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和电池组、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08340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次电池和电池组、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两端面分别设置有正负极的筒型的二次电池和组合多个该二次电 池并将它们相互连接而成的电池组,而且涉及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和设备。更加详细来 说,涉及在制成为电池组时相邻的电池的正负极相互由金属板(汇流排)连接的二次电池 和电池组、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和设备。
背景技术
自以往,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二次电池中,有时由于过充电和/或过升温、由外 力引起的破损等,气体会在内部积存。另外,有时由于该气体会使二次电池的内压上升。因 此,在二次电池的电池壳体一般形成有防爆阀。防爆阀为用于在超过预先决定的内压的情 况下破损而将积存在内部的气体排出到外部的结构。另外,还有如下防爆阀构成为不仅排 出气体而且在该部位切断电流通路。此外,就二次电池而言,还有除了设置有排出气体的防爆阀之外另外还设置有电 流切断结构的二次电池(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文献中,提出了如下筒型的二次电 池在一端侧形成有防爆阀,并且在另一端侧设置有电流切断结构。在此使用的电流切断结 构为通过由内部的气压使电池壳体的底面膨胀形成的结构。由此,在变为预先确定的内压 之后,形成在底面的内部侧的中央部的焊接部位剥离。而且,在防爆阀破损之前,切断电流。另外,有时并列排列多个这样的二次电池并将它们相互连接,作为电池组来使用。 例如,将在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正负极的筒型的电池并列排列成彼此顶部底部反转。而且,有 相邻的电池的正负极通过汇流排等相互连接而成的情况。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4-362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将上述的文献中记载的具有电流切断结构的二次电池用于上述的以往的 电池组的情况下,有如下的问题。作为汇流排,由于必需要能流过大电流,通常使用比较厚 的金属板。因此,汇流排几乎没有柔性。即,即使二次电池的内压上升了,只要汇流排被固 定在与其底面接触的位置,那么电池壳体的底面就不能自由膨胀。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如下 问题即使变为预先确定的内压,也有可能不能切断电流。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使用上述以往的二次电池的电池组所具有的问题而做成的。 即,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用作由汇流排连接成的电池组也可适当发挥电流切断结构的 功能的二次电池和电池组、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和设备。以解决该课题为目的而做成的本发明的一方式的二次电池,为具有筒状的电池壳 体、收纳在电池壳体的内部的正负电极体群、和位于电池壳体的两端部且分别与电极体群 的第1和第2电极体连接的第1和第2端子板的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具有配置在电极体 群的第1端子板侧的端部且与电极体群的第1电极体连接的集电板和配置在第1端子板和 集电板之间的绝缘部件,在第1端子板局部形成有薄壁部,在绝缘部件的与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部位,集电板的与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和第 1端子板的薄壁部通过绝缘部件的贯通部位接触,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电池壳体的内压 上升时,通过向外变形断开第1端子板和集电板的导通。根据上述的二次电池,在由于气体的产生等使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了时,电池壳 体和/或第1和第2端子板被从中向外推压。在此,在第1端子板局部形成有薄壁部。而 且,该薄壁部,通过绝缘部件的贯通部位,与集电板接触。该集电板与电极体群的第1电极 体连接。在此,在上述方式中,由于电池壳体的内压的上升使该薄壁部向外变形,断开第1 端子板和集电板的导通。即,在该方式的二次电池中,由于电池壳体的内压的上升,断开第 1端子板和电极体群的第1电极体的导通,因此切断电流。另外,第1和第2端子板既可以 都为相对于电池壳体独立的部件,也可以是某一方为独立部件而另一方为有底的电池壳体 的底面部分。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优选是电极体群为卷绕重叠第1和第2电极体并且 将其中心部分设为中空的中空卷绕体,在集电板和绝缘部件设置有与中空卷绕体的中空部 分连通的贯通孔。若为这样的方式,则在电极体群的内部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中空卷绕体的中空部 分、集电板和绝缘部件的贯通孔向电池壳体的两端部移动。因此,内压的上升容易地传递到 第1端子板。而且,挤压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另外,该贯通孔也可以是与上述的贯通部件 和/或绝缘部件的外部相连的贯通孔。