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椒臭豆腐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4991阅读:1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泡椒臭豆腐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臭豆腐,其名虽俗气、外陋内秀、平中见奇、源远流长,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古老而传统,一经品味,常令人欲罢不能,一尝为快。臭豆腐是中国汉族特色小吃之一,流传于大中华圈及世界其他地方的豆腐发酵制品。在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制作方式和食用方式均存在地区上的差异,南京、长沙和绍兴的臭豆腐干相当闻名,但其制作以及味道均差异甚大。但都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这是臭豆腐的特点。吃臭豆腐,可以增加食欲,还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但现有技术中,对臭豆腐口味的喜好不完全一致,有人喜欢麻辣口味、有人喜欢酸辣口味、有人喜欢清淡口味,但现有技术中的臭豆腐一般并未对此作出区分,因此食用不便,并丧失了大量客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泡椒臭豆腐的制作方法,添加独特的泡椒制作工艺,按步骤采用工厂化生产,采用真空包装,便于储藏运输,开袋即食,适合喜欢泡椒口味的消费者,口味独特,便于食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泡椒臭豆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臭豆腐制作

步骤一、选料:选取粒大、均匀、饱满、无霉变、无杂质的黄豆为原料;

步骤二、浸泡清洗:按照料水比1∶3-5的比例将黄豆在水中浸泡5-13h,浸泡完成后,取出浸泡过后的黄豆,然后用清水将黄豆冲洗干净;

步骤三、制作卤水:生产前3天,制作发酵卤水备用;

步骤四、卤水浸泡:将清洗后的黄豆,按照1∶3-5的比例与卤水混合侵泡8h以上;

步骤五、磨浆:将用卤水侵泡过后的黄豆,经过高速水浆分离式豆浆研磨机研磨成浆;

步骤六、煮浆:将磨好的豆浆经过蒸汽高温加热,煮成熟浆;

步骤七、成型、切制、冷却:将熟浆上磨具成型,然后按照产品规格标准切片,再将切片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油炸:将臭豆腐用原豆油进行油炸,油炸温℃为170-190℃,时间为1-3min,将制作成型的产品称重待用;

泡椒制作

步骤九、将重量份组成为:花椒:20-40份,辣椒:20-40份,八角:5-15份,孜然:5-15份,桂皮:5-15份,生姜:5-15份的原材料混合研磨,制成料粉;

步骤十、研磨好的料粉加入原豆油炮制;

步骤十一、将经过炮制的料粉与云南小米辣混合成浆,制成泡椒风味调配料,然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十二、将步骤八中称好的产品与泡椒风味调配料均匀搅拌,搅拌时间1-3min,让风味料与产品反应入味,达到独有的泡椒风味,让产品由内及外的都具有泡椒风味口感;

步骤十三、将拌料后的产品装袋,进行真空封口,最后通过杀菌工艺进行杀菌。

优选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巴氏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预热-杀菌-冷却-清洗-脱水-烘干-摊凉。

优选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高温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保温保压杀菌-冷却-清洗-漂洗-脱水-烘干-摊凉。

优选的,所述步骤八中的油炸时间为1.5min。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工艺制成的臭豆腐,添加独特的泡椒制作工艺,具有特殊的泡椒口味,酸辣酥脆,适合喜欢泡椒口味的消费者,按步骤采用工厂化生产,采用真空包装,便于储藏运输,开袋即食,口味独特,便于食用。该臭豆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也有相当的热量,适合工作餐、家庭餐、朋友聚会、旅途即食等。由于采用工厂化加工方式,流程简单、质量稳定、加工速度快,适合批量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泡椒臭豆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臭豆腐制作

步骤一、选料:选取粒大、均匀、饱满、无霉变、无杂质的黄豆为原料;

步骤二、浸泡清洗:按照料水比1∶3的比例将黄豆在水中浸泡5h,浸泡完成后,取出浸泡过后的黄豆,然后用清水将黄豆冲洗干净;

步骤三、制作卤水:生产前3天,制作发酵卤水备用;

步骤四、卤水浸泡:将清洗后的黄豆,按照1∶3的比例与卤水混合侵泡8h;

步骤五、磨浆:将用卤水侵泡过后的黄豆,经过高速水浆分离式豆浆研磨机研磨成浆;

步骤六、煮浆:将磨好的豆浆经过蒸汽高温加热,煮成熟浆;

步骤七、成型、切制、冷却:将熟浆上磨具成型,然后按照产品规格标准切片,再将切片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油炸:将臭豆腐用原豆油进行油炸,油炸温℃为170℃,时间为1min,将制作成型的产品称重待用;

泡椒制作

步骤九、将重量份组成为:花椒:40份,辣椒:40份,八角:5份,孜然:5份,桂皮:5份,生姜:5份的原材料混合研磨,制成料粉;

步骤十、研磨好的料粉加入原豆油炮制;

