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10120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油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涂油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钢绞线拥有高强度、低松弛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桥梁建设。出口钢绞线一般通过海 船运输,运输时间较长,且容易被海洋气候影响而生诱,一旦钢绞线严重生诱,其力学性能 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对钢绞线进行涂油防诱处理。
[0003] 现有技术中,钢绞线涂油采用压入方式,即将钢绞线压入防诱油中,然而此种涂油 方式极易损坏钢绞线松弛性能,严重影响钢绞线后期建桥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油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钢绞线涂油采用 压入方式而造成的钢绞线松弛性能极易损坏的技术缺陷。 阳〇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油装置,应用于一钢绞线,所述涂油装置包括:气吹环, 外接一气源;涂油箱体,所述涂油箱体包括:涂油室,外接一喷油管,使得当所述钢绞线经 过所述涂油室时通过所述喷油管喷出油液对所述钢绞线涂油;至少一个回油室,与所述涂 油室相通,且所述回油室外接一储油箱,使得经过所述喷油管喷入所述涂油室的油液通过 所述回油室回流至所述储油箱中;其中,所述气吹环固定于所述涂油室或者所述回油室上, W通过所述气源所输入的压缩空气对穿过所述涂油室的所述钢绞线进行气吹。
[0006] 可选的:所述回油室的数量是两个,包括:第一回油室;第二回油室,其中,所述气 吹环固定于所述第二回油室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回油室和所述第二回油室对称的分布在 所述涂油室的两侧,使得所述钢绞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回油室、所述涂油室及所述第二回 油室,并最终经所述气吹环气吹后穿出。
[0007] 可选的,所述气吹环包括:外环,固定于所述第二回油室上,且所述外环上设置有 一进气口,并通过所述进气口与所述气源相通;内环,固定于所述外环的内部,且与所述外 环同轴分布,使得经过所述第二回油室的所述钢绞线经所述内环气吹后穿出;其中,所述内 环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口,使得由所述进气口进入的压缩空气经所述通气口流入所 述内环的内部,并对所述钢绞线进行气吹。
[0008] 可选的,所述钢绞线在进入所述第一回油室之前的运行轨迹,与所述钢绞线在所 述第一回油室中的运行轨迹,与所述钢绞线在所述涂油室中的运行轨迹,与所述钢绞线在 所述第二回油室中的运行轨迹,与所述钢绞线在所述第二回油室中的运行轨迹,与所述钢 绞线穿出所述内环后的运行轨迹,均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0009] 可选的,所述内环的侧壁上设置有集油口。
[0010] 可选的,所述第一回油室和所述第二回油室的底部分别对应设置有一油孔,所述 油孔通过一回油管道与所述储油箱连通。
[0011] 可选的,还包括:支架,固定于所述涂油室和所述回油室的底部,且所述支架内部 设置有所述回油管道。
[0012] 本使用新型通过将气吹环外接一气源,并通过该气源实现向气吹环输入压缩空 气,同时在涂油室的上方部位开设有一个喷油口,并通过该喷油口外接一喷油管,使得当钢 绞线经过涂油室时通过喷油管喷出油液对钢绞线进行涂油,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钢绞线涂 油采用压入方式,而使得钢绞线在直接压入防诱油过程中极易对钢绞线松弛性能造成损坏 的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W根据运 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油装置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油装置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16] 图3为图1中气吹环的A-A剖视图; 阳017] 图4为图1中回油室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油装置,应用于钢绞线的涂油防诱处理,克服了 现有技术中因钢绞线涂油采用压入方式,使得钢绞线在直接压入防诱油过程中极易对钢绞 线松弛性能造成损坏的技术缺陷。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涂油方式通过采用淋油的方式, 达到了钢绞线涂油均匀且节约成本的双重效果。
[0020]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涂油装置100至少包括:气吹 环110,涂油箱体120,支架130。
[0021] 其中,气吹环110外接一气源,并通过该气源实现向气吹环110输入压缩空气。涂 油箱体120具体可W包括:涂油室121和至少一个回油室。且在涂油室121的上方部位开 设有一个喷油口 150,并通过该喷油口 150外接一喷油管,使得当钢绞线经过涂油室121时 通过喷油管喷出油液对钢绞线进行涂油。 阳〇巧同时,回油室与涂油室m相通,且回油室外接一个储油箱,使得经过喷油管喷入 涂油室121的油液通过回油室回流至储油箱中。
[0023] 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储油箱中油液的二次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用一油累 置于该储油箱中,并与喷油管连通,使得由回油室回流至储油箱中的油液再次通过油累由 喷油管二次喷出,起到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的作用。
[0024] 由于过激的油液灌注会出现大量的油液迸瓣,对钢绞线而言反而得不到预期的涂 油效果,因此出于对油液动能因素的考虑,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选用Ξ相机床冷却油累(其 参数如下表所示),通过各参数的合理设置,有效克服了因油液灌注过激而造成的油液迸 瓣,进而影响涂油效果的技术缺陷。
[0025] JCB-22Ξ相机床冷却油累参数
[0026]
[0027] 对于气吹环110而言,可固定于涂油室121或者回油室上,W通过气源所输入的 6mpa的压缩空气对穿过涂油室121的钢绞线进行气吹,达到钢绞线上的油膜被进一步的均 匀干燥的技术效果。
[0028]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回油室的数量可W是两个,具体包括:第一回油室 122,第二回油室123。
[0029] 其中,气吹环110可固定于第二回油室123的侧壁上,且第一回油室122和第二回 油室123对称的分布在涂油室121的两侧,使得钢绞线从涂油箱体120的左侧,依次穿过第 一回油室122、涂油室121及第二回油室123,并最终经气吹环110气吹后穿出,避免由于钢 绞线表面上的油液未干打滑而造成的生产事故W及因油膜刮损而导致的钢绞线生诱情况 的发生。
[0030]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气吹环110可W至少包括:夕F环112,内环111。
[0031] 其中,外环112固定于第二回油室123的侧壁上,且外环112的上方部位设置有一 进气口 112曰,并通过该进气口 112a使外环112与气源相通,W输送压缩空气。内环111固 定于外环112的内部,且与外环112同轴分布,W构成空屯、圆筒状结构,使得经过第二回油 室123的钢绞线经内环111气吹后穿出。
[0032] 同时,内环111的外围部位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口 111曰,使得由进气口 112a进入的 压缩空气经位于内环111上方部位的通气口Ilia流入内环111的内部,并对处于内环111 中钢绞线进行气吹,气吹后的压缩空气再由位于内环111下方部位的通气口Ilia流出。内 环111的下方部位处还设置有集油口 11化,使得内环111的内部所积累的油液集中在集油 口 11化处,避免油液在内环111内部堆积。
[0033]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避免由进气口 112a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