此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中,优选是在第2端子板设置有在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 时开裂使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排出的防爆阀,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比防爆阀工作的内压低 的内压下变形。若为这样的方式,则可以制成为首先切断电流,然后,只有在内压进一步上升的 情况下,使防爆阀工作。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如下电池组,其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和连接二次电池彼 此的汇流排,各二次电池具有筒状的电池壳体、收纳在电池壳体的内部的正负电极体群、和 位于电池壳体的两端部且分别与电极体群的第1和第2电极体连接的第1和第2端子板, 其中,二次电池具有配置在电极体群的第1端子板侧的端部且与电极体群的第1电极体连 接的集电板和配置在第1端子板和集电板之间的绝缘部件,在第1端子板局部形成有薄壁 部,在绝缘部件的与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部位,集电板的与第1端 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和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通过绝缘部件的贯通部位接触,第1端 子板的薄壁部,在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时,通过向外变形断开第1端子板和集电板的导通, 汇流排在与二次电池的第1端子板连接的部位,覆盖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以外的部位。若这样构成,则即使通过汇流排连接,也可以适当发挥电流切断结构的功能。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一种车辆,其具有接受电力的供给而旋转驱动车轮的 马达和向马达供给电力的电源部,在电源部含有上述电池组。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为一种设备,其具有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动作的动作部和 向动作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在电源部含有上述电池组。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二次电池和电池组、搭载有该电池组的车辆和设备,即 使用作由汇流排连接而成的电池组,也可以适当发挥电流切断结构的功能。


图1是表示本方式所涉及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集电板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分隔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顶板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电池组的由汇流排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由汇流排连接的连接部位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搭载有电池组的车辆的例子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搭载有电池组的风钻的例子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分隔件的另一例子的说明图。图10是表示二次电池的电池切断结构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用于通过并联连接形成的电池组中的二次电池的薄壁部的配置的说 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具体实现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方式为在圆筒型 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应用本发明的方式。本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其截面如图1中示出那样,为具有圆筒状的电池壳 体11、封闭其两端的电池盖12和顶板13的电池。而且,在电池壳体11的内部收纳有电极 体群(电极体组件)15。电极体群15为将正极和负极的电极板夹着隔板卷绕成圆筒状且 含浸有电解液的电极体群。在电极体群15的中央部,具有抽出卷芯之后轴向贯通的芯空间 16。即,本方式的电极体群15为中空卷绕型的电极体群。另外,作为各电极板、隔板和电解 液,只要使用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通常使用的种类即可。例如,为以下的各电极板、隔板和 电解液。正极板为在铝箔上涂布有可吸藏/释放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板。作为 正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使用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O2)、钴酸锂(LiCoO2)等的锂 复合氧化物。另外,负极板为在铜箔上涂布有可吸藏/释放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 板。作为负极活性物质,例如,可以使用非晶质碳、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石墨等的碳系 物质。