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

文档序号:116077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鲭属鱼类的鉴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鲭(S. japonicus)与澳洲鲭(S. australasicus)在中国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类依据主要是传统的分类方法,利用“日本鲭腹部无斑点,澳洲鲭腹部具斑点” 作为鉴别二者的最重要依据。由于两者形态特别相似,而且二者往往存在中间过渡类型,使得传统的分类方法不容易区分两者,这也导致两者的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日本鲭和澳洲鲭的不易区分,直接导致在渔业资源调查中,经常将二者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进行统计。显然,这对于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日本鲭和澳洲鲭渔业资源十分不利。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鱼类的形态学研究主要是基于Hubbs和Lagler (1947)提出的一套传统的测量方法沿着鱼体从头到尾的纵轴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等特征值。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测量值仅仅集中在体轴上,且大多数测量是在头部;幻选取的坐标点往往作为一些中心点而被重复使用,导致测量的数据集包含的信息较少。幻测量值大多数从单一的坐标点辐射,因此测量值不能完全独立,相互之间存在干扰。框架系统(truss network)是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形态测量的新方法。 Strauss和Bookstein (1982)等认为框架系统能较好地反映鱼类整体的形态特性,可以克服传统形态学不能覆盖整个个体的不足;且框架系统坐标点全部选用具有永久生物学解剖特征的位点,因而选取的更多,分布更均勻。近年来,形态框架系统已被广泛用于近缘种的鉴别。为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日本鲭和澳洲鲭渔业资源,有必要查明日本鲭、澳洲鲭二者形态度量的差异,建立准确高效的鉴别标记,从而为有效管理和合理的开发利用两种鲭鱼资源提供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率高达100%。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包括(1)可量参数的测定和坐标点的选取选取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7个可量参数;选取8个坐标点构建的15个框架参数;坐标点的确定见附图1 ;坐标点分别为1吻前端;2第一背鳍起点;3腹鳍起点;4第二背鳍起点;5臀鳍起点;6上第五小脂鳍起点;7下第五小脂鳍起点;8最后一枚尾椎骨; 15 个框架参数分别为=D (1-2),D (2-4),D (4-6),D (6-8),D (1-3),D (3-5),D (5-7), D (7-8),D (2-3),D (2-5),D (4-3),D (4-5),D (4-7),D (6-5),D (6-7);其中框架参数 D (1-2)表示坐标点1和坐标点2之间的距离,其余的依次类推;(2)判别分析将上述的7个可量参数和15个框架参数分别进行判别分析;为消除叉长对形态分析的影响,用REIST公式将各测量参数值进行校正e = exp (lnY-b (lnX-lnXL)),公式中e值为校正值,Y是原始测量值,X为各样本的叉长,XL为各样本叉长的均值,b为InY对InX的斜率;校正后的数据用MatisticaS. 0软件进行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准确率均为100%。为了优化测量参数,从而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公式的简便性和实用性。我们从7个可量参数中挑选贡献度最高的2个参数体高和眼径,从框架参数中选出贡献度最高的3个参数第一背鳍起点到腹鳍起点的距离D(2-;3)、腹鳍起点到臀鳍起点的距离D(34)、第一背鳍起点到第二背鳍起点的距离IK2-4),分别构建日本鲭与澳洲鲭的形态判别方程;其中参数个数依据最小值原则。可量参数方程如下日本鲭:Y = 8. 191A(BD) +7. 688A (ED) -304. 678 ;澳洲鲭Y= 6. 849A (BD) +8. 985A (ED) -253. 543。框架参数判别方程如下日本鲭Y = 7. 89Α (2-3) +8. 62Α (2-4) +8. 87Α (3-5)-1032. 33 ;澳洲鲭Y= 6· 33Α (2-3) +9. 48Α (2-4) +9. 04Α (3-5)-1037. 67。利用校正后的体高和眼径代入可量参数方程(3. 1)或者利用校正后的ΙΚ2-3)、 D (3-5), D (2-4)代入框架参数方程(3. 