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动力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363487阅读:来源:国知局
施力。轴承支承孔34被端盖39封闭。
[0033]马达22的外壳91的底部92为圆盘状,在底部92的径向的中心具有圆筒状的圆筒部93。在圆筒部93嵌合有马达用轴承94,在马达用轴承94嵌合并支承有输出轴95。在输出轴95的另一端按顺序形成有直径小的第四嵌合部95b和直径比第四嵌合部95b大的第五嵌合部95a,第五嵌合部95a与马达用轴承94嵌合。
[0034]在输出轴95以及蜗杆24间设置有联轴器40。联轴器40具备与第四嵌合部95b嵌合固定的第一轭41、与第一嵌合部24a嵌合固定的第二轭80、以及在旋转方向设置在第一轭41与第二轭80间的中间部件50。联轴器40具有吸收输出轴95以及蜗杆24间的偏角并且将输出轴95的旋转传递至蜗杆24的功能。
[0035]如图3?图6所示,第一轭41具有圆筒状的第一凸起部43、相对于该第一凸起部43朝外径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盘部44、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圆盘部44朝中间部件50侧突出且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一爪部42。第一爪部42从轴向观察具有梯形,梯形的外周侧的边以及内周侧的边具有圆弧曲线形状,梯形的圆周方向两侧的边具有直线形状。第一爪部42从外径侧观察具有四边形状,四边形状的各边具有直线形状。上述各边施加了剖面为圆弧状的倒角,其结果是,2边的交点具有球形的一部分。第一轭41由金属材料构成。
[0036]第二轭80具有圆筒状的第二凸起部82、相对于该第二凸起部82朝外径方向延伸的第二圆盘部83、以及相对于该第二圆盘部83朝中间部件50侧突出且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第二爪部81。第二爪部81从轴向观察具有梯形,梯形的外周侧的边以及内周侧的边具有圆弧曲线形状,梯形的圆周方向两侧的边具有直线形状。第二爪部81从外径侧观察具有四边形状,四边形状的各边具有直线形状。上述各边施加了剖面为圆弧状的倒角,其结果是,2边的交点具有球形的一部分。第二轭80由金属材料构成。
[0037]如图11?图13所示,中间部件50具有圆筒状的中间凸起部、从该中间凸起部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臂部、以及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卡合空间。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卡合空间中,在隔一个空一个的卡合空间中卡合第一爪部42 (参照图4),在剩余的间隔的卡合空间中卡合第二爪部81 (参照图6),从而输出轴95的旋转经由第一轭41、中间部件50以及第二轭80传递至蜗杆24。卡合空间配置于相邻的一对臂部间,从轴向观察具有梯形,梯形的内周侧的边具有圆弧曲线形状,梯形的圆周方向两侧的边具有直线形状。梯形的内径侧的两角具有圆弧。换言之,在中间凸起部以及臂部间形成剖面为圆弧形状的倒角。
[0038]如图2以及图12所示,中间部件50具备由软质的树脂构成的中心部51、配置于该中心部51的输出轴95侧且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第一罩部60、以及配置于中心部51的蜗杆24侧且由硬质的树脂构成的第二罩部70。
[0039]中心部51由构成中间凸起部的一部分的中心凸起部59、构成臂部的一部分的中心臂部58、构成卡合空间的一部分的中心卡合空间57构成。在中心凸起部59以及中心臂部58间形成有剖面呈圆弧形状的倒角。在中心凸起部59的内周以沿轴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中心卡合槽55,中心卡合槽55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
