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437617阅读:来源:国知局
弹性环;
[0077]—图17至图23是剖面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无排出器,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相同的抓取部件,且示出相继所处的用以首先抓取、然后释放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如根据图1的预成型坯或容器的运行位置;
[0078]—图24至图28是剖面图,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且示出相继所处的用以首先抓取、然后释放设有颈部的中空本体如根据图1的预成型坯或容器的运行位置;
[0079]一图29和图30分别是径向剖面图,详细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且分别示出所述抓取部件处于收起位置和在颈部内处于展开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80]在下文中,为便于理解本说明,非限制性地采用沿装置的轴线X的方向的“垂直”方向、正交于所述轴线的“径向”方向,而“垂直”方向按惯例完全不参照重力给出。
[0081]非限制性地,参照垂直方向使用用语“高”或“低”以及“上”或“下”,参照径向方向和相对于输送装置的轴线O或中空本体的轴线A,使用用语“外/外部”或“内/内部”。
[0082]图2至10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10。
[0083]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0尤其用于在容器制造设备的炉(未示出)中逐一输送由预成型坯12成型的中空本体。
[0084]在图1中以竖直剖面图示出热塑性材料预成型坯12的非限制性实施例,预成型坯用于被加工成容器如以虚线示出的瓶子。
[0085]热塑性材料如聚对苯二甲酸二乙酯PET制的预成型坯12,在用至少一种压力流体在模具中将预成型坯吹制(或拉吹)而加工成容器之前,预先例如在设备的炉中进行热调
-K-
T O
[0086]应当提醒的是,预成型坯12 —般由热塑性材料在模具中注塑成型,获得的预成型坯12的颈部具有最终形状,即其与成品容器的的颈部的最终形状相同。
[0087]因此,对于给定颈部,输送装置10能够不加区别地确保如同抓取成品容器一样抓取预成型坯12,借此,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0可用于整个这种设备中。
[0088]因此,如同将理解的,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10的用途绝不限于使用于预成型坯,另外也不限于使用于在炉中的预成型坯,这些仅分别构成示例。
[0089]如图1中所示,预成型坯12具有本体14,本体在一端部设有颈部16,而在相对端部由底部18封闭。预成型坯12具有主轴线A,主轴线A在这里沿垂直方向延伸。
[0090]颈部16具有边部20,边部20沿圆周限定通到预成型坯12的中空本体14内的开口 22,颈部16还具有内壁24。在图1中,所述内壁24呈圆柱形,以基本上恒定的内径笔直地竖向延伸。
[0091]在变型中,颈部16的内壁24相对于竖直方向略微倾斜,和/或内壁24呈阶梯状并且内径发生变化。
[0092]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颈部16具有环箍26,环箍26相对于本体14凸起地向外径向延伸,竖向地限定颈部16与本体14的接合区域。
[0093]根据该实施例,颈部16在外部具有螺纹,螺纹用于允许以后用具有互补螺纹的盖子封闭容器,颈部16还具有环形沟槽28,环形沟槽28用于接纳安全环。
[0094]在容器制造设备的炉中输送预成型坯12的特殊应用的情况下,颈部16具有其最终形状,唯有预成型坯12的本体14由加热部件加热,以软化本体的构成材料。
[0095]尤其如图2和图3中所示,输送装置10具有本体30,本体30尤其适于移动地连接于一种输送系统如传送链或传动带,以被驱动而在炉内沿确定的加热路线行进。
[0096]输送装置10具有至少一个称为操纵杆的杆32,操纵杆安装成能沿输送装置10的轴线O、相对于本体30竖直活动。
[0097]输送装置10具有用于驱动操纵杆32的驱动件34。
[0098]驱动件34在中间被操纵杆32的上部31穿过,上部31的截面小于操纵杆32的在本体30中竖直滑动的部分的截面,上部限定用于所述驱动件34的凸肩。
[0099]驱动件34 —方面能竖直移动、另一方面能围绕输送装置的主轴线O转动地运动连接于所述操纵杆32。
