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连接器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89669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连接器组装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地连接印刷配线板和电线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特别地 涉及用于防止连接器不完全嵌合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
背景技术
在使电气连接器(下面简称为连接器)的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嵌合时, 需要使凸型部件的触头和凹型部件的触头可靠地电气连接.因此,广泛地使
用下述机构在凸型部件的壳体和凹型部件的壳体的一方上形成突起,在凸
型部件的壳体和凹型部件的壳体的另一方上形成卡合爪,通过使这些突起和 卡合爪卡合,维持凸型部件的壳体和凹型部件的壳体的嵌合状态(例如,参 照专利文献l)。
在具有这样的机构的连接器中,採作者将一方的壳体压入至另一方的壳 体中,通过突起和卡合爪卡合时的触感,能够识别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可靠 地嵌合。
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2001-68209号公报
近年来,伴随以便携型通信终端为首的各种设备的小型化,也要求连接 器小型化。实现连接器小型化的结果,产生在进行制造或修理等的现场不能 将连接器的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可靠地连接的问题。
由操作者的指尖进行连接器的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的嵌合/分离操作, 但在凸型部件、凹型部件比操作者的指尖小的情况中,用于使连接器的凸型 部件和凹型部件嵌合/分离的操作本身变得难以进行。并且,伴随连接器的 小型化,突起和卡合爪也变小,也考虑到变得难以由操作者的指尖识别它们 卡合时的触感。
连接器的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的嵌合不可靠时,对触头彼此的电气连接 产生障碍。因此,即使是小型的连接器,也要求使连接器的凸型部件和凹型 部件可靠地嵌合、能够可靠地连接触头彼此的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这样的技术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连接器组装体,使连接器的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可靠地嵌合,能够可靠地连接触头彼 此。
以该目的为基础的本发明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是电气地连接印刷配线
板和电线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具备第一壳体,固定在印刷配线板上;第 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嵌合;笫一触头,保持在第一壳体上,与印刷配线板电 气地连接;笫二触头,保持在第二壳体上,与第一触头及电线连接;以及滑 动部件,能够沿着第二壳体的向着第一壳体的插拔方向移动地被保持在笫二 壳体上。这样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在使第一壳体和笫二壳体嵌合时,能够将 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电气连接,经由这些第一触头及第二触头,电气连接印 刷配线板和电线。
在这样的结构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嵌合不 完全时,通过使滑动部件沿着插拔方向向第一壳体侧滑动,能够按压笫二壳 体。其结果,能够使笫一壳体和笫二壳体完全地嵌合.
这里,为了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嵌合,能够在笫一壳体上形成凸部, 并在第二壳体上形成具有与上述凸部卡合的卡合爪的板部。在具有这样的结 构的情况下,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嵌合不完全时,通过卡合爪搭在凸部 上,板部向着从凸部离开的方向变位。若借助滑动部件按压该变位了的板部, 则能够将第二壳体沿着插拔方向向第一壳体側按压,能够4吏第一壳体和第二 壳体完全地嵌合。
此外,在本发明中,所谓"电线"的概念,包含FFC( Flexible Flat Cable) 或FPC (Flexible Print Cable)等。
滑动部件最好是设置在与使第二壳体与笫一壳体嵌合时的按压面在同 一面内,或比按压面位于第二壳体的内方侧。通过不从第二壳体突出地设置 滑动部件,在为了使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嵌合而按压第二壳体的按压面时, 能够防止用手指误按压滑动部件。
此外,滑动部件最好是具备与第一壳体卡合的卡合部的结构.通过使滑 动部件本身与第一壳体卡合,滑动部件不仅只按压第二壳体而使笫一壳体和
第二壳体可靠地嵌合,还能够发挥约束第二壳体向着第一壳体的嵌合状态的 功能。
并且,能够在第一壳体上形成凸部,且在笫二壳体上形成具有与上述凸 部卡合的卡合爪的第一板部,将卡合部形成在设置于滑动部件上的第二板部 上。在该结构中,最好在使卡合爪与凸部卡合、且使卡合部与笫一壳体卡合的状态下,相互重合地配置第一板部和笫二板部,为了解除卡合部向着笫一 壳体的卡合而按压笫二板部时,经由第二板部也按压笫一板部,能够同时解 除滑动部件和笫一壳体的卡合、及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卡合。由此,能够 用一个动作来解除滑动部件及第二壳体的向着第一壳体的嵌合状态。
并且,其特征可以在于,在滑动部件的笫二板部的两側形成有突起,在
