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组合鞋及其制造方法与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662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藏式组合鞋及其制造方法与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鞋及其制造方法与成型模具,尤指一种隐藏式组合鞋及其制造方法与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常见的鞋子,鞋面与鞋体通常是固定在一起的,这样当鞋子任何部分损坏,整个鞋子就要扔掉;另外,固定不变的鞋子也不符合现代人对美的追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业界设计制造了可更换鞋面的组合鞋,参考图1及图2,该鞋子100由设有若干公扣体4的鞋面5、6及对应设有若干母扣体2的鞋体1插接组装而成。其中该若干母扣体2埋设于鞋体1周缘,每个母扣体2表面设有一个显露于鞋体1表面的插孔3以供插入公扣体4,外壁面设有一个圆形通孔9,内部设有弹性齿片8以与公扣体4下方卡齿相抵接,从而使公扣体4与母扣体2相嵌合而将鞋面5、6固定于鞋体1上;而为使该鞋面5、6可拆卸,鞋体1外周对应于母扣体2通孔9位置还设有一个穿孔7,以供按钮91穿过并以其末端抵接于母扣体2的弹性齿片8,当按压按钮91时,弹性齿片8内移而使公扣体4下方卡齿脱离,从而使公扣体4与母扣体2相分离以便更换鞋面5、6。
然而,所述鞋子100的制造方法十分复杂,首先,由于其鞋体1外侧要设一个穿孔7,且穿孔7必须与母扣体2的通孔9共通,两者对准比较困难。另外,由于为防按钮91在组设于母扣体2的通孔7中后脱出,按钮91末端会增设一个卡缘92,而为提供操作者按压,按钮91外端需再套一个软性帽头93,因为按钮91末端有卡缘92存在,所以帽头93便不能和按钮91一体成形,否则无法拔模。再者,由于软性帽头93裸露于鞋体1外侧表面,严重影响鞋子100的整体外观。

发明内容
基于公知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组合鞋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制造的产品外形美观、易于拆卸。
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隐藏式组合鞋的模具。
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外形美观、拆卸方便的隐藏式组合鞋。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一种隐藏式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具有公扣体的鞋面及具有母扣体的鞋体;其中制备具有母扣体的鞋体包括步骤备置一个上模及下模,并将若干封合件设于该上模下方,然后将若干母扣体对应连接于所述若干封合件下方,其中若干母扣体可相对下模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方向移动;合模并成型;开模取出鞋体。(2)组装所述鞋面及鞋体。其中合模过程中,上模可带动母扣体被推抵至下模腔边缘,以使成型后的鞋体周壁以设定厚度包覆母扣体。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在步骤(2)之前还可包括制备可与鞋体组合的鞋垫的步骤,在步骤(2)中还可增加组装鞋垫与鞋体的步骤。
本发明制造隐藏式组合鞋的模具,包括一个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由上模板及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可动模板构成,上模板中间形成一个具有斜度的凸起。其中可动模板根据鞋体需要由至少一对半模及与其相连的联结块组成,每对半模分别通过横向拉杆与联结块相连,其中所述封合件及母扣体连接于半模上。所述上模板与可动模板藉由纵向拉杆相连,所述纵向拉杆与可动模板相连是通过穿过联结块并连接其上而达成的。合模时,首先,封合件及母扣体进入下模腔,接着所述半模抵持于下模之上表面,进一步合模,上模板逐渐靠近可动模板,此时凸起进入半模与之间的间隙,由于凸起具有斜度,所以其随着上模板靠近可动模板而向外推抵所述半模,从而带动母扣体被推抵至下模腔边缘,这样成型后的鞋体周壁将以设定较薄厚度包覆母扣体。
本发明一种隐藏式组合鞋,包括具有公扣体的鞋面及具有母扣体的鞋体,所述母扣体仅有插孔显露于鞋体表面以供公扣体插入,其他部分均隐藏于鞋体中,需要分离所述鞋面与鞋体时,按压鞋体外侧特定位置即可。其中所述公扣体呈扁平状,其下端中部设有一个卡口,下端内侧靠近卡口的两侧设有卡齿。对应公扣体设置的母扣体埋设于鞋体周缘适当处,其表面设有一个插孔,该插孔显露于鞋体表面以供公扣体插入,而在母扣体垂向则弯设有一个弹性卡齿件。所述母扣体外壁面还设有一个凸环,该凸环临接该母扣体外壁设有一个凹颈,并有一个通孔横设于凸环的中心,其中通孔可供穿设一个抵柱,该抵柱末端能推顶弹性卡齿件后移,其外端设有一个帽头,帽头外部套设一个弹性包膜,该弹性包膜呈帽体形状,其开口设有富弹性的束环,束环紧束于凸环的凹颈处,弹性包膜距鞋体外侧表面有一段设定距离。
