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613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所述工装包括:定位芯棒;与所述定位芯棒的顶端连接并同轴延伸的压紧块;依次穿过压紧块和定位芯棒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一端具有手柄,另一端具有钩部;套设于旋转轴上并在手柄和压紧块之间延伸的弹簧;以及与定位芯棒的末端配合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具有贯穿孔,所述底座的底面还具有限位件,所述钩部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限位件配合。本实用新型通过同轴设置的压紧块与定位芯棒,保证雷达支架与保险杠蒙皮之间的同心度;通过旋转轴末端的钩部与底座上的限位件配合,由弹簧变形产生的压紧力恒定的保持,传递给雷达支架;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整体工装结构减重,方便易操作。
【专利说明】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紧工装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汽车的装配应用中,要求对某些部件进行压紧以便安装,例如雷达支架。现有的方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快夹和定位机构,首先通过定位机构对雷达支架和保险杠蒙皮进行定位,然后由快夹施加一定的压紧力,从而实现对雷达支架的定位和压紧。但是,这种方案的缺陷在于:需要在胎具上设置快夹,快夹的臂长和到雷达孔位的距离成正t匕,因此需要预留快夹的安装空间,空间局限性大;其次,容易碰伤,存在安全隐患;再次,需要多个动作完成雷达支架安装,耗费工时,效率低下,采用这种压紧工装装配四个雷达支架需要耗费的工时大约为48s ;最后,该定位机构笨重,使用不便。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克服上述所有缺陷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压紧工装的空间局限性大、安全性差、耗费工时以及设备笨重的缺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所述工装包括:定位芯棒,所述定位芯棒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贯穿空腔;与所述定位芯棒的顶端连接并同轴延伸的压紧块,所述压紧块具有与待压紧工件接触的底表面;依次穿过所述压紧块和所述定位芯棒的贯穿空腔的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在靠近所述压紧块的这一端具有手柄,另一端具有钩部;套设于所述旋转轴上并在所述手柄和所述压紧块之间延伸的弹簧;以及与所述定位芯棒的末端配合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置所述定位芯棒的贯穿孔,所述底座的底面还具有限位件;其中,所述钩部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限位件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压紧块与所述定位芯棒螺纹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压紧块的底表面按照所述待压紧工件的接触表面仿形设计。
[0009]优选地,所述弹簧与所述旋转轴之间套设有轴套。
[0010]优选地,所述弹簧的外侧设有外壳,所述外壳与所述压紧块一体成型。
[0011]优选地,所述钩部为L形钩部。
[0012]优选地,所述限位件为凹槽。
[0013]优选地,所述凹槽具有导向面。
[0014]优选地,所述底座上的贯穿孔为腰形贯穿孔。
[0015]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还具有用于将其固定于装配胎具上的螺孔。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在于:
[0017]取消了快夹,大大节省了由快夹的长臂占去的空间;通过同轴设置压紧块与定位芯棒,使得雷达支架与保险杠的定位更加方便;不受产品形状限制,可以在任意形状上采用,增大了工装的工艺宽容度;独特的旋转定位结构,在保证足够压力的同时,使压紧力维持足够的时间;通过在弹簧外部设计保护性外壳,避免了操作工的意外伤害,提高了本工装的安全性;节省了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单个支架的安装时间可以减少3?4s ;整体工装结构减重,方便易操作;该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除了可用于压紧雷达支架,还可用于任何类似需要压紧的结构的压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的立体图;
[0019]图2是图1中所示出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在使用状态下的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使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特点。
