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30654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一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中国经历了30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得到巨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城市化进程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在城市不断向外围扩展的过程中,原来大量处于城市外围的污染性工业企业逐渐成为中心区域的一部分,这些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企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我国制定了 “退二进三”的政策。搬迀后遗留的场地存在污染的可能性极大,这些污染场地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构成危害,并且影响土地的二次开发。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数据也显示,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大量污染场地亟待修复。
[0003]目前,场地修复技术趋于成熟,主要有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高级化学氧化、土壤淋洗、气相抽提、多相抽提、固化稳定化、焚烧、热脱附、电动修复等,根据处理地点区别,可分为原位修复及异位修复。原位修复由于其修复成本低、环境影响和二次污染小、可同时进行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等优点,在大量污染场地得到广泛应用。原位修复又包括原位注药,原位气提等技术。
[0004]原位注药技术是指通过打井等方式将化学药剂注入污染介质中,通过化学反应迅速的消退或降低污染物浓度,目前已有单位和个人开展了原位注药装置的研究,但传统型注药装置及对应的井主要为垂直竖向打井并输送药剂的各类注药装置,均要求所修复场地土壤具备良好的渗透性,否则药剂无法达到良好的扩散性。大量案例证明,必须研发新的修复技术,改善原位修复效果,以扩大修复区域。
[0005]砂浆原位注药技术是通过压裂方式将砂石和修复药剂混合后的浆液高压栗入土壤中形成土层裂隙,进而形成砂层,增大黏性土壤的渗透能力,加速修复药剂渗透的一种原位注药方法,该方法能够进一步增强修复药剂的渗透性,提高土壤的修复效果。但是,该方法在注药前需要将砂石与修复药剂充分混匀,才能保证修复药剂的高渗透性;而目前现有的修复装置中主要以贮药功能为主,无法实现砂石与修复药剂的更好混合,因此,有必要研发新的修复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砂石和修复药剂的混合和注药,浆液混合效果好,污染场地修复效率高。
[0007]—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溶药罐、用于药剂和沙石混合的配料箱以及注药器,所述配料箱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搅龙,顶部设有筛网,筛网和搅龙之间设有与溶药罐连通的喷淋装置,所述配料箱底部对应搅龙出料的位置设有出料口。
[0008]上述溶药罐用于修复药剂的溶解;配料箱用于修复药剂和砂石的混合;修复药剂类型可根据不同的污染物质进行选择,一般包括化学氧化/还原药剂、生物药剂、生物-化学药剂;砂石的粒径一般为0.2?5.0mm;通过与溶药罐连通的喷淋装置进行修复药剂的喷射,以提高砂石和修复药剂的混合效果;通过筛网进行砂石的过筛并使砂石进入在配料箱中时分布更为均匀;进入配料箱后的修复药剂和砂石经搅龙的作用进行混合,并通过搅龙运送至出料口中。
[0009]作为优选,所述配料箱的上方设有自动送沙机构,用于输送砂石。
[0010]进一步地,所述自动送沙机构包括料斗、真空栗和储沙罐,料斗顶部密封,通过进料管连接储沙罐,且通过抽气管连接真空栗。
[0011]作为优选,所述料斗上设有流量控制机构,能够定量控制砂石的输入量,以保证砂石与药剂的混合比例适宜,防止因砂石用量过多,而使修复药剂用量不够,造成修复效果降低,或者因砂石用量过少,而使砂裂效果不够,修复药剂施药范围缩小,造成修复效果降低。
[0012]具体地,所述配料箱从上至下分为三部分,顶部为长方体结构,底部为与搅龙相配合的半圆柱结构,中间部分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倾斜设置;使得物料进入更为均匀,混合效果更好。
[0013]作为优选,所述筛网的孔径为5-50mm。
[0014]作为优选,所述溶药罐内设有搅拌装置,利于药剂的快速溶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定结构的配料箱,更为合理的将修复药剂和砂石进行混合,并一通输送至注药器中,进一步提高了砂裂注药方法对于污染场地的修复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砂裂原位注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如图1所示,一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主要包括依次通过管路连通的溶药罐5、配料箱16和注药器。
[0020]其中,溶药罐5的顶部接有进水管路6,进水管路6上设有电磁阀2,溶药罐5顶部还设有用于喷射粉末状修复药剂的自动喷射加药装置3,底部设有与配料箱16连通的输药管路7以及用于箱体清洗的清洗管路10;溶药罐5上还设有搅拌器4和液位计12。
