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线管和具有所述螺线管的液压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232916阅读:来源:国知局
管S的外侧之间连通的第一油呼吸路径和在第二容积可变室44与螺线管S的外侧之间连通的第二油呼吸路径。
[0076]而且,在平行于螺线管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线性延伸的轴向凹槽45在螺线管S的定子芯11的内周面(引导孔16的孔壁面)中径向向外凹入。轴向凹槽45通过使得定子芯11的内周面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凹入(切割、挖掘或挖空)预定的深度而形成。
[0077]轴向凹槽45是芯呼吸通道并且在定子芯11的内周面处形成在在周向方向上的一个位置。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代替设置单个轴向凹槽45,可以在定子芯11的内周面处在周向方向上以预定间隔(例如,等间隔)一个接一个布置多个轴向凹槽45。
[0078]而且,轴向凹槽45的定位在轴向方向上一侧处的开口端向排出端口 23开口。而且,轴向凹槽45的定位在轴向方向上另一侧处的另一开口端向第一容积可变室43开口。可替代地或额外地,单个轴向凹槽或多个轴向凹槽可以被形成以在阀轴6的大直径轴部39的外周面中在平行于螺线管轴向方向的方向上线性地延伸。
[0079]而且,排出端口 23通过轴向凹槽45在螺线管S的内侧(柱塞接收室42的第一容积可变室43)与螺线管S的外侧(油盘I的储油室)之间连通。从而,能够确保响应于柱塞8在柱塞引导部41的引导孔中的移位而在第一容积可变室43中油的充足流动。
[0080]第一油呼吸路径是供油路径(第一呼吸通道、芯呼吸通道),其在阀轴6的大直径轴部39的外周部与形成在定子芯11的内周部中的轴向凹槽45的凹槽底面之间形成。
[0081]第二油呼吸路径是仅仅通过在止动件板14中形成的第二呼吸通道(下文描述的止动件呼吸通道)形成的供油路径。
[0082]而且,止动件呼吸通道在螺线管S的内侧(柱塞接收室42的第二容积可变室44)与螺线管S的外侧(油盘I的储油室)之间直接连通。从而,能够确保响应于柱塞8在柱塞引导部41的引导孔中的移位的在第二容积可变室44中油的充足流动。
[0083]构造为环形形状的第一端面在柱塞8的一个端面(远端面)中形成,并且大直径轴部39能够接触柱塞8的第一端面。当停止线圈9的通电(断开线圈9的通电)时,柱塞8的第一端面与定子芯11的磁性吸引部50相对并且与磁性吸引部50间隔开预定的距离(轴向距离,也就是间隙)。而且,柱塞8的第一端面具有以锥形表面形式的凸出弯曲表面并且柱塞8的第一端面的凸出弯曲表面对应于定子芯11的磁性吸引部50的形状(也就是,定子芯11的磁性吸引部50的以锥形表面形式的凹入弯曲表面)。柱塞8的第一端面的凸出弯曲表面能够接触定子芯11的磁性吸引部50的凹入弯曲表面。
[0084]构造为环形形状的第二端面在柱塞8的与柱塞8的所述一个端面(远端面)相反的另一端面(基端面)中形成。当停止线圈9的通电(断开线圈9的通电)时,柱塞8的第二端面通过复位弹簧7的推动力推动抵靠止动件板14的内表面。
[0085]滑动表面在柱塞8的外周面中形成以直接可滑动地接触轭12的柱塞引导部41的内周面。
[0086]柱塞接收室42具有第一容积可变室43和第二容积可变室44。第一容积可变室43的容积和第二容积可变室44的容积在操作螺线管S时变化。
