车辆检修过程中,需要对转向架的构架及轮对进行整体起吊,现有的轨道车辆一般在转向架上安装有专用于转向架起吊的起吊座、吊杆等结构,不但使转向架结构复杂,而且占用了较多的转向架结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占用转向架结构空间,即可实现转向架整体起吊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及轴箱。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包括后盖,在所述后盖的中心具有轴孔,在所述后盖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安装孔,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向一侧凸出的起吊鼻。
[0007]进一步,所述起吊鼻与所述后盖一体制造成型。
[0008]进一步,所述后盖由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相对扣合固定连接形成。
[0009]进一步,所述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的对接部位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
[0011]进一步,所述定位结构为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卡槽。
[0012]进一步,所述后盖包括后盖板及沿轴孔外周向外凸出的凸缘,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凸缘的外侧。
[0013]进一步,所述后盖中心轴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迷宫式密封槽结构。
[001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0015]一种轴箱,包括前盖、箱体、后盖、轴承及定位节点,所述后盖为以上所述的结构。
[0016]综上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及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0017](I)在后盖上一体成型提吊结构,利用后盖实现转向架的整体起吊功能,省去了现有技术中设置的专用于转向架起吊的起吊座等结构,简化了转向架提吊的结构,也节省转向架的结构空间。
[0018](2)本实用新型后盖采用分体式结构,后盖由两个相对扣合连接的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固定连接形成,有利于检修维护时的拆卸和组装,省时省力,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0019](3)有效的利用了车轮和一系轴箱弹簧之间狭小空间,避让了一系轴箱弹簧和车轮的运动范围,使结构更加紧凑。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轴箱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轴箱体结构剖视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盖结构剖视图;
[0024]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盖与轮对提吊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轮对提吊结构示意图。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箱体1,前盖2,后盖3,第一后盖3a,第二后盖3b,轴承4,定位节点5,一系轴箱弹簧6,轴箱弹簧安装座7,安装部8,橡胶垫9,通孔10,凸台11,密封圈12,迷宫式密封结构13,车轮轮毂14,轴颈15,后挡圈16,垂向减振器安装座17,盖体18,安装法兰19,开口 20,盖板21,轴孔22,安装孔23,第一安装座24,第二安装座25,螺栓26,后盖板27,凸缘28,弧面29,定位凸起30,定位卡槽31,安装螺栓32,防松铁丝33,凸出部34,安装凸起35,安装凹槽36,车轴37,起吊鼻38,构架39,吊座40,螺栓41,方形口 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轨道车辆上的轴箱,包括箱体1、前盖2、后盖3、轴承4及定位节点5,其中,箱体I为定位转臂式箱体,转向架的一系轴箱弹簧6底部固定在箱体I上,一系轴箱弹簧6的顶部与转向架的构架固定,轴承4安装在箱体I的内部,轴承4套装在车轴37的外周,定位节点5与构架固定,在箱体I上还设置有垂向减振器安装座17,垂向减振器安装座17与垂向减振器(图中未示出)连接,垂向减振器的顶部与构架连接。
[0029]在箱体I的上方向上凸出一轴箱弹簧安装座7,一系轴箱弹簧6采用双圆钢弹簧,由套接在一起的内弹簧和外弹簧组成,一系轴箱弹簧6中心底部具有安装部8,安装部8通过螺钉固定在轴箱弹簧安装座7上,一系轴箱弹簧6与箱体I之间设置有橡胶垫9,橡胶垫9由上下两个金属钢板及中间的橡胶一体硫化而成。橡胶垫9的中心具有通孔10,轴箱弹簧安装座7从通孔10中穿出,安装部8的底部中心向下凸出一圆环形凸台11,凸台11的部分卡固定在橡胶垫9的中心通孔10的内壁与轴箱弹簧安装座7的外壁之间。
[0030]如图2所示,前盖2与箱体I的前端部固定连接,前盖2由盖体18和安装法兰19组成,安装法兰19与盖体18的一端固定连接或制成一体,前盖2与箱体I之间通过安装法兰19固定连接在一起。在前盖2的侧部设有开口 20,在开口 20处安装有一盖板21,盖板21是橡胶盖,用于在车辆入库时,打开盖板21检查轴端内部情况,检测有无异常出现。
