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0413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具体涉及一种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及其制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盐酸氨溴索,其化学名称为反式-4-[(2_氨基3. 5-二溴苄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分子式=C13H18Br2N2O · HCl,分子量:414. 57,其结构式如下
丨 H ^kNH2"HC1
Br盐酸氨溴索具有促进粘液排除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可促进呼吸道内部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时, 病人粘液的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呼吸道粘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因而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盐酸氨溴索在水中微溶,该药口感剧苦、麻,而此苦味和麻感持久,且其不能通过常规地加入增甜剂和矫味剂而得到掩蔽,致使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尤其不利于儿童给药。 所以目前盐酸氨溴索制剂剂型以胶囊、片剂及口服液为主,这些剂型对儿童来说服用不方便,但目前还不能制成另人满意、符合药品标准的服用及携带方便、易于吸收、适合儿童服用的颗粒剂。用盐酸氨溴索制备颗粒剂存在的主要难题是难以筛选出有效的矫味剂以遮掩其极强的苦味,虽然目前可用于制备颗粒剂的矫味剂较多,但在通过大幅提高蔗糖等矫味剂 (通常蔗糖用量要为盐酸氨溴索的700倍方可将其苦味掩盖住)的用量来矫味时,又会因为含糖太高而使颗粒剂易于吸潮、结块、药效降低,并且使其极易变质,不能够保存,失去实际应用价值。专利文献CN1%4808A —种高剂量盐酸氨溴索冻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盐酸氨溴索除作为祛痰药外,在大剂量使用时还具有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生成,抑制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生成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为了适应临床需要,须生产高剂量规格的盐酸氨溴索针剂。由于盐酸氨溴索的水溶液不够稳定,特别是遇光易降解,另一方面,盐酸氨溴索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够大,在室温下,1毫升水仅能溶解约15毫克的盐酸氨溴索,因此,按常规方法制备高剂量规格的盐酸氨溴索针剂,特别是稳定性高的冻干制剂十分困难专利ZL200910017862. 4 一种氯雷他定氨溴索药物组合物的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包含重量份计的组分氯雷他定1份、盐酸氨溴索5份、蛋黄卵磷脂3-30份、胆固醇1-14份、 脱氧胆酸钠1. 2-10份和泊洛沙姆188 3-18份。专利文献CN16^645A,揭示了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的制备方法。口腔崩解片是口腔不需水或仅有少量水存在下置于舌上,遇唾液迅速溶解或崩解后,借吞咽动作入胃起效。通过添加常规矫味剂和泡腾剂的盐酸氨溴索口腔崩解片能快速崩解,也能瞬时掩盖口服给药的苦味和麻感,但是完全崩解后,口腔内仍会遗留下盐酸氨溴索的苦味、麻感,也就是说这种常规制备方法并不能完全掩盖盐酸氨溴索的不良口感。专利文献CN16^647A揭示了一种盐酸氨溴索颗粒剂,该发明通过添加矫味剂(如蔗糖、甜菊甙、芬美意)和香精来掩盖药物极强的苦味,但该药是微溶于水的,导致小部分溶解在水中的药物,仍具有较强的苦味和麻感。专利文献CN101416956A公开了一种供静脉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它是由活性成分盐酸氨溴索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如水溶性填充剂、PH调节剂、稳定剂、注射用水、渗透压调节剂等组成的稳定型药物组合物。专利文献CN101647777A公开了盐酸氨溴索小容量注射液及其制法。专利文献CN1012M196A公开了盐酸氨溴索冻干粉针及其制法。以上制剂处方虽然经过精心的筛选,但是其产品依然逃脱不了,普通制法制备注射剂,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性差;长期存放药品质量会下降而且还会生成一些杂质,带来毒副作用等顽点,给临床使用会带来隐患。在药物载体输送系统中,微乳、微球、纳米粒、脂质体、药质体等亚微粒的研究已经成为药物新剂型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将药物包封于这些亚微粒中可以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量,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在靶向给药系统中,脂质体的研究较为广泛,脂质体在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作为一种新型药物制剂,脂质体制剂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缓释作用活性成分缓慢释放,延缓肾排泄和代谢,从而延长作用时间, 提高质量效果;(2)增加药物的溶解性,提高制剂质量;(3)具有靶向性脂质体所载的药物在肝、脾网状内皮系统脏器局部维持高浓度, 从而起到药物器官靶向性作用;(4)具有对活性药物成分的保护作用。(5)降低了药物毒性;脂质体(Liposome)最初是由英国学者Bangham和Mandlish将磷脂分散在水中进行电镜观察时发现的。磷脂分散在水中自然形成多层囊泡,每层都是均未脂质的双分子层;囊泡中央和各层之间被水相隔开,双分子层厚度约为4nm。后来,将这种具有类似生物膜结构的双分子小囊称为脂质体。脂质体可分为多室脂质体和单室脂质体。单室脂质体又分为小单室脂质体和大单室脂质体。小单室脂质体为球形,尺寸一般为20-50纳米;大单室脂质体的尺寸为微米数量级。1971年英国莱门等人开始将脂质体用于药物载体,主要作用机理是将药物粉末或溶液包裹在脂质体双层脂质膜所封闭的水相中或嵌入脂质体双层脂质膜中,这种微粒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人体内主药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积蓄,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展,脂质体制备工艺逐步完善,脂质体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加之脂质体适合体内降解、无毒性和无免疫原性,特别是大量试验数据证明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和减少药物副作用,并减少药物剂量等优点。本发明克服了普通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不足,提出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

