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6657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



背景技术:

为保证汽车方向盘的质量,需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汽车方向盘样品进行检验,考核其样品的检验结果是否符合企业相关标准。

其中由于在汽车碰撞交通事故中,方向盘的结构形式和轮缘的刚度对驾驶员身体的伤害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刚度过大的方向盘轮缘在碰撞中变形量小,不利于碰撞能量的吸收,同样地,刚度过小的方向轮缘在碰撞中变形过快,也起不到良好的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因此汽车方向盘轮缘的刚度对乘客的安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汽车方向盘轮缘刚度进行检测,可以为乘员的乘车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在汽车方向盘轮缘刚度的检测过程中实现对方向盘的固定,保证检测的正常进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安装槽;

位于所述安装槽上方的工装配件,所述工装配件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通过定位螺栓依次与所述安装槽、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配合,所述工装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工装配件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方向盘底部的第二螺纹孔配合的螺纹结构;以及

设置于所述底板的第一安装面的一端、限制所述方向盘移动的夹具,在所述工装配件与所述底板、所述方向盘配合后,所述夹具与所述方向盘的第一轮缘接触。

其中,所述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还包括:

与所述安装槽配合后与试验机连接的安装螺栓,通过所述安装螺栓与所述试验机上的第三螺纹孔配合,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试验机上,且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与所述试验机接触。

其中,所述工装配件包括:位于所述底板上、与所述底板的第一安装面接触的安装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与所述安装板一体连接的第一柱体,所述第一柱体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置有所述螺纹结构。

其中,在所述安装板和部分所述第一柱体的内部形成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定位螺栓穿设所述安装槽后、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所述工装配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

其中,所述安装槽为长圆槽,且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底板的延伸方向平行。

其中,所述夹具与所述底板一体连接。

其中,所述夹具包括与所述底板连接、且与所述底板垂直的第一连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一体连接、与所述底板间隔预定距离且平行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在所述工装配件与所述底板、所述方向盘配合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方向盘的第一轮缘的中心位置接触。

其中,所述安装螺栓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配合之前,所述安装螺栓沿所述安装槽的延伸方向滑动。

其中,在所述工装配件与所述底板和所述方向盘配合、所述安装螺栓与所述试验机配合时,所述安装螺栓和与所述方向盘的第二轮缘配合的试验机的加载装置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对方向盘的轮缘刚度进行检测之前,通过定位螺栓与安装槽和第一螺纹孔的配合,实现工装配件与底板的连接,通过工装配件上的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孔的配合,实现工装配件与方向盘的连接,将与工装配件连接后的方向盘与夹具匹配,实现对方向盘的固定,可以保证在对方向盘进行轮缘刚度检测时方向盘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装配件示意图一;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工装配件示意图二;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与方向盘配合示意图一;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与方向盘配合示意图二;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与方向盘配合的俯视图;

图7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与方向盘配合的侧视图。

其中图中:1、底板;2、安装槽;3、工装配件;31、第一螺纹孔;32、螺纹结构;33、安装板;34、第一柱体;4、定位螺栓;5、夹具;51、第一连接部;52、第二连接部;6、方向盘;7、安装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包括:

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安装槽2;

位于安装槽2上方的工装配件3,工装配件3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31,通过定位螺栓4依次与安装槽2、第一螺纹孔31的配合,工装配件3的第一端与底板1连接;工装配件3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方向盘6底部的第二螺纹孔配合的螺纹结构32;以及

设置于底板1的第一安装面的一端、限制方向盘6移动的夹具5,在工装配件3与底板1、方向盘6配合后,夹具5与方向盘6的第一轮缘接触。

具体的,在底板1上设置一安装槽2,在工装配件3与底板1连接时,首先利用定位螺栓4在底板1的底部穿设安装槽2之后,与位于底板1上的工装配件3的第一端设置的第一螺纹孔31配合,实现工装配件3与底板1的连接。其中第一螺纹孔31为半封闭孔,贯穿部分工装配件3。

然后将工装配件3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设置的螺纹结构32与方向盘6底部的第二螺纹孔配合,实现方向盘6与工装配件3的连接。最后将与工装配件3连接后的方向盘6与夹具5匹配,实现对方向盘6的固定。在工装配件3与方向盘6配合之后,夹具5位于方向盘6的上方,且夹具5与方向盘6的第一轮缘接触,对方向盘6起到限位的作用。这里的第一轮缘为上轮缘或者下轮缘,根据检测的具体情况而定。当需要对上轮缘进行检测时,此时第一轮缘为下轮缘;当需要对下轮缘进行检测时,此时第一轮缘为上轮缘。通过对方向盘6的固定可以在对方向盘6进行轮缘刚度检测时保证方向盘6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检测的可靠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7所示,汽车方向盘固定工装还包括:与安装槽2配合后与试验机连接的安装螺栓7,通过安装螺栓7与试验机上的第三螺纹孔配合,底板1固定在试验机上,且底板1与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与试验机接触。