[0031]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后盖3与箱体I的后端部固定连接,在后盖3的中心具有轴孔22,后盖3包括后盖板27,在后盖板27的外侧沿轴孔22外周具有向外凸出的凸缘28,在后盖板27的内侧沿轴孔22外周具有向外凸出的环形的凸出部34,后盖板27、凸缘28和凸出部34为一体成型结构。
[0032]在后盖板27的四个角上开设有四个用于固定安装的安装孔23,在每个安装孔23处通过安装螺栓32使箱体I与后盖3固定连接在一起。为了防止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安装螺栓32松动,在安装螺栓32上安装有防松铁丝33。
[0033]箱体I和后盖3均为相对静止的部件,在连接处设置静密封,后盖板27、凸出部34与箱体I的边缘卡在一起,在该连接处设置一圈O形密封圈12,实现后盖3与箱体I之间的密封,确保箱体I内外双向密封,防止水、灰等异物进入。
[0034]在车轴37的轴颈15处固定安装一后挡圈16,后挡圈16具有防尘的作用,后挡圈16与轴颈15过盈配合固定,后挡圈16随车轴37高速旋转,后盖3为静止部件,在后盖3的轴孔22的内壁上设置有迷宫式密封结构13,后盖3与后挡圈16之间通过迷宫式密封结构13实现运态密封,防止轴承润滑油泄露,且防止外部异物进入,实现动态双向密封功能。后挡圈16的外表面具有向外凸出的断面呈倒L形的环形的安装凸起35,相应地在后盖板27的轴孔22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安装凹槽36,安装凸起35插接卡固在安装凹槽36内,在轴孔22内侧壁及安装凹槽36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和两个密封槽(图中未标示),在密封槽内安装密封材,五个密封槽及密封材形成迷宫式密封结构13,密封材与后挡圈16紧密贴合形成后盖3与车轴37之间的密封。
[0035]本实施例中,后盖3由结构对称的第一后盖3a和第二后盖3b相对扣合固定连接形成,第一后盖3a和第二后盖3b上分别具有上述的凸缘28、凸出部34和安装凹槽36等结构。
[0036]第一后盖3a和第二后盖3b的对接部位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设置在后盖3的上下两个面上,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相对设置的螺栓孔,上下两个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之间分别通过螺栓26固定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后盖3a和第二后盖3b的固定连接形成完整的后盖3。
[0037]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设置在凸缘28的外侧,后盖板27的边缘高底低于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的高度,这样可以让出一系轴箱弹簧6的运动范围,另外,凸缘28的外圈,即与车轮轮毂14连接的一侧具有向内凹的弧面29,让出了与车轮轮毂14接触的部位,而且后盖3的外侧与车轮轮毂14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这种结构使后盖3的安装有效的利用了车轮轮毂14和一系轴箱弹簧6之间的狭小空间,不但使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的安装避开了一系轴箱弹簧6和车轮轮毂14的运动范围,解除了一系轴箱弹簧6沉浮空间限制,而且更加方便后盖3的安装和拆卸,在拆卸后盖3时,将后盖3向车轮轮毂14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将后盖3从箱体I中抽出,即可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从车轴37的两侧分别拆下,安装后盖3时则与上述相反。
[0038]后盖3采用分体式结构,有利于轴箱在检修维护的拆卸和组装,而且后盖3可以实现单独的安装和拆卸,省时省力,可大幅提高轴箱安装和拆卸时的工作效率。如在后盖3与车轴37处发现有油迹时,就可以将后盖3单独拆卸下来,观察是否为迷宫式密封结构或者配合部位出现问题。另外,后盖3采用分体结构,还方便拆卸轴承4。在每次拆卸轴承4时,都需要先将后盖3单独拿开,因为与后盖3配合的后挡圈16是必须过盈压在车轴37上的,然后后盖3的迷宫式密封结构与后挡圈16配合形成动态密封,由于后挡圈16与后盖3的位置关系和结构空间限制,在后挡圈16需要拆卸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轴向空间,可以将后盖3挪向后方,然后利用工装将后挡圈16退下,但是轨道车辆的车轴端部布置是绝对肯定不可能允许有这么长的轴向空间实现仅仅一个退卸的作用。所以,采用分体式后盖3就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拆卸时,先将后盖3拆离车轴37,留出足够的空间,然后用拉马一端顶住轴端部,另一端把住后挡圈16,油泵加压,这样就能将后挡圈16和轴承4 一同退下,方便快捷。
[0039]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安装,保证安装精度,在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为对应设置在第一安装座24上的定位凸起30和设置在第二安装座25上的定位卡槽31,定位凸起30沿水平方向向一侧伸出,螺栓26从侧向穿过螺栓孔固定连接。该定位结构能够阻止第一后盖24与第二后盖25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螺栓26受剪切力,对螺栓26起到保护的作用。