第二壳体上形成有凹部,为了解除卡合部向着第一壳体的卡合而按压第二 板部时,突起进入该凹部;伸出部,在突起进入凹部时,相对于突起位于将 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拉出的方向侧,在为了解除卡合部向着笫一壳体的卡合 而按压第二板部时,滑动部件的突起进入第二壳体的凹部.在该状态下,相 对于突起形成在笫二壳体上的伸出部位于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拉出的方 向侧。由此,要将第二壳体从第一壳体拉出时,突起与伸出部##。若为了 解除卡合部向着第一壳体的卡合而按压笫二板部,由此经由笫二板部也按压
第一板部,同时解除滑动部件和笫一壳体的卡合、及第二壳体和笫一壳体的 卡合,则能够从第一壳体拉出滑动部件及第二壳体.在解除滑动部件和第一 壳体的卡合、而未解除第二壳体和笫一壳体的卡合时,滑动部件由于突起与 形成在与第一壳体卡合的第二壳体上的伸出部干涉,因此不能仅使滑动部件 滑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备滑动部件,即使在笫一壳体和笫二壳体的嵌合不 完全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滑动部件将第二壳体向第一壳体侧按压。其结果, 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完全地嵌合,能够可靠地将第一触头和笫二触头电气 连接。
并且,通过使滑动部件的卡合部与第一壳体卡合,能够借助滑动部件约 束第二壳体向着第一壳体的嵌合,能够可靠地维持笫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完
全嵌合状态,


图l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图,是示出将插头连接器与 插座连接器连接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插座壳体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 困4是示出插头连接器侧的触头的立体图。
6图5是示出使插头连接器及滑动部件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闺,
(a) 是示出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滑动部 件和插座壳体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6 (a)是示出插头壳体的立体图,(b)是在从上方看(a)的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滑动部件的立体图,(a)是从外侧看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
(b) 是从里侧看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出安装了滑动部件的插头壳体的立体图,(a )是使滑动部件上 升的状态的图,(b)是^^滑动部件下降的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仅使插头壳体与插座壳体卡合的状态的困,(a)是示出插头 壳体和插座壳体的卡合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a)的状态中的滑动部
件和插座壳体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IO是用于示出在插头壳体未完全地与插座壳体嵌合时,借助滑动部 件压下插头壳体的状态的图,(a )是示出在插头壳体未完全地与插座壳体嵌 合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借助滑动部件压下插头壳体的状态的剖视 图。
图11是示出为了从插座壳体取下滑动部件及插头壳体而按压滑动部件 的板部时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的关系的剖视图, (b)是示出滑动部件和插座壳体的关系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中,将滑动部件及插头壳体从插座壳体取 下时,仅滑动部件滑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图,是示出设置了突起的滑 动部件、和形成有滑动部件的突起进入的凹部的插头壳体的立体图。
图14(a)是示出图13所示的滑动部件的立体图,(b)示出图13所示 的插头壳体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按压滑动部件的板部时的状态的图,(a)是通过按压,突 起进入插头壳体的凹部中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在滑动部件抬起的状 态下按压板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6是示出使滑动部件相对于插头壳体滑动时的状态的图,(a)是插 头壳体向下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插头壳体向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图,是示出在配线侧延长插 头壳体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图,是示出将配线设置在与 插头壳体向着插座壳体的插拔方向相同方向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连接器(电气连接器组装体)
11印刷配线板
20插座连接器
21插座壳体(第一壳体)
22触头(第一触头)
23凹部
30插头连接器
31插头壳体(笫二壳体)
31a上表面(按压面)
32触头(第二触头)
41突起(凸部)
44突起
51卡合爪
52锁止板(板部、第一板部)
55突起
60滑动部件
60a上端部
64板部(第二板部)
64a两端部
64b中央部
65突起
66卡合爪(卡合部)
67按压部
70突起
71凹部
72伸出部
