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水溶液型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_4

文档序号:9555468阅读:来源:国知局
分别于 给药后的第1、3、5、10、30、60、120、240、48011^11于眼眶静脉丛取血约0.51^,置于经肝素化 的离心管中,9000rpm离心lOmin,取上层血浆200μ1置-20°C冰箱中保存待测。将待测的 血样,按上述血浆样品处理方法操作,所得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进行HPLC-MS 分析,记录色谱图,分别测定丙泊酚峰面积(As)和内标麝香草酚峰面积(Ai),计算比值f= As/Ai,代入随行标准曲线方程,求得血样中丙泊酚的浓度,利用DAS3. 0软件进行模型拟合 并计算出药动学参数。
[0178] 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和两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见 表12。
[0179] 表12静脉给药后丙泊酚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η= 8)
[0180]
[0181] 同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0182] 图8为静脉给药后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丙泊酚血药浓度-时间 曲线(η= 8)。
[0183] 图9为静脉给药后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Α在大鼠体内的丙泊酚血药浓度-时 间曲线(η= 8)。
[0184] 图10为静脉给药后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Β在大鼠体内的丙泊酚血药浓 度-时间曲线(η= 8)。
[0185] 图11为静脉给药后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和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在大鼠 体内的丙泊酚血药浓度半对数-时间曲线(η= 8)。
[0186] 结果显示,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和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相比,血液循环 中清除率明显加快;表观分布容积也相应增大,血液循环中AUC相对较小;三种制剂的消除 半衰期均在1. 5小时左右,消除半衰期一致;两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药动学行为一 致。
[0187] 实验讨论
[0188] 丙泊酚分子量小,极性较弱,因此选用APCI源对其进行离子化。为了减少离子 化的差异,使用结构与丙泊酚相近的麝香草酚作为内标,丙泊酚的结构式如图12所示,麝 香草酚的结构式如图13所示。经过比较,发现甲醇离子化效率优于乙腈,因此流动相选用 水-甲醇体系。由于丙泊酚结构中易离子化基团只有酚羟基,因此丙泊酚易形成负离子, 方法采用负离子检测方式。丙泊酚结构稳定,不易产生碎片离子,因此扫描方式采用S頂方 式;由于使用四极杆质谱仪进行S頂方式扫描时,基质干扰较大,因此使用Q-Exactive四极 杆-轨道阱高分辨质谱仪进行检测,可以用待测物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分析,提高了检测方 法的专属性和灵敏度,可以有效的去除干扰。
[0189] 经体外实验表明,葡萄糖基化丙泊酚在血浆中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丙泊酚,因此在 进行药动学研究时,测定大鼠体内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在计算标准曲线方程时发现,由于浓 度范围较宽,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回归时,低浓度区域的测量浓度结果与理论浓 度偏差较大,会使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明显下降。因此,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方程的 计算,经比较,当权重系数W=l/χ2时,各浓度点测量值的偏差均较小,测量准确性最佳。
[0190] 市售丙泊酚乳剂注射剂规格为10mg/mL,为了使实验制剂与参比制剂活性成分浓 度一致,根据葡萄糖基化丙泊酚分子量为442、丙泊酚分子量为179,将葡萄糖基化丙泊酚 注射剂规格定为25mg/mL,二者按丙泊酸计均为10mg/mL。
[0191] 本研究使用统计矩模型对药物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该方法具有限制性假设较 少、比较灵活等优点。药动学结果显示,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的AUC均低于丙泊酚脂肪 乳注射剂,一方面是因为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的CLZ大于丙泊酚脂肪乳注射剂,使得血 药浓度下降较快;另一方面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的Vz大于丙泊酚脂肪乳注射剂,说明 其较易分布到全身组织。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和丙泊酚脂肪乳注射剂的组织分布以及 疗效和毒性与血药浓度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0192] 实验小结
[0193] 本部分对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首先建 立了测定大鼠血浆中丙泊酚浓度的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包 括基质效应、专属性、最低检测浓度、标准曲线与定量范围、定量下限、精密度、回收率、稳定 性等。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基质无干扰、专属性强,最低检测浓度为10ng/mL, 在50.Ong/mL~10. 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为50ng/mL,高中低三个浓 度水平的日内精密度分别为3. 8 %、3. 7 %和3. 9 %,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日间精密度分 别为13. 1 %、2. 9%和2. 6%,高中低三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 1 %、99. 8%和 93. 6%,样品溶液在24小时内稳定。表明该方法适用于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在大鼠体 内的药动学研究。