安装螺栓7在底板1的上方穿设安装槽2之后,与试验机上设置的第三螺纹孔配合,其中第三螺纹孔设置于试验机的安装部件上,试验机的安装部件位于底板1的下方。通过安装螺栓7与第三螺纹孔的配合,实现底板1与试验机的安装部件的连接,此时底板1固定在试验机的安装部件上,底板1与第一安装面相对的第二安装面与试验机的安装部件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5所示,工装配件3包括:位于底板1上、与底板1的第一安装面接触的安装板33,设置于安装板33上、与安装板33一体连接的第一柱体34,第一柱体34远离安装板33的一端设置有螺纹结构32。

安装板33与第一柱体34一体连接,其中安装板33具有一定的厚度,第一柱体34位于安装板33的中部,安装板33位于底板1的上方,在第一柱体34远离安装板33的一端形成有螺纹结构32,通过螺纹结构32与方向盘6底部的第二螺纹孔配合,实现第一柱体34与方向盘6的连接,进而实现工装配件3与方向盘6的连接。螺接的连接方式简单有效,连接牢固同时便于拆卸,保证了良好的使用体验。

在安装板33和部分第一柱体34的内部形成第一螺纹孔31,定位螺栓4穿设安装槽2后、与第一螺纹孔31配合,工装配件3的第一端与底板1连接。

在安装板33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贯穿安装板33厚度方向的开孔,在第一柱体34与安装板33连接的一端的中部设置一半封闭孔,其中安装板33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柱体34的轴向平行,半封闭孔的深度方向与第一柱体34的轴向平行,且半封闭孔的深度小于第一柱体34轴向的高度。安装板33上设置的开孔和第一柱体34内的半封闭孔的轴线重合,且两者的孔径相同,安装板33上设置的开孔和第一柱体34内的半封闭孔形成第一螺纹孔31。

其中定位螺栓4在底板1的下方首先穿设安装槽2之后,与位于底板1上方的工装配件3的第一端形成的第一螺纹孔31配合,实现工装配件3与底板1的连接。然后将工装配件3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上设置的螺纹结构32与方向盘6底部的第二螺纹孔配合,实现方向盘6与工装配件3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安装槽2为长圆槽,且安装槽2的延伸方向与底板1的延伸方向平行。在底板1第一安装面的一端形成限制方向盘6移位的夹具5,其中夹具5与底板1一体连接。夹具5包括与底板1连接、且与底板1垂直的第一连接部51,以及与第一连接部51一体连接、与底板1间隔预定距离且平行的第二连接部52。

其中第一连接部51包括位于底板1第一边缘的第一板体、位于底板1第二边缘的第二板体以及位于底板1第三边缘的第三板体,其中第二边缘和第三边缘相对,第一边缘同时与第二边缘、第三边缘垂直。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以及第三板体上分别形成一挖空结构。其中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一体连接,第二连接部52位于第一连接部51上方,与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第三板体接触且一体成型。

其中,如图4、图5所示,在工装配件3与底板1、方向盘6配合后,第二连接部52与方向盘6的第一轮缘的中心位置接触。在工装配件3与底板1配合之后、与方向盘6配合之前,工装配件3通过定位螺栓4沿安装槽2的延伸方向滑动,在安装螺栓7与第三螺纹孔配合之前,安装螺栓7沿安装槽2的延伸方向滑动。在工装配件3与方向盘6配合时,根据方向盘6的位置确定工装配件3的位置,保证夹具5与方向盘6的配合。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工装配件3与底板1和方向盘6配合、安装螺栓7与试验机配合时,安装螺栓7和与方向盘6的第二轮缘配合的试验机的加载装置位于同一直线上。其中加载装置属于试验机的一个部件,为带螺纹的工装件,可直接加持在方向盘6上。加载装置与方向盘6的第二轮缘配合,夹具5与方向盘6的第一轮缘配合。具体为:在实现对方向盘6的固定之后,试验机上的加载装置垂直加持在第二轮缘的加载位置上。其中第二轮缘的加载位置为第二轮缘的中心点。此时加载装置与安装螺栓7位于同一直线上。

其中,夹具5与方向盘6的第一轮缘配合时,夹具5与第一轮缘接触的中心位置与第二轮缘的中心点的连线与方向盘6的直径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方向盘的轮缘刚度检测之前,需要观察方向盘表面光泽是否均匀,有无裂纹、凸起、凹陷、毛刺、伤痕、熔接痕等。用卡尺和直尺测量方向盘尺寸,记录测量结果,并对照图纸检查其几何尺寸及形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在将方向盘固定、底板与试验机配合之后,加载装置垂直压在第二轮缘的加载位置上。试验机的加载装置对加载位置处施加压力,试验机测得加载力和加载行程,并根据加载力和加载行程输出加载力与加载行程的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对上轮缘和下轮缘都进行检测,在检测时,试验机应以不超过100mm/min的速度施加压力载荷,直至达到所要求的试验行程为止。其中上轮缘的加载行程为70mm;下轮缘的加载行程为50mm。在对上轮缘施加压力载荷时,下轮缘与夹具接触,在对下轮缘施加压力载荷时,上轮缘与夹具接触。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