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206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
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学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类脂微粒是由类脂质体衍化而来。类脂质体亦称泡囊(niosomes),系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等类脂材料为囊材制成的单层或多层的新型药物载体单层囊泡,其特点是稳定性高于脂质体,可克服脂质体因磷脂氧化而带来的毒性,因而成为很有前途的新型药物的传递系统。类脂质体用于包裹药品,可减免或减少环境因素对药品的影响,延长药品在体内的有效作用时间,提高药品在体内的有效生物利用度,并可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尤其适用于具生物活性的大分子药品及热不稳定药品的靶向治疗。近年随着类脂材料的迅速发展,类脂质体已经发展成为类脂微粒,其范围不仅限于液体核心的类脂泡囊(即狭义的类脂质体),也有胶体为核心的类脂微球,还有气体为核心的类脂空泡。并且根据需要,类脂微粒可以将粒径限定于微米级或纳米级,尤其是纳米级类脂微粒在靶向控释、增强药物稳定性、提高载药量、批量化生产和灭菌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点。目前直接用类脂微粒包载药物,特别是包载水溶性药物时,包封率通常较低。此外由于药物极性原因,导致药物在类脂微粒中分布不均勻,突释效应明显,不能满足药典相应的规定。而为提高水溶性药物包封率采用的技术操作较为繁琐,重现性差,很难工业化批量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概念最早是在1961年kkiguchi等提出的。固体分散体的作用特点①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难溶性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药物以分子、 胶体、无定型或微晶状态分散在载体中,比表面积增加,溶出速度加快。②延缓释药速度固体分散体技术已经被应用于缓释制剂的产品开发中,通过选用适宜的载体材料,可以获得不同释药速度的缓释固体分散体。③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难溶性药物不易被机体吸收,在临床应用上受到了一定限制,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可使难溶性药物达到高度分散均相状态,从而保证其制剂的吸收与利用,提高生物利用度。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分散体后可以增加稳定性,使制剂的质量易于控制,且可降低成本。目前,固体分散体技术还多是应用于固体口服制剂中,未见将其应用到微粒载体制备技术中的报道。

发明内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制备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我们在制备包载药物的类脂微粒实验中发现,由于药物极性差异大,药物很难均勻包载于类脂微粒中。水溶性药物制成类脂微粒时,因药物分布于类脂微粒表面,容易产生突释效应;但脂溶性药物制成类脂微粒时,因药物完全包埋于类脂微粒内部,药物很难释放出来,从而达不到规定的释药浓度。但是有一些两亲性高分子材料如聚乙二醇、泊洛沙姆、 聚维酮等,与类脂微粒亲和力高,并且很容易分散于水、中等极性甚至弱极性有机溶剂中。 因此我们首先制备药物固体分散体,然后将药物固体分散体与类脂微粒成膜材料均勻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载药类脂微粒。结果发现药物包封率提高,突释效应降低。经过多次试验,为改善类脂微粒包载药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是将药物分散于溶解或熔融状态的两亲性高分子材料体系中,急速降温处理得到药物固体分散体,然后将药物固体分散体与类脂微粒成膜材料均勻分散于有机相体系中,按照类脂微粒制备方法,制成包载药物的类脂微粒,实现药物均勻包载在于类脂微粒中,提高药物在类脂微粒的包封率,减少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突释效应。上述的药物是指发挥预防、治疗、保健、清洁、美容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化学药物、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药物。上述的两亲性高分子材料是指药学上公认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维酮、聚乙二醇、泊洛沙姆和聚乙烯醇。上述的类脂微粒成膜材料包括类脂成分和表面活性剂,类脂成分选自药学中公认类脂质成分,包括硬脂酸及其酯类、聚乳酸及其酯类、12 30个碳的醇及其酯类、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谷留醇及其衍生物、胆酸及其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系列、司盘系列、油