[0040]第一罩部60由构成中间凸起部的一部分的第一罩凸起部69、构成臂部的一部分的第一罩臂部68、构成卡合空间的一部分的第一罩卡合空间67构成。在第一罩凸起部69以及第一罩臂部68间形成有剖面呈圆弧形状的倒角。在第一罩部60的内周侧且在蜗杆24侧的端部形成有朝第二罩部70侧沿轴向突出的舌片65,在舌片65的前端形成有向外径方向突出的钩66。
[0041]第二罩部70由构成中间凸起部的一部分的第二罩凸起部79、构成臂部的一部分的第二罩臂部78、以及构成卡合空间的一部分的第二罩卡合空间77构成。在第二罩凸起部79以及第二罩臂部78间形成有剖面呈圆弧形状的倒角。在第二罩凸起部79的内周以沿轴向贯通的方式形成有第二罩卡合槽76,第二罩卡合槽76在圆周方向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在第二罩卡合槽76且在中心部51侧形成有向内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75。
[0042]舌片65插通中心卡合槽55以及第二罩卡合槽76,钩66沿轴向与突出部75的台阶面76a卡合。这样,舌片65在圆周方向与中心卡合槽55以及第二罩卡合槽76卡合,在沿轴向使第一罩部60、中心部51以及第二罩部70重叠的状态下,钩66沿轴向与突出部75的台阶面76a卡合,从而第一罩部60、中心部51以及第二罩部70相互一体化而构成中间部件50。
[0043]中心臂部58的圆周方向的侧面52相对于第一罩臂部68的圆周方向的侧面61以及第二罩臂部78的圆周方向的侧面71,朝卡合空间侧稍微突出。中心凸起部59的外周53相对于第一罩凸起部69的外周62以及第二罩凸起部79的外周72,朝卡合空间侧即朝外径侧稍微突出。
[0044]在第一罩凸起部69的外周,形成有在与第二爪部81的前端内周对应的位置朝内径侧凹陷的第一凹部63,在第二罩凸起部79的外周,形成有在与第一爪部42的前端内周对应的位置朝内径侧凹陷的第二凹部73。第二轭80的倾斜包括绕第一轴承36而与蜗杆24一起倾斜的情形、和第二轭80以倾斜的状态与第一嵌合部24a嵌合固定并绕第二凸起部82倾斜的情形。这次考虑后者的情形来形成第二凹部73。考虑第一轭41以倾斜的状态嵌合在第四嵌合部95b被固定,而使得第一轭41绕第一凸起部43倾斜的情形来形成第一凹部63ο
[0045]接下来,说明电动动力转向装置I的动作。
[0046]如图1所示,方向盘2的旋转操作经由转向轴8、中间轴9传递至小齿轮轴10,小齿轮轴10的旋转运动通过齿条小齿轮机构4变换为齿条轴5的往复直线运动,进而经由横拉杆13传递至转向节,由此改变转向轮14的转向角。
[0047]利用图略的传感器检测在方向盘2的旋转操作时产生的扭矩,向电动马达90外加与扭矩和车速对应的电压,从而将电动马达90生成的辅助力经由减速机构23传递至转向轴8。方向盘2的操作变轻,能够轻快地操作。
[0048]如图2所示,电动马达90的输出轴95的旋转经由第一轭41、中间部件50及第二轭80传递至蜗杆24,进而经由蜗轮25传递至转向轴8。
[0049]图3是将第一轭41、中间部件50以及第二轭80相互同轴地配置的状态图。没有电动马达90的动力辅助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一爪部42以及第二爪部81比中心臂部58形成的卡合空间稍大,所以由于第一爪部42以及第二爪部81而使全部中心臂部58在圆周方向弹性变形。但是,如图3以及图5所示,第一爪部42以及第二爪部81不与中心凸起部59干涉。第一爪部42以及第二爪部81比第一罩臂部68以及第二罩臂部78形成的卡合空间稍小,所以不与第一罩臂部68以及第二罩臂部78干涉。而且,第一爪部42以及第二爪部81不与第一罩凸起部69以及第二罩凸起部79干涉。
[0050]在作用较小的动力辅助力的情况下,在圆周方向具有的多个中心臂部58中,以从圆周方向两侧利用第一爪部42以及第二爪部81夹住交替间隔的中心臂部58的形状进行压缩,经由第一爪部42、中心臂部58向第二爪部81传递旋转运动。此时,动力辅助力较小,所以中心臂部58的压缩量小,第一爪部42以及第二爪部81不与第一罩臂部68以及第二罩臂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