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型抓取部件的中空本体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437617阅读:来源:国知局
颈部16的情况。
[0314]控制致动部件40以驱动操纵杆32向上移动,操纵杆于是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
中滑动。
[0315]因此,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也进行移动,直至边部20挡靠到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上,预成型还12于是被固定。
[0316]操纵杆32的向上移动继续,并伴随有在由第一止动部件70确定的游间行程范围内的中间件60的相对移动,销72挡靠在孔74的下边部上,如图14所示。
[0317]实际上,复位弹簧64始终以一种增力向下推压中间件,从而方便将滚珠78解锁、使滚珠78通过环180径向向内复位、使抓取部件50向收起位置复位,借此释放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
[0318]图17至22示出具有颈部的中空本体的输送装置10的第二实施方式。
[0319]有利地,与尤其示于前述图2至10的第一实施方式作比较,来说明该第二实施方式。
[0320]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抓取部件5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抓取部件相同,输送装置10由颈部内抓取中空本体、然后予以释放的总体运行也是类似的,特别是所述第一道工序和第二道工序。
[0321]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第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没有排出器46。
[0322]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及在所述变型中),排出器46及其支承面48的作用不同于以前在现有技术中的排出器及其支承面的作用。
[0323]在现有技术中,颈部的边部挡靠在排出器的支承面上,使得可通过作为反作用对颈部施加一种方向与承载抓取部件的、竖直向上移动的操纵杆所施加的牵引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来改变抓取部件的状态。
[0324]根据本发明,抓取部件50的位置变化有利地由操纵杆32的竖直移动进行控制,因此,颈部16的边部20挡靠在排出器46的支承面48上的作用是致使解锁展开位置,在该展开位置,抓取部件50借助于滚珠78与形成在操纵杆32的下部分33的端部处的沟槽90之间的配合而被保持。
[0325]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解锁以释放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功能的实现如后所述。
[0326]图17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息止位置,处于自由状态。
[0327]装置10具有支撑件200,支撑件200围绕操纵杆32,限定内部座槽52,固连地安装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上。
[0328]优选地,支撑件200可拆卸,其上端部例如用螺钉201固定地嵌装在本体30的下端部上。
[0329]支撑件200具有径向朝向的上部面202,上部面202用于有选择地与能竖直活动的止动件206所带有的第一下部面204配合。
[0330]活动止动件206例如由阶梯形件形成,阶梯形件在中央开通,以便允许操纵杆32、杯形件66与复位弹簧42和64在内部竖直通过。
[0331]活动止动件206总体上呈Z形,具有向内径向延伸的上部分和向外径向延伸的下部分,所述上部分和下部分由中间部分彼此间连接,这里,所述中间部分有利地竖直定向。
[0332]止动件206的下部分带有第一下部面204,而止动件206的上部分则带有第二下部面 208。
[0333]第二下部面208用于选择性地与凸肩69所带有的上部面210配合,用于使中间件60竖直向下复位的中间复位弹簧64的下端部靠在所述凸肩69上。
[0334]更确切的说,凸肩69固连于中间件60的上部分58,上部分56具有冷却散热片62。
[0335]活动止动件206的第一和第二下部面204、208用于分别与支撑件的上部面202和中间件60的上部面210配合。
[0336]止动件206安装成能抵抗复位弹簧212的作用进行活动,所述复位弹簧212竖直向下推压止动件206。
[0337]使止动件206向下复位的复位弹簧212的上端部抵靠在输送装置10的本体30所带有的面214上,弹簧212的下端部抵靠在止动件206上。