发明内容
为了形成品质优良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重要的是寻找能与盐酸氨溴索良好相容从而将其良好包封且不渗漏的成膜材料,以及寻找能使脂质体形成稳定注射液的赋形剂成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现,发现特定重量配比的盐酸氨溴索、胆固醇、大豆磷脂酰丝氨酸、大豆留醇、吐温80、海藻糖和PVP能制成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其中,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盐酸氨溴索的包封率高,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勻,与现有技术中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相比,本发明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在体循环中的保留时间显著延长,药物的生物相容性高,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疗效明显提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其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分制成
盐酸氨溴索1份胆固醇2-5份大豆磷脂酰丝氨酸4-20 份大豆甾醇2-5份吐温801-5份海藻糖1-5份PVP2-5份优选地,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之间的重量比为 1:1-1: 2。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之一,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分制成
盐酸氨溴索1份胆固醇3-4份
大豆磷脂酰丝氨酸5-7份
大豆甾醇2-3份
吐温801-2份
海藻糖1-2份
PVP2-3 份优选地,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之间的重量比为
1 Io作为用于形成脂质体的磷脂,可以使用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天然磷脂包括大豆磷脂酰丝氨酸、蛋黄卵磷脂、氢化蛋黄磷脂、蛋黄磷脂酰甘油、蛋黄磷脂酰丝氨酸、蛋黄磷脂酰肌醇、大豆卵磷脂、氢化大豆磷脂、大豆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和大豆磷脂酰肌醇等。合成磷脂为胆固醇、二油酰磷脂酰胆碱、二硬脂酸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豆蔻酰磷脂酰胆碱、二月桂酰磷脂酰胆碱、二油酰磷脂酰甘油、二硬脂酰磷脂酰甘油、二棕榈酰磷脂酰甘油、二肉豆蔻酰磷脂酰甘油、二月桂酰磷脂酰甘油等。在本发明中,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盐酸氨溴索,其水溶性差,脂溶性良好。针对盐酸氨溴索的特点,本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特别适于作为基础磷脂成膜材料。大豆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ΡΕ)作为一种天然磷脂,其含量非常高,容易获得,价格低廉。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的相变温度较高,易于形成稳定的脂质体膜。当使用其他磷脂时,难以形成品质优良的脂质体,脂质体的包封率、稳定性、和渗
漏率等性质差。为了改善脂质体的稳定性,所用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的纯度为98%以上,优选99% 以上。在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中,相对于1重量份的盐酸氨溴索而言,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的用量为5-7重量份。如果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的用量低于5重量份,则无法形成稳定的脂质体;反之,如果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的用量的用量高于7重量份,则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盐酸氨溴索的包封率下降,注射液的品质以及疗效降低。在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中,胆固醇和大豆留醇以及吐温80用于调节脂质体的膜稳定性。胆固醇是一种双亲性分子,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相结合,阻止其凝聚成晶体结构。 胆固醇掺入大豆磷脂酰丝氨酸双层,类似于“缓冲剂”一样起到调节膜结构“流动性”的作用。当低于相变温度时,胆固醇可以使膜减少有序排列,增加流动性;当高于相变温度时,胆固醇可以增加膜的有序排列,从而降低膜的流动性。胆固醇能使脂质体双分子层膜固化,从而减少自由基的生成,降低氧化水平,使脂质体稳定性显著增强。大豆留醇(soybean sterol, SS)是大豆留醇葡萄糖苷去葡萄糖残基的水解产物, 所述大豆留醇葡萄糖苷是从经提炼豆油的大豆残渣中分离出来的留醇葡萄糖苷的混合物。 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大豆留醇来源丰富,价格便宜。
