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587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属于柴油机供油和冷却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油机在工作中要保持正常机油温度一是为了不使摩擦机件特别是曲轴轴承的温度过高,强度降低、磨损加剧;二是使机油黏度适当,有较好的流动性,以保证摩擦表面得到可靠的冷却和润滑;三是可以降低机油在高温下氧化的速度,以延长机油的使用寿命。因此机油要冷却,需要冷却器。同样,柴油机在工作中要保持正常的燃油温度,否则燃油在高温下会产生气化和空泡现象,影响动力性。因此燃油也要冷却,也需要冷却器。
无论是机油还是燃油,都需要是清洁的,其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柴油机应配有机油滤清器和燃油滤清器。在传统的柴油机上,以上所述的冷却器和滤清器是分离式的,其缺点是机构松散,数量多,占用空间大。有人采用了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组合在一起的结构,这与传统的分离式相比,结构紧凑和占用空间小了。如中国专利公告号102011623A,公告日2011年4月13日,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发动机机油冷却器与机油滤清器组合装置》,其将机油滤清器与机油冷却器集成为一体,一起安装在机油冷却器总成壳体上。现有技术虽然经过集成,减小了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的体积,但是,面对汽车排放法规日趋严格,柴油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的要求,现有技术则存在如下不足最近几年,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以其系统响应快,精度高逐步成为柴油机配置主流。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使柴油雾化得非常细,让燃烧既充分又不提高燃烧温度,有害物排放极少,满足汽车排放法规日趋严格要求。但是,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要求系统压力是传统的四、五倍,从低于200MPa,提升到250MPa,更高至300MPa。因此,在高压的作用下,系统温度升高,需增加冷却系统控制温度,相应的增加管路连接,使原本拥挤的发动机机舱布置更加复杂。而发动机外侧空间有限,对新增管路布置的局限很大,若勉强增设,则容易造成干涉、泄露以及安装和维修不便,因此,现有技术的机油滤清器和机油冷却器虽然集成了一体,但是与燃油滤清器和燃油冷却器还是各自独立的三部分,加之两套冷却管道的敷设,器件数量多,占用空间大,使得知现有柴油机上,存在没有空间再增设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的冷却设施的不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燃油滤清器和燃油冷却器及其冷却器等,器件数量多,占用空间大,使得在现有柴油机上,没有空间再增设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的冷却设施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结构,器件数量少,占用空间小,能够留出空间增设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的冷却设施的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包括总成壳体、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燃油冷却器、冷却液进口、冷却管道、冷却液出口、机油进口、机油管道、机油出口、燃油入口、燃油管道、燃油出口、所述机油管道,从机油进口进入总成壳体,先后接通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再从总成壳体穿出,至机油出口止,所述燃油管道,从燃油入口进入总成壳体,先后接通燃油冷却器和燃油滤清器,再从总成壳体传出,至燃油出口止,所述的总成壳体内,所述的总成壳体内的上部,并列安固着机油冷却器和燃油冷却器,在机油冷却器的下方,安固着机油滤清器,在燃油冷却器的下方,安固着燃油滤清器,所述的冷却管道,从冷却液进口进入总成壳体,然后分成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和燃油冷却器后,再合并成一路,从总成壳体传出,至冷却液出口止。所述的冷却管道,从冷却液进口进入总成壳体,然后分成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和燃油冷却器,分别从总成壳体穿出,再合并成一路,至冷却液出口止。所述的机油滤清器安装在总成壳体的外壳上。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安装在总成壳体的外壳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采用总成壳体内,集中安固着 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燃油冷却器,使得发动机舱内安装的器件少,且各器件在总成壳体内有序集中安固,管路短,占用空间小,不仅降低泄漏的风险,提高系统可靠性,还能够留出空间增设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的冷却设施。2.采用冷却液一路进入总成壳体,再分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和燃油冷却器,少用一套外部冷却管道,节约管道成本30%以上。3.较现有技术节省空间50%以上,完全能满足增设电控高压共轨喷射技术的冷却设施的空间需要。