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单元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2068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与钩部77之间的径向的相对移动。
[0120]这里所说的“连结构件63无法相对于环部73转动”的意思是指像后述那样,直到钩部77与中央部1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为止连结构件63无法相对于环部73转动。因而,“连结构件63无法相对于环部73转动”的意思并不是指像文字那样连结构件63相对于环部73连一点点角度都无法转动。
[0121]将中央部14配置于连结构件63的钩部77与倾斜面76b之间,从而钩部77能够卡合于中央部14。在钩部77相对于环部73向方向D(参照图2)转动时,钩部77与中央部14之间的卡合被解除。这样,连结构件63以能够相对夹具主体11装拆的方式与该夹具主体11连结。连结构件63位于压管31内。
[0122](结构的说明:处理器具主体40的操作部100)
[0123]如图1所示,操作部100具有操作部主体101、滑动件102、断裂机构64。操作部主体101安装在线圈护套66的基端部。滑动件102外嵌于操作部主体101,以能够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01在轴线方向Y上滑动的方式设置。断裂机构64与操作线62的基端部和滑动件102连接。
[0124]操作部主体101形成为沿轴线方向Y延伸的棒状,在其基端部设有勾指部101a。在勾指部1la的基端侧,为了易于用两手也能握持操作部100而设有平面部1lc (参照图4)。在操作部主体101上形成有沿轴线方向Y延伸的狭缝101b。
[0125]滑动件102形成为圆筒状。在滑动件102的外周面的整周上形成有凹部102a。一对凸缘部102b、102c以在轴线方向Y上凹部102a位于一对凸缘部102b、102c之间的方式形成在滑动件102。一对凸缘部102b、102c在轴线方向Y上观察时呈椭圆形状(参照图4和图8)。由此,滑动件102易于握持,在将内窥镜处理器具I的操作部100捆包时能够谋求节省空间。如图5所示,在滑动件102的筒孔102d中形成有沿正交方向Z延伸的槽102e。
[0126]滑动件102卡合于操作部主体101的狭缝101b,从而限制滑动件10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01在轴线方向Y上的移动范围。
[0127](结构的说明:处理器具主体40的断裂机构64)
[0128]如图4和图5所示,断裂机构64配置在滑动件102的筒孔102d内。换言之,断裂机构64内置在操作部100中。
[0129]如图9和图10所示,断裂机构64具有第一支承构件80、第二支承构件81、断裂预定构件82、弹性构件83。第一支承构件80与操作线62的基端部连接。第二支承构件81配置在第一支承构件80的基端侧。断裂预定构件82和弹性构件83均与第一支承构件80和第二支承构件81连接。
[0130]在该例子中,断裂机构64具备一对第一支承构件80、一对第二支承构件81以及一对弹性构件83。一对第一支承构件80、一对第二支承构件81以及一对弹性构件83以在图9所示的俯视时相对于轴线Cl呈线对称的方式配置。
[0131]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支承构件80具有支承部主体85和壁部86。支承部主体85形成为沿轴线方向Y延伸的板状。壁部86从支承部主体85的顶端部沿正交方向Z、且沿远离轴线Cl的方向竖立设置。在支承部主体85的轴线Cl侧的面的顶端部形成有沿正交方向Z延伸的槽85a。在支承部主体85的轴线Cl侧的面的基端部形成有容纳部85b。第一支承构件80由树脂等材料形成。
[0132]线固定部62a固定在操作线62的基端部,具有比操作线62大的直径。线固定部62a与操作线62 —体形成,其以从两侧被夹持的方式卡合于各第一支承构件80的槽85a。由此,在操作线62的基端部连接有各第一支承构件80。
