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垃圾处理用的机械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9864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垃圾处理用的机械手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处理用的机械手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生活垃圾的日益增多,部分人员将垃圾堆放在河岸边,部分垃圾会落入河道内,造成河道脏污,因此需要人工对这类河道垃圾进行打捞处理,现有的打捞方式是通过一个简单的网,但是网在提取垃圾时,需要克服水的阻力,因此操作时需要使用较多的力气,操作较为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易于提取河道内的垃圾,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的垃圾处理用的机械手结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处理用的机械手结构,包括套管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穿设在所述套管的内部,所述活动杆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管的长度,所述套管外部的靠近左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板,所述活动杆左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配合所述第二卡板,所述第一卡板具有第一卡齿,所述第二卡板具有契合所述第一卡齿的第二卡齿,所述套管的管身上设置有槽体,在所述套管的外部设置有受力套,所述受力套与所述活动杆之间配合有螺丝,所述螺丝穿过所述槽体,当所述受力套移动时,所述活动杆跟随所述受力套位移,所述活动杆的右端穿过所述套管,所述活动杆的右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球,所述限位球的球径大于所述套管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与所述套管之间过渡配合,所述活动杆为空心结构。

优选地,所述套管外部的靠近右端位置处设置有把手套,所述把手套为海绵套或橡胶套,所述把手套的外表面均布有按摩用的颗粒。

本装置在提取远距离的垃圾时,可以采用左手把持套管,右手拉动限位球的形式,通过限位球带动活动杆进行移动,完成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配合,完成垃圾的抓取,当操作的距离过近时,远距离操作限位球较为不适,因此可以左手把持套管,右手拉动受力套的形式,通过受力套带动活动杆移动,完成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配合,完成垃圾的抓取,该操作方式可以缩短力臂,降低操作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易于抓取位于河道中央和河道边侧的垃圾,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并且直接抓取,可以避免与河水之间产生阻力,降低操作所用的力度,同时本装置可以根据垃圾所处的位置,灵活的调节施力方式,操作简单方便,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垃圾处理用的机械手结构,包括套管1和活动杆2,所述活动杆2穿设在所述套管1的内部,所述活动杆2的长度大于所述套管1的长度,所述套管1外部的靠近左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一卡板3,所述活动杆2左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卡板4,所述第一卡板3配合所述第二卡板4,所述第一卡板3具有第一卡齿301,所述第二卡板4具有契合所述第一卡齿301的第二卡齿401,所述套管1的管身上设置有槽体111,在所述套管1的外部设置有受力套5,所述受力套5与所述活动杆2之间配合有螺丝511,所述螺丝511穿过所述槽体111,当所述受力套5移动时,所述活动杆2跟随所述受力套5位移,所述活动杆2的右端穿过所述套管1,所述活动杆2的右端螺纹连接有限位球6,所述限位球6的球径大于所述套管1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活动杆2与所述套管1之间过渡配合,所述活动杆2为空心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套管1外部的靠近右端位置处设置有把手套121,所述把手套121为海绵套,所述把手套121的外表面均布有按摩用的颗粒131。

本装置在提取远距离的垃圾时,可以采用左手把持套管,右手拉动限位球的形式,通过限位球带动活动杆进行移动,完成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配合,完成垃圾的抓取,当操作的距离过近时,远距离操作限位球较为不适,因此可以左手把持套管,右手拉动受力套的形式,通过受力套带动活动杆移动,完成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的配合,完成垃圾的抓取,该操作方式可以缩短力臂,降低操作的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易于抓取位于河道中央和河道边侧的垃圾,操作较为简单方便,并且直接抓取,可以避免与河水之间产生阻力,降低操作所用的力度,同时本装置可以根据垃圾所处的位置,灵活的调节施力方式,操作简单方便,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