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934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具体地说,是以中药丹参、降香为原料制成的滴丸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含有丹参和降香为原料药的制剂主要有香丹注射液和冠心丹参制剂。根据中医药理论,将丹参和降香配伍,其原因在于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二者相辅相成。气滞则血瘀,血瘀又易致气滞。丹参苦而微寒,功能祛瘀止痛、活血凉血;降香辛香性温有祛瘀止血、理气止痛之效;二者相配伍,寒温共用,药性平和;活血理气相成,活血止血并行;使气畅血行,活血而不破血,止血而不留瘀。两药相合,活血祛瘀、理气止痛,使血瘀得祛,气滞得行,则诸症自除。
香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以丹参100份,降香油1000份组成,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除烦安神的功效,主要药理作用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液流速;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变态反应发生等等,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脑供血不足、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等,现也有用于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视网膜静脉阻塞、麦粒肿、骨性关节炎等的报道。部颁标准(WS3-B-3289-98)对香丹注射剂的含量控制成分主要是原儿茶醛,对原儿茶醛的含量进行了要求,为每毫升大于0.17mg;但近年来现代药理研究学表明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包括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抗血小板、清除氧自由基、抗心脑缺血的作用,有报道对3个厂家生产的8批香丹注射液进行了质量考察,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作为考察指标,结果样品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有着非常显著性的差异(P<0.01),相关物质检查显示鞣酸和蛋白质不合格率较高,说明注射剂的不同工艺对有效成份的影响较大,使制剂可控性差。由于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必然影响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引起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史亦丽等,中国药学杂志,2002;37(4);300-301)。随着临床用药范围的不断扩大,香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严重腹泻、低血压、心动过速、局部疼痛、红肿、溶血尿毒综合征等,在“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调查分析”这篇文章中,作者查阅湖南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ADR数据库,参阅1990-2001年国内中药不良反应综合性文献,对我国中药致不良反应进行排序和分析,复方丹参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头痛30例,排在第7位,文章分析其所引起的头痛是药物本身扩张血管所致的副作用(苏世奇,等,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调查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7);72-73),另有文章报道香丹注射液与一些西药注射液也存在配伍禁忌(王海燕,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香丹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中华临床医药,2002;3(17);86-87)。对于香丹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机理有人认为是丹参酮与酸性结晶体,作为半抗原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具有免疫原,从而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还有的认为是由鞣质所致;此外香丹注射液的提取工艺是采用的水提醇沉,如果乙醇回收不彻底的话,注入人体即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红肿现象。香丹注射剂毒副作用大,质量控制较高,质量要求高,可控性差,携带、服用不方便,且生产工艺复杂,操作条件要求严格。