电解液为在有机溶媒中溶解有电解质的电解液。作为有机溶媒,例如,可以举出 碳酸丙烯酯(PC)或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甲乙酯(MEC)等的酯系溶媒、 在酯系溶媒中混合有Y-丁内酯(Y-BL)、二乙氧基乙烷(DEE)等的醚系溶媒等的有机溶 媒。另外,作为电解质的盐,可以使用高氯酸锂(LiClO4)、四氟硼酸锂(LiBF4)、六氟磷酸锂 (LiPF6)等的锂盐。电池盖12,如图1所示,被固定在电池壳体11的图中左端部。电池盖12,在厚度 的中央部12a的周围形成有比中央部1 薄的突缘部12b。而且,在突缘部12b的外周,通 过密封垫21通过夹箍(敛缝)固定在电池壳体11。另外,在电池盖12的中央部1 形成 有贯通孔22。而且,在电池盖12的内面侧嵌入有防爆阀23。由此,封闭贯通孔22。在防爆阀23形成有形成得极薄的薄壁部位23a。而且,在二次电池10的内压上升到超过预先确定 的值时,该薄壁部位23a破裂,使内部气体排出到外部。另外,电池盖12,如图1所示,通过连接部25,与集电板沈连接。集电板沈为配 置在电极体群15的图中左端部的集电板。集电板沈通过焊接等与电极体群15中的负极 的电极板连接。而且,除了芯空间16的部分(贯通孔沈幻之外,覆盖电极体群15的图中 左端。这些电池盖12和连接部25、集电板沈都为导电性的部件。因此,电极盖12成为该 二次电池10的负极端子侧的端子板。另外,顶板13,如图1所示,为配置在电池壳体11的图中右端部的顶板。通过该 顶板13,封闭电池壳体11的右端侧。电池壳体11和顶板13,例如,通过焊接等被固定。另 外,在电极体群15的图中右端部和顶板13之间从电极体群15侧起依次配置有集电板31 和分隔部件41。另外,顶板13和集电板31为导电性的部件。分隔部件41为绝缘性部件。集电板31,如图1所示,除了芯空间16的部分之外,覆盖电极体群15的图中右端。 本方式的集电板31,如图2所示,外径为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图2中的上表面相当于图1中 的右侧的面。在集电板31,在与芯空间16相对应的中央位置,形成有贯通孔32。而且,集电板31,如图2所示,具有包围中央的贯通孔32且配置成十字形状的4处 凹形状部33。而且,在由凹形状部33夹着的区域中的2个部位,形成有圆弧状的凸形状部 34。集电板31,也包括这些凹形状部33和凸形状部34,都是通过板材的挤压成形加工来形 成。即,板厚在其整体上几乎恒定。分隔部件41,如图1所示,为配置在集电板31和顶板13之间的分隔部件。该分隔 部件41,特别是由耐热性和抗电解液性强且绝缘性的材质形成。分隔部件41,如图3所示, 为外径大致圆板状的部件,形成有3个贯通孔42、44、44。其中,贯通孔42被配置在与电极 体群15的芯空间16相对应的位置。另外,2个贯通孔44被配置在与集电板31的凸形状部34相对应的位置。S卩,如 图1所示,使集电板31和分隔部件41重合时,集电板31的凸形状部34通过贯通孔44与 分隔部件41相比突出到图中右侧。而且,凸形状部34的凸端与天板13的内部侧的面(图 中左侧的面)接触。此外,在顶板13,如图4所示,形成有圆弧状的薄壁部37。该薄壁部37与顶板13 的其他的部位相比较形成为薄壁,为比较容易变形的部位。该薄壁部37配置成与集电板31 的凸形状部34的位置相对应。即,至少包括与凸形状部34接触的范围,在其周围以一定程 度的面积形成为圆弧状。另外,在此,虽然图示为包括2个凸形状部34的范围的1个薄壁 部37,但也可形成与各个凸形状部34相对应的2处薄壁部。而且,在图1中所示的本方式的二次电池10中,顶板13,在其薄壁部37的内侧的 面(图4中为隐于下侧的面),通过焊接与集电板31的凸形状部34的凸端部接合。而且, 集电板31,在凹形状部33的内侧的面(在图2中为隐于下侧的面),通过焊接等与电极体 群15中的正极的电极板连接。由此,通过集电板31,电连接电极体群15的正极板和顶板 13。因此,顶板13成为该二次电池10的正极侧的端子板,作为正极端子起作用。另外,作 为各焊接部位的焊接方法,只要使用电阻焊、激光焊接等已知的方法即可。示出一般的5Ah规格的二次电池的各部的尺寸和板厚的例子。若为这种尺寸的二 次电池,则可以制成为在内压IMPa左右动作的电流切断结构。
7
电池壳体11的长度约 100mm电池壳体11的外径25 35mm芯空间的16的直径约 8mm电池壳体11的板厚约 0. 4 ~ 0. 5mm顶板13的板厚约 0. 6 0. 7mm顶板13的薄壁部37的板厚约 0. 3 0. 4mm集电板沈、31的板厚约 0. 4 0. 5mm分隔部件41的厚度约 0. 4mm即,顶板13的板厚比电池壳体11的板厚厚。而且,顶板13的薄壁部37的厚度为
与电池壳体11的板厚大致相等或者在其以下。但是,根据材质,也可以设为更薄。在这样的二次电池10中,在因某种原因在电池内部充满气体而使内压上升了的 情况下,发生如下变化。产生的气体从电极体群15之间向芯空间16流出。而且,通过芯空 间16也到达电池盖12侧和顶板13侧。为了使气体这样流动,有意地将芯空间残留为空洞。 另外,在正负的集电板沈、31和分隔部件41分别形成有与芯空间16连通的贯通孔26a、32、 42。因此,从芯空间16出来的气体,在电池盖12侧,通过贯通孔26a积存在集电板沈 和电池盖12之间。而且,将防爆阀23特别是其薄壁部位23a向外推压。另一方面,在顶板 13侧,通过集电板31的贯通孔32和分隔部件41的贯通孔42积存在顶板13的内侧。而 且,将顶板13特别是其薄壁部37向外侧推压。若内压进一步上升,则推压防爆阀23和顶板13的力变大。而且,在它们当中强度 最小的薄壁部37首先变形。即,顶板13的薄壁部37如图5的图中左侧的二次电池IOA所 示,以向外翘曲的方式变形。由此,使顶板13和集电板31的凸形状部34的焊接部位剥离。 因此,断开顶板13和集电板31的导通,切断电流。例如若为充电中,则不能继续进行充电。然后,在内压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防爆阀23的薄壁部位23a破裂,气体被排出到 外部。因此,可以使气体仅从预先决定的部位排出。即,根据本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 若内压上升,则首先切断电流。然后,在内压进一步上升的情况下,从防爆阀23排出气体。 因此,在防爆阀23裂开时,电流已经停止,因此可以安全处理。