100电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l是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的图,是示出将插头连接器与
插座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剖視图。图2是示出插座壳体的立体图。图3 是示出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剖视图。图4是示出插头连接器側的触头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使插头连接器及滑动部件与插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的图,(a)是 示出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滑动部件和插座 壳体的嵌合状态的剖视闺.图6(a)是示出插头壳体的立体图,(b)是在从 上方看(a)的状态的图。图7是示出滑动部件的立体图,(a)是从外侧看 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b)是从里侧看滑动部件的状态的图.图8是示出安 装了滑动部件的插头壳体的立体图,(a)是使滑动部件上升的状态的图,
(b)是使滑动部件下降的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仅使插头壳体与使插座壳 体嵌合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的嵌合状态的剖视图,
(b)是示出(a)的状态中的滑动部件和插座壳体的位置关系的剖视图.图 IO是用于示出在插头壳体不完全地与插座壳体嵌合时,借助滑动部件压下插 头壳体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在插头壳体不完全地与插座壳体嵌合的状态 的剖视图,(b)是示出借助滑动部件压下插头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
的状态的图,(a)是示出插头壳体和插座壳;:关系的剖视图,(b)是示出 滑动部件和插座壳体的关系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中,将 滑动部件及插头壳体从插座壳体取下时,仅滑动部件滑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图,是示出设置了突起的滑动部 件、和形成有滑动部件的突起进入的凹部的插头壳体的立体图,图14(a) 是示出图13所示的滑动部件的立体图,图14 (b)示出图13所示的插头壳 体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按压滑动部件的板部时的状态的图,(a)是通过 按压,突起进入插头壳体的凹部中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示出在滑动部件 抬起的状态下按压板部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使滑动部件相对于插 头壳体滑动时的状态的图,(a)是插头壳体向下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插 头壳体向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困17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其他方式的图, 是示出在配线侧延长插头壳体的例子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 器的其他方式的图,是示出将配线设置在与插头壳体向着插座壳体的插拔方 向相同方向的情况下的例子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连接器(电气连接器组装体)10包括固定在印刷配线板 11侧的插座连接器20、和能够与该插座连接器20结合的插头连接器30.这 里,下面将插座连接器20的印刷配线板11侧作为下方,将插头连接器30 侧作为上方进行说明,
插座连接器20包括树脂制的插座壳体(笫一壳体)21、和由铜类材料 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触头(第一触头)22。
如图2所示,插座壳体21借助设置在其外周面上的销21a而固定在印 刷配线板ll上。
在插座壳体21的上表面侧,形成有用于插入插头连接器30的凹部23, 对于该插座壳体21,以相互隔开间隔地配列的状态保持有多个触头22,因 此,如图1所示,在插座壳体21的下表面侧,形成有用于固定触头22的固 定槽24及固定凹部25。并且,从插座壳体21的下表面側向凹部23内贯通 形成有用于将触头22的触头柱22a、 22b插通至凹部23的插通孔26。并且, 在凹部23的内避免上,在各自的触头22的位置上形成有收容触头22的触 头柱22a、 22b的槽23a,
触头22是通过冲压加工(stamping)由铜合金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薄 板而形成的。
该触头22为隔开预先设定的间隔而相对置的一对触头柱22a、 22b从基 部22c向上方延伸而形成的大致U字状。并且,在基部22c的一端侧,形成 有连接部22d。该连接部22d与插座壳体21的下表面大致在同一面内或比插 座壳体2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形成,使得在触头22安装在插座壳体21中 的状态下,触头22和印刷配线板11的导电图形部(未困示)电气连接.并 且,在基部22c上,在相互对置的触头柱22a、 22b的外侧,形成有插入至 插座壳体21的固定凹部25中的突起22e、 22f,
触头22在基部22c位于插座壳体21的下表面的固定槽24内的状态下, 通过将突起22e、 22f压入至插座壳体21的固定凹部25中,而固定在插座 壳体21上。
触头22的触头柱22a、 22b在触头22如上所迷地保持在插座壳体21 中的状态下,在凹部23内向上方突出。此时,触头柱22a、 22b位于形成在 凹部23的内避免上的槽23a内。
如图3所示,插头连接器30包括嵌合在插座壳体21中的树脂制的插头 壳体(第二壳体)31、和由铜合金等导电性材料形成的触头(第二触头)32.
