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9905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搅拌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
背景技术
双卧轴搅拌机是一种强制式搅拌机,具有搅拌质量好、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利、道路、桥梁等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中,是极其重要的施工设备。卸料门作为双卧轴搅拌机的关键部件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双卧轴搅拌机的生
产效率、混凝土的产品质量、设备寿命以及员工的人身安全。现有双卧轴搅拌机的卸料门装置都设置在搅拌机筒体的底部,与搅拌机双圆槽形筒底部的出料口转动密封,主要由驱动装置(油缸)20、卸料门体21、卸料门主轴23和弧衬板24四部分组成(如图I所示),其中卸料门体21的上顶板为弧形板,弧衬板24固定安装在卸料门体21的弧形板上,卸料门体21设置在卸料门主轴23上,卸料门主轴23的旋转中心线在双圆槽形筒底部出料口的对称中心的正下方处,带座轴承套设在卸料门主轴上并设置在轴承安装板上,轴承安装板固定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上,在卸料门主轴上还设有摇臂25,摇臂25固定在卸料门主轴23上,油缸铰接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上并与摇臂25铰接,通过控制油缸的伸缩带动摇臂25转动,从而驱动卸料门主轴23旋转,进而来调节卸料门体21的转动角度进行开启和关闭。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卸料门体的弧形板与搅拌机双圆槽形筒出料口处的外圆楔紧,这样虽然有较好的密封效果,但是在双卧轴搅拌机搅拌工作时,弧衬板24上方存在较大的一片区域是搅拌叶片无法搅拌到的地方,这片区域就是双卧轴搅拌机的搅拌死区22,搅拌死区22内存储的都是初始投料时的原始物料,没有参与搅拌混合作用,这样不仅改变了物料设计的拌和级配,降低了混凝土的搅拌质量,而且当搅拌完成卸料后,搅拌死区22的物料掺和到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再一次降低了混凝土的搅拌质量,使得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施工质量。当工作场所发生停电时,这种卸料门的密封楔紧方式,很难手动打开卸料门体21,不能及时清理掉搅拌机内的物料,物料长时间堆积在搅拌机内将会导致结块,造成后期无法清理的现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能够消除现有卸料门装置带来的搅拌死区,保证物料能够全部参与搅拌混合,实现参与搅拌的物料级配不偏离设计级配,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搅拌质量,在停电之后能够轻松地手动打开卸料门,使得双卧轴搅拌机能够得到
及时清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传动机构、卸料门体和门衬板,所述驱动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摇杆和连杆,所述驱动件为液压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件的一端通过底座固定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上,所述驱动件的另一端与摇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杆通过销轴转动安装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上,所述摇杆的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卸料门体包括门板、主三角板、侧三角板、卸料门主轴和支撑旋转短轴,所述门板的横截面形状为倒V字形,所述侧三角板的数量为两块,所述侧三角板上开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两块所述侧三角板分别固定在门板的两端,所述主三角板的上开有第一通孔,所述主三角板固定在门板内,所述卸料门主轴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且与主三角板和侧三角板均固定,所述卸料门主轴的一端与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旋转短轴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旋转短轴分别穿过两块侧三角板上的第三通孔且与侧三角板固定,所述支撑旋转短轴套接在固定于双卧轴搅拌机侧壁上的带座轴承上,所述门衬板的数量为多块,所述门衬板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在门板的外侧上。上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摇杆一端距销轴之间的距离为AB段,与所述连杆连接的摇杆一端距销轴之间的距离为CB段,所述AB段的长度大于CB段的长度。上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三角板分别焊 接在门板的两端,所述主三角板焊接在门板内。上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三角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主三角板均匀设置。上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主轴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且与主三角板和侧三角板均焊接,两根所述支撑旋转短轴分别穿过两块侧三角板上的第三通孔且与侧三角板焊接。