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龄布瓶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646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保龄布瓶机械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文化、体育用品领域,涉及一种保龄布瓶机械手。
现有技术中,在自动排瓶机的布瓶器上具有卧式机械手,即瓶兜,形状类同瓶子的半个轴向模,“手心”朝上,接受排瓶器排瓶后,瓶逐个呈卧式躺在机械手上,然后再放瓶到瓶台上,放瓶时,机械手倾斜带动瓶身倾斜,并使瓶大头(重端)先落在瓶台上,然后再扶正脱开。其不足之处是布瓶准确性欠佳,由于“手心”朝上的卧式机械手的固有缺陷,放瓶到瓶台上时,瓶错位和倒瓶现象时有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龄布瓶机械手,用于自动排瓶机的布瓶器(或车)上,自身呈立式,工作缸及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控制其抓、提、运放瓶到瓶台上;必须与立式排瓶器(或车)配合使用,即排瓶器(或车)必须把瓶呈立式状态排放。机械手到位后同步张开并合拢,握住瓶颈后,提、运放;运行安全稳妥,布瓶准确无误,不发生瓶错位或倒瓶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如下具有工作缸1,其活塞杆的顶端装有锥头2,工作缸1固定在定位筒3内;定位筒3安装在主机布瓶器(或车)上,其下端有中心兼限位孔4;爪5具有上卡头6、弧形下夹头7及掌8,爪5通过掌8与定位筒3下端铰链;还有上卡头6的回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与立式排瓶器(或车)配合使用,机械手到位后能同步张开并合拢,握住瓶颈后,提、运放瓶到瓶台上,运行安全稳妥、布瓶准确无误,不发生瓶错位或倒瓶现象。



图1,主视结构图;附图2,放大Ⅰ(回位装置部位);附图3,A向视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加说明。
爪5及相应部件呈二组对称结构,爪5通过掌8与定位筒3下端铰链结构为定位筒3下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夹板9,其上有配套销轴孔,掌8上腰外侧有圆凸台10,其上有配套销轴孔,爪5通过掌8上腰外侧的圆凸台10,经销轴11,与定位筒3下端面上的连接夹板9铰链在一起。
上卡头6的回位装置如下中心兼限位孔4的内壁上,有径向锁孔12,该孔内装有弹簧13,其内端头装有顶头14,锁孔12外端有堵盖15。锥头3具有内螺纹孔,拧紧固定在工作缸1的活塞杆端头螺栓上。
工作缸1通过螺钉16定位固定在定位筒3内;爪5也可为三~五个工作缸1可以是液压缸或气压缸。
作用原理工作缸1动作,当锥头2下行时,向外顶开上卡头6,同时,将顶头14压入锁孔12,弹簧13受压,杠杆作用下,爪5以销轴11为支点,其下夹头7向内合拢,握住瓶颈,限位孔4内壁对上卡头6限位;当锥头2上行时,逐渐脱离上卡头6,锁孔12内弹簧13伸张,并带动顶头14,从而推动上卡头6合拢,杠杆作用下、下夹头7向外张开,放瓶。
权利要求1.保龄布瓶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1),其活塞杆的顶端装有锥头(2),工作缸(1)固定在定位筒(3)内;定位筒(3)安装在主机布瓶器或车上,其下端有中心兼限位孔(4);爪(5)具有上卡头(6)、弧形下夹头(7)及掌(8),爪(5)通过掌(8)与定位筒(3)下端铰链;还有上卡头(6)的回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龄布瓶机械手,其特征在于爪(5)及相应部件呈二组对称结构,爪(5)通过掌(8)与定位筒(3)下端铰链结构为定位筒(3)下端面上固定有连接夹板(9),其上有配套销轴孔,掌(8)上腰外侧有圆凸台(10),其上有配套销轴孔、爪(5)通过掌(8)上腰外侧的圆凸台(10),经销轴(11),与定位筒(3)下端面上的连接夹板(9)铰链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龄布瓶机械手,其特征在于上卡头(6)的回位装置如下中心兼限位孔(4)的内壁上,有径向锁孔(12),该孔内装有弹簧(13),其内端头装有顶头(14),锁孔(12)外端有堵盖(15)。
专利摘要保龄布瓶机械手,属于文化、体育用品领域,其特征在于:具有工作缸(1)固定在定位筒(3)内,爪(5)与定位筒(3)下端铰链呈杠杆状,并有限位及回位装置;工作缸(1)带动锥头(2)上、下往复运动,松脱或顶开爪(5)的上卡头(6),使下夹头(7)张开或合拢,实现放瓶或握瓶;其有益之处在于:抓、提、运放瓶运行安全稳妥、布瓶准确无误,不发生瓶错位或倒瓶现象。
文档编号A63D5/00GK2316006SQ9723134
公开日1999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22日
发明者赵光华, 童朝坤, 陈荣, 翟光顺 申请人:何帮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