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通量反渗透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1566阅读:10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通量反渗透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通量反渗透膜。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是实现反渗透的核心元件,是一种模拟生物半透膜制成的具有一定特性的人工半透膜。

反渗透膜是水净化的核心部件,水净化的效果与反渗透膜的制水效率直接相关。目前市场上的反渗透膜的结构都是在两片反渗透膜之间放置一层纯水导流布,然后卷在中心管上,安装在过滤器的里面使用。而这种反渗透膜的过滤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高通量反渗透膜,具有过滤效率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通量反渗透膜,包括集水管、过滤层、上端盖、下端盖、玻璃钢外壳、止水圈,所述集水管包括集水管A和集水管B,所述过滤层对折后包裹在集水管B上,所述过滤层的末端卷绕在集水管A上,所述集水管B有多个且围绕在集水管A周围,所述集水管A和集水管B的上端固定在上端盖中,下端插接在下端盖中,所述玻璃钢外壳套接在集水管和过滤层的外部,所述止水圈夹套在玻璃钢外壳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集水管A的上端设有凹槽A,所述集水管B的上端设有凹槽B。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上端设有进水孔,下部设有隔板A,所述隔板A上设有多个通孔,下端设有垂直向下的固定块A和固定块B,所述固定块A与凹槽A相匹配,所述固定块B与凹槽B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下端盖中部设有隔板B,所述隔板B与下端盖底部形成纯水回收仓,所述隔板B上设有进水口A和进水口B,所述进水口A的直径与集水管A的外径相同,所述进水口B的直径与集水管B的外径相同,所述下端盖底部设有纯水出水口,侧壁设有浓水出水口。

优选的,所述过滤层为纯水导流网、反渗透膜、浓水导流网依次层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集水管,大大减少纯水在纯水流道内的流动距离,从而使纯水能够快速进入集水管流出,大大提高了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端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集水管A、2-集水管B、3-过滤层、4-上端盖、5-下端盖、6-玻璃钢外壳、41-进水孔、42-固定块A、43-固定块B、44-通孔、45-隔板A、51-浓水出水口、52-进水口A、53-进水口B、54-隔板B、61-止水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4所示,一种高通量反渗透膜,包括集水管、过滤层3、上端盖4、下端盖5、玻璃钢外壳6、止水圈61,集水管包括集水管A1和集水管B2,过滤层3对折后包裹在集水管B2上,过滤层3的末端卷绕在集水管A1上,集水管B2有多个且围绕在集水管A1周围,集水管A1和集水管B2的上端固定在上端盖4中,下端插接在下端盖5中,玻璃钢外壳6套接在集水管和过滤层3的外部,止水圈61夹套在玻璃钢外壳6的中部,通过设置多个集水管,大大减少纯水在纯水流道内的流动距离,从而使纯水能够快速进入集水管流出,大大提高了过滤效率。

其中,集水管A1的上端设有凹槽A,集水管B2的上端设有凹槽B;上端盖4上端设有进水孔41,下部设有隔板A45,隔板A45上设有多个通孔44,下端设有垂直向下的固定块A42和固定块B43,固定块A42与凹槽A相匹配,固定块B43与凹槽B相匹配;下端盖5中部设有隔板B54,隔板B54与下端盖5底部形成纯水回收仓,隔板B54上设有进水口A52和进水口B53,进水口A52的直径与集水管A1的外径相同,进水口B53的直径与集水管B2的外径相同,下端盖5底部设有纯水出水口,侧壁设有浓水出水口51;过滤层3为纯水导流网、反渗透膜、浓水导流网依次层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