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乙烯亚胺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2056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助剂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乙烯亚胺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系统。



背景技术:

聚乙烯亚胺改性制备纸张漂白剂是现在研究较多的一个方向,其主要工艺在于:醇胺类化合物和酸酐以水为溶剂加入反应釜中,冰浴,控制温度在20度以下,滴加浓硫酸,滴加完后,保温40度2小时,升温50度,减压蒸馏,得到浓缩液体,加入氢氧化钠中和,通入氮气,加入催化剂,50度反应2小时,得到成品。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适合该工艺的制备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管路简单,易于操作的聚乙烯亚胺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包括反应釜、设置在反应釜上的冷却器以及与冷却器相连的分水罐,所述的分水罐的顶部设有排气管,所述的分水罐底部连接有用于分散催化剂和氢氧化钠的分散罐,所述的分散罐和分水罐之间连接有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上连接有排水管,所述的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的排水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的分散罐通过支脚连接在反应釜上,所述的分散罐底部设有连接至反应釜顶部的加料管,所述的加料管上设有用于控制滴加速度的第三控制阀,所述的分散罐的顶部和分水罐的顶部之间还设有气压平衡管;所述的分水罐的顶部还连接有一根用于抽真空的真空管,所述的真空管和排气管上均连接有控制阀,所述的反应釜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滴加浓硫酸的滴定罐。

在上述的一种聚乙烯亚胺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系统中,所述的分散罐内设有搅拌器和超声发生器。

在上述的一种聚乙烯亚胺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系统中,所述的反应釜内设有用于检测含水率的探头。

在上述的一种聚乙烯亚胺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系统中,所述的反应釜上设有用于向反应釜内的物料加热或冷却的温控夹套。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方案能够适应纸张增强剂制备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制备工艺,通过一个反应釜就可以达到相应的目的,整个体系管路简单,易于操作。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聚乙烯亚胺纸张增强剂的制备系统,包括反应釜1、设置在反应釜1上的冷却器2(或者称之为冷凝器,用于冷却釜内的含水汽的惰性气体)以及与冷却器2相连的分水罐3,所述的分水罐3的顶部设有排气管4,所述的反应釜1的顶部还设有用于滴加浓硫酸的滴定罐17,所述的分水罐3底部连接有用于催化剂和氢氧化钠的分散罐5,所述的分散罐5和分水罐3之间连接有连接管6,所述的连接管6上连接有排水管7,所述的连接管6上设有第一控制阀8,所述的排水管7上设有第二控制阀9,所述的分散罐5通过支脚连接在反应釜1上,所述的分散罐5底部设有连接至反应釜1顶部的加料管10,所述的加料管10上设有用于控制滴加速度的第三控制阀11,所述的分散罐5的顶部和分水罐3的顶部之间还设有气压平衡管12,所述的分水罐3的顶部还连接有一根用于抽真空的真空管18,所述的真空管和排气管4上均连接有控制阀19。

在实际应用中,醇胺类化合物和酸酐以及适量的水加入到反应釜1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进行反应,反应温度控制在15℃,并从反应釜1底部吹入氮气,保持釜内惰性气体氛围,通过滴定罐17滴加浓硫酸,反应时间2小时,预先,在分散罐5内加入催化剂和氢氧化钠。在这个反应工序中,反应压力是微正压,多余的惰性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入大气,滴加结束后,升温至40℃保温2h,然后升温至50℃减压反应,开启第三控制阀11滴加催化剂/氢氧化钠溶液,在此过程中,排气管需要关闭,真空管打开,分水罐中会收集凝结的水,水罐3收集的水一部分注入分散罐5内,通过机械分散力使催化剂和氢氧化钠完全分散,同时,通过气压平衡管12保持分散罐5内气压平衡处于惰性氛围。

为了提高催化剂/氢氧化钠溶解分散均匀效果,所述的分散罐5内设有搅拌器13和超声发生器14,在应用中,搅拌器13可以为机械搅拌桨或者磁力搅拌器都是可选的,超声发生器14设置在分散罐的底部,同时,所述的反应釜1内设有用于检测含水率的探头15,以提高对于反应进程的控制,由于本反应的温度不超过80℃,所述的反应釜1上设有用于向反应釜1内的物料加热或冷却的温控夹套16,通过水蒸气加热或者通入过冷盐水冷却即可满足。

通过上述的装置,可以有效的保证反应顺利,并且能够实现螯合剂和聚合后的物质的接枝,整个系统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