中,分别计算各方程Y值。最大Y值所对应的组即为待检个体所属的种。本发明针对日本鲭和澳洲鲭,共选择了形态学7个可量参数(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与15个框架参数。利用上述参数分别进行判别分析,成功的区分日本鲭与澳洲鲭的个体,准确率均达到100%。同时,优化测量参数,我们选择了判别效率较高的2个可量参数(体高和眼径)和3个框架参数(D (2-3)、D (3-5)、D (2-4))分别构建各自的判别公式,结果显示上述参数构建的判别方程均能准确的鉴别日本鲭和澳洲鲭个体,且判别准确率达100%。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率高达100% ;(2)本发明的方法有望应用到日本鲭与澳洲鲭的现场检测,在渔业资源调查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1本发明的日本鲭(或澳洲鲭)的框架坐标图;8个坐标点间的距离组成15个框架数据。坐标点1吻前端;2第一背鳍起点;3腹鳍起点;4第二背鳍起点;5臀鳍起点;6 上第五小脂鳍起点;7下第五小脂鳍起点;8最后一枚尾椎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以海南文昌采集的日本鲭和澳洲鲭为例加以说明。包括(1)形态数据收集。在海南文昌清澜港收集日本鲭19尾和澳洲鲭9尾。测量这观个个体共616个形态学数据(每个个体包括7个可量数据和15个框架数据)。其中,7个可量性状为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15个框架性状数据见图1说明。框架测量图见图1。 15 个框架参数分别为=D (1-2),D (2-4),D (4-6),D (6-8),D (1-3),D (3-5),D (5-7), D (7-8),D (2-3),D (2-5),D (4-3),D (4-5),D (4-7),D (6-5),D (6-7)。框架参数 D (1-2)表示坐标点1和坐标点2之间的距离,其余的依次类推。(2)可量参数和框架数据分析。将收集的7个可量参数与15个框架参数分别进行判别分析。用REIST[15]公式将各测量参数值进行校正,以消除叉长对形态分析的影响e = exp (lnY-b (lnX-lnXL)),公式中e值为校正值,Y是原始测量值,X为各样本的叉长,Xl为各样本叉长的均值,b为InY对InX的斜率。校正后的数据用MatisticaS. 0软件进行判别分析。(3)形态学判别分析。对7个可量参数和15个框架参数分别进行逐步判别分析。 依据F值大小,从可量参数中挑选贡献度最高的2个参数(体高和眼径),从框架参数中选出贡献度最高的3个参数(D 0-3)、D (3-5)、D 0-4))分别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见表1。表1判别分析中贡献最大的参数(按F值大小选择)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包括(1)选取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7个可量参数;选取8个坐标点构建的15个框架参数;坐标点分别为1吻前端;2第一背鳍起点;3腹鳍起点;4第二背鳍起点;5臀鳍起点;6 上第五小脂鳍起点;7下第五小脂鳍起点;8最后一枚尾椎骨;15 个框架参数分别为:D(l-2), D(2-4), D(4-6), D(6-8), D(1-3), D(3-5), D(5-7), D (7-8),D (2-3),D (2-5),D (4-3),D (4-5),D (4-7),D (6-5),D (6-7);其中框架参数 D (1-2) 表示坐标点1和坐标点2之间的距离,其余的依次类推;(2)将上述的7个可量参数和15个框架参数分别进行判别分析;用REIST公式将各测量参数值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数据用MatisticaS. 0软件进行判别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其特征在于从7个可量参数中挑选2个参数体高和眼径,从框架参数中选出3个参数第一背鳍起点到腹鳍起点的距离、腹鳍起点到臀鳍起点的距离、第一背鳍起点到第二背鳍起点的距离,分别构建日本鲭与澳洲鲭的形态判别方程;其中参数个数依据最小值原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形态可量和框架性状的日本鲭和澳洲鲭的鉴别方法,包括选取体高、头长、吻长、眼径、眼间距、尾柄长和尾柄高7个可量参数;选取8个坐标点构建的15个框架参数;将上述的7个可量参数和15个框架参数分别进行判别分析;用REIST公式将各测量参数值进行校正;校正后的数据用Statistica8.0软件进行判别分析。本发明方法简单,快速,准确率高达100%。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246713SQ20111010661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程起群, 郑将臣, 黄昊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