[0040]如图3所示,在第一后盖24上设置有向外凸出的起吊鼻38,起吊鼻38与第一后盖24 —体制造成型,起吊鼻38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后盖25上,也可以在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的两侧各伸出一个。
[0041]如图4所示,在转向架的构架39上固定连接一吊座40,吊座40与构架39之间通过螺栓41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在吊座40上开设有一方形口 42,起吊鼻38插入至方形口42内,在平常车辆正常运行时,起吊鼻38位于方形口 42的中心,与吊座40不接触,而在需要对转向架与轮对整体起吊时,转向架被吊起向上移动时,吊座40跟着向上移动,使起吊鼻38与吊座40抵靠在一起,进而连带起吊鼻38及后盖3 —起向上吊起,实现转向架与轮对的整体起吊,节省结构空间,安全可靠。
[0042]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设置在后盖3的上下两个面上,而且上下两个第一安装座24上的定位凸起30沿水平方向向一侧伸出,除了具有安装定位功能外,还可以在起吊时起到垂向止挡及辅助起吊的作用,能够阻止第一后盖24与第二后盖25之间的相对运动,导致螺栓26受剪切力,对螺栓26起到保护的作用。
[0043]下面详细描述轴箱的安装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44]A、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分别套在车轴37上,用两个螺栓26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进行预紧。
[0045]B、将轴承4组装在车轴37的轴颈15上。
[0046]C、将箱体I套装在轴承4上。
[0047]D、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的上下两个螺栓26进一步紧固,组装成完整的后盖3ο
[0048]Ε、推入箱体1,使箱体I贴紧后盖3,此时密封圈12被压紧实现箱体I与后盖3之间的密封,后挡圈16与后盖3之间通过迷宫式密封结构13密封连接,实现后盖3与车轴37之间的密封。
[0049]F、通过安装螺栓32将后盖3与箱体I固定连接,再最后安装上防松铁丝33。
[0050]G、将前盖2与箱体I通过安装法兰19固定连接在一起。
[0051]下面详细描述轴箱的拆卸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52]A、将前盖2从箱体I上拆卸下来。
[0053]B、将后盖3上的四个安装螺栓32旋出。
[0054]C、依次拆卸箱体I和轴承4。
[0055]D、再将第一安装座24和第二安装座25上的两个螺栓26拆卸下来,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向两侧分别拆开,完成后盖3拆卸。
[0056]需要单独拆下后盖3或需要先拆卸后盖3时,先将后盖3上的四个安装螺栓32旋出,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向车轮轮毂14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将后盖3的凸出部34从箱体I中抽出,再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的上下两个螺栓26旋开,最后将第一后盖24和第二后盖25从车轴37的两侧分别拆下,即完成了后盖3的单独拆卸。
[0057]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包括后盖,在所述后盖的中心具有轴孔,在所述后盖上开设有用于固定安装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盖上设置有向一侧凸出的起吊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鼻与所述后盖一体制造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由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相对扣合固定连接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的对接部位设置有相配合的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定位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对应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上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卡槽。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包括后盖板及沿轴孔外周向外凸出的凸缘,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凸缘的外侧。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轴箱后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中心轴孔的内壁上设置有迷宫式密封槽结构。9.一种轴箱,包括前盖、箱体、后盖、轴承及定位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为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结构。
【文档编号】B61F15-00GK204279472SQ201420739745
【发明者】宋树亮, 董晓红, 张会杰, 周小江, 张雄飞, 邹晓龙 [申请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