在2003年的“非典”期间,中药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药虽不能直接杀灭病毒,但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功能,间接达到抑制、清除病毒和内毒素的目的,同时缓解了病毒及其毒素激发的机体超敏状态。有关资料显示,SARS急性期内毒素血症明显,而同期感冒的病人内毒素检测呈阴性,表明内毒素血症以及由其引起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参与了肺及多脏器损伤的过程。科技部也在5月发布了八个中成药对治疗非典有一定效果,其中,香丹注射液对内毒素引起的多脏器衰竭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冠心丹参制剂,如冠心丹参滴丸,由中发实业集团业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其原料组方为丹参200g、三七200g、降香油1.75ml,该药为一种纯中药制剂,具有溶出速度快,可经口腔黏膜吸收,生物利用度高,无毒副作用,起效快的优点。该药组方简单,各有效成分(主要成分为丹参、三七、降香油)清楚。但因为三七的加入,成本增加,同时加大质量控制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中药丹参、降香为原料制备成的滴丸。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与药学上可接受的基质制备成的滴丸丹参5~12份、降香6~15份。
所说的基质是指滴丸中主药以外的附加剂,通称基质。它与主药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不影响主药的疗效和检测;溶点较低或加一定量热水(60至100℃)能溶化成液体,而遇骤冷又不凝成固体,在室温下保持固体状态,与主药混合后仍能保持以下物理状态,且对人体无害。
进一步地,该药物组合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滴丸剂丹参10份、降香10份。
其中所述的基质是PEG4000、PEG6000、聚醚(poloxamer)、甘油明胶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s-40)。
PEG4000、PEG6000为聚乙二醇类聚合物,分子量大于1000时,呈固态,PEG4000、PEG6000的溶点分别为48℃~53℃、54℃~60℃。其本身无生理作用,化学稳定性较好,易溶于水,可用于从中释放水溶性或油性药物,对药物有助溶作用,同时还能容纳部分液体,是一种理想的水溶性基质;聚醚(poloxamer)是乙烯氧化物和丙烯氧化物的镶嵌聚合物,是一种良好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均分子量为8350,易溶于水,毒性小,能与许多药物形成固体分散体,用于制备滴丸时,温度控制比PEG简单,不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温湿度进行调整,但其药物的溶出及透皮释放比PEG作基质时慢;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s-40)能增加水难溶性药物的溶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甘油明胶系用明胶、甘油和水制成,其释药的速度随三者的比例而改变。
对上述基质进行筛选,进一步优选基质是PEG6000。选用聚乙二醇6000稠度适中,易滴制程度适中,制备过程中滴丸的成形以及成形后的圆整度好,不拖尾。
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基质制备而成
丹参5~12份、降香6~15份、PEG6000 10~70份;更进一步地,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基质制备而成丹参10份、降香10份、PEG6000 40份。
每粒滴丸中含有丹参素0.15~0.3mg,原儿茶醛0.2~0.5mg。
本发明还提供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由下列步骤组成a、称取各原料药及基质;b、取原料药,进行提取,精制,得干燥提取物;c、用b步骤制备的干燥提取物与基质混合溶融,使其充分分散;d、将步骤c所得的溶融液保持80℃~100℃恒定温度,倒入滴丸器,等速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干燥,即得。
其中步骤c中干燥提取物和基质的重量配比为1∶1~7。步骤d所述的冷凝液为液体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
进一步地,该制备方法为a、提取取降香1000g,洗净置容器中,加水10倍量按水蒸汽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馏液2000ml,将馏液进行重蒸馏。取所得挥发油密封保存备用。取丹参1000g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水6倍量、5倍量,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b、浓缩干燥滤液浓缩至500ml,加入95%乙醇使乙醇含量达70%,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c、用提取物浸膏粉将降香挥发油吸收,加适量水研成均匀糊状,再加入熔融的PEG6000(体积比药物提取物浸膏粉∶水∶PEG6000=1∶1.4∶4),置水浴上拌匀,倒入已预热(保温80℃)的滴丸器内,以24滴/分钟的滴速滴入柱长为80cm冷凝剂甲基硅油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置干燥器内24小时取出,分装,包装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药物中的用途。进一步地,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绞痛的急症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内毒素引起的多脏器衰竭的药物中的用途。