酸、甘油、丙二醇。上述的有机相是指碳数10以内的直链、支链的醇、酮、酯、醚和卤代烷,包括乙醇、 叔丁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氯仿、二氯甲烷。上述的有机相体系中可以含有药学公知的表面活性剂、多元醇或糖类、高分子骨架支持剂、抗氧剂、稳定剂、PH调节剂。上述的包载药物的类脂微粒粒径可以是微米级或纳米级。上述的包载药物的类脂微粒可以进一步通过透析、离心、层析的处理方法去除脂质碎片和多余盐离子。上述的包载药物类脂微粒可以进一步加工,形成口服、黏膜、注射、皮肤给药制剂的原料,制成发挥预防、治疗、保健、清洁、美容作用的具体制剂。上述的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提高药物在类脂微粒的包封率,明显减少包载药物的渗漏。2.本发明的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减少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突释效应,改善药物的释放行为,有利于获得不同释药速度的载药类脂微粒,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3.本发明的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适于包裹多种药物,尤其适用于包载易氧化的药物、治疗剂量小的药物、水溶性药物和难溶性药物。4.本发明制备的包载药物类脂微粒成品为固态,稳定性高,适用剂型广泛,可以进一步加工,形成口服、黏膜、注射、皮肤给药制剂的原料,制成发挥预防、治疗、保健、清洁、美容作用的具体制剂。注突释效应(dumping或burst effect),药物释放首先是粘附在微粒表面的少量药物发生初期的快速释放,称为突释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规定,类脂微粒等载药微粒在开始0. 5h内的释放量应低于40%。
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下列实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 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案采用水溶性药物双氯芬酸钠为靶药,两亲性高分子材料选用聚维酮(PVP),采用熔融法制备双氯芬酸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类脂微粒成膜材料选用胆固醇、十六醇、吐温80和丙二醇,采用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包载双氯芬酸钠的类脂微粒。实验组30mg聚维酮(PVP)在65°C水浴中熔融,加入8mg双氯芬酸钠分散均勻,转至0°C冰浴中骤冷处理,制成双氯芬酸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IOmg胆固醇、2mg十六醇、 2mg吐温80和^ig丙二醇共同溶于20ml叔丁醇,在65°C水浴中溶解,加入双氯芬酸钠-聚维酮固体分散体,完全溶解,加入120mg甘露醇(PVP),分散均勻,装于西林瓶中-30°C冷冻 5小时,冷冻干燥(5X10_4Pa,Mh)得到包载双氯芬酸钠的类脂微粒固态冻干品。对照组10mg胆固醇、2mg十六醇、2mg吐温80和^ig丙二醇共同溶于20ml叔丁醇,在65°C水浴中溶解,加入8mg双氯芬酸钠微粉(粒径在15 μ m以下)分散均勻,加入 120mg甘露醇,完全混勻,装于西林瓶中-30°C冷冻5小时,冷冻干燥(5X 10_4Pa,Mh)得到包载双氯芬酸钠的类脂微粒固态冻干品。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注入蒸馏水5ml,轻微摇动,即得到包载双氯芬酸钠的类脂微粒混悬液,然后进行以下测定。包封率测定取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混悬液经过lOOOOr/min离心lmin,吸取含有游离双氯芬酸钠的上层溶液anl,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274nm测吸收度,代入双氯芬酸钠标准曲线,利用“包封率(%)=[(双氯芬酸钠总量-游离双氯芬酸钠量)/双氯芬酸钠总量]X 100”公式计算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的包封率。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混悬液样品 25°C放置0. 5h后再次测定包封率。双氯芬酸钠标准曲线精密称取双氯芬酸钠标准品,用蒸馏水配制成0. 1,0.2, 0. 5,1. 0,2. 5mg/ml的系列标准溶液,于274nm测吸收度,得到双氯芬酸钠浓度与吸收度的标准曲线,利用该标准曲线计算双氯芬酸钠的浓度。结果实验组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包封率平均值为86% 25°C放置0. 5h后实验组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包封率平均值为75%,0. 5h内的释放量低于40%,避免了类脂微粒的突释效应。对照组包封率平均值为51 %,25°C放置0. 