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2089发布日期:2018-07-20 20:1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停车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国家经济稳步发展,我国人均收入的水平也逐年提高,使得汽车的保有量也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开车容易停车难”成为了众多驾驶员新的烦恼。截至2010年,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全中国的轿车保有量的数据,数据中说明我国的轿车保有量已多达2000万。因此,在城市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解决越来越多的汽车停放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我国的工业行业中,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势必会给城市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从国家最高领导人至各地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峻。虽然己经很大程度的支持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但还是难以满足汽车数量高速增长的需求。最近十几年来,我国的大城市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速度,这十几年中,城市道路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3%,而城市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可达到每年平均10%~15%。大量车辆停在道路上,形成马路停车场。这即影响了城市建设的美观性,同时又加大了交通堵塞及城市管理的负担。

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城市土地资源有限,造成停车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停车难题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在此背景下,由于具备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廉、使用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机械停车设备成为解决停车难题的有效途径,备受地方政府及社会公众推崇。机械停车设备的使用,不仅在大幅缓解了停车难问题,还减少了因路边停车而引起的交通事故,以及为市容环境做出一定贡献。正因此,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提速下,机械停车设备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在迈入快速发展轨道后,全国机械停车设备数量出现明显增长,同时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频率不断提高,相关企业的设计、制造和研发能力随之不断提升。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建机械式停车库项目总数14.4万余个,泊位总量336万余个。但是,国内城市停车产业及设备的增长却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机械式立体设备,经历了它发展的低谷和高潮,尤其是在最近几年内,立体车库发展尤其迅速,相信以此速度,在不久的将来,机械式立体车库一定会有一个跨时代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拥有量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土地有限,导致停车位的数量很少,远远不能达到一户一车一位的标准,很多车辆因为没有停车位而停放在道路上,影响行人和其他车辆的通过。为了缓解停车位紧张的问题,立体停车库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利用设置在地底或者房屋内部营建立体的停车场,大大提高了停车位的数量。申请号为201610076475.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由扇形单元组合而成的环形立体车库,包括多层环状平台,每层环状平台沿圆周方向被分为多个停车位,各层环状平台的中心孔构成车辆升降通道,升降通道内设有上下往复运动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平台由至少两个扇形单元组合而成,所述升降通道内对应各扇形单元分别设有一套扇形升降平台。上述专利的停车平台是扇形的,每个停车平台对应一个区域的车位,大大增加了停车场的占用面积,同时也加大了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下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底盘下表面设置有转动电机,所述底盘侧壁上设置有外卡槽,所述外卡槽内设置有升降调节齿轮,所述升降调节齿轮后方设置有升降电机,所述底盘中央设置有转动轴承,所述转动轴承上方设置有回转台,所述回转台上表面设置有履带,所述履带表面设置有凸棱,所述回转台上表面中线上设置有光电感应器,所述回转台侧壁上设置有红外定位器,所述回转台侧壁上设置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后方设置有液压杆。

上述结构中,需要停车时,车库的主控电脑向所述控制器发出指令,所述控制器收到指令后控制所述升降电机启动将所述回转台移动到停车区域,将车辆开到所述回转台上,车辆的两侧车轮碾压在所述履带上,所述光电感应器会自动检查车辆的停止位置是否到位,进行停车时,车库主控电脑向所述控制器发出停车指令和停车位置,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升降电机启动将所述回转台移动到指定的停车楼层,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液压杆伸出使得所述锁紧块插入车库垂直导轨的卡槽内,防止意外坠落,然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转动电机启动带动所述回转台转动使得车辆正对停车区域,所述履带启动带动车辆移动进入车库,通过所述光电感应器的信号可以知道车辆是否完成入库,车辆入库完成后所述履带停止转动,完成停车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外卡槽共有四个,四个所述外卡槽均匀焊接在所述底盘的侧壁上,所述外卡槽卡扣在车库的垂直导轨上。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电机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底盘上,所述转动电机与所述回转台的中心轴相连接,所述回转台的旋转速度为0.5转/分钟-2转/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块共有四个,四个所述锁紧块位于所述外卡槽正上方,所述锁紧块的规格尺寸与车库垂直导轨上的限位孔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杆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锁紧块后方,所述液压杆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履带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回转台内部,所述履带拥有两个,两个所述履带的中心间距为1.5米。