与香丹注射剂相比,针对香丹注射液存在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以及毒副作用大,携带、服用不方便,且生产工艺复杂,操作条件要求严格,质量要求高等问题,本发明药物为临床提供一个新的用药形式,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采用滴丸方式,具有速效作用,且安全性高,即毒副作用小,携带、服用方便,且生产工艺相对简单,用丹参素和原儿茶醛两个有效成分作为指标性成分,质量可控性高,对本发明进行质量控制。滴丸剂中药物以分子状态均匀地分散于基质中,形成均匀的固体分散体,以保证单剂量给药准确;药物微粒被包埋于基质中,无空隙,与空气隔绝,增加药物的稳定性;药物均匀地分散于基质中,冷凝形成极细的结晶,有利于溶解吸收,迅速发挥疗效、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副作用。本发明滴丸可采用舌下含服,舌下含服的适应症是冠心病、心绞痛、非典等病的急性发作期,舌下含服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有效成分经口腔粘膜直接吸收入血,发挥疗效,生物利用度高,达到速效目的,还可采用口服,主要是用于恢复期以及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与冠心丹参制剂(丹参、三七、降香油)相比,虽然原料多一味药材三七,但通过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与冠心丹参制剂发挥了相同的药效,且目前中等品质的药材三七价格大约为每公斤50元,且三七作为冠心丹参制剂的主药,用量较大,因此增加成本,浪费资源。与注射剂相比,安全,有效。
本发明的滴丸剂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性高、速效,质量稳定、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携带、服用方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方式。
显然,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内容,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在不脱离本发明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再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处方丹参100g、降香100g、聚乙二醇6000,其中聚乙二醇6000的用量为药材提取物浸膏粉的1-7倍;制成1000粒工艺1、提取取降香100g,洗净置容器中,加水10倍量按水蒸汽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馏液2000ml,将馏液进行重蒸馏。取所得挥发油密封保存备用。取丹参100g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水6倍量、5倍量,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
2、浓缩干燥滤液浓缩至500ml,加入95%乙醇使乙醇含量达70%,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
3、用提取物浸膏粉将降香挥发油吸收,按体积比为提取物浸膏粉∶水∶PEG6000=1∶1.4∶4,加水研成均匀糊状,再加入熔融的PEG6000置水浴上拌匀,倒入已预热(保温80℃)的滴丸器内,以24滴/分钟的滴速滴入柱长为80cm冷凝剂甲基硅油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置干燥器内24小时取出,分装,包装即得。
控制范围(每制成1000粒所投原药材量)丹参50-120g降香60-150g辅料基质PEG4000、PEG6000、硬脂酸镁、甘油明胶;优选PEG6000。
冷凝剂液体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优选甲基硅油。
控制范围提取物浸膏粉∶水∶PEG6000=1∶0.5-2∶1-7。所述适量的PEG6000用量在该范围内。
选用以下不同的量的原料药、基质可制备不同规格的滴丸。
实施例2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处方丹参100g、降香100g、甘油明胶其中甘油明胶的用量为药材提取物浸膏粉的2倍制成1000粒工艺1、提取取降香100g,洗净置容器中,加水10倍量按水蒸汽蒸馏法进行蒸馏。收集馏液2000ml,将馏液进行重蒸馏。取所得挥发油密封保存备用。取丹参100g加水煮提三次,第一次加水8倍量,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各加水6倍量、5倍量,每次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过滤。
2、浓缩干燥滤液浓缩至500ml,加入95%乙醇使乙醇含量达70%,搅拌均匀,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液喷雾干燥,得干浸膏粉。
3、用提取物浸膏粉将降香挥发油吸收,按体积比为提取物浸膏粉∶水∶甘油明胶=1∶1.4∶2加水研成均匀糊状,再加入熔融的甘油明胶,置水浴上拌匀,倒入已预热(保温80℃)的滴丸器内,以24滴/分钟的滴速滴入柱长为80cm冷凝剂甲基硅油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置干燥器内24小时取出,分装,包装即得。
控制范围(每制成1000粒所投原药材量)丹参50-120g降香60-150g实施例3 基质的选择实验选用不同的基质和相同量的主药相混合,滴入同样的冷凝液中,观察混合物的物理状态、滴制的难易程度和成形情况。
