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快捷货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7681阅读:973来源:国知局
带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快捷货车转向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车辆转向架,属于铁路车辆转向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正在研发160km/h速度等级的铁路快捷货车,转向架是其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其中,抗侧滚装置起着限制车体侧滚角、提高侧滚稳定性的作用,其性能参数的稳定对运用安全有重要的影响。由于传统货车转向架速度均低于120km/h,传统客车转向架不能适应货车运用模式,国内新研发了几种运行速度160km/h以上的快捷货车转向架,主要采取两种抗侧滚装置,一种是弹性旁承式,另一种是液压减振器式。由于其结构性能特点,现有快捷货车转向架抗侧滚装置存在长期运用稳定性差和对车辆的普遍适应性弱的问题。弹性旁承式抗侧滚装置包括两个安装在侧梁中部的弹性旁承,利用横向大跨距和受控的垂向刚度,实现抗侧滚性能。由于转向架和车体在运用中会发生5°左右的相对回转,现有弹性旁承式抗侧滚装置采用两种方式来适应:一是采用旁承顶部与车体固定,旁承上下表面大剪切位移的方式;二是旁承顶部与车体底部相对滑动的方式。由于转向架和车体的相对回转会导致旁承上下表面很大的相对位移,前者容易导致旁承剪切破坏,丧失抗侧滚能力;后者存在摩擦,长期运用稳定性不良、维护工作量大。液压减振器式抗侧滚装置有无磨耗、性能稳定的特点,但为了适应转向架与车体的回转,减振器长度不能太短,同时,抗侧滚减振器一般布置在转向架构架外侧,当车体侧梁高度较低时,抗侧滚减振的布局空间受到限制,存在与车辆兼容性不良、通用性弱的问题。综上所述,目前铁路快捷货车转向架存在旁承式抗侧滚装置稳定低低、液压减振器式抗侧滚装置通用性弱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抗侧滚扭杆系统的铁路快捷货车转向架。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抗侧滚扭杆装置的快捷货车转向架,包括轮对、构架、一系悬挂系统、轴箱组成、二系悬挂系统、制动系统和牵引装置,所述二系悬挂系统中不设置旁承或抗侧滚减振器,在构架的底部设置抗侧滚扭杆装置;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包括扭杆座、扭杆轴、扭臂和连杆,所述扭杆轴两端可转动安装在扭杆座内,扭杆座顶部固定于构架底部,扭臂一端与扭杆轴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下端铰接,所述连杆上端球铰伸出到构架上方与车体弹性连接。

所示扭杆轴两端分别设有扭臂座和安装座;所述扭臂一端设有圆形孔,扭臂通过该圆形孔与扭臂座过盈配合或花键配件连接;所述扭杆座中部设有扭杆安装孔,扭杆安装孔套在安装座上,扭杆可在扭杆安装孔内自由转动;所述扭杆座顶面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构架的底面上。

所述扭杆座与扭臂也可以互换位置,即扭臂安装与扭杆轴两端,扭杆座安装于扭臂内侧。

所述二系悬挂系统包括二系橡胶堆、横向减振器、抗蛇行减振器、横向止挡和垂向止挡,所述二系橡胶堆、横向减振器、抗蛇行减振器、横向止挡和垂向止挡采用快捷货车转向架的常规技术。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抗侧滚扭杆装置的连杆为弹性连接无磨耗结构,通过扭臂及连杆位置的灵活布置,可以避开某些车辆较低的侧梁,适应转向架与车体的回转运动,避免了剪切和摩擦式旁承易损坏的问题,解决现有技术中旁承式抗侧滚装置稳定性低和液压减振器式抗侧滚装置通用性弱的缺陷,实现良好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抗侧滚性能稳定、无磨耗、适用于铁路货车快捷运输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抗侧滚扭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面旋转示意图。

图中:1轮对、2构架、3一系悬挂系统、4轴箱组成、5二系悬挂系统、6制动系统、7牵引装置、8抗侧滚扭杆装置、81扭杆座、82扭杆轴、83扭臂、84连杆、811扭杆安装孔、821扭臂座、822安装座、831圆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包括轮对1、构架2、一系悬挂系统3、轴箱组成4、二系悬挂系统5、制动系统6、牵引装置7和抗侧滚扭杆装置8。

所述轮对1、构架2、一系悬挂系统3、轴箱组成4、制动系统6和牵引装置7采用现有快捷货车转向架的常规技术。

所述二系悬挂系统5包括二系橡胶堆、横向减振器、抗蛇行减振器、横向止挡和垂向止挡,所述二系悬挂系统5采用二系橡胶堆、横向减振器、抗蛇行减振器、横向止挡和垂向止挡等快捷货车转向架的常规技术,二系悬挂系统5中不设置旁承或抗侧滚减振器。

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8设置在构架2的底部(如图2所示),顶部接口位于构架2上方,用以连接车体。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抗侧滚扭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抗侧滚扭杆装置8包括扭杆座81、扭杆轴82、扭臂83和连杆84。

所述连杆84采用刚性杆体+两端弹性球铰的常规技术,其下端球铰与扭臂83的连杆座连接。

所述扭杆轴82两端可转动安装在扭杆座81内,扭杆座81顶部固定于构架2底部,扭臂83一端与扭杆轴8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杆84下端铰接,所述连杆84上端球铰伸出到构架2上方与车体弹性连接。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面旋转示意图。

所示扭杆轴82两端分别设有扭臂座821和安装座822;所述扭臂83一端设有圆形孔831,扭臂83通过该圆形孔831与扭臂座821过盈配合或花键配件连接;所述扭杆座81中部设有扭杆安装孔811,扭杆安装孔811套在安装座822上,扭杆82可在扭杆安装孔811内自由转动。

所述扭杆座81顶面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构架2的底面上。

所述扭杆座821与扭臂83也可以互换位置,即扭臂83安装与扭杆轴82两端,扭杆座821安装于扭臂83内侧,避免了抗侧滚减振器8只能布置在构架2外侧在部分低侧梁车体上不能安装的问题,适应性广、通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当车体发生浮沉运动时,车体两侧同时下压或抬升连杆84以及扭臂83,从而使扭杆轴82两端的安装座822在扭杆安装孔811内发生同向转动,不影响车体浮沉动作;当车辆发生侧滚运动时,车体一侧下压连杆84及扭臂83、另一侧抬升连杆84及扭臂83,使扭杆轴82两端的安装座822在扭杆安装孔811内发生反向转动,扭杆轴82扭转产生抑制车辆侧滚反力,控制车体侧滚的速度和角度,实现抗侧滚功能;当车体与转向架发生相对回转时,连杆84两端的球铰发生扭转,适应连杆84上下端的各向相对位移。

本实用新型抗侧滚扭杆装置的连杆为弹性连接无磨耗结构,通过扭臂及连杆位置的灵活布置,可以避开某些车辆较低的侧梁,适应转向架与车体的回转运动,避免了剪切和摩擦式旁承的损坏,解决现有技术中旁承式抗侧滚装置稳定性低和液压减振器式抗侧滚装置通用性弱的问题,实现良好的兼容性。本实用新型通过抗侧滚扭杆装置,转向架在满足抗侧滚性能的同时,通过成熟结构和无磨耗设计,避免了长期运用部件损坏和磨耗超限,实现性能稳定,适用于铁路货车快捷运输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方案,只是举例说明,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等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