铣刨机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674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铣刨机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铣刨机皮带输料机液压马达与驱动辊筒的驱动联接装置。
背景技术
带旧料回收装置的路面铣刨机均通过皮带输料机将路面铣削后的废料输送到卡车上,液压马达与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辊筒的联接,通常采用的联接方式是液压马达轴端与驱动辊筒一端法兰上内孔直接相连,两者之间无弹性联轴器。由于驱动辊筒两端支撑距离较远,两端轴线的同轴度难以保证,经常造成液压马达轴端因承受径向载荷而损坏。另一种联结方式是联轴器安装在机架外侧,马达安装在联轴器外端的过渡法兰。该结构使液压马达外伸太长,机器在转向、调头时液压马达有被撞坏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轴向尺寸最小,既能避免液压马达轴端承受径向载荷而损坏,又能使液压马达紧贴机架不外伸的路面铣刨机输料皮带驱动连接装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铣刨机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和驱动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和驱动辊筒之间相连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设置于驱动辊筒的左端轴内孔中。
所述动力装置通过圆法兰固定于左轴承座外端,动力装置轴端通过键与设置于左端轴内孔中的联轴器外端联结,联轴器内端通过过渡法兰与左端轴内端面连接,所述滚动轴承安装于驱动辊筒的左端轴外端,并通过左轴承座支撑在机架上,所述左端轴内端法兰与驱动辊筒内孔法兰固接,所述驱动辊筒右端轴通过轴承支撑于机架上。
所述的动力装置为液压马达或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这种结构设计使装置的轴向尺寸达到最小状态,结构紧奏简单,使液压马达紧靠机架而不外伸,避免了在机器运动中马达被碰伤的可能性,同时也能避免液压马达轴端承受径向载荷。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动力装置2、圆法兰 3、滚动轴承4、左轴承座5、左端轴 51、内端法兰6、联轴器 7、过渡法兰8、驱动辊筒81、内孔法兰 9、球面轴承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铣刨机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圆法兰2、滚动轴承3、左轴承座4、左端轴5、联轴器6、过渡法兰7、驱动辊筒8,动力装置1和驱动辊筒8之间相连的联轴器6设置于驱动辊筒8的左端轴5内孔中,动力装置1通过圆法兰2固定于左轴承座4外端,动力装置1轴端通过键与隐藏在左端轴5内孔中的联轴器6外端联结,联轴器6内端通过过渡法兰7与左端轴5内端面连接。
滚动轴承3安装于左端轴5外端,并通过左轴承座4支撑在机架上;左端轴5内端法兰与驱动辊筒8内孔法兰固接,所述左端轴5内端法兰51与驱动辊筒8内孔法兰81固接,所述驱动辊筒8右端轴通过轴承9支撑于机架上。左端轴5内端面又通过过渡法兰7与联轴器5相连,动力装置1通过圆法兰2固接于左轴承座4外端,驱动辊筒8右端轴支撑在安装于机架上的带座球面轴承9上,动力装置1为液压马达或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料皮带驱动装置,其动力传递方式为动力装置1通过联轴器6、过渡法兰7带动驱动辊筒8;由于联轴器6内藏在左端轴5的内孔中,结构紧奏简单,马达紧贴机架不外伸,马达通过可调心的联轴器传递扭矩,端轴不受径向载荷。
权利要求1.一种铣刨机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装置(1)和驱动辊筒(8),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和驱动辊筒(8)之间相连有联轴器(6),所述联轴器(6)设置于驱动辊筒(8)的左端轴(5)内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铣刨机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1)通过圆法兰(2)固定于左轴承座(4)外端,动力装置(1)轴端通过键与设置于左端轴(5)内孔中的联轴器(6)外端联结,联轴器(6)内端通过过渡法兰(7)与左端轴(5)内端面连接,所述滚动轴承(3)安装于驱动辊筒(8)的左端轴(5)外端,并通过左轴承座(4)支撑在机架上,所述左端轴(5)内端法兰(51)与驱动辊筒(8)内孔法兰(81)固接,所述驱动辊筒(8)右端轴通过轴承(9)支撑于机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铣刨机皮带输料机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装置(1)为液压马达或电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铣刨机皮带输料机液压马达与驱动辊筒的驱动联接装置,包括动力装置、圆法兰、滚动轴承、左轴承座、左端轴、联轴器、过渡法兰、驱动辊筒,用于连接动力装置和驱动辊筒的联轴器隐藏安装于辊筒左端轴的内孔中,动力装置通过圆法兰固定于左轴承座外端,动力装置轴端通过键与隐藏在左端轴内孔中的联轴器外端联结,联轴器内端通过过渡法兰与左端轴内端面连接;这种结构设计使装置的轴向尺寸达到最小状态,结构紧奏简单,使液压马达紧靠机架而不外伸,避免了在机器运动中马达被碰伤的可能性,同时也能避免液压马达轴端承受径向载荷。
文档编号E01C23/085GK2816110SQ20052005160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8日
发明者易小刚, 李酒桦, 李勇, 冉隆强, 李述新 申请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