[0021]如图1?2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该工装包括:定位芯棒1,压紧块2,旋转轴3,弹簧4,底座5 ;其中,定位芯棒I与压紧块2相互连接并同轴延伸,定位芯棒I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贯穿空腔11 ;旋转轴3依次穿过压紧块2和定位芯棒I的贯穿空腔11,并在靠近压紧块2的末端处具有手柄31,另一端具有钩部32 ;位于手柄31和压紧块2之间的旋转轴3上还套设有轴套6,弹簧4则绕设于该轴套6上,在手柄31和压紧块2之间延伸,该弹簧4的外侧还优选设有外壳7,优选地,所述外壳7与压紧块2 —体成型,防止操作人员在使用过程中手部造成伤害;底座5上具有腰形贯穿孔51,从而与所述定位芯棒I的末端配合,该腰形贯穿孔51的形状保证了定位芯棒I只能在宽侧方向上进行平移,而在与该方向垂直的窄侧方向上移动受限,因此,当底座5的底面上靠近所述腰形贯穿孔51的窄侧的外缘处设有限位件时,钩部32与该限位件在腰形贯穿孔51的窄侧配合牢固,而在宽侧配合解除。本实施例中所述钩部32为L形,限位件为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导向面和止挡面,供钩部32沿导向面滑入该凹槽并限位于止挡面。底座5上还具有4个螺孔,通过该螺孔可将底座5与装配胎具固定。
[00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压紧块2与所述定位芯棒I螺纹连接。
[0023]所述压紧块2具有与待压紧工件接触的底表面,所述底表面按照待压紧工件的接触表面仿形设计。
[002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采用上述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对雷达支架与保险杠蒙皮进行定位以及压紧,其使用方法如下:
[0025]首先,通过底座5上的螺孔将底座5预安装于装配胎具的底部,然后使定位芯棒I依次穿过雷达支架8、保险杠蒙皮9以及装配胎具,此时压紧块2与雷达支架8的表面接触,雷达支架8和保险杠蒙皮9得到同轴定位,然后,通过人手下压手柄31,弹簧4受到挤压,发生压缩形变,旋转轴3向下运动,从定位芯棒I的贯穿空腔11的末端伸出,到达所述底座5的底面,将手柄31逆时针旋转90°,使旋转轴3末端的L形钩部32指向腰形贯穿孔51的窄侧,沿着导向面滑入凹槽,止位于凹槽的止挡面处。
[0026]此时,在压紧块2的作用下,雷达支架8得到固定,在定位芯棒I的作用下,保证了雷达支架8与保险杠蒙皮9之间的同心度;钩部32与底座5上的限位件配合,通过弹簧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最终将弹簧变形产生的压紧力恒定地保持,传递给雷达支架8使其得到压紧。
[0027]结束后,将手柄31顺时针旋转90°,L形钩部32沿着导向面滑出凹槽,配合解除,L形钩部32指向腰形贯穿孔51的宽侧,依次从装配胎具、保险杠蒙皮9以及雷达支架8中退出,此时雷达支架与保险杠蒙皮之间的粘贴满足实验要求。
[002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紧工装还可以通过半自动机械式方案实现,在定位芯棒上面进行开孔,通过气缸驱动连接,实现雷达支架压紧。
[0029]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技术内容。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包括: 定位芯棒(I),所述定位芯棒(I)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贯穿空腔(11); 与所述定位芯棒(I)的顶端连接并同轴延伸的压紧块(2),所述压紧块(2)具有与待压紧工件接触的底表面; 依次穿过所述压紧块(2)和所述定位芯棒(I)的贯穿空腔(11)的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 )在靠近所述压紧块(2 )的这一端具有手柄(31),另一端具有钩部(32 ); 套设于所述旋转轴(3)上并在所述手柄(31)和所述压紧块(2)之间延伸的弹簧(4);以及 与所述定位芯棒(I)的末端配合的底座(5 ),所述底座(5 )上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置所述定位芯棒(I)的贯穿孔(51),所述底座(5)的底面还具有限位件; 其中,所述钩部(32)穿过所述贯穿孔(51)与所述限位件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2)与所述定位芯棒(I)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块(2)的底表面按照所述待压紧工件的接触表面仿形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与所述旋转轴(3)之间套设有轴套(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4)的外侧设有外壳(7),所述外壳(7)与所述压紧块(2) —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32)为L形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具有导向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的贯穿孔(51)为腰形贯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手动压紧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上还具有用于将其固定于装配胎具上的螺孔。
【文档编号】B25B27/00GK203611196SQ201320783623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日
【发明者】张伟, 王一琛 申请人: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