[0087]第一容积可变室43在定子芯11的磁性吸引部(基端面)50与柱塞8的第一端面之间形成。
[0088]第二容积可变室44在柱塞8的第二端面与止动件板14的内表面之间形成。
[0089]线圈9是当电力供应到线圈9时(也就是,当电流供应到线圈9时,也就是,当线圈9通过电流通电时)产生用于将柱塞8磁性地吸引到定子芯11的磁力的磁通产生装置(也称为磁力产生装置)。线圈9是通过将覆盖有介电膜的导电线围绕由介电合成树脂(初级成型树脂部或成型树脂部)制成的线圈线轴(下文中称为线轴47)的柱形管状部缠绕而形成的螺线管线圈。而且,线圈9是产生磁力以将球阀4、泄放阀5、阀轴6和柱塞8朝向在壳体3轴向方向上的一侧和螺线管S驱动的装置。
[0090]在该实施例的螺线管S中,当线圈9通电(接通线圈9的通电)时,球阀4、泄放阀5、阀轴6和柱塞8被从初始位置(默认位置)驱动到在螺线管轴向方向上的一侧(远端侧)。
[0091]而且,当停止线圈9的通电(断开线圈9的通电)时,球阀4、泄放阀5、阀轴6和柱塞8通过复位弹簧7的推动力返回到默认位置。
[0092]在该实施例的螺线管S中,当线圈9通电时,形成磁回路,其中磁通集中并且流过柱塞8、定子芯11、轭12和环形芯13。
[0093]线圈9包括:线圈部,所述线圈部围绕线轴47的柱形管部的外周面缠绕并且构造为柱形管本体;和一对线圈引出线,所述一对线圈引出线分别从线圈部的缠绕起始部和缠绕终止部向外牵拉。
[0094]线圈引出线是形成线圈9的导电体,所述线圈在线轴47的两个凸缘之间围绕线轴47的一部分并且也围绕线轴47的柱形管部的外周面缠绕,并且线圈引出线通过连接器15的端子48电连接到外部电路。
[0095]而且,线圈9的外周部和线圈9的每个线圈引出线与对应一个端子48之间的电连接通过螺线管外壳49保护并且被螺线管外壳49覆盖,所述螺线管外壳49由介电的合成树脂(次级成型树脂部或成型树脂部)制成。螺线管外壳49包括柱形管部和连接器外壳(连接器15的连接器外壳)。螺线管外壳49的柱形管部在周向方向上包围线圈9和线轴47。螺线管外壳49的连接器外壳在露出状态下接收一对端子48的远端侧(外部连接触头),在所述露出状态中,一对端子48的远端侧(外部连接触头)在连接器外壳中露出。
[0096]该实施例的定子包括径向内侧静止芯(定子芯11和轭12的柱塞引导部41)、径向外侧静止芯(轭12的径向外侧筒形轭51)、远端侧静止芯(环形芯13)和基端侧静止芯(环形基端轭52)。径向内侧静止芯形成在线圈9的径向内侧上的磁路径。径向外侧静止芯形成在线圈9的径向外侧上的磁路径。远端侧静止芯覆盖线圈9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侧(远端侧)。基端侧静止芯覆盖线圈9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基端侧)。
[0097]定子芯11由当线圈9通电时磁化的磁性金属(铁磁材料,诸如铁)制成。定子芯11在壳体3的基端侧处一体形成。磁性吸引部(构造为截头锥形状的锥形表面)50在定子芯11的环形基端面中形成以将柱塞8朝向在螺线管轴向方向上的远端侧磁性地吸引。磁性吸引部50是相对部,所述相对部当停止线圈9的通电(断开线圈9的通电)时与柱塞8的第一端面相对并且与柱塞8的第一端面间隔开预定距离。磁性吸引部50包括为锥形表面形式并且能够接触柱塞8的凸出弯曲表面的凹入弯曲表面,所述柱塞8的凸出弯曲表面被构造以对应于磁性吸引部50的凹入弯曲表面。
[0098]轭12由当线圈9通电时磁化的磁性金属(例如,铁磁材料,诸如铁)制成。轭12包括柱塞引导部41、径向外侧柱形轭51和环形基端轭52。
