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壳组件、发动机润滑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7899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节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壳组件、发动机润滑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机油飞溅润滑是发动机对其运动件摩擦副进行润滑的重要方式,活塞与气缸套之间的润滑主要依靠机油飞溅润滑进行润滑,该润滑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利于发动机轻量化的优点,但是其需要把发动机曲轴的曲柄设计得很长并且浸入到油底壳机油液面以下较深的位置,通过发动机曲轴的高速旋转搅动机油,形成大量的飞溅油滴才能对运动件摩擦副形成良好的润滑,除了上述的飞溅润滑,还同时存在一种压力润滑方式,通过机油泵把机油沿机油道运送到曲轴各轴颈、凸轮轴等处,基于上述两种润滑方式的同时存在以及保证一定的维保周期的考虑,发动机油底壳一般存储较多的机油,其存储量一般为正常需求值的2倍以上,高速旋转的曲轴曲柄搅动大量的机油,会产生较大的发动机功率损失,根据相关试验结论,不同转速下,发动机功率损失约为1-6%,导致发动机机械效率下降,燃油消耗增加。

针对上述问题,公开号为CN105443193A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润滑油保证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存有机油的汽车发动机油底壳,所述装置还包括一个机油添加储罐,该发动机润滑油补给控制方法的过程是:检测机油在油底壳中的存量;将存量与设定存量进行比较;当存量小于设定存量时,将机油加入发动机油底壳直至机油存量大于设定存量值,该实用新型在满足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润滑油用量条件下,在发动机不断消耗润滑油的同时,及时给发动机补充润滑油,保证发动机所需的机油量,但是由于注油过程中注油精度不易控制,会使机油底壳内存储过多的机油,造成发动机大量的机油产生的发动机功率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壳组件、发动机润滑系统及车辆,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注油精度不易控制使机油存储量比较大,造成发动机功率损失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如下系统方案:

系统方案一,包括具有注油口的发动机机油壳和用于向所述注油口注油的注油装置,发动机机油壳上设置有溢流口,润滑系统还包括机油调节箱,所述机油调节箱具有与所述溢流口相连的调节箱进油口。

系统方案二,在系统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调节箱进油口处于所述机油调节箱的上端。

系统方案三,在系统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机油调节箱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放油口。

系统方案四、系统方案五、系统方案六,分别在系统方案一、系统方案二、系统方案三的基础上,所述注油装置包括高度高于所述注油口以使机油可以依靠重力流向注油口的储油箱,储油箱与注油口之间相连的管路上串设有电磁阀,发动机机油壳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注油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位传感器采样连接的电磁阀控制器,电磁阀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控制连接。

系统方案七、系统方案八、系统方案九,分别在系统方案四、系统方案五、系统方案六的基础上,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不高于所述注油口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以下车辆方案:

车辆方案一,包括车体、发动机、润滑系统,所述润滑系统包括具有注油口的发动机机油壳和用于向所述注油口注油的注油装置,发动机机油壳上设置有溢流口,润滑系统还包括机油调节箱,所述机油调节箱具有与所述溢流口相连的调节箱进油口。

车辆方案二,在车辆方案一的基础上,所述调节箱进油口处于所述机油调节箱的上端。

车辆方案三,在车辆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机油调节箱的底部设置有调节箱放油口。

车辆方案四、车辆方案五、车辆方案六,分别在车辆方案一、车辆方案二、车辆方案三的基础上,注油装置包括高度高于所述注油口以使机油可以依靠重力流向注油口的储油箱,储油箱与注油口之间相连的管路上串设有电磁阀,发动机机油壳中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注油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位传感器采样连接的电磁阀控制器,电磁阀控制器与所述电磁阀控制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壳组件,包括机油壳、机油调节箱,所述机油壳上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机油调节箱具有与所述溢流口相连的调节箱进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机油壳组件,包括发动机机油壳和机油调节箱,发动机机油壳上设置有溢流口,机油调节箱具有与所述溢流口相连的调节箱进油口,当机油壳内机油过多时,多余的机油通过溢流口流入机油调节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具有注油口的发动机机油壳、用于向注油口注油的注油装置和机油调节箱,发动机机油壳上设置有溢流口,机油调节箱具有与溢流口相连的调节箱进油口。注油装置实现了向机油由底壳自动补给机油,保证了发动机润滑所需的机油量,当补给的机油过多时,过多的机油自动流入机油调节箱,保证了发动机机油底壳内的机油量始终在设定的油量范围内,使发动机内的机油量适中,解决了由于注油精度不易控制造成发动机的功率损失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包括发动机润滑系统,解决了由于注油精度不易控制,造成发动机的功率损失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发动机润滑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实施例: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包括电磁阀控制器1、储油箱2、储油箱机油流出口 3、机油管4、单向电磁阀5、机油壳注油口6、电源7、发动机机油壳8、上刻度线9、下刻度线10、机油标尺11、机油标尺上刻度线以上30%位置12、机油标尺下刻度线以上10%位置13、液位传感器14、发动机机油溢流口15、机油调节箱16、机油调节箱进油口17,机油调节箱放油口18、机油19,其中储油箱2、单向电磁阀5、液位传感器14、电磁阀控制器1属于注油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润滑系统的具体结构为:发动机机油壳8上设置有机油壳注油口6和发动机机油溢流口15,其中,溢流口的高度不高于注油口。