基质 冷凝液基质稠度 易滴制程度 成形情况PEG6000甲基硅油 适中 适中圆球形、扁球形PEG4000甲基硅油 较小 适中球形带尾聚醚 甲基硅油 较大 适中扁球形、圆球形基质PEG4000与药物混合物的混熔物稠度较小,滴丸相对较易,但滴丸呈球形拖尾;而聚醚和药物混合物的混熔物稠度较大,滴制也相对较难,滴丸外形多呈扁球形。故优选PEG6000。
实施例4 本发明药物的含量测定本品含量测定,选用指标是丹参素、原儿茶醛。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1、色谱条件仪器HP1100高效色谱仪色谱柱ShimpackCLC-ODS柱(150mm×6.0m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冰醋酸(体积比3∶5∶91∶1);流速1ml/min;柱温室温。检测波长280nm。
2、对照品原儿茶醛,中国药品生物检定所丹参素,天津天士力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样品取本品50粒,称定重量,研细,精密称取1g,置于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适量,超声溶解,再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即可。
3、含量本品含丹参素每粒为0.15-0.3mg原儿茶醛每粒为0.2-0.5mg。
以下通过药效学试验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 本发明药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1、动物模型Wistar品系雄性大鼠,麻醉开胸,维持呼吸,于左心耳与肺动脉圆锥间环绕左冠状动脉,并进行结扎。
2、方法将大鼠随即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control),生理盐水灌胃,1ml/天,共4天;②心肌缺血再灌注组(M-IR),灌胃;③冠心丹参滴丸组,2g生药/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④本发明药物滴丸组,2g生药/Kg,溶于1ml生理盐水中,灌胃。
3、测定指标3.1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动物处死前再次结扎左冠脉,心室内注入1%的伊文氏兰后取出,以PBS漂洗,冷冻1h。去除多余组织后,于1%TTC中染色30min(37℃)。以称重法计算心肌缺血危险区(伊文氏兰未染区),梗死区(TTC未染区)。
3.2心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检测与分析每一脏取3个不同部位的切片各一张,按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TdT酶)介导的带荧光的duPT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标记心肌凋亡细胞核中DNA3`-OH末端。选择5个视野,每个视野计数300个心肌细胞中阳性细胞数以平均计算阳性细胞数所占百分比作为心肌细胞凋亡阳性指数(AI)。
4、结果4.1心肌梗死范围的变化假手术未见心肌梗死现象;心肌缺血1h在灌注6h后心肌梗死明显;冠心丹参滴丸和本发明药物滴丸均能缩小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且缩小范围显著(P<0.01)。
表1 各组心肌梗死范围的变化组别 梗死区重量/左室重量(%)梗死区重量/危险区重量(%)Sham-operated control 0 0M-IR 42.8±8.1 65.2±6.5冠心丹参滴丸组 20.1±7.2△△39.3±6.3△△本发明药物滴丸组 21.6±6.9△△*39.8±6.5△△*注与M-IR组比较,△P<0.05,△△P<0.01;与冠心丹参滴丸组比较,*P>0.05结论在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面,冠心丹参滴丸和本发明药物滴丸疗效相当,无显著性差异。
4.2心肌凋亡细胞的改变较大量的冠心丹参滴丸和本发明药物滴丸能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数量。
表2 各心肌细胞凋亡细胞数量的变化组别 例数心肌细胞AI(%)Sham-operated control 10 0.85±0.45M-IR 10 23.85±12.89冠心丹参滴丸组 10 10.66±10.32△△本发明药物滴丸组 10 11.21±9.35△△*注与sham-operated control比较,P<0.01;与M-IR组比较,△P<0.05,△△P<0.01;与冠心丹参滴丸组比较,*P>0.05结论冠心丹参滴丸和本发明药物滴丸均能明显缩小心肌再灌注大鼠的心肌梗死范围,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近一步显示冠心丹参滴丸和本发明药物滴丸对缺血性心肌细胞再灌注心肌细胞坏死变化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试验例2 本发明药物滴丸抗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药效学研究1、材料和方法(1)实验主要仪器多道生理记录仪(MP-100,美国BIOPAC公司)、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荷兰威图DPU-411TypeII)。
