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窑自动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7136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进料装置的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窑自动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碳酸钙等化工领域的制造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将大量的原料搬运至立窑进行生产反应。立窑由于其竖直设置,其进料口一般在窑顶,需要将原料石灰石和燃料煤在窑下混合好后提升至窑顶进料,此方式的石灰石和煤输送成本高,混合比例较难控制,而且在提升过程中稳定性和可靠性受到制约,而采用此类方式一般为立窑加料完全依靠人工加料,工作强度大,且操作人员非常多,往往需要10~13人才能完成一个立窑的加料流程,这样不仅造成人工费大幅度上升,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或者直接将石灰石仓和煤仓的高度设置成与窑顶高度匹配,但此种方式又会造成成本较高,制作难度和使用成本均较高;而且在布料过程中,由于布料头位置和窑顶结构的制约,一般采用单面甚至单点进行布料,该种布料方式,使得其窑顶料面均匀性不够高,从而对锻烧稳定性会产生影响。

另外,石灰经立窑煅烧后进行冷却区后,必须要及时得到冷却,将灰温度降至50度左右后方可出灰,从而对鼓入窑内的风量有了严格的控制要求,对窑底出灰系统的密封性能有了更高的标准,确保鼓入窑内的有效风量能够满足冷却的要求。而现有鼓入石灰立窑中的风机一般都是采用单风机鼓风的模式,其风量和风速均未能完全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会造成立窑料面下降稳定性不够高和出灰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立窑自动进料装置,该立窑自动进料装置采用自己进料和自动准确称量的模式,能精确控制物料的进料量,同时采用双风机模式实现最理想的冷却效果,在保证低成本和高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可方便调控原料混合比例,且料斗提升方便可靠,同时可以使窑顶料面均匀,提高窑内锻烧稳定性,且既能保证立窑料面均匀下降,还能保证窑底部的密封性,从而节省燃料和电耗;还具备结构简单,可提高送料安全性,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生产连续性强、性能稳定、稳定产品的质量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窑自动进料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立窑及与每个立窑独立连接的进料组件,所述的进料组件包括储石斗、与储石斗连接的石输送带、通过煤输送带与石输送带连接的储煤斗、设于储煤斗输出端的煤计量称、设于石输送带输出端的混合计量称、混合计量称与立窑之间设置的提升机。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各立窑连接的风机室,以及与各立窑和进料组件连接的操作室;所述的风机室采用双风机鼓风的结构。

进一步的,对称的立窑之间通过连接桥实现两个立窑之间的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立窑自动进料装置采用自己进料和自动准确称量的模式,能精确控制物料的进料量,同时采用双风机模式实现最理想的冷却效果,在保证低成本和高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可方便调控原料混合比例,且料斗提升方便可靠,同时可以使窑顶料面均匀,提高窑内锻烧稳定性,且既能保证立窑料面均匀下降,还能保证窑底部的密封性,从而节省燃料和电耗;还具备结构简单,可提高送料安全性,大幅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生产连续性强、性能稳定、稳定产品的质量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窑自动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立窑自动进料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对称设置的立窑1及与每个立窑独立连接的进料组件2,所述的进料组件包括储石斗3、与储石斗连接的石输送带4、通过煤输送带5与石输送带连接的储煤斗6、设于储煤斗输出端的煤计量称7、设于石输送带输出端的混合计量称8、混合计量称与立窑之间设置的提升机9。

还包括与各立窑连接的风机室10,以及与各立窑和进料组件连接的操作室11;所述的风机室采用双风机12鼓风的结构。

该对称的立窑之间通过连接桥13实现两个立窑之间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