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管路、具有该进气管路的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529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动力总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进气管路。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进气管路的发动机和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和油耗要求的日趋严格,柴油机应用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以降低氮氧化物值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中,柴油机上通常采用进气管连通空气滤清器和压气机,进气管通常为普通直管形式的进气三通管。现有技术中,利用三通管将从空气滤清器出来的新鲜空气与曲轴通风接口的气体混合,并送入压气机接口进行增压。

然而,上述进气三通管的强度较低、韧性差并且耐疲劳性差,在管路的连接过程和改造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局限,三通管路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另外,随着排放等级的提升,发动机需要对排放的指标进行控制,尤其是对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上述进气三通管无法适用于对排放控制要求较高的发动机中。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适用性强的进气管路,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管路,该进气管路可适用于设置有废气再循环系统的装置中,可以增强对气体排放指标的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进气管路的发动机和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进气管路,包括空气滤清器接口、压气机接口和用于连接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气口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设于所述空气滤清器接口和所述压气机接口之间;所述进气管路设有至少一个可伸缩且可弯折的波纹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路为弯折度可调整的进气软管。

优选的,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为连接在所述进气管路的主管路上的支管路,所述支管路与所述主管路通过所述波纹连接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为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进气管路的主管路上的支管路,所述支管路与所述主管路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用于截断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与所述进气管路的连通的封堵装置。

优选的,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和所述进气管路上的曲轴箱接口设置在距所述空气滤清器接口距离相同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曲轴箱接口上用于与曲轴箱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密封的第一密封装置;和/或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上用于与所述废气再循环系统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密封的第二密封装置。

一种发动机,包括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进气管路。

一种车辆,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为上述所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进气管路在与空气滤清器、压气机和废气再循环系统连接后,可以将空气滤清器提供的新鲜空气与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除气体混合,并导入压气机中,相比于传统进气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气管路增加了废气再循环系统排气接口,当发动机配有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时,可以连接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气口与进气管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进气管路的发动机和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以便于在发动机中连接废气再循环系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 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进气管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

1为空气滤清器接口、2为压气机接口、3为曲轴箱接口、4为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5为波纹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进气管路,该进气管路可适用于设置有废气再循环系统的装置中,可以增强对气体排放指标的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进气管路的发动机和包括上述发动机的车辆。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进气管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进气管路,主要用于发动机内部的连接中,用于连接空气滤清器和压气机。进气管路包括空气滤清器接口1、压气机接口2和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

其中,空气滤清器接口1用于连接空气滤清器的排气口,压气机接口2用于连接压气机的进气口,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用于连接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气口,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设于空气滤清器接口1和压气机接口2之间。需要提到的是,进气管路上的空气滤清器接口1、压气机接口2与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是通过进气管路的主体部连通的,也就是说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是与空气滤清器接口1、压气机接口2连通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气管路在与空气滤清器、压气机和废气再循环系统连接后,可以将空气滤清器提供的新鲜空气与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除气体混 合,并导入压气机中,相比于传统进气管,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进气管路增加了废气再循环系统排气接口4,当发动机配有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时,可以连接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气口与进气管路。

需要提到的是,上述进气管路上还可以设置曲轴箱接口3,本实施例并不限定曲轴箱接口3的设置位置。

考虑到发动机内部连接的复杂性和多边性,现有设计中进气管路为硬管的情况通常会使得连接受阻或者干涉到其他部件的连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可以对进气管路的形状和结构进行调整,而为了使进气管路适用于发动机内部多种情况的设置,进气管路可以为弯折的进气软管,并且该进气软管的弯折度是可调整的。

可选的,在上述进气软管的外周设置固定卡件,用于在进气软管连接完成后,对进气软管的形状进行固定,保证在发动机的使用过程中,进气软管不会因为晃动而改变结构形状,保证进气软管的连接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设有至少一个可伸缩且可弯折的波纹连接部5。为了实现进气管路的适用性,同时保证进气管路的韧性和强度,进气管路可以为连接的多节管路,多节管路可以为硬质管路或者软质管路,多节管路之间通过波纹连接部5连接,

需要提到的是,上述波纹连接部5可以为波纹连接管或者具有伸缩、弯折能力的连接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进气管路上设置波纹连接部5,可以使得进气管路的强度、韧性和耐疲劳强度得以提高,使得进气管路的使用寿命得以提升,节省了发动机内部连接管路的耗材,降低了生产成本。

考虑到进气管路的连接稳定性,可以在该管路上多处位置设置波纹连接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为连接在进气管路的主管路上的支管路,支管路与主管路通过波纹连接部5连接。

通过波纹连接部5连接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与进气管路,可以进行角度的弯折、拉伸与压缩,以适应发动机内部多样的安装需求。

可选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可以仅为设置在进气管路上的端口,并直接与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气口连接。

当然,上述支管路与主管路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有多种。在本实用新型的 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为可拆卸的设置在进气管路的主管路上的支管路,支管路与主管路螺纹连接。

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发动机中可能不设置废气再循环系统,所以为了保证进气管路的较强的适用性,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上设置有可拆卸的、用于截断废气再循环系统与进气管路的连通的封堵装置。

上述实施例中的进气管路使用时,当发动机配有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连接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排气口与进气管路,当发动机没有低压废气再循环系统的时候,可以用封堵装置将此口堵住,以保证进气管路的封闭性和完整性。

可选的,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和进气管路上的曲轴箱接口3设置在距空气滤清器接口1距离相同的位置。曲轴箱接口3与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内的气体可以同时进入进气管路。

进气管路是发动机内部重要的连接管路,需要在连接通路的前提下,保证气体的密封性能。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曲轴箱接口3上用于与曲轴箱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密封的第一密封装置。

类似地,废气再循环系统接口4上用于与废气再循环系统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加强连接密封的第二密封装置。

可选的,上述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可同时设置,也可以仅设置其中一个。另外,第一密封装置和第二密封装置可以为密封垫、密封圈或密封胶等,任何用于密封的装置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内。

除了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进气管路,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进气管路的发动机,该发动机连接空气滤清器和压气机,并连接了废气再循环系统,可以通过将废气再循环系统中的气体导入进气管路。该发动机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除了上述发动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车辆,该车辆包括发动机,车辆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进气管路、具有该进气管路的发动机及车辆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