(2)实验试剂及药物冠心丹参滴丸0.04g/粒,中发实业集团业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本发明药物滴丸由实施例1制备;Pit(垂体后叶素),每支10u/mL(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消心痛(青岛国风集团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批号030212);LDH、CPK、SOD、MDA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3)动物、动物分组及给药Sprage-Dawley标准体重大鼠60只,雌雄各半,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川实动管质第10号。随机分为模型组、吐温组(吐温剂量与溶解冠心丹参滴丸所用吐温剂量等同)、正常对照组、消心痛组、冠心丹参滴丸组、本发明药物滴丸组(剂量为生药量)6组。上述受试药物使用前均用生理盐水配制,浓度为1mL/kg,冠心丹参滴丸组和本发明药物滴丸组的剂量均为临床用药量的20倍(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注射Pit)。
(4)具体操作方法于实验前1天进行动物对Pit(垂体后叶素)敏感性筛选实验,舌下静脉注射Pit0.35u/kg(浓度为1u/2mL),观察心电图变化情况,选取对Pit敏感大鼠用于实验(T波明显抬高,ST段抬高超过0.1mv),不敏感及心电图不正常大鼠淘汰。将筛选获得的敏感大鼠70只,随机分为7组,于实验前1h分别灌胃给药(10只正常对照组只给生理盐水不注射Pit),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麻醉,将动物仰位固定在鼠台上,并与多道生理记录仪相接,描记II导联心电图,心电图正常者舌下静脉注射Pit0.35u/kg,并于5s内注完,连续记录心电图;并3h心脏取血。
(5)统计方法采用Stada4.0软件,进行t检验。
2、结果(1)各给药组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心肌缺血II导心电图T波峰值变化百分率%的影响见表3。
表3 各给药组对心电图T波峰值变化百分率%的影响组别n即刻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T波变化百分率15s 30s 1min 2min模型组 10 31.13± 36.49 ± 44.58 ± 41.88± 41.35±14.9125.50 20.60 24.6221.15吐温组 10 38.43± 40.95 ± 53.33 ± 51.03± 40.88±19.5525.86**23.98 27.7428.64消心痛组10 7.44 ± 6.46 ± 10.55 ± 8.61 ± 5.12 ±6.47**5.42**7.30**5.88**4.92**本发明药物 10 11.99± 17.11 ± 13.54 ± 13.58± 11.56±滴丸组 11.59**#13.74*#6.23**##7.64**##8.73**##冠心丹参滴 10 8.74 ± 12.94 ± 12.68 ± 12.75± 9.34±6.56丸组 6.25**8.32*6.49**5.37**
表4 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T波变化百分率组别n注射垂体后叶素后不同时间T波变化百分率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模型组 10 38.61 ± 31.95 ± 38.72 ± 42.15 ± 38..96 ± 41.85 ±15.46 15.82 9.13 21.03 21.4523.72吐温组 10 41.64 ± 30.42 ± 32.51 ± 30.05 ± 28.63± 28.49 ±24.29 16.60 12.77 9.67 11.1014.66消心痛 10 5.36 ± 4.91 ± 4.48 ± 4.38 ± 4.82 ± 3.76±组 3.30**3.53**3.35**3.25**3.63**2.81**本发明 10 11.70 ± 13.04 ± 14.56 ± 11.10 ± 15.62± 16.10 ±药物滴 8.31**##7.69**##6.22**##7.45**##9.33**#6.52**#丸组冠心丹 10 7.68 ± 11.89 ± 10.23 ± 11.54 ± 16.22± 17.65 ±参滴丸 6.36**8.57**6.25**8.97**11.06**11.76**组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吐温组比较#P<0.05,##P<0.01。
大鼠注射Pit(垂体后叶素)后,观察II导联心电图T波峰值的变化百分率,模型组和吐温组大鼠注射Pit后即刻T波明显抬高,30s时达到高峰,即出现第1期心电图的变化,于注射Pit第1min后出现T波低平、双相、倒置,心率减慢,P-R及Q-T间期延长等第2期心电图变化,模型组与吐温组无比较意义,说明吐温没有活性各用药组均能够对抗Pit引起的大鼠第1期和第2期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5,P<0.01;本发明药物滴丸组与吐温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各给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本发明药物滴丸较冠心丹参滴丸效果好。
(2)各组对大鼠血清LDH(乳酸脱氢酶)、 CPK(肌酸磷酸激酶)的影响见表5。