[0133](结构的说明:处理器具主体40的第二支承构件81)
[0134]第二支承构件81以在与轴线方向Y正交的面上与第一支承构件80相对的方式配置。具体地讲,第二支承构件81具有支承部主体87和壁部88。支承部主体87形成为沿轴线方向Y延伸的板状。壁部88从支承部主体87的基端部沿正交方向Z、且沿远离轴线Cl的方向竖立设置。在支承部主体87的轴线Cl侧的面的顶端部形成有容纳部87a。在壁部88竖立设置的竖立设置方向(远离轴线Cl的方向)的顶端面形成有突起88b。突起88b卡合于滑动件102的槽102e。壁部86的基端面86a和壁部88的顶端面88a在轴线方向Y上相对。
[0135](结构的说明:处理器具主体40的断裂预定构件82)
[0136]断裂预定构件82利用不锈钢等金属形成为板状。断裂预定构件82具有第一端部89、第二端部90、中央断裂部91。第一端部89与第一支承构件80的支承部主体85连接。第二端部90与第二支承构件81的支承部主体87连接。中央断裂部91配置在第一端部89与第二端部90之间。断裂预定构件82构成为中央断裂部91的宽度窄于第一端部89的宽度和第二端部90的宽度。
[0137]在第一端部89上形成有透孔89a。使设于支承部主体85的容纳部85b的销92贯穿于透孔89a,从而第一端部89与第一支承构件80连接。在第二端部90上形成有透孔90a。使设于支承部主体87的容纳部87a的销93贯穿于透孔90a,从而第二端部90与第二支承构件81连接。在销92与透孔89a之间、以及销93与透孔90a之间形成有间隙。即使是第一支承构件80和第二支承构件81经由断裂预定构件82连接的状态,也能够利用支承部主体87的顶端面将支承部主体85的基端面向顶端侧推出。因此,能够利用由后述的滑动件102推入操作线62的操作来抑制对断裂预定构件82作用载荷。其结果,能够抑制在断裂预定构件8中发生加工固化、脆性破坏而断裂预定构件82断裂的抗拉强度发生变化。
[0138]就相对于在轴线方向Y上拉伸的力的抗拉强度而言,中央断裂部91低于第一端部89和第二端部90。断裂预定构件82能够通过将金属板冲压加工等而一体形成。
[0139](结构的说明:处理器具主体40的断裂预定构件82的强度)
[0140]断裂预定构件82的中央断裂部91比第一支承构件80和第二支承构件81脆弱。断裂预定构件82在轴线方向Y上利用较低的抗拉强度而断裂。断裂预定构件82断裂的抗拉强度高于(大于)为了使容纳在压管31中的夹具主体11相对于压管31向基端侧移动而设为卡定状态所需要的力。此外,断裂预定构件82断裂的抗拉强度低于夹具主体11、连结构件63、环部73、扩径部72、以及操作线62的抗拉强度。此外,断裂预定构件82断裂的抗拉强度低于夹具主体11与连结构件63之间、连结构件63与环部73之间、环部73与扩径部72之间、扩径部72与操作线62之间各自的连接强度。
[0141]利用具体的数值说明断裂预定构件82断裂的抗拉强度。在像后述那样将夹具10设为越过状态所需要的力量(力)Fl是20N?50N左右的情况下,考虑到插入部60内的摩擦力等而将断裂预定构件82断裂的抗拉强度设定为100N左右。
[0142](结构的说明:处理器具主体40的弹性构件83)
[0143]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83由螺旋弹簧构成。弹性构件83的端部分别与壁部86的基端面86a和壁部88的顶端面88a连接。弹性构件83在以断裂预定构件82断裂的抗拉强度被向轴线方向Y拉伸时,也不会塑性变形而是弹性变形。
[0144]这些支承构件80、81配置在滑动件102的筒孔102d内,从而被限制为支承构件80,81相对于滑动件102仅沿轴线方向Y移动。
[0145]第二支承构件81的突起88b卡合于滑动件102的槽102e,从而第二支承构件81与滑动件102连接,第二支承构件81与滑动件102成为一体地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01沿轴线方向Y滑动。第一支承构件80经由断裂预定构件82和弹性构件83连接于第二支承构件81。
[0146](处理器具主体40的动作)
[0147]接着,说明处理器具主体40的动作。