步骤十一、将经过炮制的料粉与云南小米辣混合成浆,制成泡椒风味调配料,然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十二、将步骤八中称好的产品与泡椒风味调配料均匀搅拌,搅拌时间1min,让风味料与产品反应入味,达到独有的泡椒风味,让产品由内及外的都具有泡椒风味口感;

步骤十三、将拌料后的产品装袋,进行真空封口,最后通过杀菌工艺进行杀菌。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巴氏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预热-杀菌-冷却-清洗-脱水-烘干-摊凉。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高温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保温保压杀菌-冷却-清洗-漂洗-脱水-烘干-摊凉。

实施例2

一种泡椒臭豆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臭豆腐制作

步骤一、选料:选取粒大、均匀、饱满、无霉变、无杂质的黄豆为原料;

步骤二、浸泡清洗:按照料水比1∶4的比例将黄豆在水中浸泡9h,浸泡完成后,取出浸泡过后的黄豆,然后用清水将黄豆冲洗干净;

步骤三、制作卤水:生产前3天,制作发酵卤水备用;

步骤四、卤水浸泡:将清洗后的黄豆,按照1∶4的比例与卤水混合侵泡9h;

步骤五、磨浆:将用卤水侵泡过后的黄豆,经过高速水浆分离式豆浆研磨机研磨成浆;

步骤六、煮浆:将磨好的豆浆经过蒸汽高温加热,煮成熟浆;

步骤七、成型、切制、冷却:将熟浆上磨具成型,然后按照产品规格标准切片,再将切片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油炸:将臭豆腐用原豆油进行油炸,油炸温℃为180℃,时间为1.5min,将制作成型的产品称重待用;

泡椒制作

步骤九、将重量份组成为:花椒:30份,辣椒:30份,八角:10份,孜然:10份,桂皮:10份,生姜:10份的原材料混合研磨,制成料粉;

步骤十、研磨好的料粉加入原豆油炮制;

步骤十一、将经过炮制的料粉与云南小米辣混合成浆,制成泡椒风味调配料,然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十二、将步骤八中称好的产品与泡椒风味调配料均匀搅拌,搅拌时间2min,让风味料与产品反应入味,达到独有的泡椒风味,让产品由内及外的都具有泡椒风味口感;

步骤十三、将拌料后的产品装袋,进行真空封口,最后通过杀菌工艺进行杀菌。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巴氏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预热-杀菌-冷却-清洗-脱水-烘干-摊凉。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高温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保温保压杀菌-冷却-清洗-漂洗-脱水-烘干-摊凉。

实施例3

一种泡椒臭豆腐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臭豆腐制作

步骤一、选料:选取粒大、均匀、饱满、无霉变、无杂质的黄豆为原料;

步骤二、浸泡清洗:按照料水比1∶5的比例将黄豆在水中浸泡13h,浸泡完成后,取出浸泡过后的黄豆,然后用清水将黄豆冲洗干净;

步骤三、制作卤水:生产前3天,制作发酵卤水备用;

步骤四、卤水浸泡:将清洗后的黄豆,按照1∶5的比例与卤水混合侵泡10h;

步骤五、磨浆:将用卤水侵泡过后的黄豆,经过高速水浆分离式豆浆研磨机研磨成浆;

步骤六、煮浆:将磨好的豆浆经过蒸汽高温加热,煮成熟浆;

步骤七、成型、切制、冷却:将熟浆上磨具成型,然后按照产品规格标准切片,再将切片冷却至室温;

步骤八、油炸:将臭豆腐用原豆油进行油炸,油炸温℃为190℃,时间为3min,将制作成型的产品称重待用;

泡椒制作

步骤九、将重量份组成为:花椒:20份,辣椒:20份,八角:15份,孜然:15份,桂皮:15份,生姜:15份的原材料混合研磨,制成料粉;

步骤十、研磨好的料粉加入原豆油炮制;

步骤十一、将经过炮制的料粉与云南小米辣混合成浆,制成泡椒风味调配料,然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十二、将步骤八中称好的产品与泡椒风味调配料均匀搅拌,搅拌时间3min,让风味 料与产品反应入味,达到独有的泡椒风味,让产品由内及外的都具有泡椒风味口感;

步骤十三、将拌料后的产品装袋,进行真空封口,最后通过杀菌工艺进行杀菌。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巴氏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预热-杀菌-冷却-清洗-脱水-烘干-摊凉。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工艺是指高温杀菌,包括以下步骤:

加热烧水-入产品-保温保压杀菌-冷却-清洗-漂洗-脱水-烘干-摊凉。

通过本工艺制成的臭豆腐,添加独特的泡椒制作工艺,具有特殊的泡椒口味,酸辣酥脆,适合喜欢泡椒口味的消费者,按步骤采用工厂化生产,采用真空包装,便于储藏运输,开袋即食,口味独特,便于食用。该臭豆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也有相当的热量,适合工作餐、家庭餐、朋友聚会、旅途即食等。由于采用工厂化加工方式,流程简单、质量稳定、加工速度快,适合批量生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