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6197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刹车手把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手把,尤其涉及一种刹车手把均可适用安 装于车把的左右两侧,且便于直接补充或替换油液的刹车手把结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刹车从鼓式、轮圈式到碟刹式,与时俱进,现今碟刹与传统
的v刹一样,皆已被普遍运用于自行车的刹车系统了,碟刹分为机械式
碟刹、半机械式碟刹以及油压式碟刹,其中油压式碟刹是以油液为介质, 按压刹杆动作可使刹把内的活塞压縮油液,压力从油管直通卡钳,从而
推动卡钳内的活塞,带动刹车片夹持碟盘以形成制动效果;油压式刹车
系统中,刹车手把结构中设有一个油室,也称为储油筒,其功用在于供
应补充调节煞车系统所需的煞车油,也可避免空气进入系统中,以维持
一定良好的煞车效能;
目前的刹车手把有如中国台湾专利证号M321400 「油压刹车握把」
专利,其结构由一刹车把手座、 一刹车油缸及一油室组成,该刹车把手
座具有一主体部及一连接部,又主体部内形成有一腔室,该连接部远离
主体部的侧面形成有一容置腔,该刹车油缸是在主体部的腔室内设有一
可相对滑动的活塞,且活塞前端与腔室内端面间顶撑有一复位弹簧,油
室是设于刹车把手座连接部的容置腔内,且刹车把手座在油室与腔室间
设有一导油管,借此组构成一可用于把手两侧的油压刹车握把;
虽然这种油压刹车手把将油室安装于刹车把手座侧边,以使油室在
刹车把手座安装后能够受重力作用顺利流入腔室,故可适用于把手两侧, 但由于其结构是先在刹车把手座内开设容置腔与导油管,然后才在容置
腔内另行装设独立的油室,最后再以侧盖将油室封于刹车把手座内,显 见这种油压刹车手把的结构设计较为复杂,无法批量生产制造,并使组 装流程达到有效的生产效率,且结构的复杂与组装的繁琐便意味着需要 花费更多的机械人力维持产能,无形提高生产成本;再者,由于该油压刹车手把与油室并非一体设置,所以补充或替换油液时,还得拆装刹车 把手座的侧盖、取放油室才能完成补充、替换的作业,手续不但费时, 取放油室时还可能不慎将油液漏出。
由上述理由可看出现有油压刹车手把的结构仍显复杂、组装不易, 且油液的补充或替换也不够便利,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刹车手把结构,使刹车手把结构简单、组装容易, 且油液的补充或替换便利省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刹车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适用安装于车把的左右 两侧,且便于直接补充或替换油液的一刹把,该刹把上设有包括一刹杆 装配部以及一车把装配部,该刹杆装配部与车把装配部各位于刹把一侧, 该刹杆装配部所在的侧近于刹把的顶面,该车把装配部所在的侧近于刹 把的底面,该顶面与底面之间为刹把的身部;该刹把内开设供活塞容置 的一油压缸;该刹把内由底面对油压缸开设供油液储存的一储油室,以 便补充刹车时所需要的油液,该身部于储油室两侧各开通一注油口。
前述的刹车手把结构,其中储油室在刹把的身部一段内形成弯曲型 态,并以至少一流道连接于油压缸。
前述的刹车手把结构,其中油压缸设置位置是邻近于刹把的顶面并 与顶面平行,该储油室设置位置是邻近于刹把的底面使该储油室的位置 高于油压缸的位置。
前述的刹车手把结构,其中刹杆装配部形成相对的枢耳,以该枢耳组 设可推动活塞的一刹杆;该车把装配部是设有对应的固定件,该车把装 配部与固定件供夹合固定车把。
本实用新型将储油室设于刹把内部,故无论刹把安装于车把的任一 侧,该储油室的油液仍均可在重力与地心引力作用下而顺利流入油压缸 内,所以同一刹把可适用于车把的两侧,可省下两套模具开发所需成本; 其次,本实用新型将油压缸与储油室共同开设于刹把内,简化结构并相 对减少了组装的步骤,在量产时可更为经济有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最后,本实用新型在储油室两侧均开设有注油口,所以如果储油室的油 液被频繁地刹车所生的热度气化蒸发而需要补充,或者日久油液需要替 换,只要开启位于身部上方的注油口,便能直接对储油室进行油液的补 充或替换,手续十分便利省时。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刹车手把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把右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把左侧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于车把右侧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组装于车把右侧的本实用新型按压刹杆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底面lb 刹杆101 储油室13 弹性件21
顶面la 枢耳10a 油压缸12 活塞20
身部lc 车把装配部ll 流道131 车把30
刹把1 杆装配部10 固定件lll 注油口 1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刹车手把结构,请参照
图1与图2所示,其 为一刹把l,该刹把1上设有包括一刹杆装配部10以及一车把装配部11, 该刹杆装配部10与车把装配部11分别位于刹把1的一侧,该刹杆装配 部10所在的侧近于刹把1的顶面la,该刹杆装配部10于顶面la侧边形 成相对的枢耳10a,以该枢耳10a组设一刹杆101;该车把装配部11所 在的侧近于刹把1的底面lb,该车把装配部11设有对应的固定件111, 该固定件111与底面lb可夹合固定车把30,将刹把1安装于车把30之 上;而该刹把1顶面la与底面lb之间为刹把1的身部lc;
