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改进的汽车转向管柱夹紧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管柱常采用齿条啮合的结构来提高转向管柱的保持力,且齿条结构具有经济性好等优点。但是,齿条结构的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齿对齿,在齿条处于不完全啮合的状态时,如图1所示,手柄无法在此位置锁紧,即无法保证手柄在任意位置锁紧,操作者需每次手动调试至齿条完全啮合位置锁紧手柄;第二,松开手柄时,啮合的齿条无法完全分离,会导致转向管柱调节力变大,调节不平顺,产生调节噪音等问题。
而针对这些问题迫切的需要设计一种可以随时锁紧手柄保证汽车转向安全的汽车转向管柱夹紧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可以随时锁紧手柄保证汽车转向安全的汽车转向管柱夹紧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汽车转向管柱夹紧结构,包括:上管柱、U型架、手柄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柱的外侧套设有U型架,手柄弹簧从上管柱的一侧穿透上管柱与U型架,手柄弹簧的穿透端套设有轴向弹簧齿条,轴向弹簧齿条的前方固定有轴向齿条,轴向齿条的前方设有右径向软限位,右径向软限位上套设有径向弹簧齿条,径向弹簧齿条上卡设有径向齿条,径向齿条前方设有拧紧螺母;所述径向弹簧齿条的两端与U型架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相固定。
所述右径向软限位的一侧为双卡脚,双卡脚与轴向齿条相卡紧,右径向软限位的另一侧为四卡脚,四卡脚穿过径向弹簧齿条与径向齿条相卡紧。
所述径向齿条的形状为“几”字形,其卡齿分布在“几”字弯折部位的外侧。
所述径向弹簧齿条的外形为中空的矩形,其卡齿分布在两个长边的外侧,径向弹簧齿条的两个短边的中央设有焊接凸台。
所述轴向弹簧齿条的外形为中空的矩形,其卡齿分布在两个长边的内侧,轴向弹簧齿条的两个短边的中央设有卡合凸台。
所述径向弹簧齿条和轴向弹簧齿条的横截面为倒置的“几”字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轴向弹簧齿条与径向弹簧齿条,当锁紧手柄时,因为弹簧的可变形性,避免了齿对齿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攒了形变势能,当松开手柄时,形变势能被释放,弹开啮合的齿条,使得驾驶者调节平顺,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转向管柱夹紧结构出现齿对齿的情况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参见图2,1为手柄弹簧,2为轴向弹簧齿条,3为轴向齿条,4为右径向软限位,5为径向弹簧齿条,6为径向齿条,7为拧紧螺母,8为上管柱,9为U型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汽车转向管柱夹紧结构,包括:上管柱8、U型架9、手柄弹簧1,所述上管柱8的外侧套设有U型架9,手柄弹簧1从上管柱8的一侧穿透上管柱8与U型架9,手柄弹簧1的穿透端套设有轴向弹簧齿条2,轴向弹簧齿条2的前方固定有轴向齿条3,轴向齿条3的前方设有右径向软限位4,右径向软限位4上套设有径向弹簧齿条5,径向弹簧齿条5上卡设有径向齿条6,径向齿条6前方设有拧紧螺母7;所述径向弹簧齿条5的两端与U型架9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中右径向软限位4的一侧为双卡脚,双卡脚与轴向齿条3相卡紧,右径向软限位4的另一侧为四卡脚,四卡脚穿过径向弹簧齿条5与径向齿条6相卡紧。
本实用新型中径向齿条6的形状为“几”字形,其卡齿分布在“几”字弯折部位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中径向弹簧齿条5的外形为中空的矩形,其卡齿分布在两个长边的外侧,径向弹簧齿条5的两个短边的中央设有焊接凸台。
本实用新型中轴向弹簧齿条2的外形为中空的矩形,其卡齿分布在两个长边的内侧,轴向弹簧齿条2的两个短边的中央设有卡合凸台。
本实用新型中径向弹簧齿条5和轴向弹簧齿条2的横截面为倒置的“几”字形。
在具体实施中,以径向弹簧齿条与径向齿条啮合为例:由于弹簧齿条呈“几”字型,其两侧翻边向上翻转,使其带齿形的翻边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当径向弹簧齿条与径向齿条处于没有啮合的状态时,锁紧手柄,径向齿条压向径向弹簧齿条使其变形,保证手柄正常锁紧,且提供足够的保持力,改善了齿对齿问题;由于径向弹簧齿条与手柄弹簧在手柄锁紧状态下产生弹性变形,当手柄松开时,其释放弹性势能,确保啮合的齿形分离,减少调节力,使驾驶者调节平顺。同理,轴向齿条与轴向弹簧齿条的啮合原理与上述例子类似。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轴向弹簧齿条与径向弹簧齿条,当锁紧手柄时,因为弹簧的可变形性,避免了齿对齿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攒了形变势能,当松开手柄时,形变势能被释放,弹开啮合的齿条,使得驾驶者调节平顺,并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加工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