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650发布日期:2018-12-05 18:49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无记忆效应和循环寿命长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作各种移动设备的电源。锂离子电池通常包括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质,隔膜作为正负极之间的阻隔物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改进隔膜的性能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使用性、工艺性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国家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断提高,为提高电池能量密度,选用三元高镍正极材料是必然趋势,采用高能正极材料必须匹配相应的高能量负极材料,在此体系中电芯极易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变形,同时负极极片反弹较大且随着循环次数的不断累积有逐步增大趋势,为解决该问题,业界技术领域提出了粘性隔膜概念,将正负极片通过一定条件粘接在一起,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控制电芯变形及抑制负极极片反弹,在不影响电池性能的前提下起到粘接正负极片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和离子透过性,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基材,所述基材的一侧或者两侧涂覆有粘结层,所述粘结层由若干间隔布置的粘结体组成;

所述基材上设置有微孔。

进一步,所述粘结体为等间隙布置或者随机间隙布置。

进一步,所述粘结体由单个粘结性颗粒组成。

进一步,所述粘结体由多个粘结性颗粒组成。

进一步,所述粘结体为不规则的聚集体状。

进一步所述粘结体为火山口状,所述火山口状为中间低,四周高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粘结层由若干间隔布置的粘结体组成,该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在极片与隔膜热压过程中粘接性材料将隔膜微孔完全堵塞形成死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种实施例中粘结体为火山口状表观形貌电子扫描显像图(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隔膜,包括:基材1,基材1的一侧或者两侧涂覆有粘结层2,粘结层2由若干间隔布置的粘结体21组成;

基材1上设置有微孔11。

基材1既可以为单层的微孔膜,也可以为带涂层的微孔膜,其为聚烯烃、芳香族聚酰胺或无纺布材质的微孔膜及其涂覆改性产品。

粘结体21为等间隙布置或者随机间隙布置。

如图2所示,粘结体21由单个粘结性颗粒211组成。

如图3-4所示,粘结体21由多个粘结性颗粒211组成。

如图3所示,粘结体21为不规则的聚集体状。

如图4所示,粘结体21为火山口状,火山口状为中间低,四周高的结构,分布在该火山口状结构中心低陷部分的粘结性颗粒211的数量少于火山口状粘结体21四周凸起部分;粘结性颗粒211的颗粒粒径处于0.1-20μm范围内,且粒径大于5μm的颗粒占总颗粒数量的60%以上。

粘结性颗粒211为: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聚丙烯腈、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粉末中的一种;粒径处于0.1-20μm范围内。

图中:3为上述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粘结性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液、保液能力,可以提高电芯的循环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