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5536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系统,特别是一 种发动机盖罩上的油气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且各国对汽 车尾气的排放标准也日趋强化。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压缩和膨胀过程中,气缸内的燃气不可避免的会经过 活塞环的间隙窜人曲轴箱内,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中含有HC及其他污染物,油底壳内的机 油可能被漏气污染;当发动机在低温下工作时,还可能有液态燃油漏人曲轴箱,将油底壳内 的机油稀释,再加上加热氧化作用,机油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曲轴箱内的气体压力升高, 当压力高于大气压时,就会引起机油从曲轴两端的油封处漏出。因此曲轴箱内一般都设有 曲轴箱通风系统,将曲轴箱的混合气排出。曲轴箱通风系统内的油气分离系统就是将混合 气中的机油分离,分离后的可燃气体重新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但是如果油气分离系统的 油气分离效果不佳,那么进入燃烧室的气体含有大量机油,机油的燃烧严重影响了发动机 的排放指标,并且对发动机的寿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油气分离系统在曲轴箱通风系统中 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153U92U)公开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在 发动机缸体与气缸盖罩之间开有油气通道,在气缸盖罩中集成油气分离腔,在油气分离腔 内集成有呼吸腔挡板、PCV腔挡板和分离挡板,在呼吸腔挡板和PCV腔挡板上开有回油孔。 上述专利结构较为紧凑,仅仅靠挡板进行油气分离,其分离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油气分离效率高 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 包括气缸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盖罩内侧连接有挡油板,所述的挡油板将气缸盖罩 分成相互独立的新鲜空气腔和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新鲜空气腔和分离腔相通的混合气腔, 所述的气缸盖罩上具有与新鲜空气腔相通的新鲜空气入口,所述的挡油板上开设有连通新 鲜空气腔与混合气腔的新鲜空气出口,所述的挡油板上还具有连通混合气腔与分离腔的混 合气入口,所述的分离腔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所述的气缸盖罩上还设有与分离腔相通的混 合气出口。新鲜空气通过气缸盖罩上开设的入口进入新鲜空气腔,并由新鲜空气腔的出口流 入混合气腔,新鲜空气与曲轴箱气体混合之后,由挡油板上的混合气入口进入分离腔,混合 气进入分离腔后撞击在各挡板上,因此混合气中的油雾被撞击分离,达到油气分离效果。分 离后的曲轴箱气体经混合气出口进入进气歧管,并经气门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曲轴箱气
3体温度较高,因此在分离前与新鲜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降温效果,增加了油气分离效率。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混合气出口上设有PVC阀。发动机 工况不同,活塞漏气量会变化,此时漏入曲轴箱的气体量也会变化,当不同量的曲轴箱气体 进入气缸盖罩时,气缸盖罩内的气体压力与PCV阀连接另一端的压差也不同,PCV阀是一个 单向锥形阀,它可以根据两端压力差的改变自动调节气体的流通量。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挡油板位于混合气入口处设有凸起 的第一腔室,所述的混合气入口与第一腔室相通,所述的第一腔室开口方向背对上述的混 合气出口 一侧。混合气入口可设置于挡油板的任意位置,混合气由混合气入口流入第一腔室内, 在第一腔室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分离腔,第一腔室的开口朝向分离腔远离混合气出口一侧, 混合气由第一腔室的开口流出后,在分离腔的导向作用下,由分离腔的远离混合气出口一 端流向混合气出口一端,流动过程中与分离腔内的挡板发生撞击,从而达到油气分离效果。 另外,混合气在进入第一腔室和与分离腔侧壁撞击时也可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设置本第 一腔室还可增加混合气的流动线路,一方面增加混合气的油气分离效率,另一方面方便混 合气的散热,进一步增加油气分离效率。