与胆固醇类似,大豆留醇也能调节大豆磷脂酰丝氨酸膜的稳定性,且其对稳定性的调节作用效果优于胆固醇。本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当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重量比为1 1时,能形成稳定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当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重量比高于1 1时,膜稳定性降低,盐酸氨溴索易于渗漏;当胆固醇与大豆甾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重量比低于1 1时,盐酸氨溴索脂质体膜流动性过高,被包裹在脂质体内的盐酸氨溴索易于释放。此外,研究发现,当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重量比为1 1时,所形成的脂质体毒性最低。研究表明,脂质体的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有密切的对应关系。稳定性越高,生物利用度越高。因此,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稳定性高,是导致药物生物利用度高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本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中,相对于1 重量份的盐酸氨溴索而言,大豆磷脂酰丝氨酸的用量为5-7重量份,胆固醇为3-4重量份, 大豆留醇为2-3重量份,且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重量比为 1 1时,所形成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包封率高。在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中,使用吐温80来进一步改进脂质体膜的稳定性。吐温80 (聚山梨醇80)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用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双层膜中时,能提高该双层膜之间的化学能,从而提高脂质体在水性液体中的化学稳定性,进而提高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稳定性。在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中,相对于1重量份的盐酸氨溴索而言,吐温80的用量为1-2重量份。如果吐温80的用量低于1重量份,则由于其用量过低导致对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稳定性改进不够,反之,如果吐温80的用量高于2重量份,则用于其用量过高而导致脂质体膜易于泄露。研究发现,当使用上述特定量的盐酸氨溴索、大豆磷脂酰丝氨酸、胆固醇、大豆甾醇和吐温80时,可以得到品质优良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其包封率和稳定性都很高,毒性低,生物利用度高。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α,α,1,1_糖苷键构成的非还原性糖,自身性质非常稳定,它最明显的性质是在无水的条件下有保护生物膜的能力,使脂质体即使在脱水的情况下也保持形态完整。在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中,海藻糖能有效保护脂质体颗粒的形态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脂质体注射剂的稳定性。 PVP是高分子化合物,熔点高,在水和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均良好,毒性低,生理相容性良好,具有分散药物的作用,由于它的存在可使水相粘稠度增加,包封在脂质体中间的水膜中使水溶性药物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并且能使药物在储存中稳定。在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中,使用海藻糖和PVP作为赋形剂,用于形成稳定的注射液,这是本发明的另一关键点。本发明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其盐酸氨溴索的规格可以为aiil:15mg和 4ml 30mg (注射液体积盐酸氨溴索重量)。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制备步骤(1)将胆固醇、大豆磷脂酰丝氨酸、大豆留醇和吐温80溶于缓冲盐溶液中,制成空白脂质体;(2)将上述制备的空白脂质体经流通蒸汽灭菌处理,然后超声处理两次,每次20 分钟;(3)无菌条件下,向熔融状态的脂质体中加入盐酸氨溴索,不断搅拌下加入海藻糖禾口 PVP ;(4) 0. 45 μ m微孔滤膜过滤,快速冷冻,然后恢复到室温,灌装,即得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其中,步骤⑷包括(a)快速冷冻,然后恢复到室温,灌装,即得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b)分装,直接冷冻干燥,得到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冻干粉针剂。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的缓冲盐溶液选自磷酸盐缓冲溶液、枸橼酸盐缓冲溶液、碳酸盐缓冲溶液、硼酸盐缓冲溶液中的一种,优选为pH为7. 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熔融状态脂质体的温度为60°C。上述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中所述的快速冷冻的温度为-50°C。制备脂质体的挑战在于如何使脂质体膜形成勻称、适当大小适当结构材料的包封率高的囊泡。而且这些材料形成的质体不漏出。本发明人通过选择适当的材料成分、采用合适的制备工艺,获得了品质优良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脂质体粒径小,粒径分布均勻,包封率高,稳定性高。研究发现,脂质体的大小是影响脂质体在体内分布和停留时间的主要因素,脂质体的粒径越小,体内停留时间越长。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颗粒小,粒径大小分布均勻,这是其在体内代谢率低、生物利用度高的因素之一。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图1是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随着这些说明表述的更为清楚。实施例1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处方(1000瓶)盐酸氨溴索15g
