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肉桂醛制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8696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反式肉桂醛的应用,特别涉及反式肉桂醛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用途。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病(ischemic brain disease)又称缺血性中风,在世界范围内,是成人死亡的第三大原因,致残的首位原因。目前,静脉溶栓疗法被认为是唯一有效而可行的卒中治疗措施,但是由于其严格的治疗时间窗以及颅内出血的风险,从此项治疗中获益的患者十分有限。因此,为脑卒中治疗寻找新的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的研究近年来进展迅速,研究普遍认为脑缺血时大脑实质发生缺血缺氧,而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钙过量内流、自由基损伤等恶性级联反应,是导致脑缺血性损伤的中心环节。脑缺血损伤后,主要造成神经元的损伤,同时又存在着血流对脑组织的再灌注,这些会使脑组织产生更加严重的损伤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细胞凋亡或坏死。

其中氧化应激不仅是缺血性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反应,同时又在缺血性脑病的各个阶段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因此抗氧化应激损伤已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反式肉桂醛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树皮经水蒸气蒸馏得到的挥发油(肉桂油)中的主要成分,研究表明反式肉桂醛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凋亡、抗病毒、抗细菌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并且毒副作用低。但其对脑缺血神经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神经损伤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将其发展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药物具有极高的潜在价值与社会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对反式肉桂醛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反式肉桂醛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

反式肉桂醛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用途,所述反式肉桂醛的分子结构式如式(1)所示

具体地,所述缺血性卒中为急性期或修复期的缺血性脑卒中。

具体地,所述反式肉桂醛的单次应用量仅限于不引起血糖降低的剂量。

具体地,所述反式肉桂醛的在细胞中单次应用量为0.1μmol/L~10μmol/L。

优选地,所述反式肉桂醛在细胞中单次应用量为1μmol/L~10μmol/L。

优选地,所述反式肉桂醛的在细胞中单次应用量为10μmol/L。

具体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药剂学上允许的口服剂型、注射剂型或粉针剂型。

本发明公开的反式肉桂醛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用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建立氧糖剥夺模型从而探究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后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在氧糖剥夺再灌注之后,它增加了细胞存活率,降低了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反式肉桂醛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抗氧化有关,并且反式肉桂醛可以稳定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C-12细胞的凋亡率,对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反式肉桂醛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用途,其中,反式肉桂醛的分子结构式如式(1)所示

缺血性卒中为急性期或修复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反式肉桂醛在细胞中应用采用药剂学上允许的粉针剂型,单次应用量为0.1μmol/L。

实施例2

反式肉桂醛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用途,其中,反式肉桂醛的分子结构式如式(1)所示

缺血性卒中为急性期或修复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反式肉桂醛在细胞中应用采用药剂学上允许的注射液剂型,单次应用量为1μmol/L。

实施例3

反式肉桂醛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药物的用途,其中,反式肉桂醛的分子结构式如式(1)所示

缺血性卒中为急性期或修复期的缺血性脑卒中,反式肉桂醛在细胞中应用采用药剂学上允许的口服剂型,单次应用量为10μmol/L。

反式肉桂醛的效果可以通过下面的细胞实验得到验证:

1实验材料

培养的PC-12细胞,甲氮甲唑蓝(MTT)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酶标仪购自Thermo公司;ROS测定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产品;MMP试剂盒:碧云天试剂公司;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上海贝博生物公司。NO抑制剂L-NAME、PI3K抑制剂LY294002(Sigma公司)激光共聚焦显微镜(TCS-SP,德国LEICA公司)。流式分析仪(美国BD FACSCalibur)。

2实验方法

2.1实验分为模型组,反式肉桂醛不同浓度组(0.1μmol/L、1μmol/L、10μmol/L),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和正常组,制作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组:PC-12细胞于培养第3d换以无糖Earle’s平衡盐溶液充分冲洗若干次,使葡萄糖终浓度小于1mol/L,加入EBSS液,并放入缺氧盒内,持续缓慢通入含有N2的混合气体4h,取出并吸弃平衡盐缓冲液,换以完全培养基置入CO2培养箱孵育,模拟体内缺血再灌注的过程,孵育24h;反式肉桂醛不同浓度组:换以无糖EBSS液建立缺糖缺氧模型,在再灌注时间点前分别加入高、中、低(0.1μmol/L、1μmol/L、10μmol/L)三个浓度的反式肉桂醛,其他处理同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组;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换以无糖EBSS液以建立氧糖剥夺模型,在再灌注时间点前加入尼莫地平,其他处理同氧糖剥夺再灌注模型组;正常组:对细胞不做任何处理。

2.2反式肉桂醛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的细胞活力影响:给予不同药物处理的细胞经氧糖剥夺恢复氧糖正常培养24h后,再加入5mg/mL MTT溶液20μL,继续孵育4h后终止培养。小心吸弃上清液,每孔加入150μL二甲基亚砜DMSO混匀,选择490nm波长测定各孔光吸收值,记录结果。细胞活力(%)=实验组光吸收值/对照组光吸收值×100%。

2.3反式肉桂醛对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分析:PC-12细胞,每组8例,于培养第3d,制备各实验组缺糖缺氧再灌注损伤模型,依检测指标要求,进行预处理。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ROS荧光强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测定PC12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水平(MMP),用流式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程度。

2.4NO抑制剂、PI3K抑制剂对反式肉桂醛保护作用的影响:细胞于氧糖剥夺后,加入反式肉桂醛及NO抑制剂(1mmol·L-1)、PI3K抑制剂(10μmol·L-1),随后进行再灌注处理。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活力。

3结果

3.1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

表1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mean±S.E.M,n=6)

由表1结果可见,反式肉桂醛降低了氧糖剥夺再灌注后对PC-12细胞的损伤率,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说明反式肉桂醛对其有保护作用。

3.2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MMP的影响

表2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MMP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mean±S.E.M,n=6)

检测到的线粒体膜电位(MMP)越大,红绿荧光比值越小,细胞损伤的越严重,由表4结果可见,与模型组比较,反式肉桂醛可以稳定线粒体膜电位(MMP),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3.3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表3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mean±S.E.M,n=6)

通过流式检测到氧糖剥夺后PC-12细胞的凋亡越低说明细胞活性越强,由表3结果可知,与模型组相比,反式肉桂醛组提高了抗细胞凋亡能力,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3.4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PC-12细胞总活性氧(ROS)影响

表4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PC-12细胞总活性氧(ROS)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mean±S.E.M,n=6)

检测氧糖剥夺后PC-12细胞的活性氧,活性氧含量越大,细胞损伤越大,由表4的实验结果可见,与模型组相比,反式肉桂醛组可以降低PC-12细胞总活性氧(ROS)的含量,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反式肉桂醛浓度的升高,对PC-12细胞总活性氧(ROS)含量降低得越多,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3.5NO抑制剂对反式肉桂醛保护作用的影响

表5NO抑制剂对反式肉桂醛保护作用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mean±S.E.M,n=6)

3.6PI3K抑制剂对反式肉桂醛保护作用的影响

表6PI3K抑制剂对反式肉桂醛保护作用的影响

(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mean±S.E.M,n=6)

由表5和表6结果可见,反式肉桂醛加用NO抑制剂及PI3K抑制剂不能降低氧糖剥夺再灌注后对PC-12细胞的损伤率,与正常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说明反式肉桂醛发挥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NO和PI3K有关。

上述所有实验结果都证明反式肉桂醛对氧糖剥夺后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抗氧化有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