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078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碳纤维造粒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粒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碳纤维造粒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碳纤维造粒机一般包括挤出装置,挤出装置包括料筒、送料螺杆和模头,模头连接在料筒的出料端,模头上设有出料孔,模头内设有滤网。

碳纤维加热后通过滤网后在模头出料孔挤出,随着滤网的过滤,大量杂质被滤网拦截下来,现有技术中,采用液压油缸抽拉滤网,将堵塞的滤网拉出模头外人工进行更换滤网,不能实现完全自动化,操作人员工作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不能实现滤网清洁更换自动化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碳纤维造粒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碳纤维造粒机,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料筒,所述料筒出料端连接有模头,所述模头上设有自动过滤装置,所述自动过滤装置包括转盘、支架、推板、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支架设于所述模头外侧壁顶端,所述模头侧壁上设有安装槽,所述转盘部分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转盘轴线与所述料筒轴线平行,所述转盘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所述转盘上均匀设有两个滤网,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推板设于所述转盘一侧,所述推板设于所述安装槽上方,所述推板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滤网上的滤孔配合,所述凸起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滤网上的滤孔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推板靠近或远离所述滤网。

料筒内盛有加热的原料,原料穿过滤网从模头挤出,设于模头内的滤网堵塞后,第一驱动装置用于转动转盘,使干净的滤网转入模头内继续工作;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推板靠近堵塞的滤网,推板上的凸起用于插入滤网上的滤孔内,将堵塞在滤孔内的原料推出,达到清理滤网的目的。使用自动过滤装置,可以实现不停机更换滤网的同时,还可以自动清理滤网,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转盘远离所述推板的一侧设有刮板,所述刮板竖直抵设在所述滤网一侧,所述刮板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刮板沿所述滤网端面滑动的第二气缸。

推板上的凸起将堵塞在滤网上的杂质推出后,刮板将杂质刮开,清洁滤网,方便快捷。

进一步,所述刮板下方设有集渣箱。刮板将杂质刮至集渣箱内,便于杂质的收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纤维造粒机,采自动过滤装置,可以实现不停机更换滤网的同时,还可以自动清理滤网,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减轻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料筒,3、模头,3-1、安装槽,4、转盘,5、支架,6、电机,7、第一气缸,8、滤网,8-1、滤孔,9、推板,9-1、凸起,10、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纤维造粒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料筒2,所述料筒2出料端连接有模头3,所述模头3上设有自动过滤装置,所述自动过滤装置包括转盘4、支架5、推板9、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支架5设于所述模头3外侧壁顶端,所述模头3侧壁上设有安装槽3-1,所述转盘4部分设于所述安装槽3-1内,所述转盘4轴线与所述料筒2轴线平行,所述转盘4与所述支架5转动连接,所述转盘4上均匀设有两个滤网8,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转盘4转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电机6和皮带轮,所述电机6通过皮带轮与所述转盘4传动连接,所述推板9设于所述转盘4一侧,所述推板9设于所述安装槽3-1上方,所述推板9上设有凸起9-1,所述凸起9-1与所述滤网8上的滤孔8-1配合,所述凸起9-1数量和位置与所述滤网8上的滤孔8-1一一对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推板9靠近或远离所述滤网8,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为第一气缸7,所述第一气缸7输出端与推板9固定连接。

所述转盘4远离所述推板9的一侧设有刮板10,所述刮板10竖直抵设在所述滤网8一侧,所述刮板10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刮板10沿所述滤网8端面滑动的第二气缸。

所述刮板10下方设有集渣箱。

工作原理:

加热的原料经料筒2穿过滤网8从模头3挤出,设于模头3内的滤网8堵塞后,电机6控制转盘4转动,将干净的滤网8转入模头3内继续工作;第一气缸7驱动推板9靠近堵塞的滤网8,将推板9上的凸起9-1插入滤网8上的滤孔8-1内,使堵塞在滤孔8-1内的原料推出,达到清理滤网8的目的,推板9上的凸起9-1将堵塞在滤网8上的杂质推出后,第二气缸驱动刮板10将杂质刮开,清洁滤网8端面,刮板10将杂质刮至集渣箱内,完成杂质的收集。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