10在插头壳体31上,在其下表面侧,形成有与插座壳体21的凹部23嵌 合的凸部33.在插头壳体31上,与插座连接器20的多个触头22相对应, 以相互隔开间隔地配列的状态保持有多个触头32,各触头32从形成在凸部 33的侧表面的开口露出触点部32a、 32b
这里,触头32只要是能够与触头22电气连接的结构即可,但在本实施 方式中,如图1所示举出了触头32的一例,即与触头32连接的电线100向 着与插头壳体31向着插座壳体21的插拔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地配置的结 构。
如图4所示,触头32具有压装在电线100上的筒部34、和与筒部34 连续并与筒部34垂直而向下方延伸地形成的板部35,成为大致L字状的形 状,筒部34具有压装在电线100的芯线上的线筒34a、和压装在电线100 的覆盖层上的绝缘筒34b。并且,在板部35的下部,与板部35垂直而弯曲 形成有触点部32a、 32b,
如图1、图3所示,这样的触头32,收容在形成在插头壳体31上的腔 36中,如上所述,触点部32a、 32b从形成在插头壳体31的凸部33的侧表 面的开口露出而被保持.这里,触头32的在插头壳体31上的保持方法,如 图1所示,可以使用形成在触头32上的矛形件32c、使触头32与插头壳体 31卡合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压入、或塑模等手法.
如图5所示,通过将插头壳体31的凸部33插入在插座壳体21的凹部 23中,这样的插头连接器30与插座连接器20嵌合.于是,插头连接器30 侧的触头32的触点部32a、 32b与位于插座壳体21的凹部23内的触头22 的触头柱22a、 22b电气连接。
为了维持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的嵌合状态,在插座壳体21的侧 表面形成有突起(凸部)41,在插头壳体31上形成有与该突起41卡合的卡 合爪51。
如图2所示,突起41设置在形成于插座壳体21的侧表面上的、在上下 方向上连续的槽42中。
另一方面,如图6(a)所示,卡合爪51形成在设置于插头壳体31的 侧部的锁止板(板部、第一板部)52的下端部。在使插头壳体31与插座壳 体21嵌合的状态下沿着槽42而形成锁止板52,该锁止板52借助从插头壳 体31向侧方突出而形成的截面L字状的支撑部52a,与插头壳体31 —体地 形成。在锁止板52上,在支撑部52a的附近形成有缺口 52c、 52c,由此,锁止板52的顶端部侧能够在从插头壳体31离开/接近的方向上弹性变位。 如图5 (a)所示,卡合爪51形成为,在该锁止板52的下端部,在插头壳体 31与插座壳体21嵌合的状态下,与插座壳体21的侧表面的突起41相对置。 并且,通过这些卡合爪51和突起41的卡合,维持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 21的嵌合状态。
为了可靠地进行插头壳体31与插座壳体21的嵌合,连接器IO还具备 如图7所示的滑动部件60。
滑动部件60成为基部61、 一对柱状引导部62、支承部63、及板部(第 二板部)64 —体形成的结构。
在安装在插头壳体31的状态下,从基部61向下方延伸而形成引导部 62。从基部61向侧方突出形成支承部63。从支承部63向上下延伸形成板部 64,由此滑动部件60成为侧视剖面大致H字状。
为了保持该滑动部件60,如图6(b)所示,在插头壳体31上,在锁止 板52的两侧设置有引导柱53。从该引导柱53和锁止板52的支撑部52a形 成有用于保持一对柱状引导部62的凹部54。借助该凹部54,能够沿着插头 壳体31向着插座壳体21的插拔方向(换言之,上下方向)滑动地保持一对 柱状引导部62。即,由此,如图8 (a) (b)所示,滑动部件60以能够上下 方向滑动移动的状态而支承在插头壳体31上。此时,如图8(a)所示,通 过基部61与插头壳体31的上表面搭接,而限制滑动部件60的向下方的移 动。并且,如图8(b)所示,通过形成在板部64两侧的突起65与插头壳体 31的引导柱53搭接而限制滑动部件60的向上方的移动.
此外,在使插头壳体31与插座壳体21嵌合的状态下,滑动部件60的 引导部62插入至如图2所示的形成在插座壳体21上的孔43中,
并且,如图8所示的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为,板部64的下端部能够 在从插头壳体31离开/接近的方向上弹性变位.