该刹把1内开设一油压缸12,该油压缸12设置位置是邻近于刹把1 的顶面la并与顶面la平行,该油压缸12供活塞20与弹性件21容置; 该刹把1内直接由底面lb对油压缸12开设一储油室13,该储油室13设 置位置是邻近于刹把1的底面lb,该储油室13供油液储存,以便补充刹 车时所需要的油液,该储油室13于刹把1的身部lc 一段内形成弯油型态,并以二流道131连接于油压缸12;该刹把1的身部lc于储油室13
两侧各开通一注油口 14;
续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该储油室13是由刹把1的底面lb朝顶 面la的油压缸12连通,在未安装前该储油室13的位置是低于油压缸12 的位置,但是为让使用者能以符合手掌与手腕人体工学的姿势,形成良 好的力矩握持、操作刹把1,所以刹把1是以顶面la相对车把30向下做 角度的倾斜安装于车把30之上,如此该储油室13的位置便高于油压缸 12的位置,在重力与地心引力作用下而顺利将油液顺流道131汇入油压 缸12之中,因此按压刹杆101推抵活塞20以油压带动刹车时,油液便 随活塞20的动作而从储油室13中汇入油压缸12以维持刹车力量,而当 放开刹杆101后,该活塞20便在弹性件21作用下归于原位,而油液也 随之回流储油室13内;
本实用新型将储油室13设于刹把1内部,故无论刹把1安装于车把 30的任一侧,该储油室13的油液仍均可获得重力与地心引力作用而顺利 流入油压缸12内,所以同一刹把1可适用于车把30的两侧,不但与现 有技术相同,可省下两套模具开发所需成本的益处,而且本实用新型将 油压缸12与储油室13共同开设于刹把1内,简化结构并相对减少了组 装的步骤,在量产时可更为经济有效率,相形之下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在储油室13两侧均开设有注油口 14,所以如果储油室 13的油液被频繁地刹车所生的热量气化蒸发而需要补充,或者日久油液 需要替换,只要开启位于身部lc上方的注油口 14,便能直接对储油室 13进行油液的补充或替换,手续十分便利省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 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 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 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 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 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 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1. 一种刹车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可适用安装于车把的左右两侧,且便于直接补充或替换油液的一刹把,该刹把上设有包括一刹杆装配部以及一车把装配部,该刹杆装配部与车把装配部各位于刹把一侧,该刹杆装配部所在的侧近于刹把的顶面,该车把装配部所在的侧近于刹把的底面,该顶面与底面之间为刹把的身部;该刹把内开设供活塞容置的一油压缸;该刹把内由底面对油压缸开设供油液储存的一储油室,以便补充刹车时所需要的油液,该身部于储油室两侧各开通一注油口。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刹车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 室在刹把的身部一段内形成弯曲型态,并以至少一流道连接于油压缸。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刹车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压 缸设置位置是邻近于刹把的顶面并与顶面平行,该储油室设置位置是邻 近于刹把的底面使该储油室的位置高于油压缸的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刹车手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刹杆 装配部形成相对的枢耳,以该枢耳组设可推动活塞的一刹杆;该车把装 配部是设有对应的固定件,该车把装配部与固定件供夹合固定车把。
专利摘要一种刹车手把结构,其包括可适用安装于车把的左右两侧,且便于直接补充或替换油液的一刹把,该刹把上设有包括一刹杆装配部以及一车把装配部,该刹杆装配部与车把装配部各位于刹把一侧,该刹杆装配部所在的侧近于刹把的顶面,该车把装配部所在的侧近于刹把的底面,该顶面与底面之间为刹把的身部;该刹把内开设供活塞容置的一油压缸;该刹把内由底面对油压缸开设供油液储存的一储油室,以便补充刹车时所需要的油液,该身部于储油室两侧各开通一注油口。本实用新型使刹车手把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油液的补充或替换便利省时。
文档编号B62L3/00GK201264699SQ20082007530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1日
发明者温芫鋐 申请人:温芫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