[0100]有利地,轴衬35分别在本体30的上下每个端部,被插置在本体30和操纵杆32之间。
[0101]驱动件34在竖直剖面上总体上呈“T”形的形状,驱动件分别具有径向朝向的径向部分、和从该径向部分向下延伸的另一竖直朝向的竖直部分。
[0102]径向部分由齿轮36形成,齿轮36在圆周上具有一列齿,该列齿用于与互补嗤合部件配合,以驱动操纵杆32围绕轴线O转动。
[0103]齿轮36的功能是:通过操纵杆32驱动由装置10逐一输送的预成型坯12围绕自身转动。
[0104]这种功能尤其应用于容器制造设备的炉中,用于改善预成型坯12的热调节,因此,预成型坯12在炉内在加热路线的至少一部分上被驱动进行自转。此外,这也是这种输送装置10有时也称为“转盘”的原因所在。
[0105]操纵杆32的驱动件34的竖直部分38形成用于与相关致动部件40相配合的轴套。
[0106]致动部件40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操纵杆32竖直移动,所述操纵杆32相对于本体30能滑动地安装。
[0107]操纵杆32的致动部件40例如具有叉件,叉件与轴套38配合,以使轴套竖直移动,为此由致动器例如具有凸轮和滚轮的机构有选择地控制叉件。
[0108]在附图中,操纵杆32的致动部件40由箭头示意地示出,且仅在操纵杆32由所述致动部件40竖直向上和/或向下移动时。
[0109]有利地,操纵杆32安装成能沿轴线O在至少称为低位的第一位置与称为高位的第二位置之间竖直活动。
[0110]优选地,操纵杆32安装成能抵抗在例如这里由弹簧形成的操纵杆复位机构42的作用,而竖直向上活动。
[0111]根据致动部件40对驱动件34的轴套38施加的作用力,弹簧42使操纵杆32向低位自动复位。
[0112]通过对操纵杆32施加大于弹簧42施加的复位力的牵引力,致动部件40仅控制操纵杆32从低位向高位的竖直移动。
[0113]有利地,停止对驱动件34施加所述牵引力,则借助于操纵杆复位弹簧42,使得操纵杆32自动进行从高位向低位的向下竖直移动。
[0114]在变型中,没有这种使操纵杆32复位的弹簧42,因此,致动部件40则控制操纵杆32向所述低位与高位中的一个位置、另一个位置竖直移动。
[0115]操纵杆复位弹簧42围绕操纵杆32竖向延伸,操纵杆32在弹簧中央穿过弹簧,弹簧42的上端部抵靠在也由操纵杆32穿过的套圈44上。套圈44相对于本体30竖直向上被固定,所述套圈44这里抵靠在下轴衬35上。
[0116]输送装置10具有排出器46,排出器的上端部固定地嵌装在本体30上,例如这里用垫圈47弹性嵌套在本体30上。
[0117]排出器46在其下端部具有周向上连续的边部45,边部45具有支承面48,所述支承面48有利地呈平面,径向延伸。
[0118]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用于与颈部16的边部20的至少一个部分相配合,其在释放预成型坯12时参与作用。
[0119]有利地,排出器46是可易于快速拆卸的构件,以便必要时进行更换,尤其是用以制造颈部具有不同直径特征的另一种容器。
[0120]输送装置10具有抓取部件,抓取部件以标号50总体标示,抓取部件用于与内壁24配合,以确保由颈部16的内部抓取中空本体,这里是单个逐一抓取预成型坯12。
[0121]如图2中所示,排出器46是圆柱形构件,局部开有孔口,限定座槽52,输送装置10的整个或部分抓取部件50被接纳在该座槽内。
[0122]根据操纵杆32的竖直位置,抓取部件50收起在座槽52内(图4),或者部分地竖直凸伸超出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 (图3或图5)。
[0123]抓取部件50安装在操纵杆32的下端部处,竖直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能沿垂直方向进行给定的游间行程。
[0124]抓取部件50由向高位移动的操纵杆32带动竖直向上移动,抓取部件50的收起尤其旨在可将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径向引到相对于输送装置10、特别是相对于所述抓取部件50的确定的参考位置。
[0125]颈部16的确定的参考位置相应于颈部16相对抓取部件50竖直对准的位置,预成型坯12的轴线A有利地与输送装置10的主轴线O重合。
[0126]由于预成型坯12处于所述参考位置并且定位在本体14在颈部16之下竖直延伸的所谓“颈部在上”的位置,因此,颈部16竖直地置于抓取部件50之下,与所述抓取部件50正对。
[0127]由于抓取部件50收起,颈部16则可被导引以处于所述参考位置,而颈部16与抓取部件50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
