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无骨架薄板结构的组合式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4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无骨架薄板结构的组合式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工作台,适用于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工作台。
在公知的计算机工作台中,作为主要支承构件之一的基座,多为由钢型材、铝型材或钢板弯角件构成的骨架结构,加上底座(或底脚)、侧板、前后门而构成的,结构较为复杂,结构件所占据的高度空间较大;另一种主要支承构件支板(或支架),有些为钢管焊合或铝铸造的工字架,造型风格与基座不统一,有些采用弯板结构,则未形成封闭式整板外形,或虽有此外形而未解决整板内部的防锈涂复问题。此外,从实用的角度上,对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现场连线较多的情况不能适应;从造型的角度上,不是所构成的所有品种的工作台都有较好的整体造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克服上述弊端的工作台,它有结构合理、制作方便、实用性强、造型统一的支承构件,有较为简单合理的连结和组合方式,从而组成更多种、可为一般计算机系统和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以至于其他电子设备从中选用的工作台。
从图9所描述的工作台组合方式的概貌中,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作台具有至少一块台面(15),並具有支承台面的基座(1)或支板(2),以及可能选用的横板(26)。按照不同的需要设计两种基座(1),即基座(1)可分为设备柜(1′)及布线柜(1″)两种,分别具有不同的深度。同样,支板(2)有不同深度尺寸的两种(2′,2″)。无论何种基座、何种支板,均为无骨架的金属薄板结构,它们与台面(15)的连结方式是完全相同的。
基座(1)由底座(4′或4″)、基座壳体(3′或3″)、设备安装条(5)和前门(6)及后门(7)构成。支板(2)由两块金属薄板制成的内外侧片(8′、9′或8″、9″)扣合而成,成为封闭扁盒式整板结构。图1表述了作为主要支承构件的基座(1)及支板(2)的外形及结构。
在图2图3中可见工作台基座壳体(3)的侧片(11)四边均折弯成∏形,四角封焊;顶板(12)两侧弯成L形,前后弯成∏形,四角封焊;底板(13)则只在两侧弯成L形,前后不折弯。顶板(12)与底板(13)均夹在两侧板(11)之间,顶板(12)在上端(l处)与两侧板焊合,底板(13)在下端(l处)与两侧板焊合,构成四面壳体。构件所占据的高度仅为底板与顶板折弯后的厚度之和,此值再加上底座(4)的高度,便等于基座(1)中构件所占据的总高度。由于壳体(3)焊合后侧板下端(j)及底板两侧(k)均与底座(4)固结,加上设备安装条(5)在下端(m)用螺钉(18)穿过底板(13)与底座(4)紧固连接,上端(n)用螺母(17)紧固在穿过顶板(12)的台面螺钉(16)上所产生的辅助支承作用,整个基座的强度和刚度均是足够的。这样,相对于公知的计算机工作台的基座,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结构简单,用料省,且在相同基座高度下,在不损害整体造型协调和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