[0338]复位弹簧212的下端部抵靠在径向位于止动件206外侧的下部分所带有的上部面216上,该上部面216与第一下部面204竖向相对。
[0339]如图17中所示,输送装置10处于息止位置,止动件206通过复位弹簧212的下端部被竖直向下推压,复位弹簧212的上端部抵靠在本体30的面214上。
[0340]活动止动件206向下挡靠在支撑件200上,于是通过弹簧212施加的作用力竖直向上被固定。
[0341 ] 止动件206的第一下部面204抵靠在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上。
[0342]止动件206的第二下部面208没有抵靠在中间件60的凸肩69所带有的上部面210上,在面208和210之间存在竖直间隙。
[0343]图18示出输送装置10处于第一运行位置,其从图17所示的息止位置在第一道工序之后获得。
[0344]在第一道工序时,控制由箭头示意地示出的致动部件40作用于驱动件34的轴套38,以拉动操纵杆32,来使操纵杆向上竖直移动。
[0345]如前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6所述的,第一道工序的结果是使抓取部件50竖直向上收起,从而释放空间,用于使预成型坯12径向引入其中,以使预成型坯导引到所述确定的参考位置,在该参考位置,其颈部16竖直对准抓取部件50。
[0346]在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一止动部件70起作用,操纵杆32和承载抓取部件50的中间件60 —起竖直向上移动。
[0347]因此,中间件60也竖直向上带动活动止动件206,止动件206的第一下部面204停止与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配合。
[0348]中间件60的凸肩69所带有的上部面210接触止动件206的第二下部面208,使得消除了以前它们之间存在的竖直间隙。
[0349]抵抗被压缩的复位弹簧212的作用,由中间件60带动止动件206竖直向上移动。
[0350]在图19所示的第二道工序时,操纵杆32在操纵杆32的复位弹簧42的复位力的作用下,向下下降。
[0351]中间件60通过由其撑隔件57承载的控制止动件92挡靠在颈部16的边部20上,于是抓取部件50以收起位置竖直引入颈部16内,
[0352]活动止动件206回到其前位置,即抵靠在支撑件200上,其第一下部面204与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配合。
[0353]在图19中,操纵杆32仍未到达图20所示的其低位,因为在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起作用的第二止动部件76处存在竖直间隙。
[0354]如图20所示,当操纵杆32完成下降以到达低位时,操纵杆32于是通过操纵杆32所带有的这里呈截锥形的控制面88与滚珠78之间的配合,控制抓取部件50从收起位置向展开位置改变位置。
[0355]更确切的说,当滚珠78进入操纵杆32的用于将抓取部件50锁定在展开位置的沟槽90中时,操纵杆32的下降行程完成。
[0356]控制致动部件40以对操纵杆32施加牵引力,使操纵杆竖直向上移动,来进行释放。
[0357]在向上移动时,操纵杆32带动中间件60和预成型坯12与之一起移动,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由被锁定在展开位置的抓取部件50抓持。
[0358]如图21中所示,中间件60相对于止动件206竖直向上移动,所述止动件206仍处于图20所示的先前所处的、由其第一下部面204与支撑件200的上部面202之间的配合所确定的位置。
[0359]图20和21之间比较而言,可以看出,中间件60与止动件206之间的相对移动致使竖直间隙消除,中间件60的上部面210实际上与止动件206的第二下部面208相配合。
[0360]复位弹簧64竖直向下、即沿着与致动部件40向上移动的操纵杆32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压中间件60。
[0361]运行情况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运行情况仍相同,复位弹簧64释出先前在操纵杆32向下下降时被压缩所蓄积的能量,弹簧64施加的复位力致使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之间在第一止动部件70确定的竖直游间行程范围内进行相对运动。
[0362]如图22中所示,销72挡靠在孔74的下边部上,因此,中间件60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
[0363]止动件206由复位弹簧212竖直向下推压,以致弹簧212对活动止动件206施加的复位力为相反方向的力,阻挡中间件60的竖直移动。