[0148]利用以上的结构,第一支承构件80、第二支承构件81、断裂预定构件82能够一体地向基端侧移动。即,在向基端侧拉动第二支承构件81时,断裂预定构件82向基端侧移动,第一支承构件80随之向基端侧移动。
[0149]由于第一支承构件80与操作线62连接,因此,在向基端侧拉动第二支承构件81时,能够向基端侧拉动操作线62。因而,通过向基端侧拉动第二支承构件81,能够将夹具主体11相对于压管31拉回,逐渐闭合夹具10,最终使卡定部32与第一被卡定部16、17、第二被卡定部21、22卡定。
[0150]在进行操作以使第二支承构件81向顶端侧移动时,第二支承构件81的支承部主体87的顶端面与第一支承构件80的支承部主体85的基端面抵接。由此,在向顶端侧操作第二支承构件81时,第一支承构件80向顶端侧移动,能够使操作线62向顶端侧移动。
[0151]第一支承构件80的销92、第二支承构件81的销93的外径稍稍小于断裂预定构件82的透孔89a、90a的内径。因此,在销92、93的外径与透孔89a、90a的内径之间形成有间隙。另一方面,构成为设于第一支承构件80与第二支承构件81之间的间隙小于上述间隙。因而,构成为即便使第二支承构件81向顶端侧移动,断裂预定构件82也不会立即向顶端侧移动,在断裂预定构件82中不产生轴线方向Y上的压缩力。因而,不会发生由断裂预定构件82变形引起的加工固化等、断裂力量变化这样的断裂预定构件82的变形。
[0152]利用以上那样的结构,在使第二支承构件81向顶端侧移动时,能够使夹具主体11相对于压管31向顶端侧移动。通过使滑动件10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01沿轴线方向Y滑动,能够沿轴线方向Y进退操作操作线62。
[0153](作用:初始状态)
[0154]接着,说明利用像以上那样构成的内窥镜处理器具I的夹具10结扎目标组织的手术。
[0155]在向作为手术操作者的使用者提供内窥镜处理器具I时,如图11所示,对插入部60推入外套管50,以覆盖被安装在处理器具主体40上的状态的夹具10。初始状态的夹具10的螺旋弹簧36相对于自然状态在轴线方向Y上稍稍被压缩。因此,压管31的基端面抵接于顶端支承面67b。扩径部72的顶端面抵接于台阶部68,环部73相对于顶端构件67突出至最大突出量。
[0156]由于连结构件63配置在压管31内,因此,连结构件63无法相对于环部73转动,能够保持钩部77与中央部14之间的卡合。此时,断裂机构64的断裂预定构件82未断裂。
[0157]在使用内窥镜处理器具I时,向患者的体内插入未图示的内窥镜的内窥镜插入部。从内窥镜的通道的基端部插入内窥镜处理器具I的外套管50,使外套管50自内窥镜的通道的顶端部突出。相对于插入部60拉回外套管50,从而如图1所示使夹具10自外套管50的顶端侧突出。由此,夹具10的臂部12、13成为图1所示的打开状态。
[0158]图12是表示内窥镜处理器具中的拉回滑动件所需要的力量相对于拉回滑动件的移动量的示意图。自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使滑动件10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01向基端侧移动(拉回)。夹具10构成为,随着该移动,如图12所示拉回滑动件102所需要的力量发生变化。图12中也同时表示了夹具10的初始状态等各种状态下的、拉回滑动件所需要的力量的相对变化。
[0159]而且,随着拉回滑动件102的动作,夹具10的状态从初始状态变为接触状态、越过状态、卡定状态。自此详细地说明该力量变化和夹具10的状态变化的详细状况。
[0160]另外,在初始状态下,例如即使错误地使滑动件102相对于操作部主体101向顶端侧移动(推入),扩径部72也会抵接于台阶部68。因此,压管31的基端面抵接于顶端支承面67b,至少超过支承构件69的长度方向的深度,压管31和顶端支承面67b不会互相分开。[0161 ] 接着,一边利用内窥镜观察体内、一边对设于内窥镜插入部的弯曲部进行弯曲操作等,从而使夹具10与体内的目标组织T相对。向内窥镜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