[0128]如图6中所示,颈部16的边部20在所述确定的参考位置有利地位于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附近。
[0129]有利地,操纵杆32的用于由抓取部件50抓取及释放预成型坯12的竖直行程同时缩短。
[0130]在操纵杆32的低位,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径向配合,以确保抓取预成型坯12。
[0131]优选地,操纵杆32制成两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以及第二下部分33,第一部分具有上部31并保持安装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中。
[0132]有利地,第二下部分33可拆卸,以便允许根据应抓取的中空本体的颈部16的特征来更换抓取部件50。
[0133]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呈阶梯状,分别具有上部区段33A、中间区段33B和下部区段 33C。
[0134]优选地,连接部件54允许快速和简单地将抓取部件50安装在输送装置10上和从输送装置上拆卸掉抓取部件。
[0135]有利地,下部分(也称为“转盘前部”)在功能上具有抓取颈部16的抓取部件50,因而是唯一的待更换部分。
[0136]连接部件54例如这里是卡口式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54由操纵杆32的下部分的区段33A承载(见图10)。
[0137]区段33A和33C的截面小于中间区段33B的截面,凸肩37形成于中间区段33B与下部区段33C之间的接合处。
[0138]根据本发明,抓取部件50安装成能在下述位置之间径向活动:
[0139]一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抓取部件50自上而下竖直引入颈部16内,但不接触内壁24,以及
[0140]一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抓取部件50与颈部16的内壁24配合,
[0141]并且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由称为操纵杆的杆32从高位向低位的向下竖直移动进行控制。
[0142]有利地,抓取部件50可处于展开位置或收起位置,其为由操纵杆32的移动有选择地控制的位置,向下竖直移动相应于抓取部件50被引入颈部16内的引入方向。
[0143]比较而言,根据现有技术的抓取部件不是能径向活动地安装在两个选择性受控的位置之间。
[0144]实际上,根据现有技术的抓取部件可处于两种状态:处于颈部外的第一种自由状态,以及处于颈部内的第二种压缩状态。
[0145]在处于颈部外的第一种自由状态,抓取部件的外径大于颈部的内径。在处于颈部内的第二种压缩状态,在当由操纵杆将抓取部件压配到颈部内时由于颈部所导致的抓取部件变形,抓取部件与颈部的内壁配合。
[0146]有利地,操纵杆32向下竖直移动以控制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的位置变化,沿着与抓取部件50引入到颈部16内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进行。
[0147]借此,操纵杆32的向下竖直移动是一种连续移动,这种向下竖直移动使抓取部件50引入颈部16内,在行程终点控制所述抓取部件50改变位置,这差不多与引入抓取部件同时进行。
[0148]同样,操纵杆32的向上竖直移动控制抓取部件50从展开位置向收起位置的位置变化,以便释放预成型坯12。
[0149]装置10具有用于支撑抓取部件50的至少一个中间件,中间件由操纵杆32承载,更确切的说由下部分33承载,能以相对于操纵杆32进行给定游间行程地竖直活动地安装。
[0150]通常,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件在后面用总标号60标示。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中间件60以多个部分制成。
[0151]中间件60例如在该第一实施方式中具有三个部分:上部分56、下部分58和形成撑隔件的部分57,所述形成撑隔件的部分57竖直地插置在所述上部分56与下部分58之间。
[0152]部分57,后面称为撑隔件,确保彼此竖向一体移动的所述上部分56与下部分58之间的连接。
[0153]撑隔件57由操纵杆32的下部区段33C竖直穿过,具有限定止动面59的上边部。
[0154]有利地,上部分56具有散热部件62,例如散热片,用以向空气排放当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