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柜及其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6510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油柜及其排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储油柜排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储油柜及其排气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通常需要油箱供油,为了补偿绝缘有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体积膨胀或者收缩,设置于油箱相连的储油柜。当绝缘油热涨时,绝缘油由油箱流向储油柜;当绝缘油冷缩时,绝缘油由储油柜流向油箱。为了保证变压器内部绝缘件的使用寿命,需要储油柜内部为真空,与外界空气隔离。当储油柜内存在气体时,需要进行排气。通常储油柜的顶部设置有排气孔,排气孔内设置有排气堵头,通过螺丝帽与排气堵头相连实现排气孔的紧固密封,一般螺丝帽和排气堵头之间设置胶垫。需要对储油柜进行排气时,拆除螺丝帽即可。但是,在上述排气过程中,储油柜外界的空气可能会进入储油柜内,无法做到全密封排气,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变压器检修中,无法做到检验储油柜是否进气,使用顶油排气或者顶气排油的方法排气,需要滤油机,气泵及干燥空气发生器配合使用,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使得检修成本较大。 另外,储油柜顶部的排气口采用胶垫和螺丝帽紧固密封,在长时间运行中容易出现胶垫老化,密封性较差。综上所述,如何实现储油柜全密封排气,进而避免外界空气对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油柜的排气装置,以实现储油柜全密封排气,进而避免外界空气对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油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包括:用于与所述储油柜的柜体的排气堵头相连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外螺纹;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自所述柜体向外界导通。优选的,上述储油柜的排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逆止阀之间的截门开关,所述截门开关分别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逆止阀连通。优选的,上述储油柜的排气装置,还包括:外罩于所述逆止阀和所述截门开关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逆止阀的出口相对的出气孔和供所述截门开关的把手外露的通孔。优选的,上述储油柜的排气装置中,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管。基于上述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油柜,该储油柜包括:柜体,与所述柜体上的排气堵头相连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气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通过连接管实现了逆止阀的固定,通过自柜体向外界导通的逆止阀,避免了储油柜外界的气体进入储油柜内部,实现了储油柜的全密封排气,从而避免了外界空气对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通过逆止阀的关闭来实现储油柜的排气口的密封,与现有技术通过螺丝帽紧固密封相比,密封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同时,该储油柜的排气装置,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也便于安装。同时,在变压器检修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可将抽气装置连通逆止阀的出口,通过抽气装置检测储油柜内是否进气,简化了检修,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降低了检修成本。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 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结构示意图。上图1-图2中:排气装置1、连接管11、截门开关12、把手121、逆止阀13、柜体2、排气堵头21、呼
吸器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实现了储油柜全密封排气,进而避免了外界空气对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参考附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包括:用于与储油柜的柜体2的排气堵头21相连的连接管11,该连接管11具有外螺纹;与连接管11相连通的逆止阀13,该逆止阀13自柜体2向外界导通。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中,外界是指相对与柜体2而言,即为柜体2的外界。逆止阀13自柜体2向外界导通,即气体只能自柜体2流向外界,而不能自外界流向柜体2。排气堵头21通常具有内螺纹,所以需要连接管11具有外螺纹,以实现连接管11与排气堵头21的连接,同时逆止阀13的连接口通常也具有内螺纹,从而实现连接管11与逆止阀13的螺纹连接。[00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通过连接管11实现了逆止阀13的固定,通过自柜体2向外界导通的逆止阀13,避免了储油柜外界的气体进入储油柜内部,实现了储油柜的全密封排气,从而避免了外界空气对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通过逆止阀13的关闭来实现储油柜的排气口的密封,与现有技术通过螺丝帽紧固密封相比,密封性能较好,较可靠,使用寿命较长;同时,该储油柜的排气装置,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也便于安装。同时,在变压器检修中,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可将抽气装置连通逆止阀13的出口,通过抽气装置检测储油柜内是否进气,简化了检修,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从而降低了检修成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中,优先选择逆止阀13的出口端呈圆柱状,这样,便于逆止阀13与其他设备相连。为了实现连接管11与排气堵头21的连接,连接管11为圆管。为了避免逆止阀13失效对变压器的影响,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连接管11和逆止阀13之间的截门开关12,该截门开关12分别与连接管11和逆止阀13连通。这样,即采用了双重保护,当逆止阀13失效时,外界空气也不会进入柜体2内,从而避免了因逆止阀13失效而影响变压器。因为截门开关12需要连通连接管11和逆止阀13,所以截门开关12为双通截门开关。通常截门开关12都具有把手121,便于操作。柜体2需要排气时,可先打开截门开关12,再开启逆止阀13;或者先开启逆止阀13,再打开截门开关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定。为了避免灰尘沉积在截门开关12的外表面和逆止阀13的外表面,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还包括:外罩于逆止阀13和截门开关12的外壳;外壳具有与逆止阀13的出口相对的出气孔和供截门开关12的把手121外露的通孔。这样,有效提高了逆止阀13和截门开关12的使用寿命; 同时也使整个储油柜的排气装置更美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中,优先选择连接管11为金属管,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材料的管,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连接管11的材料不作具体地限定,只要能够满足使用要求即可。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储油柜,该储油柜包括:柜体2,与柜体2上的排气堵头21相连的排气装置I ;其中,排气装置I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由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具有上述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则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油柜,为胶囊式储油柜。胶囊式储油柜在柜体2内设置有胶囊,胶囊通过管路与柜体2外部的呼吸器3相连通。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所述储油柜的柜体的排气堵头相连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具有外螺纹; 与所述连接管相连通的逆止阀,所述逆止阀自所述柜体向外界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逆止阀之间的截门开关,所述截门开关分别与所述连接管和所述逆止阀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罩于所述逆止阀和所述截门开关的外壳;所述外壳具有与所述逆止阀的出口相对的出气孔和供所述截门开关的把手外露的通孔。
4.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金属管。
5.一种储油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与所述柜体上的排气堵头相连的排气装置;其中,所述排气装置为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油柜,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柜为胶囊式储油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油柜及其排气装置,排气装置包括用于与储油柜的柜体的排气堵头相连的连接管,该连接管具有外螺纹;与连接管相连通的逆止阀,该逆止阀自柜体向外界导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油柜的排气装置,通过连接管实现了逆止阀的固定,通过自柜体向外界导通的逆止阀,避免了储油柜外界的气体进入储油柜内部,实现了储油柜的全密封排气,从而避免了外界空气对变压器使用寿命的影响;同时,上述储油柜的排气装置,密封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结构较简单,造价较低,也便于安装;采用上述储油柜的排气装置,也降低了变压器的检修成本。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储油柜。
文档编号H01F27/14GK203134507SQ20132011086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2日
发明者李永东, 张国亮, 张磊, 魏晓伟, 王建伟, 于观超, 杨敏祥, 何为, 宁琳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