[0364]止动件206对中间件60施加的辅助作用力可解锁抓取部件50,将滚珠78释放到操纵杆32的沟槽90之外。
[0365]如图23中所示,抓取部件50重新处于收起位置,在该收起位置,套圈82的外径小于预成型坯12的颈部16的内径,因此,预成型坯12不再被抓持,输送装置10完成释放预成型坯。
[0366]操纵杆32由致动部件40竖直向上移动,直至到达高位,根据图23的输送装置10重新处于其第一运行位置,在排出释放的预成型坯12之后,输送装置10适于确保抓取新的预成型坯12。
[0367]有利地,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的锁定部件90的解锁控制,无需与颈部16的边部20配合来进行。
[0368]容器减轻的研究后果已在前面说明。
[0369]有利地,当颈部16的边部20在径向上窄小时,第二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对第一实施方式可替换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
[0370]实际上,边部20的至少径向内部分必须保持自由,以使形成控制止动件92的凸肩在操纵杆32向下下降以进行抓取时得到挡靠,或者在释放预成型坯12时施加增力。
[0371]有利地,第二实施方式还可限制与颈部16的边部20的接触,这种接触可能造成对颈部的边部的微生物污染的危险。
[0372]下面说明具有颈部16的中空本体例如预成型坯12的输送装置10的第三实施方式。
[0373]下面的说明将参照图24至30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来进行。
[0374]输送装置10的该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特征在于没有排出器46,还在于抓取部件50没有可径向变形的弹性机构。
[0375]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标不相同、相似或类似的元件。
[0376]根据该第三实施方式,输送装置10具有固定的本体30,操纵杆32在本体中分别在高位与低位之间竖直滑动。
[0377]操纵杆32由致动部件40驱动竖直向上移动,致动部件40有选择地作用于驱动件34,驱动件34固连于操纵杆32的上端部31。
[0378]操纵杆32通过复位弹簧42向下自动复位。弹簧42抵靠在套圈44上和杯形件66上,所述杯形件66由弹簧42竖直向下推压,挡靠在与操纵杆32固连的环65上。
[0379]优选地,操纵杆32制成两部分,具有可拆卸的下部分33,下部分33通过卡口型的连接部件54与操纵杆32连成一体。
[0380]输送装置10具有中间件60,中间件60制成两部分,分别为上部分56和下部分58,上部分56和下部分58沿垂直方向一体移动。
[0381]上部分56具有例如由散热片形成的散热部件62。
[0382]上部分56竖直移动地连接于操纵杆32以形成运动件,并且在上部分56与操纵杆
32之间具有相对游间行程。
[0383]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安装成能抵抗复位弹簧64的作用竖直活动,所述复位弹簧64分别在其上端部抵靠在杯形件66的下部面上,而在其下端部抵靠在上部分56带有的凸肩69上。
[0384]中间件60通过中间复位弹簧64而竖直向下自动复位。
[0385]输送装置10具有支撑件300,支撑件300固连于本体30且具有上止动面302,上止动面302用于竖直向下固定中间件60,中间件的凸肩69具有用于与上止动面302相配合的下部面304。
[0386]尤其如图24中所示,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的下部位置,由凸肩69的下部面304挡靠在支撑件300的上部面302上来确定。
[0387]中间件60的上部分56在其下端部具有下止动面306,下止动面306用于与操纵杆32所具有的凸肩308相配合。
[0388]因此,操纵杆32与中间件60、这里是其上部分56之间的相对游间行程由止动部件确定。
[0389]当输送装置10处于图24所示的息止位置时,支撑件的上止动面302与中间件60的下部面304确定中间件60相对于操纵杆32的相对位置。
[0390]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而言,所述面302、304在自由状态确保由销72与孔74形成的第一止动部件70所保证的止动件作用。
[0391]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时,中间件60的下止动面306与凸肩308构成和确定中间件60相对于所述操纵杆32的位置。
[0392]与第一实施方式比较而言,当操纵杆32竖直向上移动时,下止动面306与凸肩308确保第二止动部件76的作用。
[0393]操纵杆32,这里是其下部分33,在其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