在工作台基座中,设备柜(1′)是公知的计算机工作台均有的,它的深度略小于台面深度,布置在操作者的侧边。布线柜(1″)则是本实用新型为满足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大量与现场连接的输入输出信号线进入工作台后的布线需要而设计的,它的深度不超过台面深度的五分之三,结构与设备柜相仿,可布置在设备柜的旁边,位于操作者的前方,专门用来安装接线端子,此时,(见图2)可以在布线柜和设备柜的相邻侧板上设置过线孔(e),专供输入输出信号线通过。从而,与公知的计算机工作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更能满足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图4、图5表示了支板(2)的构形和安装关系。支板(2)由外侧片(8)、内侧片(9)和底脚(10)构成。支板(2)的外侧片(8)前后弯成P形,上下弯成L形,在四角封焊后的外侧片内部,垂直点焊一根薄板弯成的带螺孔(d)的∏形安装条(24);支板(2)的内侧片(9)前后和下部均弯成L形,下部两角封焊,下折边作有螺孔(P),上部则向相反方向弯成L形。两块侧片分别涂复后扣合在一起,底脚(10)安装时,螺钉(25)自下而上穿过外侧片(8)拧入内侧片(9)下折边的螺孔(P),将二者的底部合紧;横板(26)安装时,螺钉(27)自侧面穿过内侧片(9)拧入外侧片(8)内部安装条(24)的螺孔内,将二者从侧面固紧,此时外侧片和内侧片已构成牢固的连接,并真正成为一个整体支承构件。当台面(15)安装时,台面螺栓(16)自上而下依次穿过外侧片(8)和内侧片(9)的上折边,将二者的上部最后也连接起来。这样构成的支板(2),具有封闭式整板的外观,内侧的两条光滑的合缝(r)则正好作为装饰缝出现,相对于公知的工作台的支板,本实用新型的支板构造更为简单、合理,外观效果与基座更为协调。此外,由于有与两种基座(1′、1″)深度相对应的两种尺寸的支板(2′、2″),便可使任意一个品种或任意一种组合的工作台都能获得有整体感的协调的外观,这是公知的计算机工作台所难以做到的。
从图6、图7可看到,台面(15)与基座(1)及台面(15)与支板(2)的上下连接均借助于台面(15)下部的台面螺栓(16),台面螺栓(16)插入基座(1)或支板(2)后,用螺母(17)紧固。台面螺栓(16)的定位尺寸在宽度方向对于所有基座(1′、1″)和支板(2′、2″)均相同,在深度方向只有一个定位尺寸因基座或支板的深度(1′、2′或1″、2″)而异,即台面(15)相对于支承构件具有一定的互换性,因而,工作台整体定位组装较为方便。这种连接方式对于台下任一种支承构件及它们之间任一种组合均是有效的。所不同的是带支板的工作台借助横板(26)实现基座(1)与支板(2)或支板(2)与支板(2)之间的下部连接;不带支板的工作台则借助可安装在基座底部的连接条(31)实现相邻基座的下部连接。
由以上所述支承构件不同型式、尺寸的不同组合,在每一种台面尺寸下均可构成几至十几种不同形式的工作台。再加上台与台的拼接,台面转角的方向变换,应该说,利用本实用新型可构成的工作台是任意的。总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工作台结构简单、用料省,在相同基座高度下,在不损害整体造型和协调及不影响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可利用空间;使用布线柜后更适合工业控制现场的需要;具有多种多样的配置组合方式而都能保持整体协调一致。这些特点是现有公知技术所不具备的。
附图1-9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 主要支承构件的外形图2. 基座壳体的构形图3. 基座构件的安装关系图4. 支板的构形图5. 支板的安装关系图6. 台面螺栓的安装图7. 工作台整体组装实例之一图8. 工作台整体组装实例之二图9. 工作台组合方式概貌在图1、图2、图3中所描述的工作台基座(1′、1″),构成其壳体(3′、3″)的侧板(11)、顶板(12)和底板(13)用1~1.2mm的钢板制作,折弯方式如图2所示。两侧板的板面上因其所构成的工作台的组合方式的不同可开过线孔(e)或与横板连接的螺孔(f),在折弯后内侧的前后两边,作有供与设备安装条(5)连接的孔(g),上下两边等距分布一些安装孔(h、i),为在基座内部加设备安装条(5)或其他安装件提供了可能,侧板下端还作有用以与底座(4)相连的几个安装孔(j)。顶板(12)的板面上有四个台面螺栓安装孔(a),两侧边等距分布与侧板孔(h)相对应的安装孔(h′)。底板后部开有走线孔(u),两侧边及底部两侧等距分布与侧板孔(i)相对应的安装孔(i′)及与底座的安装孔(k),底部横向点焊一至两根加强条(14),即在不增加底板高度的情况下保持其足够的刚度。以上四件按图2相互定位后,在(l)处焊合,经时效、整形后便可整件涂复。
