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瘫痪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04185阅读: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瘫痪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瘫痪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0002] 擁瘦是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擁瘦是上、下运动神 经元、锥体束及周围神经病变所致。
[0003] 中医认为,瘫痪病人虽然表现上差不多都是半身不遂,但又各有不同症状。比如有 的口眼喁斜,有的舌强语蹇,有的肢体疼痛,有的神智痴呆,有的肢体弛缓,有的肢体拘急。 该病证候繁杂,但辨证不外先天不足及后天失养,临证时应执简驭繁,抓住要点,先分病因, 再辨虚实,随证施治。主要辨证分型如下: 1、肾精不足 主证:肢体瘫痪,瘘弱不用,颈软不支,立、行困难肩门闭迟,智力低下,精神不振,面色 无华,舌质淡,舌苔白,脉细微无力。
[0004] 分析:本证由禀赋不足,肾精亏虚所致。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筋骨不健,故肢体 瘘弱、瘫痪、立、行困难。脑髓不充,故智力低下,精神不振。
[0005] 治法:填精益髓,补肾壮骨。
[0006] 2、肝肾阴虚 主证:肢体瘫痪,筋脉拘急,肌肉萎缩,手足徐动,足履不正,语言不利,时有抽搐,烦躁 易怒,潮热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0007] 分析:本证由肝肾阴亏,肝阳偏亢所致。肝肾精血不足,不可以营注于筋骨,故见肢 体瘫痪。阴亏虚热内生,引动肝风,故见筋脉拘急,手足徐动,时有抽搐。
[0008] 治法:补肾养肝,熄风潜阳。
[0009] 3、脾胃虚弱 主证:肢体瘫痪,神情呆滞,智力低下,口软唇弛,咀嚼无力,涎出不禁,面色萎黄,泛恶 纳呆,舌质谈,苔白,脉沉弱。
[0010] 分析:本证由脾胃不足,生化乏源所致。脾胃虚弱,气血化生无源,筋骨肌肉失养, 故见肢体瘫痪。气血不足,脑髓不充,故见神情呆滞,智力低下。脾主唇口之肌肉,脾虚则口 唇软薄,咀嚼无力。
[0011] 治法:补脾健中,益气养血。
[0012] 4、瘀阻脑络 主证:肢体瘘弱不用,或四肢麻木,智力减退,毛发枯槁,肌肤甲错,四肢厥冷,舌质紫 暗,脉细湿。
[0013] 分析:本证由病程迀延,络脉不太通所致。久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络脉痹阻,故 见肢体瘘弱不用。血脉不太通,故见四肢麻木及四肢厥冷等症。
[0014] 治法:活血化瘀,醒脑通络。

【发明内容】

[001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明一种对瘫痪康复有所帮助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 方法。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发明人的技术方案是结合现代制药工艺的特点,发明一个全新的 中药组方和其制备方法,使其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适合批量生产。
[0016] 本发明一种治疗瘫痪的中药制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怀牛膝12-28份、 赭石11-27份、牡蛎16-30份、茵陈8-20份、天冬11-25份、赤芍10-24份、黄柏10-22份、 五味子7-17份、龙骨15-29份、杜仲7-15份、茯苓10-22份、白术9-21份、麦冬14-28份、 玄参11-23份、熟地8-18份、当归8-20份、荆芥7-16份、防风12-24份、苍术12-24份、麦 芽10-22份、甘草7-13份。
[0017] 在研发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了两个疗效非常出色的原料配比,分别重量份如下: 1、怀牛膝20份、赭石19份、牡蛎23份、茵陈14份、天冬18份、赤芍17份、黄柏16份、 五味子12份、龙骨22份、杜仲11份、茯苓16份、白术15份、麦冬21份、玄参17份、熟地13 份、当归14份、荆芥11份、防风18份、苍术18份、麦芽16份、甘草10份。
[0018] 2、怀牛膝22份、赭石18份、牡蛎24份、茵陈15份、天冬17份、赤芍18份、黄柏15 份、五味子13份、龙骨24份、杜仲12份、茯苓18份、白术14份、麦冬20份、玄参19份、熟 地12份、当归13份、荆芥12份、防风16份、苍术16份、麦芽17份、甘草11份。
[0019] 将上述中药组方制成成品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以下步骤: (1)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分别称取怀牛膝、赭石、牡蛎、茵陈、天冬、赤芍、黄柏、五味子、龙 骨、杜仲、茯苓、白术、麦冬、玄参、熟地、当归、荆芥、防风、苍术、麦芽、甘草等各味中药材; (2) 将怀牛膝、杜仲、五味子、甘草分别粉碎,炒制磨细,过80-130目筛,得细粉a,备用; (3) 将龙骨、熟地、玄参分别粉碎,干燥研磨,过80-130目筛,得细粉b,备用; (4) 将赭石、牡蛎、茵陈、天冬、赤芍、黄柏、茯苓、白术、麦冬、当归、荆芥、防风、苍术、麦 芽分别粉碎混合,加入初始药材5-16倍重量的蒸馏水,浸泡4-24小时,回流煎煮1-7小时, 过滤,再加入初始重量3-12倍重量的蒸馏水,回流煎煮1-5小时,过滤并保留滤渣,合并滤 液,浓缩至55°C相对密度为1. 18-1. 21的浓缩液备用; (5) 将步骤(4)的滤渣加3-12倍重量的浓度55-80%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6 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并浓缩至55°C相对密度为1. 18-1. 21的浓缩液 备用; (6) 将步骤(4)和(5)所得的浓缩液合并,继续浓缩至55°C相对密度为1. 33-1. 37的中 药浸膏,低温(30-50°C)真空干燥至干浸膏,粉碎磨细,过80-130目筛,获得细粉c,备用; (7) 将细粉a、b、c混合均匀,即为中药有效成分细粉,添加适当的辅料,利用现代通用 的中药制剂技术,制成临床所需要的中药成品制剂,如丸剂(含蜜丸)、散剂、混悬剂、酊剂、 片剂、胶囊剂(含软胶囊)、颗粒剂、糖浆剂、膏药、贴剂等剂型。
