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膝关节侧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983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膝关节侧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膝关节侧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髌骨脱位、膝关节置换等患者通常需要拍摄“膝关节标准侧位X光片”,即在拍摄膝关节侧位时要求股骨外侧髁和内侧髁完全重叠。现在常规的方法是放射技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手法对患者进行摆位,而由于患者身高、体态、稳定性等各方面差异很大,而且每个技师的经验也有差异,通常需要重复拍摄、调整数十次才能得到完全重合的图像。反复的X光摄影,对患者的健康和金钱都造成损失,也浪费了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稳定的一体式膝关节侧位调节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一体式膝关节侧位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和支撑杆(2),在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所述支撑杆(2),在该支撑杆(2)顶端相对设置有第一调节板(3)和第二调节板(6),该第一调节板(3)和第二调节板(6)的内端分别铰接在所述支撑杆(2)上,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板(3)的外端与立式调节杆(10)的一端铰接,该立式调节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板(6)的内端铰接有调节杆(7),该调节杆(7)的下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的中部;

在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滑槽(8),该滑槽(8)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板(6)的下方,且该滑槽(8)与所述第二调节板(6)的下端平行,在所述滑槽(8) 上滑动连接有脚掌转动机构(5);

所述脚掌转动机构(5)设置有圆柱形的外壳(51),在该外壳(51)的顶部设置转动板(52),该转动板(52)的底面开设有圆环行轨迹槽(53),在所述外壳(51)的底部内壁上分布设置有至少三个限位管(54),在每个该限位管(54)内部设置有限位弹簧(55),且该限位弹簧(55)通过滚珠(56)与所述轨迹槽(53)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立式调节杆(10)放下,使其下端放置在底座(1)上,然后患者将所需拍摄x光片的腿放置在第一调节板(3)和第二调节板(6)上,并将脚掌放置在脚掌转动机构(5)上,针对不同患者通过调节可调支撑杆(2)的高度到拍摄x光所需位置高度,通过改变立式调节杆(10)和调节杆(7)调节第一调节板(3)和第二调节板(6)间的夹角,实现对膝关节弯曲角度的调节,通过脚掌转动机构(5)在滑槽(8)上前后移动,可以调节所需水平位置,通过转动脚掌转动机构(5)中的转动板(52),在所施加的力量大于限位弹簧(55)的弹力时,可改变膝关节的姿势,满足X光拍摄要求。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为:

所述立式调节杆(10)为由杆体A和杆体B组成,其中所述杆体B穿设在所述杆体A中,所述杆体A和杆体B通过调节螺栓连接,实现高度调节功能。伸缩方式调节简单,同时也可有效减小整个装置的体积。

在所述转动板(52)的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盘(57),在所述外壳(51)上与所述刻度盘(57)对应设置有指针。便于观察每次调整的角度,操作更加方便。

所述脚掌转动机构(5)的外壳(51)底部沿所述滑槽(8)轴向开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中穿设有丝杆(9),该丝杆(9)与滑槽(8)的内端旋转连接,通过调节所述丝杆(9)实现所述脚掌转动机构(5)在滑槽(8)中移动。采用丝杆调节,运行平稳,移动精度高。

所述底座(1)上安设有刻度尺,该刻度尺位于滑槽(8)边缘,且与丝杆(9)轴向平行。

在所述调节杆(7)上均轴向开有调节通槽,在该调节通槽中穿设有定位螺栓,该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杆(2)的中部。调节方便,支撑平稳,整体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支撑杆实现对拍摄关节高低的调节,通过第一调节板、第二调节板、滑槽和脚掌转动机构的配合实现对膝关节姿势的任意调整,功能多样,大大减小了膝关节侧位拍摄的难度,提高了拍摄精准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减少了X光对患者的伤害,更加安全可靠;立式调节杆的设置使其稳定性更好,可适应第一调节板上受力较大的情况;脚掌转动机构结构简单,转动调节方便,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脚掌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脚掌转动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一种一体式膝关节侧位调节装置,包括圆形或者方形的底座1和伸缩式支撑杆2,在所述底座1上安装有所述支撑杆2,在该支撑杆2顶端相对设置有第一调节板3和第二调节板6,该第一调节板3和第二调节板6的内端分别通过销轴铰接在支撑杆2顶端上,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板3的外端与立式调节杆10的一端铰接,该立式调节杆10的另一端与所述底座1连接,其中所述立式调节杆10为由杆体A和杆体B组成,其中所述杆体B穿设在所述杆体A中,所述杆体A和杆体B通过调节螺栓连接,实现高度调节功能,所述第二调节板6的内端通过销轴铰接有调节杆7,在调节杆7上轴向开有调节通槽,在该 调节通槽中穿设有定位螺栓,该定位螺栓通过螺母配合连接在支撑杆2的中部,

在所述底座1上开设有滑槽8,该滑槽8位于所述第二调节板6的下方,且该滑槽8与所述第二调节板6的下端平行,在所述滑槽8上滑动连接有脚掌转动机构5;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脚掌转动机构5设置有圆柱形的外壳51,在该外壳51的顶部设置转动板52,该转动板52的底面开设有圆环行轨迹槽53,在该轨迹槽53的内壁上进行粗糙处理,或者设置半圆形的定位腔体,在外壳51的底部内壁上均匀分布有三个限位管54,在每个该限位管54内部设置有限位弹簧55,且该限位弹簧55通过滚珠56与所述轨迹槽53连接,所述脚掌转动机构5的外壳51底部沿所述滑槽8轴向开有螺纹通孔,该螺纹通孔中穿设有丝杆9,该丝杆9与滑槽8的内端旋转连接,通过调节所述丝杆9实现所述脚掌转动机构5在滑槽8中移动。

在所述转动板52的上表面设置有刻度盘57,在所述外壳51上与所述刻度盘57对应设置有指针,所述底座1上安设有刻度尺,该刻度尺位于滑槽8边缘,且与丝杆9轴向平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