底座(4)是2mm钢板弯制后四角焊合的围框件,断面形状如图3所示,壳体在其上的安装首先是借助垂直穿过壳体侧板(11)下端的2~4个螺钉(19)拧入其螺孔而实现的。2mm钢板弯制的角形设备安装条(5)用两个沉头螺钉(20)从其侧面的上下两头依次水平穿过顶板(12)和侧板(11)及底板(13)和侧板(11)的折边拧入置于侧板(11)内部、贯穿其深度全长的螺孔条(21);三个螺钉(22)及螺母(23)在其侧面的中间部位使其与侧板(12)连接;最后,用螺钉(18)垂直穿过其下端(m)和底板(13)拧入底座(4)的螺孔,进一步将它和壳体与底座固紧。台面(15)安装之后,台面螺栓(16)垂直穿过顶板(12)和它的上端(n),又将它与台面形成牢固的连接。这样,设备安装条便能将设备安装后的垂直力直接传递给底座,从而改善壳体的受力情况。
设备安装条(5)的正面按标准作有一排M6的螺孔(b)。基座内前后四根设备安装条(5)在其上安装之后,即构成一个符合国际标准GB3047.1-82或国际标准IEC 297的标准构架(见图1),保证所有符合该标准的设备机箱均能在其上安装。
由于布线柜(1″)的深度较小,又位于台子的后部,为保持工作台的平衡,在其下安装两根向前伸出的底脚(10″)。此时,为不改变基座底部的高度尺寸,将它的底座(4″)的高度减小一半左右,使它在加上底脚(10″)后的高度与设备柜(1′)的高度相等。布线柜还备有一种长度与底座(4″)相同的短底脚,当几个基座组合在一起时可酌情选用。
基座前后门(6和7)的构造及固定方式与公知的类同,后门(7)分上下两块,其平面与侧板的后缘齐平,下面一块高度较小,直接用螺钉固定在基座后部的设备安装条上,其上可安装电源插座、开关、保险丝;上面一块较大,采用下插上连的方式,其上部用两个松不脱螺钉拧入后部的设备安装条的螺孔中,拆卸也较方便。前门(6)扣在基座外部,下部用搭钩钩在底板的槽口内,上部采用吸合的方式与安装在顶板前沿内的磁锁衔接。也可以在侧面安装铰链,成为旋转式前门。
在图1、图4、图5中所描述的工作台支板(2),其外侧片(8)和内侧片(9)用1~1.2mm的钢板制作,折弯方式如图4所示。外侧片的内部,在安装横板的位置上,垂直点焊一根1~1.2mm钢板弯成的安装条(24),其上作有供横板连接的螺孔(d);在外侧片的下折边上作有底脚螺钉安装孔(P′);上折边上作有台面螺栓安装孔(c),其孔距及定位尺寸均与基座顶板上的台面螺栓安装孔(a)相对应。内侧片(9)的表面,在安装横板的位置上,有与外侧片螺孔(d)相对应的安装孔(d′);上折边上作有与外侧片相对应的安装孔(c′),供台面螺栓(16)穿过;下折边上则作有螺孔(p),用于与底脚(10)连接。外侧片的内腔(q)尺寸、与内侧片的外形(q′)尺寸之间,采用同一名义尺寸下的最松动的间隙配合,以保证二件涂复后仍能正常扣合。
底脚(10)是铸铝件,用螺钉(25)将它与内外侧片(8、9)一起连结起来(如图5所示)。这样连结后的支板(2)虽不是完全牢固的,但在堆放和运输时却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件。支板(2)与横板(26)借助4个螺钉(27),并与此同时完成了内外侧片之间的紧固。
为与两种深度的基座在造型上取得协调,两种支板(2′、2″)的深度分别与设备柜(1′)和布线柜(1″)的深度相等。底脚也有两种(10′、10″),其尺寸关系及造型分别与设备柜的底座(4′)和布线柜的底座(4″)、底脚(10″)一致。
图6表示了台面螺栓(16)的结构及其与台面(15)的安装关系。台面螺栓由螺栓(28)和固定板(29)焊合而成,安装时,先按所标定的位置在台面底部作一个深度与板厚相等的凹槽(s),再用两个木螺钉(30)将它固定在台面上。
在图7、图8中所描述的工作台整体组装的实例是具有典型性的。图7所示的安装方式代表了所有以横板(26)为横向支承件的工作台的连结方式,横板(26)的两侧各用4个螺钉(27)与两侧的支承构件固接,台面(15)从上方扣下后,所有台面螺栓(16)均插入相应的支承构件安装孔内,用螺母(17)紧固。图8所示的是无横板的工作台的连接方式,由于相邻底座有一定的间隙(△),底座与底脚的中部又均有一定的地隙(t),便允许连接条(31)从下部用螺钉(32)将相邻基座的底部固接起来,上部的连接方式与带横板的工作台完全相同。
工作台的主要尺寸如下高度方面台面高度H=710mm(不包括脚轮或调平器的高度。)底座(底脚)高度h=45mm基座内有效安装高度H0=624mm深度方面台面深度D=800mm设备柜深度D1=740mm(未包括前门)布线柜深度D2=400mm(未包括前门)宽度方面工作台单位宽度B=560mm基座宽度B1=B-△(△-基座间隙,取△=3mm)工作台台面宽度Bt=nB-2δ(δ-工作台面伸出支承构件之外的尺寸,取δ=30mmn-倍数,取n=1、1.5、2、2.5、3)