表5 各组LDH、CPK的比较组别 动物数 CPK(U/L)LDH(U/L)模型组10 1008.7±318.6**1068.0±229.0吐温组10 1149.0±686.9 1087.0±240.9正常对照组10 571.6±243.5860.0±185.7消心痛组 10 842.5±350.4768.3±418.6本发明药物滴丸组 10 825.1±254.6813.5±280.0#冠心丹参滴丸组10 913.0±309.8663.0±371.9△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吐温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模型组和吐温组注射Pit后3h LDH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意义,其他各给药组均有使LDH降低趋势,但与模型组和吐温组比较无显著意义;模型组注射Pit后3hCPK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各给药组对血清CPK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本发明药物滴丸组P<0.01,冠心丹参滴丸组P<0.05,冠心丹参滴丸组及本发明药物滴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可以看出,在同样服用剂量下,本发明药物滴丸效果优于冠心丹参滴丸。
(3)各组对大鼠血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MDA(丙二醛)的影响见表6。
表6 各组SOD、MDA的比较组别 动物数SOD(RU/L) MDA(umol/ml)模型组10167.96±14.06##13.75±1.82##吐温组10166.22±13.30##14.25±2.56##正常对照组10202.53±7.22 10.33±1.53消心痛组 10191.06±18.03**11.17±1.93**本发明药物滴丸组 10186.23±10.42**△△11.07±1.37**△△冠心丹参滴丸组10192.65±16.88**- 10.21±2.59**注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与吐温组比较△△P<0.01。
模型组和吐温组注射Pit(垂体后叶素)后3h血清SOD活性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P<0.01;消心痛、冠心丹参滴丸组、本发明药物滴丸组均能够提高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本发明药物滴丸组与吐温组比较意义显著,P<0.01,说明吐温没有活性;各给药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及吐温组注射Pit后3h血清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用药后MDA含量均有所下降,消心痛组、冠心丹参滴丸组、本发明药物滴丸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意义非常显著P<0.01;本发明药物滴丸组与吐温组比较意义显著,P<0.01;各用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以本发明药物滴丸效果最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滴丸与冠心丹参制剂相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相当,具有明显对抗垂体后叶素(Pit)所致大鼠急性心肌却血的药效,且效果优于冠心丹参制剂,充明说明本发明药物原料组方的优越性。
试验例3 本发明药物滴丸对类毒素所致衰老小鼠脏器病理损伤保护作用1、药品与制剂
a、本发明药物滴丸,由实施例1制备。
b、D-半乳糖,由上海试剂二厂提供,批号030221c、冻干精制大肠杆菌类毒素(E-coliB111B4)一支,购于成都防疫站,批号030705。
d、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由江苏扬州制药厂提供,批号0304080。
2、动物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标准体重,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动物质量合格证川实动管质第11号。
3、造模与分组3.1青年组 10只,雌雄兼半,均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25ml/10g体重,每天1次,连续6w。生理盐水灌胃0.25ml/10g,每天1次,5d后分为二组,即正常组(A1)10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10g1次;内毒素组(A2)10只,腹腔注射内毒素146μg/10g(用生理盐水稀释0.73mg/ml)1次。
3.2衰老模型组 雌雄兼并,均颈背皮下注射5%D-半乳糖0.25ml/10g(生理盐水稀释),每天1次,连续6w,造模成功50只,根据雌雄随机分为以下几组,每组各10只,雌雄兼半。模型组(B1)灌胃生理盐水5d,每天1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再灌胃生理盐水2d。衰老内毒素组(B2)灌胃生理盐水5d后,腹腔注射内毒素1次,再灌胃生理盐水2d。本发明药物滴丸组,按用药剂量分为高剂量(0.38g/10g)组(B3)和低剂量(0.19g/10g)组(B4)灌胃本发明药物滴丸5d,每天1次;而后腹腔注射内毒素1次,再用药2d,每天1次。氢化可的松组(B5)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0.2mg/10g,每天1次,连续5d,腹腔注射内毒素1次,再注射氢化可的松2d。
4、脏器组织光镜检查 迅速取出心、肺、肝、肾标本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检查,对典型的病理变化进行分级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5、结果见表5.1心脏的病理变化评价标准