接着,对组合多个该二次电池而成的电池组100的例子进行说明。在制成为电池 组100的情况下,例如如图5和图6所示,反向并列排列2个二次电池10A、10B,通过汇流排 51连接它们。这些图是通过串联连接制成电池组100的例子。在该图中,通过汇流排51连 接二次电池10A的正极(顶板13)和二次电池10B的负极(电池盖12)。而且,通过使相 反侧的端部也彼此不同地与别的二次电池连接,作为整体可以制成为串联连接二次电池10 而成的电池组100。汇流排51,如图6所示,形成为可以以覆盖电池盖12的中央部12a的程度的宽度 并列排列连接2个二次电池10的长度。作为汇流排51,在此图示为长方形的板材的汇流 排,但形状不限于此。另外,在该例子中,作为汇流排51,制成为顶板13的2 3倍以上的 厚度(例如数mm程度)。这是因为为了将电池组100制成为尽可能廉价的电池组,用虽然 导电性稍稍变差但廉价的原材料形成汇流排。例如使用在铁材料上施加了镀镍的汇流排。在这样通过汇流排51将二次电池10相互连接时,正极侧连接于汇流排51的二次电池10的绕中心轴的朝向被调整为如图5和图6所示。即,配置汇流排51,使得其覆盖顶 板13中的薄壁部37以外的部位。另外,可以选择薄壁部37和汇流排51的形状和大小,使 得可以这样配置。若这样构成,则即使由汇流排51将其相互连接,也可以使薄壁部37不受 汇流排51的妨碍地变形。在由于二次电池10的内压的上升使薄壁部37变形时,如图5中的左侧的二次电 池IOA所示,使接合部位剥离。因此,在该部位,包括二次电池IOA的电池组100的电流通 路被切断。因此,可以安全处理。另外,在切断电流通路时,如该图所示,薄壁部37向外部 突出。因此,可以从外部容易地区分在哪一个二次电池中电流切断结构动作。如以上详细说明了的那样,根据本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及其电池组100,在 顶板13形成有薄壁部37。而且,在集电板31,形成有从内侧与薄壁部37接触的凸形状部 34。因此,在内压上升了的情况下,薄壁部37向外变形,与凸形状部34的接触被断开,因此 电流被切断。此外,薄壁部37和凸形状部34为圆弧状,都形成在配置汇流排51的范围之 夕卜。因此,在制成为电池组100时,即使将汇流排51配置在顶板13上也可以适当地起作用。 因此,成为如下二次电池即使用作由汇流排连接而成的电池组100,也可以适当发挥电流 切断结构的功能。上述的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100可以搭载于车辆。图7示出了这样的车辆的例子。 该车辆200为并用发动机M0、前马达220和后马达230驱动车轮的混合动力车。该车辆 200具有车身四0、发动机M0、安装在其上的前马达220、后马达230、电缆250、变换器260 和内部具有多个二次电池10的电池组100。从电池组100通过变换器260向前马达220和 后马达230供给电力。另外,作为车辆,只要是其动力源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使用来自电池的电能的车辆 即可。例如,可以举出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混合动力铁路车辆、叉车、电 动轮椅、电动助力自行车、电动机车等。上述方式所涉及的电池组100,可以搭载在各种电动设备。图8示出了作为这样 的电动设备的一例子的风钻。该风钻300搭载有包含二次电池10的电池组100,是具有电 池组100、本体320和动作部323的电池搭载设备。从电池组100向动作部323供给电力。 另外,电池组100可拆卸地收容在风钻300的本体320中的底部321。另外,作为电池搭载设备,只要是搭载电池并利用其作为能源的至少1种的设备 即可,例如,可以举出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话、电池驱动的电动工具、不间断电源装置等、由 电池驱动的各种家电制品、办公设备、产业机器。另外,本方式只不过是单纯的例示,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定。因此,本发明当然 可以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例如,在本方式中,将顶板13制成为相对于电池壳体11独立的部件,但也可以使 用有底圆筒形的电池壳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壳体的底面形成与本方式的顶板的情况 下相同的薄壁部。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也优选是,将薄壁部以外的底面的板厚形成为比电 池壳体的主干部分的板厚稍稍厚一些。另外,例如,分隔部件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形状。例如,也可设为连接的1个孔,代 替2个贯通孔44。另外,凸形状部34所通过的贯通部位不限于孔,如图9所示,也可做成为 与外部相连的切口状部61。即使为这样的形状,只要是可以保持成使顶板13和集电板31在凸形状部以外的部位相互不接触的形状即可。另外,分隔部件的中央的贯通孔42也可连 接2个贯通孔44的任何一方或两方。或者,也可以贯通孔42和外部相连。另外,在本方式中,在顶板13形成薄壁部37,并且在集电板31形成有凸形状部 34,但也可以如图10所示那样制作。即,在集电板62不形成凸形状部,在顶板63的薄壁部 64的一部分形成有朝向集电板凸起地变形的区域65。即使这样制作,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内 压的上升使薄壁部64全体向外侧变形而使接合部位剥离。另外,本方式的二次电池10,在4个部位分开设置集电板3的凹形状部33,但不限 于此,既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少一些。另外,只要可以适当焊接接合集电板和电极板,凹形状 部自身并不一定是不可缺少的。此外,集电板的贯通孔32也可与外部相连。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作为电池组,示出了串联连接的例子,但当然也可以应用 于并联连接的电池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配置成汇流排覆盖薄壁部以外的部位即可。