[0194] 之后通过对大鼠尾静脉给药,分别给予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和两种葡萄糖基 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进行药动学研究。结果显示,两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 剂药动学行为一致;同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相比,两种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 剂清除率均明显加快、表观分布容积也相应增大、血液循环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减小、消除半衰期与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一致(t1/2约1.5h)。表明与丙泊酚脂 肪乳注射剂相比,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具有分布广泛、消除速度快等特点。
[0195] 实施例4、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的药动学研究
[0196]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制剂:
[0197] 实施例2中制备的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A(按丙泊酚计,规格为10mg/ mL,含 30% 1,2-丙二醇,批号 20131201-1);
[0198] 实施例2中制备的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溶液型注射剂B(按丙泊酚计,规格10mg/mL, 含 2%吐温 80,批号 20131201-2);
[0199] 参比制剂: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商品名得普利麻,批号KA409,规格10mg/ mL)来自阿斯利康公司。
[0200]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主要仪器:
[0201 ] 成都仪器厂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米集处理系统;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MEK-6318型血球计数仪;意大利AMS公司Auto-labl. 0血生化分析仪。
[0202]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实验动物:
[0203] 成年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270±20g,购于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 司,动物合格证号:SCXK(京)2012-0001。
[0204] (1)麻醉效应
[0205] 取12只健康SD大鼠,分为3组,每组4只,禁食12h后,第1组尾静脉给予丙泊酚 脂肪乳剂型注射剂14mg/kg,第2组尾静脉给予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A14mg/kg(按丙泊 酚计),第3组尾静脉给予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B14mg/kg(按丙泊酚计),注射完毕后 立即将大鼠翻转至仰卧位,以大鼠不能自动翻转视为翻正反射消失。从药物注射完毕到大 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记录为麻醉起效时间;从大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到大鼠翻正反 射恢复的时间,记录为麻醉持续时间。
[0206] 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A、葡萄 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B后,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检测结果,见表13。
[0207] 表13麻醉效果检测结果(η= 4)
[0208]
[0210] 结果显示,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给药后立即麻醉,麻醉持续时间为786s;葡 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A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为34s,麻醉持续时间为550s;葡萄糖基化丙 泊酚注射剂B给药后麻醉起效时间为49s,麻醉持续时间为384s。结果表明,葡萄糖基化丙 泊酚注射剂和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相比,起效较慢,麻醉持续时间较短;两种葡萄糖基 化丙泊酚注射剂麻醉效果一致。
[0211] (2)生命体征观测
[0212] 取12只健康SD大鼠,分为3组,每组4只,禁食12h后,第1组尾静脉给予丙泊酚 脂肪乳剂型注射剂14mg/kg,第2组尾静脉给予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A14mg/kg(按丙泊 酚计),第3组尾静脉给予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B14mg/kg(按丙泊酚计),分别于麻醉 起效后lmin和5min记录心率、呼吸频率和心电图。
[0213] 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射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A、葡萄 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B后,麻醉起效后lmin和5min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心电图特征指标检 测结果见表14-16。
[0214] 表14注射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后生命体征检测结果(η= 4)
[0215]
[0216]表15注射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A后生命体征检测结果(η= 4)
[0219] 表16注射葡萄糖基化丙泊酚注射剂B后生命体征检测结果(η= 3)
[0220]
[0221] 图14为注射丙泊酚脂肪乳剂型注射剂麻醉后lmin的心电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