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及其用途和配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园林植物病害的预防和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剂及其用途和配制方法。
背景技术:
早在化学合成农药面世之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就已大量开发和应用天然农药。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化学农药因其品种多、见效快、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在农药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一度陷入低谷。但是由于化学农药本身的缺点及长期不合理使用,逐渐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如病虫害产生抗性,农药残留及由于杀伤天敌而引起的病虫害再娼獗,即3R现象(Resistance, Resurgence, Residue),给人们的健 康带来隐患。人们普遍认为21世纪的农药应是“环境和谐农药”或“生物合理性农药”;有必要发展“緑色农药”和“緑色农药制剤”。近年来开发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影响小的天然杀菌剂,逐渐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热点,而植物又是自然界中巨大资源,从植物体中寻找、开发新的活性化合物或新的先导化合物,更是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植物是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天然宝库,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万种,其中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留体、酚类、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和抗菌活性。Wilkins和Board于1989年曾报道有1389种植物有可能作为杀菌剂,其中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目前人们已经从植物、微生物中提取抗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杀虫、除草的活性物质。创制新型农药有多种途径,如经验筛选、类推合成、天然产物模型及生物合理设计等,其中对天然产物,特别是对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当前新型农药创制的热点。目前,由于农药开发成本越来越高,开发的目标主要针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很少专门针对园林植物为保护目标的专用杀菌剂,园林植物的保护主要还是參考农用杀菌剂的用药管理,然而,园林植物属于观赏植物,与人们距离最近的植物,成为人们美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如果药物毒性太大或者气味比较难闻,则污染人居环境,对人会造成比农业用药更大的健康风险,因此针对园林植物为保护目标,开发低毒、无异味、低残留的天然杀菌剂是非常必要的,也符合人们越来越強烈的安全需要的要求。现代的杀菌剂,无论是化学合成还是生物源的,在商品制造过程中均是以农药制剂的形式生产成为商品,在使用时用水稀释到一定浓度,喷雾使用,这种制剂在运输、储藏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出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剂及其用途和配制方法,便于运输、储藏,使用安全,尤其是适合于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家庭植物的杀菌和抗菌使用。为此,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其特征在于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以重量计分别为植物干粉70-90份,无机碱2-6份,粉状表面活性剂5-10份。所述的植物干粉是以喜树、马比木(又名海桐假柴龙树),臭味假柴龙树、蛇根草、雷公藤、红豆杉等一种或者多种植物的根、茎、叶、果在阴干情况下,粉碎到300目以上成植物干粉。无机碱为NaOH或Κ0Η。所述的粉状表面活性剂是指十_■烧基苯横酸纳或十_■烧基硫酸纳。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主要用于防治的对象立枯病、白粉病、黑霉病、褐斑病、黑斑病、灰斑病、轮斑病、染炭疽病、灰霉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卷叶病、枯萎病、线虫病。 保护的植物为园林绿化的植物,不仅包括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以及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还包括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和园林种苗。该天然杀菌保护剂需使用时将三种成分混合,用50-200倍的温水(30-50 0C )搅拌均匀,放置2-24小时,配成具有杀菌活性的农药。本发明以以具有杀菌活性的喜树、马比木(又名海桐假柴龙树)、臭味假柴龙树、蛇根草、雷公藤、红豆杉的阴干粉为基本原料,加入无机碱NaOH或Κ0Η,再加入粉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3种成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进行密封包装而成产品,这时产品本身还不是杀虫剂,运输和储藏非常安全。需户使用时,用50-200倍的温水(30-50°C)搅拌均匀,放置2-24小时,这时才成为具有杀虫活性的农药.本发明不仅适用花卉、盆景、种苗、草坪等园林植物而且也适合在以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家庭农作物(观赏作物)上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I :将70公斤植物干粉喜树叶粉、2公斤无机碱KOH和5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30°C温水500克搅拌均匀,放置2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2:将75公斤植物干粉喜树果粉、3公斤无机碱NaOH和6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力口入35°C温水600克搅拌均匀,放置4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3 将80公斤植物干粉喜树枝粉、4公斤无机碱KOH和7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力口入40°C温水700克搅拌均匀,放置6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4 将85公斤植物干粉马比木枝粉、5公斤无机碱NaOH和8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45°C温水700克搅拌均匀,放置6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5 将90公斤植物干粉臭味假柴龙树枝粉、5公斤无机碱(2公斤K0H+3公斤NaOH)和9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4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公斤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50で温水800克搅拌均匀,放置8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6 将70公斤植物干粉蛇根草枝粉、3公斤无机碱(2公斤K0H+1公斤NaOH)和7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4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公斤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50°C温水9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7 将75公斤植物干粉雷公藤枝粉、4公斤无机碱(2公斤K0H+2公斤NaOH)和8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4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公斤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45で温水1000克搅拌均匀,放置12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8 将80公斤植物干粉红豆杉枝粉、5公斤无机碱(3公斤K0H+2公斤NaOH)和9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4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公斤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40で温水1500克搅拌均匀,放置15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9 将85公斤植物干粉(20公斤喜树叶粉+30公斤喜树枝粉+35公斤喜树果粉)、6公斤无机碱(3公斤K0H+3公斤NaOH)和10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5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公斤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35°C温水1800克搅拌均匀,放置15小时后喷雾使用。实施例10 将90公斤植物干粉(10公斤喜树叶粉+10公斤喜树枝粉+10公斤喜树果粉+10公斤马比木枝粉+10公斤臭味假柴龙树枝粉+10公斤粉蛇根草枝粉+10公斤雷公藤枝粉+10公斤红豆杉枝粉)、6公斤无机碱(3公斤K0H+3公斤NaOH)和10公斤粉状表面活性剂(3公斤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公斤十二烷基硫酸钠),放入混合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即成最终产品,该产品在使用时,取该产品10克,加入45°C温水2000克搅拌均匀,放置24小时后喷雾使用。以下通过试验说明上述杀菌药剂的防治效果。
表I.防治立枯病、白粉病、黑霉病试验结果表
权利要求
1.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其特征在于由三种成分混合而成,以重量份计分别为植物干粉70-90份,无机碱2-6份,粉状表面活性剂5-10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园林植物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干粉是以喜树、马比木,臭味假柴龙树、蛇根草、雷公藤、红豆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植物的根、茎、叶、果在阴干情况下,粉碎到300目以上成植物干粉。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机碱为NaOH或K0H。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状表面活性剂是指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硫酸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在园林植物杀菌上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防治的对象包括立枯病、白粉病、黑霉病、褐斑病、黑斑病、灰斑病、轮斑病、染炭疽病、灰霉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卷叶病、枯萎病、线虫病。
6.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的配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I-权4所述的天然杀菌保护剂中的三种成分混合得到混合物,用重量份为所述混合物50-200倍、温度30-50°C的温水搅拌均匀,放置2-24小时,配成具有杀菌活性的农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林植物专用的天然杀菌保护剂,其特征在于含有植物干粉(以重量计)70-90份,无机碱2-6份,粉状表面活性剂5-10份,3种成分混合而成。该产品便于运输、储藏,使用安全,尤其是适合于对安全性要求更高的园林植物的杀菌和抗病使用,对于园林植物的立枯病、白粉病、黑霉病、褐斑病、黑斑病、灰斑病、轮斑病、染炭疽病、灰霉病、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卷叶病、枯萎病、线虫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园林植物不仅适合木本和草本的观花、观叶或观果植物,也适用于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防护植物与经济植物,还包括室内花卉装饰用的植物和园林种苗。
文档编号A01P3/00GK102696694SQ20121014503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马建义 申请人:浙江农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