该板部64的宽度方向中的两端部64a、 64a比中央部64b向下方突出而 形成。如图7(b)所示,在板部64的两端部64a、 64a上,在安装在插头壳 体31上的状态下成为插头壳体31侧的面上形成有卡合爪(卡合部)66,
如图2所示,在插座壳体21侧,与该卡合爪66相对应,在槽42的两 侧形成有突起44.如图5(b)所示,在插头壳体31与插座壳体21嵌合、 且滑动部件60的基部61与插头壳体31的上表面##的状态下,该突起44 与卡合爪66卡合。这样的滑动部件60,通过滑动部件60的卡合爪66和插头壳体31的突 起44卡合,具有约束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借助突起41和卡合爪51 的卡合而嵌合的状态的功能。
如图9 (a)所示,使插头壳体31与插座壳体21嵌合时,压入插头壳 体31而使卡合爪51与突起41卡合。在该状态下,如图9(b)所示,滑动 部件60的卡合爪66和插座壳体21的突起44不卡合,卡合爪66成为挂在 突起44上的状态。由此,滑动部件60成为从插头壳体31浮起的状态。
此后,通过压入滑动部件60,如图5 (b)所示,使滑动部件60的卡合 爪66和插座壳体21的突起44卡合,约束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的嵌 合状态。
此时,如图9(b)所示,在卡合爪66挂在插座壳体21的突起44上、 滑动部件60从插头壳体31浮起的状态下,滑动部件60为,其上端部60a 不比插头壳体31的上表面(按压面)31a向上方突出.这是由于,在该状态 下,若滑动部件60的上端部60a比插头壳体31的上表面31a向上方突出, 则压入插头壳体31时,有时手指搭接而与插头壳体31 —起也压入滑动部件 60。
并且,如图10 ( a )所示,在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的嵌合状态、 即突起41和卡合爪51的卡合不完全时,该滑动部件60具有用于使它们完 全卡合的功能。
因此,板部64的中央部64b,其下端部的与插头壳体31侧相面对的角 部成为按压部67。在插头壳体31的卡合爪51变为不与插座壳体21的突起 41卡合而搭在突起41上的状态时,插头壳体31的锁止板52弹性变位为顶 端部向着从插座壳体21离开侧伸出的状态。若在该状态时压下滑动部件60, 则如图10(b)所示,按压部67与伸出的锁止板52的顶端部接触,能够向 下方按压锁止板52、即插头壳体31。由此,在插头壳体31的卡合爪51变 为与插座壳体21的突起41未完全卡合时,滑动部件60压下插头壳体31, 如图5所示,能够使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完全卡合.为了可靠地发挥 这样的功能,最好在锁止板52上,在与卡合爪51相反侧的面上设置突起55。 如图10 ( b )所示,通过滑动部件60的按压部67与该突起55 ##,可靠地 用滑动部件60将插头壳体31压下。
滑动部件60通过基部61与插头壳体31搭接而限制其向下方的移动。 此时,基部61最好形成为,在上迷按压部67与突起55搭接的同时,基部61与插头壳体31搭接。由此,压下滑动部件60时,能够由按压部67和基 部61压下插头壳体31,能够可靠地按压插头壳体31而使其与插座壳体21 嵌合。
并且,为了从借助滑动部件60来约束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的嵌 合状态的状态解除,如图11 (a)、 (b)所示,从插头壳体31側按压滑动部 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在借助滑动部件60来约束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 体21的嵌合状态的状态中,插头壳体31的锁止板52位于板部64的背后, 按压板部64的上端部时,同时按压锁止板52的上端部。于是,板部64的 下端部及锁止板52的下端部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变位,解除卡合爪 51和突起41的卡合、卡合爪66和突起44的卡合,在该状态下,若将插头 壳体31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则将插头壳体31及滑动部件60 从插座壳体21取下,能够解除插头连接器30及插座连接器20的嵌合.