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挡油板上设有两个新鲜空气出口, 且在出口处设有导向斜面。新鲜空气有气缸盖罩上的入口进入新鲜空气腔后,由新鲜空气 出口流出,在出口处设置导向斜面起到对空气的导向作用,方便新鲜空气的流出。在上述的发动机尤其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挡油板上还设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末 端与新鲜空气出口相通。新鲜空气进入新鲜空气腔后,先进入第二腔室,再经新鲜空气出口 流出,第二腔室长度较长,新鲜空气经过第二腔室流入新鲜空气出口处,可起到一定的防尘 作用。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挡油板上设有回油孔。混合气经撞 击分离后的机油通过回油孔重新流回到油底壳内起到润滑作用。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回油孔为两个且均勻分布于分离腔 所在的挡油板上。在进行油气分离时,油滴经过一次次撞击并分离出来,因此在气体通道内 各个地方均有可能形成机油,设置两个回油孔可方便机油的流入油底壳,当然,根据实际情 况,可适当调整回油孔的数量和位置。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气缸盖罩位于新鲜空气腔处设有若 干个肋板。肋板设置于气缸盖罩上位于新鲜空气腔处,用于加强气缸盖罩的强度。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挡油板铆接于气缸盖罩上。挡油板 和气缸盖罩为分体式,通过铆接的方式固连在一起。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所述的气缸盖罩中部具有凸起的隔板,所 述的挡油板上开设有与上述隔板相配合的让位孔。将气缸盖罩分为新鲜空气腔和分离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油气分离系统中,曲轴箱气体与新鲜空气在气缸盖罩内混合, 曲轴箱气体温度降低后进入分离腔内进行分离,分离效率高,在分离后的混合气出口处设 置PVC阀可根据曲轴箱气体量变化调整曲轴箱气体的流通量,新鲜空气的不同补充量可调 节气缸盖罩内的压力,从而调节曲轴箱气体的流速,达到最理想的油气分离效果。

图1是本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的仰视图;图2是本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挡油板的立体图;图3是本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挡油板的仰视图;图4是本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气缸盖罩的立体图;图5是本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中气缸盖罩的仰视图。图中,1、气缸盖罩;11、隔板;12、新鲜空气入口 ;13、混合气出口 ;14、回油孔;2、新 鲜空气腔;21、肋板;3、分离腔;31、挡板;4、混合气腔;5、挡油板;51a、第一新鲜空气出口 ; 51b、第二新鲜空气出口 ;52、混合气入口 ;53、第一腔室;54、第二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 5所示,本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气缸盖罩1,所述的气缸盖罩1 背面的中部具有凸起的隔板11,将气缸盖罩1分为新鲜空气腔2和分离腔3,气缸盖罩1内 侧连接有挡油板5,挡油板5将气缸盖罩1分成相互独立的新鲜空气腔2和分离腔3,以及 分别与新鲜空气腔2和分离腔3相通的混合气腔4。气缸盖罩1上具有与新鲜空气腔2相 通的新鲜空气入口 12,挡油板5上开设有连通新鲜空气腔2与混合气腔4的新鲜空气出口, 所述的挡油板5上还具有连通混合气腔4与分离腔3的混合气入口 52,气缸盖罩1上还设 有与分离腔3相通的混合气出口 13。分离腔3内设有若干个挡板31,挡板31将分离腔3 分成多排迷宫,对混合气进行油气分离。新鲜空气通过气缸盖罩1上开设的入口进入新鲜空气腔2,并由新鲜空气腔2的出 口流入混合气腔4,新鲜空气与曲轴箱气体混合之后,由挡油板5上的混合气入口 52进入分 离腔3,混合气进入分离腔3后撞击在各挡板31上,因此混合气中的油雾被撞击分离,达到 油气分离效果。分离后的曲轴箱气体经混合气出口 13进入进气歧管,并经气门进入燃烧室 进行燃烧。曲轴箱气体温度较高,因此在分离前与新鲜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降温效果,增加 了油气分离效率。如图2和图3所示,挡油板5位于混合气入口 52处设有凸起的与混合气入口 52 相通的第一腔室53,且第一腔室53开口方向背对上述的混合气出口 13—侧。混合气由混 合气入口 52流入第一腔室53内,在第一腔室53的导向作用下进入分离腔3,由于第一腔室 53开口方向背对上述的混合气出口 13 —侧,混合气由第一腔室53的开口流入分离腔3后, 由分离腔3的远离混合气出口 13 —端流向混合气出口 13 —端,流动过程中与分离腔3内 的挡板31发生撞击,从而达到油气分离效果。