采用本发明后,首先本发明制造隐藏式组合鞋的方法采用一体成型,工艺简单。制成的隐藏式组合鞋的鞋体鞋缘无拆模线,并且所述母扣体仅有插孔显露于鞋体表面以供公扣体插入,其他部分均隐藏于鞋体内部,其完整顺滑的外观彻底避免了公知技术的缺点。而使用本发明成型模具则可将母扣体推抵至下模腔边缘使成型后的鞋体周壁以设定较薄厚度包覆母扣体,从而利于手指按压弹性包膜带动抵柱推顶弹性卡齿件后移而分离鞋面与鞋体。


图1为现有技术可更换鞋面的组合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技术可更换鞋面的组合鞋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的部分组装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的部分拆卸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成型模具的部分剖视图;图7-9为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成型模具的合模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参考图3、4和5,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200包括设有若干公扣体30的鞋面60,70及对应设有若干母扣体20的鞋体40。其中公扣体30呈扁平状,其下端中部设有一个卡口33,下端内侧靠近卡口33的两侧设有卡齿31。对应公扣体30设置的母扣体20埋设于鞋体40周缘适当处,其表面设有一个插孔21,该插孔21显露于鞋体40表面以供公扣体30插入,而在母扣体20垂向则弯设有弹性卡齿件22,另外在母扣体20外壁面还设有一个凸环23,该凸环23临接该母扣体外壁设有一个凹颈24,并有一个通孔25横设于凸环23的中心,其中通孔25可供穿设一个抵柱26,该抵柱26末端能推顶弹性卡齿件22后移,其外端设有一个帽头261,帽头261外部套设一个弹性包膜262,该弹性包膜262呈帽体形状,其开口设有富弹性的束环263,束环263紧束于凸环23的凹颈24处,弹性包膜262距鞋体40外侧表面有一段适当距离,通常为0.3-2毫米。本发明中弹性包膜262的存在可防止成型时成型材料渗入粘粘到帽头261与凸环23之间,从而可避免日后由鞋体40外侧按压抵柱26有阻塞情形而不能推顶母扣体20的弹性卡齿件22后移而使公扣体30脱离。
组装时,仅需将公扣体30插入母扣体20的插孔21中,此时抵柱26穿过卡口33,公扣体30的卡齿31与母扣体20的弹性卡齿件22相卡合。当需要更换鞋面时,按压弹性包膜262对应的鞋体40外侧位置,此时弹性包膜262在压力作用下带动抵柱26推顶弹性卡齿件22后移而使公扣体30的卡齿31与弹性卡齿件22分离,这时仅需向上提拉鞋面60,70即可使其与鞋体40相分离。
另外,为了鞋内的美观及鞋体的耐用,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200还可在鞋体40上表面组合一个鞋垫50。鞋垫50上可设置若干凸起部51,相应地,鞋体40上表面对应开设若干盲孔41以容纳所述凸起部51。组装时,仅需将所述凸起部51压入盲孔41中,凸起部51与盲孔41过盈配合而将鞋体40与鞋垫50组合在一起。当需要更换时,用力拉拔鞋垫50即可使凸起部51与盲孔41分离而将鞋垫50从鞋体40上拆下。
当然,本发明隐藏式组合鞋的鞋面、鞋体和鞋垫还可以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参考图6-9,本发明制造隐藏式组合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具有公扣体30的鞋面60、70及具有母扣体20的鞋体40;
其中制备具有母扣体20的鞋体40包括步骤(a)备置一个上模91及下模93,并将若干封合件10设于该上模91下方,然后将若干母扣体20对应连接于所述若干封合件10下方,其中连接于上模91的若干母扣体20可相对下模93沿垂直于合模方向的方向移动;(b)合模并成型鞋体40;(c)开模取出鞋体40。
(2)组装所述鞋面60、70及鞋体40。
其中步骤(2)之前还可包括制备可与鞋体40组合的鞋垫50的步骤,步骤(2)还可增加组装鞋垫50与鞋体40的步骤。合模过程中,上模91可带动母扣体20被推抵至下模腔边缘,以使成型后的鞋体40周壁以设定厚度包覆母扣体20。
参考图6,所述封合件10上方设一个板片11,下方设一个有斜度的插片12,板片11与插片12之间设有一个封块13,插片12可套进母扣体20的插孔21内,从而可将母扣体20连接于该封合件10下方,并藉封块13封闭插孔21。
参考图6-9,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上模91由上模板95及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可动模板97构成。其中可动模板97根据鞋体需要由若干对半模92、94及与其相连的联结块98组成,每对半模92、94分别通过横向拉杆96与联结块98相连。另外,上模板95与可动模板97藉由纵向拉杆99相连,其中纵向拉杆99与可动模板97相连是通过穿过联结块98并连接其上而达成的。所述横向拉杆96及纵向拉杆99分别设有一个弹簧991以便可动模板97相对于上模板95移动以及半模92、94之间相对移动。上模板95中间形成一个具有斜度的凸起951。其中所述封合件10及母扣体20连接于半模92、94上。