这样一来,滑动部件60及插头壳体31不是不分别地拉出,而能够用板 部64的上端部的按压这一个动作来拉出。
如上所迷,在连接器10中,除了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的嵌合, 通过使滑动部件60和插座壳体21嵌合,能够可靠地进行插头壳体31和插 座壳体21的嵌合。并且,在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的嵌合不完全时, 借助压入滑动部件60的动作,能够压入插头壳体31,能够使插头壳体31 和插座壳体21完全地嵌合。
并且,滑动部件60在卡合爪66桂在插座壳体21的突起44上而从插头 壳体31浮起的状态中,上端部60a不比插头壳体31的上表面31a向上方突 出。由此,防止在压入插头壳体31时,与插头壳体31 —起压入滑动部件60, 能够可靠地实施滑动部件60的压入动作。
此外,从插座壳体21拉出滑动部件60及插头壳体31时,用滑动部件 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的按压这一个动作,能够解除滑动部件60及插头壳体 31的向着插座壳体21的卡合。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滑动部件60及插头壳 体31的取下。
这里,如图11 (a)、 (b)所示,解除插头连接器30和插座连接器20 的嵌合时,进行了向插头壳体31側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的 动作之后,需要进行将插头壳体31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的动作。 但是,不知道正确的顺序的人要解除插头连接器30和插座连接器20的嵌合 时,会同时进行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的动作、及将插头壳体31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的动作.于是,如图 12所示,插头连接器30不拉上,而仅将滑动部件60拉上.其结果,成为锁 止板52的下端部的卡合爪51与突起卡合着的状态,变得不能从插座连接器 20拉出插头连接器30.由此,有时有不熟知正确的取下顺序的人不能将插 头连接器30从插座连接器20取下,而产生障碍. 因此,采用下面的结构是有效的。
如图13、图14 (a)所示,在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两侧形成有突起 70。另一方面,如图13、图14(b)所示,为了解除插头连接器30和插座 连接器20的嵌合,在插头连接器30上形成有凹部71,向插头壳体31侧按 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而使板部64弹性变位时,突起70进入该 凹部71。在该凹部71的上方,形成有向滑动部件60側伸出的伸出部72。 如图15 (a)所示,伸出部72形成为,在从卡合爪66和突起44卡合的状态 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板部64的上端部而突起70进入凹部71时,位于突起 70的上方。并且,如图16 (a)、 (b)所示,在使滑动部件60相对于插头壳 体31滑动时,伸出部72和突起70形成在不互相干涉的位置上。
在解除插头连接器30和插座连接器20的嵌合时,与如困11所示的情 况相同,在进行了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的 动作之后,进行将插头壳体31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的动作.如 图15 ( b )所示,在进行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 部的动作时,突起70进入凹部71。在该状态下,进行将插头壳体31向从插 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的动作时,从插座壳体21取下插头壳体31及滑 动部件60,解除插头连接器30和插座连接器20的嵌合.
操作者同时进行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 的动作、及将插头壳体31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的动作时,进入 凹部71的突起70与伸出部72恭接.若是锁止板52的下端部的卡合爪51 与突起41卡合的状态,则插头连接器30不能从插座连接器20向上方拉出, 因此也不能使滑动部件60向上方移动。只有可靠地进行向插头壳体31侧按 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的动作,并解除卡合爪51和突起41的卡 合、及卡合爪66和突起44的卡合,滑动部件才能向上方移动。而且,通过 进行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的动作,若解除 卡合爪51和突起41的卡合、及卡合爪66和突起44的卡合之后,进行将插 头壳体31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的动作,则进入凹部71的突起70与伸出部72搭接,由此能够将滑动部件60和插头连接器30 —体地拉出。 即,只要进行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的动作, 解除卡合爪51和突起41的卡合、及卡合爪66和突起44的卡合,就能拉出 滑动部件60和插头连接器30,能够连续地或并行地进行这些动作。
并且,例如,在使插头壳体31与插座壳体21嵌合时,有时也如图9(b) 所示,从滑动部件60的卡合爪66和插座壳体21的突起44不卡合、卡合爪 66桂在突起44上的状态,不压入滑动部件60,而从插座壳体21拉出插头 壳体31,此时,如图15(b)所示,向插头壳体31側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 部64的上端部。于是,借助板部64,按压位于板部64的背后的锁止板52 的上端部,锁止板52的下端部向从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弹性变位,能够 解除卡合爪51和突起41的卡合。在该状态下,若进行将插头壳体31向从 插座壳体21离开的方向拉出的动作,则能够解除插头连接器30和插座连接 器20的嵌合。