混合气在进入第一腔室53和与分离腔3侧 壁撞击时可达到一定的分离效果,将混合气入口 52设置在靠近混合气出口 13位置,使得第 一腔室53长度增加,可增加混合气的流动线路长度,一方面增加混合气的油气分离效率, 另一方面方便混合气的散热,进一步增加油气分离效率。挡油板5上设有第一新鲜空气出口 5Ia和第二新鲜空气出口 51b,且在出口处设有 导向斜面。挡油板5上还设有第二腔室M,第二腔室M末端与第二新鲜空气出口 51b相 通。新鲜空气进入新鲜空气腔2后,一部分由第一新鲜空气出口 51a流入混合气腔4,另一部分进入第二腔室M,再经第二新鲜空气出口 51b流出,第二腔室M长度较长,新鲜空气经 过第二腔室M流入新鲜空气出口处,可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如图4和图5所示,混合气出口 13上设有PCV阀。发动机工况不同,活塞漏气量 会变化,此时漏入曲轴箱的气体量也会变化,当不同量的曲轴箱气体进入气缸盖罩1时,气 缸盖罩1内的气体压力与PCV阀连接另一端的压差也不同,PCV阀是一个单向锥形阀,它可 以根据两端压力差的改变自动调节气体的流通量。挡油板5上位于分离腔3处还设有回油 孔14,混合气经撞击分离后的机油通过回油孔14重新流回到油底壳内起到润滑作用。气缸 盖罩1位于新鲜空气腔2处设有若干个肋板21,用于加强气缸盖罩1的强度。挡油板5和气缸盖罩1为分体式,通过铆接的方式固连在一起。新鲜空气入口 12 处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空气滤清器的出口连接。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 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气缸盖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盖罩 (1)内侧连接有挡油板(5),所述的挡油板( 将气缸盖罩(1)分成相互独立的新鲜空气 腔(2)和分离腔(3),以及分别与新鲜空气腔(2)和分离腔(3)相通的混合气腔,所述 的气缸盖罩(1)上具有与新鲜空气腔(2)相通的新鲜空气入口(12),所述的挡油板(5)上 开设有连通新鲜空气腔O)与混合气腔的新鲜空气出口,所述的挡油板(5)上还具有 连通混合气腔(4)与分离腔(3)的混合气入口(52),所述的分离腔(3)内设有若干个挡板 (31),所述的气缸盖罩(1)上还设有与分离腔(3)相通的混合气出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油板(5)位 于混合气入口(5 处设有凸起的第一腔室(53),所述的混合气入口(5 与第一腔室(53) 相通,所述的第一腔室(5 开口方向背对上述的混合气出口(1 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油板 (5)上设有两个新鲜空气出口,且在出口处设有导向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油板(5)上 还设有第二腔室(M),第二腔室(54)末端与新鲜空气出口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 气出口(13)上设有PVC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油 板(5)上设有回油孔(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油孔(14) 为两个且均勻分布于分离腔(3)所在的挡油板(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 盖罩(1)位于新鲜空气腔( 处设有若干个肋板0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油 板(5)铆接于气缸盖罩(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 缸盖罩⑴中部具有凸起的隔板(11),所述的挡油板(5)上开设有与上述隔板(11)相配合 的让位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油气分离系统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系统包括气缸盖罩,气缸盖罩内侧连接有挡油板,挡油板将气缸盖罩分成相互独立的新鲜空气腔和分离腔,以及分别与新鲜空气腔和分离腔相通的混合气腔,气缸盖罩上具有与新鲜空气腔相通的新鲜空气入口,挡油板上开设有连通新鲜空气腔与混合气腔的新鲜空气出口,挡油板上还具有连通混合气腔与分离腔的混合气入口,分离腔内设有若干个挡板,气缸盖罩上还设有与分离腔相通的混合气出口。本油气分离系统中,曲轴箱气体与新鲜空气在气缸盖罩内混合,曲轴箱气体温度降低后进入分离腔内进行分离,分离效率高。
文档编号F01M13/04GK201884095SQ20102061977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刘胜利, 吴献策, 李书福, 李慧军, 杨健, 由毅,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