另 外,例如,在并联连接3个以上的二次电池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也可将薄壁部的配置的 不同的二次电池配置在中央部。即,在直线状的汇流排66的两端配置具有圆弧状的薄壁部 37的本方式的二次电池10,在中央部配置在两侧具有薄壁部67的二次电池68。在该二次 电池68中,集电板的凸形状部也设为与薄壁部67相对应的配置。只要根据汇流排的形状 和二次电池的配置,在没有与汇流排重叠的部位配置薄壁部即可。附图标记说明10 二次电池;11 电池壳体;12 电池盖;13 顶板;15 电极体群;23 防爆阀; 31 集电板;32 贯通孔;34 凸形状部;37 薄壁部;41 分隔部件;42 贯通孔;51 汇流排; 100 电池组;200 车辆;300 风钻。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次电池,其具有筒状的电池壳体、收纳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的正负电极体 群、和位于所述电池壳体的两端部且分别与所述电极体群的第1和第2电极体连接的第1 和第2端子板,该二次电池的特征在于,具有集电板,其配置在所述电极体群的所述第1端子板侧的端部且连接于所述电极体群的 第1电极体;和绝缘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之间; 在所述第1端子板局部形成有薄壁部;在所述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部位; 所述集电板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和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通 过所述绝缘部件的贯通部位接触;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了时,通过向外变形而断开所 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的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体群为卷绕重叠所述第1和第2电极体并且将其中心部分设为中空的中空卷 绕体;在所述集电板和所述绝缘部件设置有与所述中空卷绕体的中空部分连通的贯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端子板设置有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时开裂使内部的气体向外部排 出的防爆阀;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比所述防爆阀工作的内压低的内压下变形。
4.一种电池组,其具有多个二次电池和连接所述二次电池彼此的汇流排,各所述二次 电池具有筒状的电池壳体、收纳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部的正负电极体群、和位于所述电池 壳体的两端部且分别与所述电极体群的第1和第2电极体连接的第1和第2端子板,该电 池组的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具有集电板,其配置在所述电极体群的所述第1端子板侧的端部且与所述电极体群的第1 电极体连接;和绝缘部件,其配置在所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之间; 在所述第1端子板局部形成有薄壁部;在所述绝缘部件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部位; 所述集电板的与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相对应的部位和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通 过所述绝缘部件的贯通部位接触;所述第1端子板的薄壁部,在所述电池壳体的内压上升了时,通过向外变形而断开所 述第1端子板和所述集电板的导通,所述汇流排,在连接于所述二次电池的所述第1端子板的部位,覆盖所述第1端子板的 薄壁部以外的部位。
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具有马达,其接受电力的供给而旋转驱动车轮;和 电源部,其向所述马达供给电力;在所述电源部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
6. 一种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 动作部,其接受电力的供给而动作;和 电源部,其向所述动作部供给电力; 在所述电源部含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组。
全文摘要
二次电池10,其为具有筒状的电池壳体11、正负的电极体群15、分别与电极体群15的第1和第2电极体连接的顶板13和电池盖12的二次电池,具有配置在电极体群15的顶板13侧的端部且与电极体群15的第1电极体连接的集电板31和配置在顶板13和集电板31之间的分隔部件41,在顶板13局部形成有薄壁部37,在分隔部件41的与薄壁部37相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贯通孔44,集电板31的与薄壁部37相对应的部位和薄壁部37通过贯通孔44接触,薄壁部37,在电池壳体11的内压上升了时,通过向外变形而断开顶板13和集电板31的导通。
文档编号H01M2/10GK102150299SQ20098013540
公开日2011年8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5日
发明者平川靖, 草间和幸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