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以及具有其的电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78786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导电端子120的焊脚123是沿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对接方向自所述主体段122向后延伸形成;另一个第一导电端子120的焊脚123是自所述主体段122后端向其一侧弯折延伸形成的。
[0029]请参阅图5所示,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本体210以及收容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0内的第二导电端子220。
[0030]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0包括基部230以及自所述基部230前端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240。所述第二绝缘本体210设置有第二收容槽211,所述第二收容槽211沿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基部230以及所述舌板240,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0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槽2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舌板240为两个,并沿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高度方向呈上下堆叠设置。所述两个舌板240中的一个设置有与所述防呆槽136相配合的防呆块212。所述防呆块212的截面图形呈梯形。所述基部230两侧还设置有与所述扣持槽147相配合的扣持臂231。所述扣持臂231包括安装在所述基部230上的支撑部232、自所述支撑部232向前延伸形成的指形部233以及自所述支撑部232向后延伸形成的按压部234。所述指形部233前端还设置有与所述扣持槽147相配合的凸块235。[0031 ] 请参阅图7以及图8所示,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0包括上导电端子221以及与所述上导电端子221相配合的下导电端子222。所述上导电端子221与所述下导电端子222共同配合形成导电端子对223以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0的对接端121相配合。所述上导电端子221与下导电端子222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包括主体段224、自所述主体段224向前延伸形成的弹性臂225以及自所述主体段224向后延伸形成的接线部226。所述接线部226与线缆电性连接。所述主体段224的一侧还弯折延伸形成有固定臂227以及自所述主体段224的另一侧延伸形成的固定槽228。所述上导电端子221的固定臂227与所述下导电端子222的固定槽228相配合;所述上导电端子221的固定槽228与所述下导电端子222的固定臂227相配合,从而使得所述上导电端子221与下导电端子222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端子对223为两个,分别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槽221内。
[0032]当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的舌板240插入所述电连接器100的对接腔133内,以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的第一导电端子120插入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的导电端子223内,从而使得两者电性连接。当所述舌板240插入所述对接腔133内时,位于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10内的阻挡台阶135将会阻止所述舌板240进一步进入,以防所述舌板240过渡插入所述对接腔133内后会对所述第一导电端子120、第二导电端子220造成损害。所述防呆槽136将会与所述防呆块212相配合,以防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以错误的方式对接。所述扣持臂231的指形部233将会沿着所述导引槽146滑行。位于所述指形部233前端的凸块235将会在所述导引面148的作用下进入所述扣持槽147,从而使得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紧紧固定在所述电连接器100上,进而确保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当按压所述按压部234时,所述凸块235将会与所述扣持槽147相分离,从而可以轻松地将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从所述电连接器100中拔出。
[0033]综上所述,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由于设置有扣持槽147以及与所述扣持槽147相配合的扣持臂231,从而可以确保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200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因插拔次数增多而出现接触不良情况。
[0034]特别需要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所作的针对本发明的等效变化,仍应包含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主张的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若干收容槽,所述对接部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一对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顶壁和侧壁的前壁,所述顶壁、底壁以及一对侧壁共同围设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穿所述前壁;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对接部处沿垂直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方向向外凸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沿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孔;所述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外侧向内凹陷形成有贯穿所述前壁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槽底壁向内凹陷形成有扣持槽,所述扣持槽与所述槽底壁相交处形成有导引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靠近所述底壁一侧向内凹陷形成有防呆槽,所述防呆槽的截面呈梯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螺帽,所述安装部向内凹陷形成有容纳槽以收容所述螺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沿所述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呈上下堆叠设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后端的收容腔以及位于所述主体部前端的对接腔,所述收容腔沿所述电连接器横向的宽度小于所述对接腔沿所述电连接器横向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腔内壁上设置有卡持槽,所述导电端子卡持固定于所述卡持槽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的主体段、自所述主体段向前延伸并突伸入所述对接腔的对接端以及自所述主体段另一端向后延伸并伸出所述主体部的焊脚,所述主体段设置有与所述卡持槽相配合的倒刺。8.—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电连接器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相配合的对接电连接器;所述对接电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第二导电端子以及扣持臂,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内设置有第二收容槽,所述第二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扣持臂安装在所述第二绝缘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以及第一导电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所述主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对接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第一收容槽,所述对接部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一对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顶壁和侧壁的前壁,所述顶壁、底壁以及一对侧壁共同围设成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穿所述前壁;所述主体部靠近所述对接部处沿垂直于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方向向外凸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设置有沿所述电连接器对接方向贯穿所述安装部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第一收容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外侧向内凹陷形成有贯穿所述前壁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槽底壁向内凹陷形成有与所述扣持臂相配合的扣持槽,所述扣持槽与所述槽底壁相交处形成有导引面。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基部以及自所述基部向前凸伸形成的舌板,所述第二收容槽贯穿所述基部和舌板。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持臂包括安装在所述基部上的支撑部、自所述支撑部向前延伸形成的指形部以及自所述支撑部向后延伸形成的按压部,所述指形部前端设置有与所述扣持槽相配合的凸块。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以及具有其的电连接器组合,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以及收容在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所述主体部设置有若干收容槽,所述对接部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相对设置的底壁、一对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顶壁和侧壁的前壁,所述顶壁、底壁以及一对侧壁共同围设成收容空间,所述侧壁外侧向内凹陷形成有贯穿所述前壁的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的槽底壁向内凹陷形成有扣持槽,所述扣持槽与所述槽底壁相交处形成有导引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电连接器以及具有其的电连接器组合由于设置有扣持槽,从而可以确保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接电连接器之间电性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因插拔次数增多而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
【IPC分类】H01R13/639
【公开号】CN105098508
【申请号】CN201410202273
【发明人】洪永炽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4年5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