合模时,首先,封合件10及母扣体20进入下模腔,接着半模92与94抵持于下模93之上表面,进一步合模,上模板95逐渐靠近可动模板97,此时凸起951进入半模92与94之间的间隙,由于凸起951具有斜度,所以其随着上模板95靠近可动模板97而向外推抵半模92、94,从而带动母扣体20被推抵至下模腔边缘。这样成型后的鞋体40周壁将以0.3-2毫米的较薄厚度包覆母扣体20,从而利于手指按压弹性包膜262带动抵柱26推顶弹性卡齿件22后移而分离鞋面与鞋体。
在本发明中,可在合模前在下模预置发泡材,合模后进行发泡成型;亦可在合模后进行射出成型。由本发明制造隐藏式组合鞋的方法制成的鞋体的鞋缘无拆模线,并且弹性包膜262隐藏于鞋体内部,其完整顺滑的外观彻底避免了公知技术的缺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隐藏式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具有公扣体的鞋面及具有母扣体的鞋体;其中制备具有母扣体的鞋体包括步骤备置一个上模及下模,并将若干封合件设于该上模下方,然后将若干母扣体对应连接于所述若干封合件下方,其中若干母扣体可相对下模沿径向方向移动;合模并成型;开模取出鞋体;(2)组装所述鞋面及鞋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模过程中,上模可带动封合件及母扣体被推抵至下模腔边缘,以使成型后的鞋体周壁以设定厚度包覆母扣体,其中所述封合件上方设一个板片,下方设一个有斜度的插片,板片与插片之间设有一个封块,插片可套进母扣体的插孔内,从而可将母扣体连接于该封合件下方,并藉封块封闭插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组合鞋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之前还可包括制备可与鞋体组合的鞋垫的步骤,步骤(2)还可增加组装鞋垫与鞋体的步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组合鞋的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模具,包括一个上模及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由上模板及可相对其上下移动的可动模板构成,上模板中间形成一个具有斜度的凸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模板根据鞋体需要由至少一对半模及与其相连的联结块组成,每对半模分别通过横向拉杆与联结块相连,其中封合件及母扣体连接于所述每对半模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与可动模板藉由纵向拉杆相连,其中纵向拉杆与可动模板相连是通过穿过联结块并连接其上而达成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合模时,首先,封合件及母扣体进入下模腔,接着所述每对半模抵持于下模之上表面,进一步合模,上模板逐渐靠近可动模板,此时凸起进入所述每对半模之间的间隙,由于所述凸起具有斜度,所以其随着上模板靠近可动模板而向外推抵所述每对半模,从而带动母扣体被推抵至下模腔边缘,这样成型后的鞋体周壁将以设定厚度包覆母扣体。
8.一种隐藏式组合鞋,包括具有公扣体的鞋面及具有母扣体的鞋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体仅有插孔显露于鞋体表面以供公扣体插入,其他部分均隐藏于鞋体中,需要分离所述鞋面与鞋体时,按压鞋体外侧特定位置即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隐藏式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体呈扁平状,其下端中部设有一个卡口,下端内侧靠近卡口的两侧设有卡齿,对应公扣体设置的母扣体埋设于鞋体周缘适当处,其表面设有一个插孔,该插孔显露于鞋体表面以供公扣体插入,而在母扣体垂向则弯设有弹性卡齿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隐藏式组合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体外壁面还设有一个凸环,该凸环临接该母扣体外壁设有一个凹颈,并有一个通孔横设于凸环的中心,其中通孔可供穿设一个抵柱,该抵柱末端能推顶弹性卡齿件后移,其外端设有一个帽头,帽头外部套设一个弹性包膜,该弹性包膜呈帽体形状,其开口设有富弹性的束环,束环紧束于凸环的凹颈处,弹性包膜距鞋体外侧表面有一段设定距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隐藏式组合鞋,包括具有公扣体的鞋面及具有母扣体的鞋体,所述母扣体仅有插孔显露于鞋体表面以供公扣体插入,其他部分均隐藏于鞋体中,需要分离所述鞋面与鞋体时,按压鞋体外侧特定位置并拉拔鞋面即可。所述隐藏式组合鞋还可包括一个与鞋体组合的鞋垫。本发明还公开了制造所述隐藏式组合鞋的方法及成型模具。
文档编号A43B3/12GK1537482SQ03126949
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
发明者蔡茂徵 申请人:刘志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