上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衬板的形状为矩形。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2、本发明卸料门装置的开启与关闭不再是绕着安装在双圆槽形筒底部出料口的对称中心的正下方处的卸料门主轴旋转,进而驱使卸料门体的弧形板与搅拌机双圆槽形筒出料口处的外圆楔紧的密封形式,而是采用将卸料门的旋转中心放置在出料口的一侧,再用倒V字形门板代替原有的弧形板,这样能够很好的消除原有结构带来的搅拌死区。3、本发明将由耐磨材料制成的门衬板固定安装在门板上,用于保护门板,延长门板的使用寿命。4、本发明利用四连杆机构将驱动件(液压油缸或气缸)放置在卸料门体的上方双卧轴搅拌机侧壁上,结构简单、紧凑,便于观察和维修,通过调节连杆的长度和铰接固定位置,特别是摇杆两段(即AB段和CB段)的长度比,使驱动件提供较小的动力就可以将卸料门关闭密封良好;由于卸料门在关闭时所需的力远大于开启时所需的力,故而充分利用驱动件推力大于拉力的结构特点,在驱动件的活塞杆伸长时卸料门关闭,这样更加符合经济性和适用性。5、本发明在使用时,当工作场所发生停电时,由于驱动件有自锁性能保证卸料门不会自动打开,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将驱动件卸压后,由于卸料门受到物料的重力作用,故而手动就能轻松的地打开卸料门,能够及时清理掉搅拌机内的物料,防止物料长时间堆积在搅拌机内结块,造成无法清理的现状。
6、本发明可保证物料能够全部参与搅拌混合,实现参与搅拌的物料级配不偏离设计级配,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I为现有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卸料门体和门衬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爆破图。
图4为本发明安装在双卧轴搅拌机上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I一螺栓;2一门衬板;3—螺母;
4一卸料门主轴;5-1—主二角板;5-11—第一通孔
5-2一侧二角板;5-21一第二通孔;5~22 一第二通孔
6—支撑旋转短轴;7一门板;8—驱动件;
9一卸料门体;IO—连杆;11—摇杆;
12—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3—销轴;20一驱动装置;
21-卸料门体;22-搅拌死区;23-卸料门主轴
24一弧衬板;25—摇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驱动传动机构、卸料门体9和门衬板2,所述驱动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8、摇杆11和连杆10,所述驱动件8为液压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件8的一端通过底座固定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上,所述驱动件8的另一端与摇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杆11通过销轴13转动安装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上,所述摇杆11的另一端与连杆10的一端铰接;所述卸料门体9包括门板7、主三角板5-1、侧三角板5-2、卸料门主轴 4和支撑旋转短轴6,所述门板7的横截面形状为倒V字形,所述侧三角板5-2的数量为两块,所述侧三角板5-2上开有第二通孔5-21和第三通孔5-22,两块所述侧三角板5_2分别固定在门板7的两端,所述主三角板5-1的上开有第一通孔5-11,所述主三角板5-1固定在门板7内,所述卸料门主轴4穿过第二通孔5-21和第一通孔5-11且与主三角板5-1和侧三角板5-2均固定,所述卸料门主轴4的一端与连杆10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旋转短轴 6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旋转短轴6分别穿过两块侧三角板5-2上的第三通孔5-22 且与侧三角板5-2固定,所述支撑旋转短轴6套接在固定于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上的带座轴承上,所述门衬板2的数量为多块,所述门衬板2通过螺栓I和螺母3固定在门板7的外侧上。
如图4所示,优选的,与所述驱动件8连接的摇杆11 一端距销轴13之间的距离为 AB段,与所述连杆10连接的摇杆11 一端距销轴13之间的距离为CB段,所述AB段的长度大于CB段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摇杆11、连杆10、卸料门体9和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形成一个四连连杆机构,当AB段的长度大于CB段的长度时,该机构为一个省力四连连杆机构, 能够减少驱动件8所需输出的动力,这样使得驱动件8提供一个较小的力就可以将卸料门关闭紧密,更加符合经济性和适用性。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根据卸料门的宽度和搅拌死区大小,首先确定卸料门主轴4与支撑旋转短轴6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卸料门的开启和关闭的两极限状态,再确定卸料门体9绕支撑旋转短轴6所需转动的角度,之后再通过调节确定销轴13的位置、连杆10和CB段的长度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卸料门体9绕支撑旋转短轴6所需的转动角度。
