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67456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圆片级封装,先对圆片进行划片,将完成划片后分离的芯片正面粘贴在载板上,再对载板粘贴芯片的一侧进行塑封,去除载板,露出芯片正面,对芯片正面电极进行Fanout重布线制作金属线路与产品电性的输出。圆片划片后单颗芯片排列粘贴在载板上进行包封、制作Fanout金属线路,一方面芯片排列对位的效率低,而且分离芯片排列对位容易产生位移偏差,这将造成后续芯片正面Fanout金属线路的偏移;由于圆片Fanout封装在封装厂进行,但是对于封装厂进行Fanout工艺涉及的密间距线路制作,难度比较高,容易出现线路短路、线路剥离的问题,良率偏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及其工艺方法,圆片上的图面设计与引线框的图面完全对应,实现整片圆片倒装于引线框,再进行圆片的切割分离以及封装,实现单颗芯片尺寸等同于引线框单颗Unit的晶圆级封装。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它包括基板,所述基板正面倒装有芯片,所述芯片正面设置有金属凸点,所述金属凸点与基板之间通过锡球相连接,所述芯片正面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底部填充胶,所述芯片背面包封有塑封料,所述基板背面电镀有金属层。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6]1、芯片重布线制作与封装分别由各自擅长的晶圆FAB厂与封装厂完成,产品良率比较高;
[0007]2、引线框单颗Unit尺寸等同于单独的芯片尺寸,不仅最大化地利用了金属引线框,而且可以缩小产品尺寸,提高引线框的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
[0008]3、整片圆片一次倒装完成、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工艺方法的各工序示意图。
[0011]其中:
[0012]基板I
[0013]芯片2
[0014]金属凸点3
[0015]锡球4
[0016]底部填充胶5
[0017]塑封料6
[0018]金属层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它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I正面倒装有芯片2,所述芯片2正面设置有金属凸点3,所述金属凸点3与基板I之间通过锡球4相连接,所述芯片2正面与基板I之间设置有底部填充胶5,所述芯片2背面包封有塑封料6,所述基板I背面电镀有金属层7。
[0020]其工艺方法如下:
[0021]步骤一、参见图2,取一圆片,圆片正面线路设计完全对应于引线框图面,单颗芯片尺寸等同于封装尺寸;
[0022]步骤二、参见图3,在圆片正面电极上制作金属凸点;
[0023]步骤三、参见图4,在金属凸点上制作锡球;
[0024]步骤四、参见图5,圆片通过金属凸点上的锡球倒装于基板,基板单颗产品尺寸等同于单颗芯片尺寸;
[0025]步骤五、参见图6,将完成倒装的圆片与基板放入回流焊设备进行回流焊;
[0026]步骤六、参见图7,对完成回流焊的产品进行正面切割,切至基板正面,切穿圆片;
[0027]步骤七、参见图8,对完成圆片切割的切割槽内注入底部填充胶,利用毛细现象填充芯片与基板之间空白区;
[0028]步骤八、参见图9,对完成底部填充胶填充后产品进行塑封;
[0029]步骤九、参见图10,对完成塑封后的产品进行基板背面电镀;
[0030]步骤十、参见图11,对完成电镀的产品进行切割,分离单个产品。
[0031]所述圆片正面线路可以根据引线框图面进行Fanout设计;
[0032]所述引线框图面可以根据圆片正面线路进行匹配设计。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基板(I),所述基板(I)正面倒装有芯片(2 ),所述芯片(2 )正面设置有金属凸点(3 ),所述金属凸点(3 )与基板(I)之间通过锡球(4)相连接,所述芯片(2)正面与基板(I)之间设置有底部填充胶(5),所述芯片(2)背面包封有塑封料(6 ),所述基板(I)背面电镀有金属层(7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所述结构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正面倒装有芯片(2),所述芯片(2)正面设置有金属凸点(3),所述金属凸点(3)与基板(1)之间通过锡球(4)相连接,所述芯片(2)正面与基板(1)之间设置有底部填充胶(5),所述芯片(2)背面包封有塑封料(6),所述基板(1)背面电镀有金属层(7)。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圆片级封装结构,圆片上的图面设计与引线框的图面完全对应,实现整片圆片倒装于引线框,再进行圆片的切割分离以及封装,实现单颗芯片尺寸等同于引线框单颗Unit的晶圆级封装。
【IPC分类】H01L23-488, H01L23-495
【公开号】CN204375729
【申请号】CN201420844996
【发明人】梁志忠, 王亚琴
【申请人】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