储油箱2设置有机油流出口3,储油箱的高度高于发动机机油注油口以使机油可以依靠重力流向机油壳机油注油口,储油箱上部还设置有机油加入口,储油箱为透明壳体,并用于存储发动机补给机油。

储油箱机油流出口通过机油管4与单向电磁阀5连接,电磁阀设置于机油管上,电磁阀通过机油管与发动机机油壳注油口连接,机油壳底部设置有机油液位传感器14,用于检测发动机油壳内机油19液面高度,电磁阀控制器1与液位传感器连接,用于接收液位传感器发送的信号来控制电磁阀的关断,电源7为电磁阀和电磁阀控制器供电。

机油调节箱16上设置有机油调节箱机油进油口17和放油口18,其中,机油调节箱进油口的位置低于机油壳溢流口的位置,且机油调节箱进油口的位置位于机油调节箱的上端,机油调节箱为透明壳体,并用于导出机油由底壳内过量的机油,机油调节箱机油进油口通过机油管与发动机机油壳机油溢流口连接。

机油标尺11包括上刻度线9和下刻度线10,上刻度线指发动机允许的最高机油液面高度对应的机油标尺位置,下刻度线指发动机允许的最低机油液面高度对应的机油标尺位置,并且在下刻度线以上设置有第一刻度值10%13和第二刻度值30%12,机油补给箱的底部位置高于机油标尺上刻度线,机油调节箱机油进油口的位置不高于机油标尺下刻度线以上设置的第二刻度值30%。

利用该系统对机油壳内的机油调节的控制过程为:发动机机油随着发动机的工作不断损耗,当机油液面低于下刻线以上10%位置时,液位传感器通过与机油标尺位置标定之后与电磁阀控制器进行通讯,把机油油底壳内的机油位置信号传递给电磁阀控制器,电磁阀控制器打开单向电磁阀,储油箱中的机油在重力作用下,沿机油管通过发动机机油壳注油口进行加注,当发动机机油壳内的机油液面位置达到机油标尺下刻线以上30%位置时,电磁阀控制器关闭单向电磁阀,终止机油补给,如果加注的机油液面已超过机油标尺下刻线以上30%的位置,则发动机内的机油从发动机机油溢流口沿机油管流入机油调节箱,实现对发动机机油液位的调节。通过上述的控制,实现发动机的机油量始终保持在机油标尺下刻线10%-30%之间的位置,满足发动机润滑需求的同时,保证发动机内的机油量适中,降低曲轴曲柄高速旋转时的搅油损失,在不同转速下,减少发动机的1-6%的功率消耗,以实现降低油耗,另外发动机机油液位降低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减少机油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机油壳组件,该机油壳组件包括具有注油口的发动机机油壳、机油调节箱,发动机机油壳上设置有溢流口,机油调节箱具有与溢流口相连的调节箱进油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体、发动机、润滑系统,润滑系统包括具有注油口的发动机机油壳和用于向注油口注油的注油装置,发动机机油壳上设置有溢流口,润滑系统还包括机油调节箱,机油调节箱具有与溢流口相连的调节箱进油口。

本实施例中,电磁阀为单向电磁阀,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双向电磁阀。

本实施例中,机油壳溢流口的高度不高于机油壳注油口的高度,作为其他实施方式,机油壳溢流口的高度可高于机油壳注油口的高度。

本实施例中,采用机油标尺测量机油壳内的机油存储量,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来测量机油壳内的机油存储量。

以上给出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给出的思路下,采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容易想到的方式对上述实施例中的技术手段进行变换、替换、修改,并且起到的作用与本实用新型中的相应技术手段基本相同、实现的目的也基本相同,这样形成的技术方案是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微调形成的,这种技术方案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