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差速器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2782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差速器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地说是ー种差速器壳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为保证汽车驱动桥两侧车轮在行程不等时能以相应的不同转速旋转,因此需安装差速器总成,为保证差速器内润滑油的通顺,通常将差速器左壳或右壳上钻孔,因无进油ロ使得差速器在高速运转时无法做到合理的润滑,有的差速器内因油全部甩出而出现烧结现象。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便于润 滑油的进出,使得差速器壳内的润滑油与外部油温一致,有效润滑差速器内齿轮,避免差速器内油不会因全部甩出而出现烧结齿轮现象的新型差速器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ー种新型差速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与壳体组成油腔的外壳,在外壳表面设有沿外壳径向设置于壳体上并与所述壳体中心轴线对称的进油槽及出油槽。上述的新型差速器壳,所述进油槽设于壳体底部,出油槽设于壳体顶部。本实用新型差速器壳的优点是将差速器売上的油槽设计为进出一致,即将壳体上做两个油槽,同时在出油槽的外侧再铸出一外壳,一单侧朝外,当差速器在运转时,润滑油从上方的油槽中甩油,同时下方的油槽油ロ处进润滑油,这样完成了润滑油的进出,使得差速器壳内的润滑油与外部油温一致,有效的润滑了差速器内齿轮,避免了差速器内油不会因全部甩出而出现烧结齿轮现象。

图I为差速器壳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右视图的全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ー步详细说明;如图1、2所述,一种新型差速器壳,包括壳体I,所述壳体I的外侧设置有与壳体I组成油腔2的外壳3,在外壳3的外表面设有沿外壳3径向设置于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3中心轴线对称的进油槽4及出油槽5,进油槽4设于外壳3的底部,出油槽5设于外壳3的顶部,进油槽4与出油槽5分别设于外壳3直径两端。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差速器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与壳体组成油腔的外壳,在外壳表面设有沿外壳径向设置于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中心轴线对称的进油槽及出油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差速器壳,其特征是所述进油槽设于外壳底部,出油槽设于外壳顶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差速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设置有与壳体组成油腔的外壳,在外壳表面设有沿外壳径向设置于外壳上并与所述外壳中心轴线对称的进油槽及出油槽。将差速器壳上的油槽设计为进出一致,即将壳体上做两个油槽,同时在出油槽的外侧再铸出一外壳,一单侧朝外,当差速器在运转时,润滑油从上方的油槽中甩油,同时下方的油槽油口处进润滑油,这样完成了润滑油的进出,使得差速器壳内的润滑油与外部油温一致,有效的润滑了差速器内齿轮,避免了差速器内油不会因全部甩出而出现烧结齿轮现象。
文档编号F16H48/40GK202418477SQ2011205412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傅英, 刘黎明, 纪建奕, 赵丕芬 申请人: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