0级心肌纤维排列规律,细胞及间质均正常;1级心肌纤维排列规律,细胞正常,间质中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级心肌纤维部分排列紊乱,间质毛细血管及血管高度扩张及充血;3级心肌纤维大面积排列紊乱,间质毛细血管及血管大面积高度扩张及充血。
表7 各组间心脏病理改变程度的比较组别N 0级 1级 2级 3级(A1)1010 000(A2)100145(1)(B1)109100(B2)100046(2)(B3)101126(3.4)(B4)102620(B5)102710(3.5)注与A1比较(1)P<0.01;与B1比较(2)P<0.01;与B2比较(3)P<0.01;与B4比较(4)P<0.05,(5)P<0.01。
青年正常组和衰老模型组心脏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青年内毒素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衰老内毒素组更为严重。本发明药物滴丸高低剂量及氢化考的松组的上述病理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各组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的程度见表7,青年内毒素组的改变较青年正常组、衰老内毒素组较衰老模型组均严重(P<0.01);本发明药物滴丸高剂量组和氢化可的松组均较衰老内毒素组和本发明药物滴丸低剂量组明显减轻(P<0.05~0.01)。表明本发明药物滴丸对类毒素所致心脏病理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以高剂量运用效果好。
5.2肝脏的病理改变评价指标0级肝小叶、肝细胞、肝细胞索、中央静脉、肝窦均正常;1级肝中央静脉、肝窦内出现淤血及部分肝细胞变性;2级肝中央静脉高度淤血、肝窦内广泛淤血及肝细胞变性;3级肝中央静脉有广泛高度淤血、肝窦内广泛淤血及肝细胞变性表8 各组间肝脏病理改变程度的比较组别N 0级 1级 2级 3级(A1)10 9100(A2)10 0163(1)(B1)10 9100(B2)10 0028(2)(B3)10 0343(3)(B4)10 0046(B5)10 0262(3)注与A1比较(1)P<0.01;与B1比较(2)P<0.01;与B2比较(3)P<0.05青年正常组肝小叶、肝窦及肝细胞均正常。衰老模型组中的肝细胞可见点状坏死。青年内毒素组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淤血,主要在中央静脉和肝窦内,肝细胞出现浊肿变性。衰老内毒素组肝脏的淤血及肝细胞变性较青年内毒素组严重,并有肝细胞坏死。本发明药物滴丸高剂量组的淤血有所减轻,肝细胞变性得到一定改善,坏死消失。氢化可的松组淤血有所改善,但肝细胞的点状坏死加重。本发明药物滴丸低剂量组的病理改善不明显。根据淤血的不同和同时伴有肝细胞浊肿程度将病理变化分为4级,结果见表8。青年内毒素组中央静脉和肝窦淤血及肝细胞变性较青年正常组和衰老内毒素组较衰老模型组严重(P<0.01),与衰老内毒素组比较,本发明药物滴丸高剂量组和氢化可的松组的病理改变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而本发明药物滴丸低剂量组的改善不明显。表明本发明药物滴丸对类毒素所致肝脏病理损伤有保护作用,且以高剂量运用效果好。
5.3肺脏的病理改变评价指标0级肺泡和肺泡隔及支气管均正常;1级肺泡隔部分充血;2级肺泡隔大部分充血并肺泡内出血;3级肺泡隔及肺泡内严重广泛充血出血表9 各组间肺脏病理改变程度的比较组别N 0级1级 2级 3级(A1)10 10 000(A2)10 0 136(1)(B1)10 8 200(B2)10 0 037(2)(B3)10 2 714(3)(B4)10 2 620(3)(B5)10 1 540(3)
注与A1比较(1)P<0.01;与B1比较(2)P<0.01;与B2比较(3)P<0.01青年正常组肺泡、肺泡隔及支气管均正常。衰老模型组部分动物肺正常,而部分动物肺有轻度间质性肺炎。青年内毒素组、衰老内毒素组的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间质充血及肺出血,而本发明药物滴丸高低剂量两组肺的充血及出血均得到显著改善,氢化可的松组肺的充血及出血得到明显改善而间质性肺炎加重。根据肺的充血及出血程度将病理改变分为4级,各组间的比较如表9示,青年内毒素组较青年正常组和衰老内毒素组衰老模型组均严重(P<0.01)。本发明药物滴丸高低剂量两组和氢化可的松组的病理变化均较衰老内毒素组显著减轻(P<0.01),三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本发明药物滴丸对类毒素所致肺脏病理损伤有保护作用。
5.4肾脏的病理变化评价指标0级肾小球和肾小管及间质均正常;1级肾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2级肾间质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3级肾间质毛细血管(皮质和髓质)广泛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变性及蛋白管型。
表10 各组间肾脏病理改变程度的比较组别N 0级 1级 2级 3级(A1)1010 000(A2)100127(1)(B1)1010 000(B2)100118(2)(B3)100136(4)(B4)101233(4)(B5)102342(3)注与A1比较(1)P<0.01;与B1比较(2)P<0.01;与B2比较(3)P<0.05;与B4比较(4)P>0.05。