工作台下部宽度BX=nB-△以上B的整数倍的工作台可用于基座与基座,基座与支板,支板与支板相组合的情况;B的非整数倍的工作台则只能用于基座与支板,支板与支板相组合的情况。
图9描述了工作台的组合方式概貌,其工作台转角(33)有45°和90°两种,用以变换方向,构成折角式大型工作台。
权利要求
1.用于电子设备,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工作台,具有至少一块台面,用于安装设备并起支承作用的前后门均可开启的基座,用于支承台面的支板(或支架),起横向支承作用的横板,不同尺寸的台面与不同型式的支承构件组合在一起,便构成多种可拆卸的工作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A、基座(1)有设备柜(1′)和布线柜(1″)两种,均为无骨架的金属薄板结构,B、支板(2)有不同深度尺寸的两种(2′,2″),均为由两块金属薄板制成的内外侧片(8′、9′或8″、9″)扣合而成的封闭扁盒式整板结构,C、台面(15)与基座(1)及台面(15)与支板(2)的连结方式完全相同。
2.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基座(1)由底座(4′或4″)、基座壳体(3′或3″)、设备安装条(5)和前后门(6和7)构成。
3.按权利要求
1和2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基座壳体(3)是由两块尺寸相同的侧板(11)、顶板(12)、底板(13)焊合而成的四面壳体。
4.按权利要求
2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设备安装条(5)的上端(n)用螺母(17)紧固在穿过顶板(12)的台面螺栓(16)上,下端(m)用螺钉(18)穿过底板(13)紧固在底座(4)上。
5.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设备柜(1′)的深度不超过台面的深度。
6.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布线柜(1″)的深度不超过台面深度的五分之三。
7.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支板(2)由外侧片(8),内侧片(9)和底脚(10)构成。
8.按权利要求
1和7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构成支板(2)的外侧片(8)和内侧片(9)分别涂复后扣合,在它们与底脚(10)、横板(26)、台板(15)相连结之后构成一个牢固的整体。
9.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两种支板(2′、2″)的深度分别与设备柜(1′)、布线柜(1″)的深度一致。
10.按权利要求
1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台面(15)下部有固定的用作装配的螺栓(16),台面螺栓(16)插入基座(1)或支板(2)后,用螺母(17)紧固。
11.按权利要求
1和10所述的计算机工作台,其特征是两个相邻基座底部可用连接条(31)相连结。
专利摘要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无骨架薄板结构的组合式工作台,用于作为计算机控制系统或其他电子设备的工作台,可任意组合成多种形式,可带有专门适用于现场有较多接线的布线柜。各种支承构件均由较少的基本构件组成,基本构件全为无骨架薄板材结构,单件或整体具有统一协调的造型。本设计用料省、工艺简单,实用性强,制作、安装、储运都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B25H1/00GK85200372SQ85200372
公开日1986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谢宗慈 申请人:重庆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