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186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车身前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已知有在围板加强件的前端部安装连结部件并将安装于该连结部件的前端的面部在前侧框架与吸能盒之间一并紧固的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5-2314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3]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4]在上述的结构中,形成有将在微小外壳碰撞的情况下向面部输入的载荷经由连结部件传递给围板加强件的载荷传递路。然而,在仅将载荷向车辆后方传递的结构中,从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室的变形抑制的观点出发还有改善的余地。
[0005]本发明目的在于得到能够抑制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身变形的车身前部结构。
[000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7]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侧梁,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安装有吸能箱;连结部件,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夹于所述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并接合,并且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接合于挡泥板部;及间隔件,与该前侧梁及所述连结部件沿车辆上下方向重叠地配置于在俯视图中位于所述前侧梁与所述连结部件之间的部分。
[0008]根据上述的方案,例如,在产生了向相对于前侧梁的车宽方向外侧输入载荷的方式的前面碰撞(以下,称为“微小外壳碰撞”)的情况下,向连结部件输入碰撞载荷。当由于该载荷而连结部件变形或位移时,该连结部件的前端侧夹于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并接合,由此将前侧梁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拉伸。而且,伴随着上述的连结部件的变形或位移,通过位于该连结部件与前侧梁之间的间隔件将前侧梁向车宽方向内方按压。由此,在前侧梁产生弯折,本车与碰撞对方沿车宽方向错开,能抑制碰撞对方向本车的车身的侵入。
[0009]这样一来,在上述形态的车身前部结构中,能够抑制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身变形。
[0010]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间隔件设于所述前侧梁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
[0011]根据上述的方案,间隔件设于前侧梁,因此在微小外壳碰撞时,前侧梁的特定部位(被设置部位)通过间隔件向车宽方向内方被按压。因此,在微小外壳碰撞时,能够使前侧梁的适当部位产生弯折。
[0012]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连结部件具有水平部,该水平部从夹于所述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的部分,以与所述前侧梁及间隔件沿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侧视图中沿着所述前侧梁的长度方向而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
[0013]根据上述的方案,连结部件的水平部从夹于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的部分向后方、即大致水平地延伸。来自该水平部的载荷作为通过间隔件将前侧梁向车宽方向内方按压的力而传递。该水平部如上述那样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因此在将碰撞载荷向间隔件即前侧梁传递时,能抑制产生车辆上下方向的分力。因此,能够有效地将碰撞载荷向前侧梁传递。
[0014]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包括:主体,从所述挡泥板部朝向所述前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部分延伸;及接合板部,接合于该主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且夹于所述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并接合,在所述接合板部的朝向所述主体的接合部位形成有相向面部,所述相向面部相对于该主体而沿车辆上下方向伸出,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与所述间隔件重叠且相向。
[0015]根据上述的方案,相对于接合板部的主体向车辆上下方向伸出的相向面部与间隔件相向,因此能够在车辆上下方向的大范围内经由间隔件向前侧梁传递载荷。即,能够将碰撞载荷有效地向前侧梁传递。
[0016]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连结部件构成为包括:主体,从所述挡泥板部朝向所述前侧梁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部分延伸;及接合板部,接合于该主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且夹于所述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并接合,水平部构成为包含所述主体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的部分,所述水平部从夹于所述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的部分,以与所述前侧梁及间隔件沿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在侧视图中沿着所述前侧梁的长度方向而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延伸,在所述接合板部的朝向所述主体的接合部位形成有相向面部,所述相向面部相对于该主体而沿车辆上下方向伸出,并且沿车辆上下方向与所述间隔件重叠且相向,并且,所述接合板部具有夹入所述水平部的一对板部,该一对板部分别通过弧焊与所述水平部接合。
[0017]根据上述的方案,将主体的水平部夹入的一对板部分别通过弧焊与该水平部接合,因此接合板部与主体牢固地接合。由此,在微小外壳碰撞时,通过连结部件有效地起到将前侧梁的前端侧向车宽方向外方拉伸的作用。
[0018]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间隔件相对于所述前侧梁而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具备支撑部件,在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的载荷从所述连结部件作用于所述间隔件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件与该连结部件一起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位移或变形,并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支撑所述间隔件。
[0019]根据上述的方案,由于设置支撑部件,因此在连结部件变形或位移而经由间隔件来按压前侧梁时,该间隔件由支撑部件从车辆后方支撑。
