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涉及零件操作装置,尤其是一种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零件加工生产线上,需要将物料搬运到精加工平台,零件进行精细加工,传统加工工艺中,需要操作工人对零件进行搬运操作,并且需要对零件进行必要的装夹,达到可靠固定的目的。伴随着加工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零件搬运操作正在逐步实现机械手自动化操作,但是对于中心通孔、外周形状复杂的套筒类零件,机械手的加持、定位都比较困难。如果在自动生产线中,由于零件装夹稳定性差,很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并且严重影响自动化生产线的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采用伸缩式定位销对套筒类零件进行定位,采用內撑机构对套筒类零件进行加持,采用定位器控制加持深度,确保机械手对套筒类零件的自动化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由內撑机构、安装板、侧壁板、定位气缸和定位器组成。
安装板为一端半圆形另一端矩形的金属板,內撑机构位于安装板半圆结构的下端面,侧壁板位于安装板矩形结构下端面的一侧;定位气缸安装在侧壁板的下端,定位气缸的端头是伸缩式定位销;定位器安装在內撑机构的下端面一侧,当內撑机构伸入套筒类零件通孔内时,定位器用于控制內撑机构伸入的距离。
进一步,內撑机构还包括液压缸和卡爪,卡爪数量为三个,沿內撑机构中心轴周向均布。內撑机构伸入套筒类零件中心孔后,液压缸动作,使三个卡爪均匀的沿径向张开,与套筒类零件中心孔内壁接触并挤压,从而对零件进行加持操作。
进一步,定位气缸前端的伸缩式定位销,用于对套筒类零件外部特征的识别与定位。
进一步,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通过安装板与搬运机器人的机械臂连接,通过搬运机器人的关节运动,可以实现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对零件的抓取。
进一步,定位器的高度可以调节,根据不同高度尺寸的套筒类零件,可以改变定位器的高度,从而控制內撑机构伸入套筒类零件中心孔的深度。
作为优选,通过改变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所包含的组件间的安装尺寸,可以实现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对多种中心通孔而外部结构复杂的套筒类零件的加持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和益处是:
(1)该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采用伸缩式定位销对套筒类零件进行定位,采用內撑机构对套筒类零件进行加持,采用定位器控制加持深度,确保机械手对套筒类零件的自动化操作;
(2)通过改变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所包含的组件间的安装尺寸,可以实现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对多种中心通孔而外部结构复杂的套筒类零件的加持操作,提高了其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仰视图。
图3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操作图。
图中:1內撑机构;2安装板;3侧壁板;4定位气缸;5定位器;6套筒类零件;7卡爪;10搬运机器人;60上料平台;61加工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一种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由內撑机构1、安装板2、侧壁板3、定位气缸4和定位器5组成。安装板2为一端半圆形另一端矩形的金属板,內撑机构1位于安装板2半圆结构的下端面,侧壁板3位于安装板2矩形结构下端面的一侧;定位气缸4安装在侧壁板3的下端,定位气缸4的端头是伸缩式定位销;定位器5安装在內撑机构1的下端面一侧,当內撑机构1伸入套筒类零件6通孔内时,定位器5用于控制內撑机构1伸入的距离。內撑机构1还包括液压缸和卡爪7,卡爪数量为三个,沿內撑机构中心轴周向均布。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通过安装板2与搬运机器人10的机械臂连接。
实施例
定位气缸4前端的伸缩式定位销,对套筒类零件6外部特征进行识别与定位。然后內撑机构1伸入套筒类零件5中心孔,当定位器5触碰到套筒类零件6的上端面时,定位器5触发控制器,使內撑机构1停止向中心孔内移动。內撑机构1中液压缸开始动作,使三个卡爪7均匀的沿径向张开,与套筒类零件6中心孔内壁接触并挤压,从而对零件进行加持操作。
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通过安装板2与搬运机器人10的机械臂连接,通过搬运机器人10的关节运动,可以实现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和对零件的抓取,将套筒类零件6从上料平台60搬运至加工平台61。并且,通过改变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所包含的组件间的安装尺寸,可以实现套筒类零件操作装置对多种中心通孔而外部结构复杂的套筒类零件的加持操作。
说明书附图只作为产品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实际产品结构和尺寸以发明者设计生产图纸为准。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