5h后包封率平均值降为,0. 5h内的释放量超过40%,类脂微粒存在突释效应。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有效提高了双氯芬酸钠的包封率,避免了类脂微粒的突释效应,从而延长了双氯芬酸钠类脂微粒的释放作用。实施例2 紫杉醇类脂微粒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案采用脂溶性药物紫杉醇为靶药,两亲性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PEG 2000),采用溶剂-熔融法制备紫杉醇-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类脂微粒成膜材料选用硬脂酸和吐温80,采用注入法制备包载紫杉醇的类脂微粒。实验组30mg聚乙二醇(PEG 2000)加入0. 5ml无水乙醇中,在65°C水浴中熔融, 加入5mg紫杉醇分散均勻,转至0°C冰浴中骤冷处理,制成紫杉醇-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 IOmg硬脂酸加入20ml氯仿甲醇(3 1,V/V)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加入紫杉醇-聚乙二醇固体分散体分散均勻,构成有机相。取IOmg吐温80加入pH = 7的30ml 0.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混勻,构成水相。将有机相注入lOOOr/min搅拌的(25士2) °C的水相中,lOOOr/min搅拌lOmin,形成类脂微粒混悬液,水浴25°C旋转蒸发除尽有机溶剂,得到包载紫杉醇的类脂微粒。对照组IOmg硬脂酸加入20ml氯仿甲醇(3 1,V/V)的混合溶剂中溶解,加入 5mg紫杉醇,构成有机相。取IOmg吐温80加入pH = 7的30ml 0. 02mol/L磷酸盐缓冲液 (PBS)中,混勻,构成水相。将有机相注入1000r/min搅拌的(25 士 2) °C的水相中,1000r/min 搅拌lOmin,形成类脂微粒混悬液,水浴25°C旋转蒸发除尽有机溶剂,得到包载紫杉醇的类脂微粒。包封率测定取紫杉醇类脂微粒混悬液经过lOOOOr/min离心lmin,吸取0. 5ml含有游离紫杉醇的上层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480nm测吸收度,代入紫杉醇标准曲线,利用“包封率(%)=[(紫杉醇总量-游离紫杉醇量)/紫杉醇总量]X100”公式计算紫杉醇类脂微粒的包封率。紫杉醇类脂微粒混悬液样品25°C放置0.证后再次测定包封率。紫杉醇标准曲线精密称取紫杉醇标准品,用蒸馏水配制成0. 25,0. 5,1. 0,2. 0, 5. Omg/ml的系列标准溶液,于480nm测吸收度,得到紫杉醇浓度与吸收度的标准曲线,利用该标准曲线计算紫杉醇的浓度。结果紫杉醇类脂微粒包封率平均值为87%,而对照组包封率平均值为85%,无显著差异。25°C放置0.证后实验组紫杉醇类脂微粒包封率平均值为69%,释放出一定药物且未显示突释效应。对照组25°C放置0. 后包封率平均值为82%,药物释放很慢。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紫杉醇类脂微粒没有类脂微粒的突释效应,且具有较好的释放行为,提高其治疗的有效性。实施例3 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方案采用盐酸伊立替康为靶药,两亲性高分子材料选用泊洛沙姆(Poloxamer 188),采用熔融法制备盐酸伊立替康-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类脂微粒成膜材料选用单硬脂酸甘油酯、司盘80和甘油,采用高压乳勻方法制备包载盐酸伊立替康的类脂纳米粒。实验组55mg泊洛沙姆(Poloxamer 188)在65°C水浴中熔融,加入5mg盐酸伊立替康分散均勻,得到盐酸伊立替康-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15mg单硬脂酸甘油酯、3mg司盘 80和6mg甘油加入到15ml 80°C水中,加入盐酸伊立替康-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用高压乳勻机乳化四次,通过0. 22 μ m的微孔滤膜进行整粒,得到包载盐酸伊立替康的类脂纳米粒。对照组15mg单硬脂酸甘油酯、3mg司盘80和6mg甘油加入到15ml 80°C水中,加入5mg盐酸伊立替康,用高压乳勻机乳化四次,通过0. 22μ m的微孔滤膜进行整粒,得到包载盐酸伊立替康的类脂纳米粒。包封率测定取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混悬液经过lOOOOr/min离心lmin,吸取 2ml含有游离盐酸伊立替康的上层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370nm测吸收度,代入盐酸伊立替康标准曲线,利用“包封率(<%)=[(盐酸伊立替康总量-游离盐酸伊立替康量)/盐酸伊立替康总量]X100”公式计算盐酸伊立替康类脂微粒的包封率。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混悬液样品25°c放置0. 5h后再次测定包封率。盐酸伊立替康标准曲线精密称取盐酸伊立替康标准品,用蒸馏水配制成0. 