[0099]轭12的柱塞引导部41是与定子芯11相邻放置的径向内侧筒形轭。磁(磁通)在柱塞引导部41与柱塞8之间传导。构造以具有圆形横截面并且可往复和可滑动地接收柱塞8的引导孔形成在柱塞引导部41的径向内侧处。而且,直接和可滑动地接触柱塞8的外周面的滑动表面在柱塞引导部41的内周面中形成。
[0100]而且,磁阻部(间隙)在定子芯11的磁性吸引部50与径向外侧筒形轭51之间形成以减少定子芯11的磁性吸引部50与径向外侧筒形轭51之间的磁通的流动。
[0101]轭12的径向外侧筒形轭51形成螺线管S的定位在径向外侧上的外壁并且通过径向外侧筒形轭51的柱形管本体覆盖线圈9的外周部。环形台阶(表面)53和爪部56在径向外侧筒形轭51的远端侧中形成。环形台阶53被形成以与环形芯13的外周部牢固地接合。在环形芯13的内周部、构造为环形板形式的垫圈54和由非磁性材料制成的轴环55保持在壳体3的台阶19与线轴47的凸缘之间的状态下,爪部56塑性变形并且抵靠环形芯13的外周部紧固。
[0102]轭12的环形基端轭52形成螺线管S的基端侧的外壁并且通过环形基端轭52的环形板体闭合线圈9在轴向方向上的基端侧。环形基端轭52是连接在柱塞引导部41的基端侧弯曲部(也就是,大致以直角弯曲的弯曲部)与径向外侧筒形轭51的基端侧弯曲部(也就是,大致以直角弯曲的弯曲部)之间的连接部。环形基端轭52还是使得在柱塞引导部41的基端侧与径向外侧筒形轭51的基端侧之间形成的基端侧筒形开口闭合的闭合部。
[0103]环形芯13由当线圈9通电时磁化的磁性金属(例如,铁磁材料,诸如铁)制成。环形芯13压配合到壳体3的外周壁18的外周面以使得环形芯13被沿着外周壁18的外周面按压直到环形芯13接触台阶19。而且,托架57与环形芯13—体形成。托架57用于将螺线管阀固定到静止元件,诸如阀体2。
[0104]在此,应注意的是,环形芯13可以焊接到壳体3的外周壁18或者可以与壳体3 —体地并且无缝地形成。同样,定子芯11和环形芯13可以形成为与壳体3单独形成的单独部件。
[0105]而且,环形芯13和托架57可以分别形成为彼此单独形成的单独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环形芯13可以由磁性金属制成并且托架57可以由非磁性金属制成。
[0106]止动件板(用作间隔壁)14由非磁性金属或合成树脂(非磁性材料)形成为预定的形式。止动件板14包括平面间隔壁(板、薄壁部)61、突出间隔壁(块、厚壁部)62和止动件呼吸通道(第二油呼吸路径)63。平面间隔壁61构造为环形形状并且通过多个铆钉59固定到轭12的环形基端轭52。突出间隔壁62构造为圆形形状并且在轴向方向上从平面间隔壁61的中央部的外表面朝向螺线管S的外侧(也就是,朝向在轴向方向上与柱塞8相反的一侧)突出。止动件呼吸通道63延伸通过平面间隔壁61和突出间隔壁62并且在第二容积可变室44的内侧与螺线管S的外侧之间连通。
[0107]平面间隔壁61和突出间隔壁62用作间隔部(间隔壁),所述间隔部(间隔壁)在螺线管S的内侧(柱塞接收室42的第二容积可变室44)与螺线管S的外侧(油盘I的储油室(内侧空间),所述油盘I包括储油室的至少下部,在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安装在车辆上时,所述储油室的下部在重力方向上低于储存在储油室中的油的表面)之间间隔。也就是,平面间隔壁61和突出间隔壁62用作在螺线管S的内侧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