胆固醇50g
大豆磷脂酰丝氨酸80g
大豆甾醇30g
吐温8020g
海藻糖20g
PVP30g制备过程(1)将胆固醇50g、大豆磷脂酰丝氨酸80g、大豆留醇30g和20g吐温80溶于 2000mlpH为7. 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空白脂质体;(2)将上述制备的空白脂质体经流通蒸汽灭菌处理,然后超声处理两次,毎次20 分钟;(3)无菌条件下,向熔融状态的脂质体中加入盐酸氨溴索15g,不断搅拌下加入 20g海藻糖和30gPVP ;(4) 0. 45um微孔滤膜过滤,快速冷冻,然后恢复到室温,灌装(^iil/瓶),即得盐酸 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实施例2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处方(1000瓶)
盐酸氨溴索30g
胆固醇IOOg
大豆磷脂酰丝氨酸160g
大豆甾醇60g
吐温8040g
海藻糖40g
PVP60g制备过程(1)将胆固醇100g、大豆磷脂酰丝氨酸160g、大豆留醇60g和40g吐温80溶于 4000mlpH为7. 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空白脂质体;(2)将上述制备的空白脂质体经流通蒸汽灭菌处理,然后超声处理两次,毎次20 分钟;(3)无菌条件下,向熔融状态的脂质体中加入盐酸氨溴索30g,不断搅拌下加入 40g海藻糖和60gPVP ;(4) 0. 45um微孔滤膜过滤,快速冷冻,然后恢复到室温,灌装(細1/瓶),即得盐酸 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实施例3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
处方(1000瓶)
盐酸氨溴索胆固醇
大豆磷脂酰丝氨酸大豆甾醇吐温80
海藻糖 PVP制备过程(1)将胆固醇50g、大豆磷脂酰丝氨酸80g、大豆留醇30g和20g吐温80溶于 2000mlpH为7. 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制成空白脂质体;(2)将上述制备的空白脂质体经流通蒸汽灭菌处理,然后超声处理两次,每次20 分钟;(3)无菌条件下,向熔融状态的脂质体中加入盐酸氨溴索15g,不断搅拌下加入 20g海藻糖和30gPVP ;(4) 0. 45 μ m微孔滤膜过滤,灌装(^il/瓶),直接冷冻干燥,得到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对比例1-3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生产工艺,将如下表1中所示的对比例1-3中的原辅料成分分别制成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其中,对比例1的赋形剂成分来自CN101627998B 的实施例1,对比例2的赋形剂成分来自CN101601656B的实施例1,对比例3的赋形剂成分来自CN101601654B的实施例1,表1对比例1-3中所用原料成分
权利要求
1.一种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分制成盐酸氨溴索1份胆固醇2-5份大豆磷脂酰丝氨酸4-20份大豆甾醇2-5份吐温801-5份海藻糖1-5份PVP2-5 份,优选地,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之间的重量比为 1 1-1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由以下重量配比的成分制成 盐酸氨溴索1份胆固醇3-4份大豆磷脂酰丝氨酸5-7份大豆甾醇2-3份吐温801-2份海藻糖1-2份PVP2-3 份,优选地,胆固醇与大豆留醇的重量之和与大豆磷脂酰丝氨酸之间的重量比为1 1。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其中盐酸氨溴索注射 液的规格为2ml 15mg或細1 30mg (注射液体积盐酸氨溴索重量),冻干粉注射剂规格为 15mg 禾ロ 30mgo
4.ー种制备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胆固醇、大豆磷脂酰丝氨酸、大豆留醇和吐温80溶于缓冲盐溶液中,制成空白脂 质体;(2)将上述制备的空白脂质体经流通蒸汽灭菌处理,然后超声处理两次,毎次20分钟;(3)无菌条件下,向熔融状态的脂质体中加入盐酸氨溴索,不断搅拌下加入海藻糖和PVP ;(4)0. 45um微孔滤膜过滤,快速冷冻,然后恢复到室温,灌装,即得盐酸氨溴索脂质体 注射剂;其中,步骤⑷包括(a)快速冷冻,然后恢复到室温,灌装,即得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b)分装,直接冷冻干燥,得到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冻干粉针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盐溶液是选自磷酸盐缓冲溶 液、枸櫞酸盐缓冲溶液、碳酸盐缓冲溶液、硼酸盐缓冲溶液中的ー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盐溶液为pH为7.2的磷酸盐缓冲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 中所述的熔融状态脂质体的温度为60°C。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中所述的快速冷冻的温度为-50°C。
9.权利要求1所述的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在制备祛痰药物中的用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盐酸氨溴索脂质体注射剂及其制法。该脂质体注射剂由特定重量配比的盐酸氨溴索、胆固醇、大豆磷脂酰丝氨酸、大豆甾醇、吐温80、海藻糖和PVP制成。本发明的脂质体注射剂具有良好的制剂稳定性,冷冻过程中脂质体不会因融合、冰晶等发生破裂,长期储存后,脂质体同样保持良好的包封率;本发明提高了盐酸氨溴索的溶解度,提高了制剂产品的质量,减少了毒副作用,增加了药物在体循环中的保留时间,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明显提高了疗效;并且制备方法简单,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文档编号A61K9/19GK102429879SQ20111038863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公长春, 廖爱国, 陶灵刚 申请人: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