如上所述,突起70和伸出部72需要形成为相互不干涉的位置关系,使 得能够从滑动部件60的卡合爪66和插座壳体21的突起44不卡合、卡合爪 66挂在突起44上、滑动部件60抬起的状态,为了按压锁止板52的上端部 而向插头壳体31侧按压滑动部件60的板部64的上端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为滑动部件60的上端部60a不比插头壳 体31向上方突出的结构,使得向插座壳体21压入插头壳体31时,不会错 误地同时按压滑动部件60。处于同样的目的,如图17所示,向从滑动部件 60离开侧延长插头壳体31、手指能够在不与滑动部件60接触的位置压入插 头壳体31的结构也是有效的。如果能够通过如图17所示的结构防止手指的 误接触,则也能够成为滑动部件60的上端部60a以向上方滑动的状态比插 头壳体31的上表面31a向上方突出的结构。若是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实现 插头壳体31的低背化。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头连接器30的触头32为电线100位于与 触头32的插拔方向垂直的位置的大致L字状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 结构,如图18所示,也可以是电线100在触头32的插拔方向上延伸的类型 的插头连接器30,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也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而具备滑 动部件60,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并且,插座连接器20的触头22、插头连接器30的触头32的触头形状、 方式也并不限定于上述形状、方式,也可以是任何形状、方式的触头.此外,插座壳体21是具有凹部23的凹壳体,插头壳体31是具有凸部 33的凸壳体,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替换凸壳体和凹壳体的结构.同样 地,将插座连接器20的触头22作为凹触头,将插头连接器30的触头33作 为凸触头,但关于此,也可以是替换凸触头和凹触头的结构.此时,在插座 连接器20、插头连接器30中,也可以是使凹壳体和凸触头、或凸壳体和凹 触头组合的结构。
除此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可以取舍选择上述实施方式中所 举例的结构,和适当变更为其他的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气连接器组装体,是电气地连接印刷配线板和电线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壳体,固定在上述印刷配线板上;第二壳体,与上述第一壳体嵌合;第一触头,保持在上述第一壳体上,与上述印刷配线板电气地连接;第二触头,保持在上述第二壳体上,与上述第一触头及上述电线连接;滑动部件,能够沿着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的插拔方向移动地保持在上述第二壳体上,上述滑动部件,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的嵌合不完全时,通过使上述滑动部件沿着上述插拔方向向上述第一壳体侧滑动,按压上述第二壳体,使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完全地嵌合。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凸部,并在上述笫二壳体上形成有具有与上述凸部卡合的卡合爪的板部,上述滑动部件,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笫二壳体的嵌合不完全时,通过 按压上述卡合爪搭在上述凸部上而向着从上述凸部离开的方向变形的上述 板部,将上述第二壳体沿着上述插拔方向向上述第一壳体側按压。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部 件设置为与使上述第二壳体与上述第一壳体嵌合时的按压面在同一面内,或 比上述按压面位于上述第二壳体的内方侧.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部 件具备与上述笫一壳体卡合的卡合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凸部,且在上迷第二壳体上形成有具有与上述凸部卡合的卡合爪的第一板部,上述卡合部形成在设置于上述滑动部件上的第二板部上, 在使上述卡合爪与上述凸部卡合、且使上述卡合部与上述第 一壳体卡合 的状态下,相互重合地配置上述笫一板部和上述第二板部,为了解除上述卡 合部向着上述第一壳体的卡合而按压上述第二板部时,经由上述第二板部也 按压上述第一板部,解除上述滑动部件和上述笫一壳体的卡合、及上述第二壳体和上述笫 一壳体的卡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滑动部件的上述第二板部的两侧形成有突起, 在上述笫二壳体上形成有凹部,为了解除上迷卡合部向着上述第一壳体的卡合而按压上述第二板 部时,上述突起进入该凹部;伸出部,上述在突起进入上述凹部时,相对于上述突起位于将上迷第二 壳体从上述第一壳体拉出的方向侧。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板 部其下端部能够向从上述第二壳体离开/接近的方向弹性变位。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部 件成为侧剖视图H字状。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连接器组装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滑动部 件具有由下面几部分一体形成的结构基部;一对柱状引导部,在安装在上述笫二壳体上的状态下,从上述基部向下 方延伸形成;支承部,从上述基部向侧方突出形成; 板部,从上述支承部上下地延伸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连接器组装体,能够可靠地使连接器的凸型部件和凹型部件嵌合,可靠地使触头彼此连接。在插头壳体(31)上具备滑动部件(60),通过在插头壳体(31)和插座壳体(21)的嵌合状态不完全时压入滑动部件(60),使插头壳体(31)与插座壳体(21)完全地嵌合。这里,在卡合爪(66)挂在插座壳体(21)的突起(44)上而从插头壳体(31)浮起的状态中,滑动部件(60)的上端部最好不比插头壳体(31)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
文档编号H01R13/639GK101542847SQ20078004380
公开日2009年9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日
发明者五十岚勋, 渡边树 申请人:泰科电子Amp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