[0020] 本发明中药制剂所用原料药材的性质特点: 怀牛膝: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 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0021] 赭石: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含三氧化二铁(Fe203)。味苦,性寒; 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
[0022] 牡蛎: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味咸,性微寒; 归肝、胆、肾经;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0023] 茵陈:本品为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苦、辛,性微寒;归脾、 胃、肝、胆经;清湿热,退黄疸。
[0024] 天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干燥块根。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养阴润 燥,清肺生津。
[0025] 赤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 血,散瘀止痛。
[0026] 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清 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0027] 五味子:本品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味酸、甘,性温; 归肺,心、肾经;收敛固湿,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0028] 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味甘涩,性平;归 心,肝,肾,大肠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固湿,收敛。
[0029] 杜仲:本品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味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 骨,安胎。
[0030]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 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31] 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 湿利水,止汗,安胎。
[0032] 麦冬: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心、肺、 胃经;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0033] 玄参:本品为玄参科植物玄参的干燥根。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凉 血滋阴,泻火解毒。
[0034] 熟地:本品为生地黄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滋阴补血,益精填 髓。
[0035] 当归: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 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0036]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味辛,性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 风,透瘆。
[0037]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味辛、甘,性温;归膀胱、肝、脾经;解表祛 风,胜湿,止痉。
[0038]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 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0039] 麦芽: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得。味甘,性平;归脾、胃 经;行气消食,健脾开胃,退乳消胀。
[0040]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41] 本发明中药组方的方解: 该中药组方是以怀牛膝、牡蛎、龙骨、赭石、天冬、麦冬为君药,逐瘀通经、软坚散结、平 肝潜阳、养阴润燥;以防风、赤芍、黄柏、苍术、玄参、茯苓为臣药,胜湿止痉、散瘀止痛、泻火 除蒸、祛风散寒、凉血滋阴、渗湿利水;以茵陈、当归、杜仲、熟地为佐药,清湿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