青年正常组和衰老模型组肾小球和肾小管及间质均正常。青年内毒素组和衰老内毒素组均不同程度的肾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和蛋白渗出。本发明药物滴丸大小剂量两组和氢化可的松组的上述病理改变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根据不同程度的扩张充血及蛋白渗出将病理改变分为4级,各组间的比较结果如表10,青年内毒素组较青年正常组和衰老内毒素组较衰老模型组均为严重(P<0.01)。与衰老内毒素组比较,本发明药物滴丸大小剂量组的病理变化有明显的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氢化可的松组有明显的改变(P<0.05)。表明本发明药物滴丸对类毒素所致肾脏病理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滴丸对类毒素所引起的脏器衰竭有保护作用。
试验例4 本发明药物滴丸与香丹注射液对豚鼠主动皮肤过敏实验的比较1、实验动物250~300g白色豚鼠40只,雌雄各半,由四川省动物专委会饲养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川实动管质第99-12号。
2、药物本发明药物滴丸,由实施例1制备;香丹注射液,2.4-二硝基氯苯(化学纯),购于长征化学试剂厂。
3、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1)对照组(2)本发明药物滴丸组(3)香丹注射液组(4)2.4-二硝基氯苯组。实验前24小时在豚鼠背部左侧仔细剪出22cm的去毛区,按皮肤涂抹法给药,致敏接触各给药组分别涂以0.2ml药液于去毛区,对照组涂以等量生理盐水,持续6小时,实验第1天与第14天以同样方式重复给药,第28天激发给药,用同样方法将几种受试药物分别涂于动物背部右侧去毛区,6小时后洗去受试物,即刻观察,然后于24、48及72小时再次观察皮肤过敏反应情况,按表11进行评分,并评价致敏程度。
表11 皮肤过敏反应程度评分标准

4、实验结果表12 本发明药物滴丸与香丹注射液对豚鼠主动皮肤过敏的影响

由表12可以看出,阳性药2.4-二硝基氯苯组动物皮肤受试区自激发给药以后,有明显轻度红斑出现,无水肿,有重度刺激;空白组无致敏现象,本发明药物滴丸组在激发给药24小时后一只动物约见红斑,48小时后恢复正常,反应级数<0.5可能认为无刺激,香丹注射液组在激发给药24小时和48小时均出现红肿现象,反应级数=0.5,虽也可认为无刺激,但相对于本发明药物滴丸来讲,香丹注射液有一定的刺激性。说明本发明采用口服临床使用安全。
通过上述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是一种既安全又速效,且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剂,与冠心滴丸相比,减少了原料的使用种类和使用量,节约成本,且能发挥相同的药效,与注射剂相比,安全,有效。本发明药物滴丸剂制备工艺简单,安全性高、速效,质量稳定、可控,且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携带、服用方便,是一种新的用药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与药学上可接受的基质制备而成的滴丸丹参5~12份、降香6~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滴丸丹参10份、降香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是PEG4000、PEG6000、聚氧乙烯单硬脂酸脂、聚醚poloxamer、甘油明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质是PEG60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和基质制备而成的滴丸丹参10份、降香10份、PEG6000 4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冠心病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每粒滴丸中含有丹参素0.15~0.3mg,原儿茶醛0.2~0.5mg。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称取各原料药及基质;b、取原料药,进行提取,精制,得干燥提取物;c、用b步骤制备的干燥提取物与基质混合溶融,使其充分分散;d、将步骤c所得的溶融液保持80℃~100℃恒定温度,倒入滴丸器,等速滴入冷凝液中,收集滴丸,吸除冷凝液,干燥,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述的冷凝液为液体石蜡、植物油、甲基硅油。
9.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心绞痛的急症药物中的用途。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内毒素引起的多脏器衰竭的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中药丹参、降香为原料与药学上可接受的基质制备成的滴丸,发明还提供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的滴丸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速效,且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可控,携带、服用方便,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用药方式。
文档编号A61P9/00GK1636580SQ20041007931
公开日2005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9日
发明者阳向波, 谢永平, 张媛 申请人:成都三明药物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