[0020]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侧梁,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安装有吸能箱;连结部件,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夹于所述吸能箱与所述前侧梁之间并接合,并且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接合于挡泥板部;间隔件,相对于所述前侧梁而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且以与所述连结部件的一部分及所述前侧梁沿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设于该前侧梁;及支撑部件,在朝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的载荷从所述连结部件作用于所述间隔件的情况下,所述支撑部件与该连结部件一起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位移或变形,并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支撑所述间隔件。
[0021]根据上述的方案,例如,在产生了向相对于前侧梁的车宽方向外侧输入载荷的方式的前面碰撞(以下,称为“微小外壳碰撞”)的情况下,向连结部件输入碰撞载荷。当通过该载荷而连结部件位移或变形时,该连结部件的前端侧夹于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并接合,由此将前侧梁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拉伸。而且,伴随着上述的连结部件的位移或变形,通过位于该连结部件与前侧梁之间的间隔件将前侧梁向车宽方向内方按压。由此,在前侧梁产生弯折,本车与碰撞对方沿车宽方向错开,能抑制碰撞对方向本车的车身的侵入。
[0022]这样一来,在上述形态的车身前部结构中,能够抑制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身变形。而且,由于设有支撑部件,因此连结部件变形或位移而经由间隔件按压前侧梁时,该间隔件由支撑部件从车辆后方支撑。
[0023]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支撑部件构成为包含从所述连结部件朝向所述间隔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部分突出的突出部。
[0024]根据上述的方案,在连结部件变形或位移而经由间隔件按压前侧梁时,设于连结部件的突出部从车辆后方支撑间隔件。即,连结部件(和一体地移动的部分)从车辆后方支撑间隔件,并经由该间隔件按压前侧梁。由此,能够将给对于微小外壳碰撞的碰撞性能造成的影响排除或抑制得较小,并支撑间隔件。
[0025]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车身前部结构具备:前侧梁,在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安装有吸能箱;连结部件,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夹于所述吸能箱与所述前侧梁之间并接合,并且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接合于挡泥板部,并且,相对于所述前侧梁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形成为倾斜部,该倾斜部以在俯视图中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相比后侧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所述前侧梁的方式倾斜;间隔件,相对于所述前侧梁而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且以与所述连结部件的一部分及所述前侧梁沿车辆上下方向重叠的方式设于该前侧梁;及突出部,从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间隔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部分突出。
[0026]根据上述的方案,例如,在产生了向相对于前侧梁的车宽方向外侧输入载荷的方式的前面碰撞(以下,称为“微小外壳碰撞”)的情况下,向连结部件输入碰撞载荷。当通过该载荷而连结部件位移或变形时,该连结部件的前端侧夹于吸能箱与前侧梁之间并接合,由此将前侧梁的前端部向车宽方向外侧拉伸。而且,伴随着上述的连结部件的位移或变形,通过位于该连结部件与前侧梁之间的间隔件将前侧梁向车宽方向内方按压。由此,在前侧梁产生弯折,本车与碰撞对方沿车宽方向错开,能抑制碰撞对方向本车的车身的侵入。
[0027]这样一来,在上述形态的车身前部结构中,能够抑制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身变形。而且,在微小外壳碰撞时,连结部件的倾斜部在俯视图中以与前侧梁前端的接合部为支点如旋转那样变形或位移。伴随该动作,从倾斜部突出的突出部向间隔件的车辆后方移动(旋入)。通过该突出部,从车辆后方支撑间隔件。
[0028]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连结部件中,相对于所述前侧梁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部分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形成为倾斜部,该倾斜部以在俯视图中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相比后侧向车宽方向外侧离开所述前侧梁的方式倾斜,所述车身前部结构还具备从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倾斜部朝向所述间隔件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方部分突出的突出部。
[0029]根据上述的方案,在微小外壳碰撞时,连结部件的倾斜部在俯视图中以与前侧梁前端的接合部为支点如旋转那样变形或位移。伴随该动作,从倾斜部突出的突出部向间隔件的车辆后方移动(旋入)。通过该突出部,从车辆后方支撑间隔件。
[0030]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突出部及连结部件相对于所述间隔件分离地配置。
[0031]根据上述的方案,突出部及连结部件与间隔件分离。因此,例如在全外壳前面碰撞等微小外壳碰撞以外的方式的碰撞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或有效地抑制由于突出部及连结部件而间隔件即前侧梁的移动受到限制、妨碍等。
[0032]在上述的方案中,可以是,所述突出部通过将所述连结部件的一部分弯曲而一体地形成于该连结部件。
[0033]根据上述的方案,由于通过连结部件的弯曲来形成突出部,因此能够不伴随零件个数的增加而设置突出部(支撑部件)。
[0034]发明效果
[0035]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的车身前部结构具有能够抑制微小外壳碰撞引起的车身变形这样优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36]图1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0037]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概略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0038]图3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俯视图。
[0039]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0040]图5是图4的沿5-5线的剖视图。
[0041 ] 图6是图3的沿6-6线的剖视图。
[0042]图7是图3的沿7-7线的剖视图。
[0043]图8A是不意性地表不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微小外壳碰撞初期的动作的俯视图。
[0044]图8B是不意性地表不在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微小外壳碰撞时吸能箱被压缩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5]图8C是不意性地表不在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微小外壳碰撞时障碍与连结部件发生干扰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6]图8D是不意性地表不在对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前部结构的微小外壳碰撞时从连结部件向前侧梁作用载荷的状态的俯视图。
[0047]图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