[0021]配料箱16通过输水管路13与储水设备I连通,输水管路13上设有电磁阀14;配料箱16通过输药管路7与溶药罐5连通,输药管路7上设有球阀9和输药栗8,输药管路7与配料箱16内的喷淋装置11连通。
[0022]配料箱16从上至下分为三部分,顶部为长方形结构,顶部设有孔径在5-50mm的筛网(附图1中未画出);配料箱16的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搅龙15,通过电机17进行控制,对应搅龙15出料的位置设有出料口 29,配料箱16的底部为与搅龙15相配合的半圆柱结构;配料箱16的中间部分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倾斜设置。在筛网的下方还设有与溶药罐5连通的喷淋装置11,喷淋装置11由总管和若干喷淋头组成,总管水平放置于筛网下方,并位于搅龙上方,总管上开有间隔设置的小孔,小孔处安装有喷淋头。配料箱16的底部还设有清洗管路
28 ο
[0023]砂裂原位注药装置设有自动送沙机构,自动送沙机构包括料斗30、真空栗31和储沙罐32,料斗30位于配料箱16的上方,其顶部密封,底部开有若干小孔,用于均匀送沙;料斗通过进料管连接储沙罐32,且通过抽气管连接真空栗31;料斗30上还设有流量控制机构,流量控制机构由流量计33和电磁阀34组成。
[0024]如图1所示,注射器通过注药管路23与配料箱16连通,注药管路23上还设有电磁阀27;注射器由注药栗18、输出阀门19、压力传感器20、流量计21组成;并配置安全回路25和安全阀24;注射器末端连接有注药头。整个砂裂原位注药装置中的电磁阀和电机均通过PLC控制柜35进行控制。
[0025]上述砂裂原位注药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0026]1、溶药阶段:关闭电磁阀9、10,打开进水管路6上的电磁阀2,向溶药罐5进行输水,输水速率与输水量由PLC控制柜35调节。通过液位计12观察进水量至I/4时,开启搅拌器4,并开启自动喷射加药装置3进行配药。调节搅拌器4的转速,避免溶药罐内配药过快,从而影响药剂质量。药剂配置完毕,依次关闭各个线路开关。
[0027]2、配料阶段:配料时,关闭电磁阀27,溶药罐5内的修复药剂经输药栗8栗至喷淋装置11,并喷淋至配料箱16中;与此同时,开启电磁阀34和真空栗31,使储沙罐中的砂石栗至料斗中,并落入配料箱16中;开启电机17,搅龙15开始转动,将修复药剂和砂石进行搅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浆液传输到出料口 29。在配料阶段也可根据需要添加其他药剂或者水。
[0028]3、注药阶段:箱体外阀门22打开,开启电磁阀27,输出阀门19,开启注药栗18,保持电机17处于正常打开状态,经出料口 29传输出的混合浆液经注药栗进口 26进入注射器内,并从注射头流出,进入待修复的场地内。为保证注药管路的安全性,注药期间开启安全回路25和安全阀24,当输出压力超出安全范围后,浆液可由此回到注药栗进口 26,从而防止箱体外注射器爆裂。
[0029]完成注药后,可通过清洗管路10完成对溶药罐5的清洗,通过清洗管路28完成对配料箱16的清洗。
【主权项】
1.一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溶药罐、用于药剂和沙石混合的配料箱以及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箱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搅龙,顶部设有筛网,筛网和搅龙之间设有与溶药罐连通的喷淋装置,所述配料箱底部对应搅龙出料的位置设有出料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箱上方设有自动送沙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送沙机构包括料斗、真空栗和储沙罐,料斗顶部密封,通过进料管连接储沙罐,且通过抽气管连接真空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斗上设有流量控制机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箱从上至下分为三部分,顶部为长方体结构,底部为与搅龙相配合的半圆柱结构,中间部分长度方向上的两个侧面倾斜设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的孔径为5-50mm。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砂裂原位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药罐内设有搅拌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砂裂原位注药装置,该装置包括通过管路依次连通的溶药罐、用于药剂和沙石混合的配料箱以及注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料箱底部设有水平设置的搅笼,顶部设有筛网,筛网和搅笼之间设有与溶药罐连通的喷淋装置,所述配料箱底部对应搅笼出料的位置设有出料口。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定结构的配料箱,更为合理的将修复药剂和砂石进行混合,并一通输送至注药器中,进一步提高了砂裂注药方法对于污染场地的修复效果。
【IPC分类】B09C1/08
【公开号】CN205217597
【申请号】CN201520950733
【发明人】陈昆柏, 温俊明, 金祥福, 况武, 段德超, 马嘉伟, 高全喜, 张明, 赵怡阳, 金旭平, 杨再兴
【申请人】浙江博世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