进一步的,单个所述履带的宽度为40cm-60cm,所述履带的上表面与所述回转台的上表面向平。

进一步的,所述凸棱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履带外表面,所述凸棱两侧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所述凸棱的高度为5cm-8cm,相邻两根所述凸棱之间的间距为20cm-30cm。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感应器镶嵌在所述回转台上表面,所述回转台上方每30cm设置有一个所述光电感应器,所有的所述光电感应器排成一条通过所述回转台中心的直线,所述光电感应器排成的直线与所述履带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红外定位器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回转台侧壁上,所述红外定位器共有两个,所述红外定位器与所述光电感应器共线,所述红外定位器、所述光电感应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节省了车库的占地面积,减少经济投入,停取车时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的凸棱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盘;2、转动电机;3、升降调节齿轮;4、外卡槽;5、液压杆;6、锁紧块;7、回转台;8、凸棱;9、转动轴承;10、履带;11、升降电机;12、控制器;13、无线信号收发器;14、光电感应器;15、红外定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立体停车库回旋台,包括底盘1,底盘1下方设置有控制器12,控制器12上设置有无线信号收发器13,底盘1下表面设置有转动电机2,底盘1侧壁上设置有外卡槽4,外卡槽4内设置有升降调节齿轮3,升降调节齿轮3后方设置有升降电机11,底盘1中央设置有转动轴承9,转动轴承9上方设置有回转台7,回转台7上表面设置有履带10,履带10表面设置有凸棱8,回转台7上表面中线上设置有光电感应器14,回转台7侧壁上设置有红外定位器15,回转台7侧壁上设置有锁紧块6,锁紧块6后方设置有液压杆5。

上述结构中,需要停车时,车库的主控电脑向控制器12发出指令,控制器12收到指令后控制升降电机11启动将回转台7移动到停车区域,将车辆开到回转台7上,车辆的两侧车轮碾压在履带10上,光电感应器14会自动检查车辆的停止位置是否到位,进行停车时,车库主控电脑向控制器12发出停车指令和停车位置,控制器12控制升降电机11启动将回转台7移动到指定的停车楼层,然后控制器12控制液压杆5伸出使得锁紧块6插入车库垂直导轨的卡槽内,防止意外坠落,然后控制器12控制转动电机2启动带动回转台7转动使得车辆正对停车区域,履带10启动带动车辆移动进入车库,通过光电感应器14的信号可以知道车辆是否完成入库,车辆入库完成后履带10停止转动,完成停车工作。

进一步的,外卡槽4共有四个,四个外卡槽4均匀焊接在底盘1的侧壁上,外卡槽4卡扣在车库的垂直导轨上,转动电机2通过螺钉固定在底盘1上,转动电机2与回转台7的中心轴相连接,回转台7的旋转速度为0.5转/分钟-2转/分钟,锁紧块6共有四个,四个锁紧块6位于外卡槽4正上方,锁紧块6的规格尺寸与车库垂直导轨上的限位孔相匹配,液压杆5通过螺钉固定在锁紧块6后方,液压杆5与控制器12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接,履带10通过螺钉固定在回转台7内部,履带10拥有两个,两个履带10的中心间距为1.5米,单个履带10的宽度为40cm-60cm,履带10的上表面与回转台7的上表面向平,凸棱8通过螺栓安装在履带10外表面,凸棱8两侧为向内凹陷的弧形结构,凸棱8的高度为5cm-8cm,相邻两根凸棱8之间的间距为20cm-30cm,光电感应器14镶嵌在回转台7上表面,回转台7上方每30cm设置有一个光电感应器14,所有的光电感应器14排成一条通过回转台7中心的直线,光电感应器14排成的直线与履带10平行,红外定位器15通过螺钉固定在回转台7侧壁上,红外定位器15共有两个,红外定位器15与光电感应器14共线,红外定位器15、光电感应器14与控制器12通过无线信号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