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总成壳体I,机油冷却器2,机油滤清器3,燃油滤清器4,燃油冷却器5,冷却液进口 601,冷却管道602,冷却液出口 603,机油进口 701,机油管道702,机油出口 703,燃油入口 801,燃油管道802,燃油出口 8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并非对其保护范围的限制。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包括总成壳体I、机油冷却器2、机油滤清器3、燃油滤清器4、燃油冷却器5、冷却液进口 601、冷却管道602、冷却液出口 603、机油进口 701、机油管道702、机油出口 703、燃油入口 801、燃油管道802、燃油出口 803、所述机油管道702,从机油进口 701进入总成壳体I,先后接通机油冷却器2和机油滤清器3,再从总成壳体I穿出,至机油出口 703止,所述燃油管道802,从燃油入口 801进入总成壳体I,先后接通燃油冷却器5和燃油滤清器4,再从总成壳体I穿出,至燃油出口 803止,所述的总成壳体I内的上部,并列安固着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在机油冷却器2的下方,安固着机油滤清器3,在燃油冷却器5的下方,安固着燃油滤清器4,所述的冷却管道602,从冷却液进口 601进入总成壳体I,然后分成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后,再合并成一路,从总成壳体I穿出,至冷却液出口 603止。[0015]所述的冷却管道602,从冷却液进口 601进入总成壳体1,然后分成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分别从总成壳体I穿出,再合并成一路,至冷却液出口 603止。所述的机油滤清器3安装在总成壳体I的外壳上。所述的燃油滤清器4安装在总成壳体I的外壳上。本实施例将机油冷却器2与燃油冷却器5铸造成一个总成壳体I,在总成壳体I内水路油路分别铸造成形,通过各自接头与外部管路连接。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并列安固在总成壳体I上方,不仅可以有序集中安固,管路短,占用空间小,不仅降低泄漏的风险,提高系统可靠性,而且依据流体运动规律,利用重力作用,及时有效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在实施例中,机油滤清器3和燃油滤清器4放置在总成壳体I内的下方,与相应的冷却器对应。当然,也可安固在总成壳体I外,与相应的冷却器对应等高安固,这样虽然增加了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厚度,但是可以减少高度,以满足发动机舱内不同空间位置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零部件如总成壳体I的安装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本文不作赘述。
权利要求1.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包括总成壳体(I)、机油冷却器(2)、机油滤清器(3)、燃油滤清器(4)、燃油冷却器(5)、冷却液进口(601)、冷却管道(602)、冷却液出口(603)、机油进口(701)、机油管道(702)、机油出口(703)、燃油入口(801)、燃油管道(802)、燃油出口(803),所述机油管道(702),从机油进口(701)进入总成壳体(I),先后接通机油冷却器(2)和机油滤清器(3),再从总成壳体(I)穿出,至机油出口(703)止,所述燃油管道(802),从燃油入口(801)进入总成壳体(1),先后接通燃油冷却器(5)和燃油滤清器(4),再从总成壳体(I)穿出,至燃油出口(803)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成壳体(I)内的上部,并列安固着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在机油冷却器(2)的下方,安固着机油滤清器(3),在燃油冷却器(5)的下方,安固着燃油滤清器(4),所述的冷却管道(602),从冷却液进口(601)进入总成壳体(1),然后分成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后,再合并成一路,从总成壳体(I)穿出,至冷却液出口(603)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道(602),从冷却液进口(601)进入总成壳体(I ),然后分成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分别从总成壳体(I)穿出,再合并成一路,至冷却液出口(603)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滤清器(3)安装在总成壳体(I)的外壳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油滤清器(4)安装在总成壳体(I)的外壳上。
专利摘要一种柴油机集成冷却机、燃油滤清器的装置,属于柴油机供油和冷却系统技术领域。所述的总成壳体(1)内的上部,并列安固着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在机油冷却器(2)的下方,安固着机油滤清器(3),在燃油冷却器(5)的下方,安固着燃油滤清器(4),所述的冷却管道(602),从冷却液进口(601)进入总成壳体(1),然后分成二路,分别接通机油冷却器(2)和燃油冷却器(5)后,再合并成一路,从总成壳体(1)穿出,至冷却液出口(603)止。本实用新型采用总成壳体内,集中安固着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燃油滤清器、燃油冷却器,使得发动机舱内安装的器件少,且各器件在总成壳体内有序集中安固,占用空间小,较现有技术节省空间50%以上。
文档编号F02M31/20GK202531325SQ20122019489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康丽丽, 张娜, 彭科国, 李冀, 樊有林, 陈伟健, 黄金权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