25、 0.5,1.0,2.0,5. Omg/ml的系列标准溶液,于370nm测吸收度,得到盐酸伊立替康浓度与吸收度的标准曲线,利用该标准曲线计算盐酸伊立替康的浓度。结果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包封率平均值为87%,而对照组包封率平均值为 40%。25°C放置0. 5h后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包封率平均值为65%,未显示突释效应。 而对照组25°C放置0. 后包封率平均值降为18%,具有明显突释效应。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有效提高药物的包封率,避免了载药微粒的突释效应。实施例4 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注射剂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方案采用实施例3制备的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进一步加工制备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注射剂。将实施例3实验组制得的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混悬液经葡聚糖凝胶柱洗脱, 将游离的盐酸伊立替康与包载盐酸伊立替康的类脂纳米粒分开。将包载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封装于5ml的安瓿中,6tlCo辐射灭菌(RAD = 150 180万),制成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注射剂。盐酸伊立替康类脂纳米粒注射剂取样进行电镜形态观察,包载盐酸伊立替康的类脂纳米粒形态圆整,均勻,无聚团,粒径分布100-250nm。结果表明包载盐酸伊立替康的类脂纳米粒可以制成注射剂等具体制剂,形态保持较好,稳定性较高。在上述实施例中,仅对本发明进行了示范性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申请后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药物分散于溶解或熔融状态的两亲性高分子材料体系中,急速降温处理得到药物固体分散体,然后将药物固体分散体与类脂微粒成膜材料均勻分散于有机相体系中,按照类脂微粒制备方法,制成包载药物的类脂微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是指发挥预防、治疗、保健、清洁、美容作用的中药有效成分、化学药物、氨基酸、多肽或蛋白药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亲性高分子材料是指药学上公认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半合成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包括聚维酮、聚乙二醇、 泊洛沙姆和聚乙烯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类脂微粒成膜材料包括类脂成分和表面活性剂,类脂成分选自药学中公认类脂质成分,包括硬脂酸及其酯类、聚乳酸及其酯类、12 30个碳的醇及其酯类、胆固醇及其衍生物、谷留醇及其衍生物、胆酸及其衍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系列、司盘系列、油酸、甘油、丙二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相是指碳数10以内的直链、支链的醇、酮、酯、醚和卤代烷,包括乙醇、叔丁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石油醚、氯仿、 二氯甲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相体系中还含有药学公知的表面活性剂、多元醇或糖类、高分子骨架支持剂、抗氧剂、稳定剂、PH调节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载药物的类脂微粒粒径是微米级或纳米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载药物的类脂微粒进一步通过透析、离心、层析的处理方法去除脂质碎片和多余盐离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载药物类脂微粒进一步加工,形成口服、黏膜、注射、皮肤给药制剂的原料,制成发挥预防、治疗、保健、清洁、美容作用的具体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首先制备药物固体分散体,然后将药物固体分散体与类脂微粒成膜材料均匀分散于有机溶剂中制备载药类脂微粒,实现药物均匀包载于类脂微粒中,提高药物包封率,减少包载药物类脂微粒的突释效应。本发明的类脂微粒适于包裹各种药物,并且适用剂型范围广。
文档编号A61K47/34GK102188711SQ20101013135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8日
发明者赵应征, 鲁翠涛 申请人:鲁翠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