本实施例中,两块所述侧三角板5-2分别焊接在门板7的两端,所述主三角板5-1 焊接在门板7内;主三角板5-1和侧三角板5-2均与门板7配合焊接在门板7上,并通过卸料门主轴4穿过第二通孔5-21和第一通孔5-11且与主三角板5-1和侧三角板5_2焊接固定,这样可以较好的增强门板7的刚度,保证了卸料门在关闭时有良好的密封性,且保证了卸料门体9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如图3所示,所述主三角板5-1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主三角板5-1均匀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卸料门主轴4穿过第二通孔5-21和第一通孔5-11且与主三角板5-1和侧三角板5-2均焊接 ,两根所述支撑旋转短轴6分别穿过两块侧三角板5-2上的第三通孔5-22且与侧三角板5-2焊接。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门衬板2的形状为矩形,门衬板2属于易损件,采用耐磨材料制成,门衬板2在门板7的表面上,也是当搅拌叶片搅动物料运动过程中卸料门摩擦激烈的区域,门衬板2是用以保护门板7,使用一段时间后,当门衬板2磨损厉害或者破坏时, 只需更换门衬板2即可,不用整体更换,从而增加了卸料门体9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4,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支撑旋转短轴6通过带座轴承安装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上,卸料门的开启与关闭是通过驱动卸料门主轴4带动整个卸料门体9 绕支撑旋转短轴6转动,从而实现料门的开启和关闭。图4中本发明卸料门装置全关时的状态用实线表示,图4中本发明卸料门装置全开时的状态用虚线表示,驱动件8通过活塞杆的伸长来驱动摇杆11绕销轴13转动,摇杆11再驱使连杆10向右运动,连杆10进而推动卸料门体9绕支撑旋转短轴6向上旋转关闭卸料门,当卸料门处在关闭状态时,该卸料门装置占据了原有卸料门的搅拌死区,从而很好地消除了该搅拌死区,提高了搅拌质量。由于卸料门关闭时所需的力较大,故而充分利用液压油缸推力大于拉力的结构特点,用液压油缸的推力来关闭卸料门;当工作场所发生停电时,可以将液压油缸卸压,这样卸料门就能够轻松地打开,及时清理掉搅拌机内的物料,防止物料长时间堆积在搅拌机内结块,造成无法清理的现状。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传动机构、卸料门体(9)和门衬板(2),所述驱动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8)、摇杆(11)和连杆(10),所述驱动件(8)为液压油缸或气缸,所述驱动件(8)的一端通过底座固定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上,所述驱动件(8)的另一端与摇杆(11)的一端铰接,所述摇杆(11)通过销轴(13)转动安装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上,所述摇杆(11)的另一端与连杆(10)的一端铰接;所述卸料门体(9)包括门板(7)、主三角板(5-1)、侧三角板(5-2)、卸料门主轴(4)和支撑旋转短轴(6),所述门板(7)的横截面形状为倒V字形,所述侧三角板(5-2)的数量为两块,所述侧三角板(5-2)上开有第二通孔(5-21)和第三通孔(5-22),两块所述侧三角板(5-2)分别固定在门板(7)的两端,所述主三角板(5-1)的上开有第一通孔(5-11),所述主三角板(5-1)固定在门板(7)内,所述卸料门主轴(4)穿过第二通孔(5-21)和第一通孔(5-11)且与主三角板(5-1)和侧三角板(5-2)均固定,所述卸料门主轴(4)的一端与连杆(10)的另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旋转短轴(6)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支撑旋转短轴(6)分别穿过两块侧三角板(5-2)上的第三通孔(5-22)且与侧三角板(5-2)固定,所述支撑旋转短轴(6)套接在固定于双卧轴搅拌机侧壁(12)上的带座轴承上,所述门衬板(2)的数量为多块,所述门衬板(2)通过螺栓(I)和螺母(3)固定在门板(7)的外侧上。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驱动件(8)连接的摇杆(11) 一端距销轴(13)之间的距离为AB段,与所述连杆(10)连接的摇杆(11)一端距销轴(13)之间的距离为CB段,所述AB段的长度大于CB段的长度。
3.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侧三角板(5-2)分别焊接在门板(7)的两端,所述主三角板(5-1)焊接在门板(7)内。
4.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三角板(5-1)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所述主三角板(5-1)均匀设置。
5.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主轴(4)穿过第二通孔(5-21)和第一通孔(5-11)且与主三角板(5-1)和侧三角板(5-2)均焊接,两根所述支撑旋转短轴(6)分别穿过两块侧三角板(5-2)上的第三通孔(5-22)且与侧三角板(5-2)焊接。
6.按照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衬板(2)的形状为矩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卧轴搅拌机用卸料门装置,包括驱动传动机构、卸料门体和门衬板,驱动传动机构包括驱动件、摇杆和连杆,驱动件与摇杆一端铰接,摇杆转动安装在双卧轴搅拌机侧壁上,摇杆另一端与连杆一端铰接;卸料门体包括门板、主三角板、侧三角板、卸料门主轴和支撑旋转短轴,侧三角板的数量为两块,侧三角板分别固定在门板两端,主三角板固定在门板内,卸料门主轴穿过主三角板和侧三角板,卸料门主轴一端与连杆另一端铰接,支撑旋转短轴穿入侧三角板,门衬板固定在门板外侧上。本发明能够消除搅拌死区,保证物料能够全部参与搅拌混合,实现物料级配不偏离设计级配,提高了混凝土搅拌质量,停电后能轻松打开卸料门及时进行清理。
文档编号B28C7/16GK102935663SQ20121052841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0日
发明者翁军良, 张旭, 潘旭磊, 李伟, 徐鹏杰, 孔先宁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