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664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相关装置类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压缩机在空调制冷系统中的正常工作过程是:吸入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并排放到制冷系统中并不断循环进行。如果有过量的液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启动时将会发生严重的液击现象。

气液分离器是制冷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责保护压缩机的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气液分离器安装在蒸发器出口和压缩机的入口处,当蒸发器中的制冷剂没有完全蒸发,就会以液体状态进入压缩机内部,对压缩机产生液击现场,从而引起压缩机的损坏。气液分离器的作用就是将制冷机气体和制冷剂液体进行分离,使气态制冷剂和润滑油重新返回压缩机,但是,常规的气液分离器缺乏主动排液装置,往往是内部储液腔内液体积累量大了,才会开启阀门把液体排出,类似的方式有一个弊端:储液腔内的吸液块仍旧吸附着部分液体,气体仍旧会附着液体进入制冷系统内,仍旧存在对压缩机产生液击现场、从而引起压缩机的损坏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含筒体、分离装置主体、储液壳、分离腔、气缸、活动压块、密封垫、储液件、排液管、阀门,筒体内设一套分离装置主体,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气液进口下端设分离腔把进入的气液放大后产生涡流使液体与气体分离后下沉并进入储液壳,储液壳内设储液件8把分离出的液体吸附,并把气体中的剩余液体进一步吸附,并能用气缸顶杆把活动压板往内顶压缩储液件把储液件吸附的液体从排液管释放,解决了以往只能等待液体积累量大后能自然释放流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动排液方式直接,效果好,大大降低了气体把液体带入制冷系统内的隐患,提高了系统回油的可靠性,延长了制冷系统用储液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含筒体、分离装置主体、储液壳、分离腔、气缸、活动压块、密封垫、储液件、排液管、阀门,所述筒体内设一套分离装置主体,所述分离装置主体的气液进口、气体出口设在筒体上端外部,所述气液进口接入筒体内后下端设分离腔,所述分离腔下设进气液管,所述进气液管弯曲连接储液壳,所述储液壳内设储液件、下端设排液管与筒体底部外连通,储液壳内的储液件左侧设活动压块,所述活动压块左侧设密封垫,储液壳左端外侧设与筒体外部连通的套筒,所述套筒右端设气缸,所述气缸的顶杆在套筒内、右侧端部设橡胶块,储液壳上端左侧设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延伸向上与筒体上端的气体出口连通。

进一步设置,所述排液管下端设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动排液方式直接,效果好,大大降低了气体把液体带入制冷系统内的隐患,提高了系统回油的可靠性,延长了制冷系统用储液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分离装置主体的示意图。

图中:筒体1、分离装置主体2、气液进口201、进气液管2011、气体出口202、排气管2021、储液壳3、分离腔4、气缸5、顶杆501、橡胶块502、套筒503、活动压块6、密封垫7、储液件8、排液管9、阀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含筒体1、分离装置主体2、储液壳3、分离腔4、气缸5、活动压块6、密封垫7、储液件8、排液管9、阀门10,所述筒体1内设一套分离装置主体2,所述分离装置主体2的气液进口201、气体出口202设在筒体1上端外部,所述气液进口201接入筒体1内后下端设分离腔4,所述分离腔4下设进气液管2011,所述进气液管2011弯曲连接储液壳3,所述储液壳3内设储液件8、下端设排液管9与筒体1底部外连通,储液壳3内的储液件8左侧设活动压块6,所述活动压块6左侧设密封垫7把顶杆501的入口用气压作为外力顶住密封,储液壳3左端外侧设与筒体1外部连通的套筒503,所述套筒503右端设气缸5,所述气缸5的顶杆501在套筒503内、右侧端部设橡胶块502,储液壳3上端左侧设排气管2021,所述排气管2021延伸向上与筒体1上端的气体出口202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动排液方式直接,效果好,大大降低了气体把液体带入制冷系统内的隐患,提高了系统回油的可靠性,延长了制冷系统用储液分离器的使用寿命。

所述排液管9下端设阀门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