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式模切件自动模切无缝拼接工艺及其自动模切拼接设备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302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与第一离型基带31相背的一侧,将横向边框本体111’上的双面离型膜粘附。由以上步骤c可知,横向边框基材11’上的双面离型膜切断后,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两相对边缘之间的双面离型膜与搭接部分的切断,裸露于外部,在第一排废料带33压合到上面时,会将其与横向边框本体111’分离,依靠第一排废料带33的粘附力将其从横向边框本体111’上带走。第三传送机构的第五收料轴233对第二物料带10c、第三物料带1d及第一排废料带33进行回卷,实现了对现场的清理,提升了生产效率。
[0069]f、由第五传送机构的第八送料轴251对转贴离型膜带16以速度V传送,在第一粘附胶带32经过第三驱轴215后与第一离型基带31分离前贴合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与第一离型基带31相背的一面,提供支撑,为第一离型基带31从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上分离做准备。第五传送机构的第六收料轴253在转贴离型膜带16经第三圆刀模29模切后将转贴离型膜带16的废料进行回卷,实现了对现场的清理,提升了生产效率。
[0070]g、在第一粘附胶带32与第一离型基带31分离后由第四传送机构的第六送料轴232、第二压合轮242对第二排废料带34以速度V传送至第一离型基带31与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相背的一侧,第二排废料带34将搭接在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上的双面离型膜粘附掉。由以上步骤C、步骤d可知,横向边框基材11’两端切断的搭接段被第一粘附胶带32带走,使的与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搭接部分的双面离型膜切断的部分裸露,第二排废料带34压合到上面时,会将其与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分离,依靠第一排废料带33的粘附力将其带走。
[0071]h、在经过第四驱轴216后,由第一传送机构的第二收料轴218将第一离型基带31回卷,与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分离开,为在对应一侧重新贴合第二离型基带15做准备。
[0072]1、由第六传送机构的第九送料轴262对第二离型基带15以速度V传送至第五驱轴261,贴合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 ’、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 ’、横向边框本体111’与转贴离型膜带16相背的一面,并传送至第三圆刀模29,模切出合适的框式模切件10形状。
[0073]j、第三圆刀模29将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模切出纵向排列在第二离型基带15上的多个框式模切件10,其中,将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模切形成第三边框13,将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模切形成与第三边框13相对的第四边框14,将横向边框本体111’模切成两相邻框式模切件10相对的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第一边框11的两相对端及第二边框12的两相对端分别与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两相对的边缘无缝拼接。无缝拼接后的框式模切件10可保证在使用时起到遮光、防尘等作用,与整体式框式模切件的效果一样,提升了产品的竞争性。在其他实施例中,横向边框本体111’也可只模切形成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中的一个。在经第三圆刀模29模切后,框式模切件的外框形状形成,同时还将边框上的孔等结构形成。
[0074]第一物料带10a、第二物料带10c、第三物料带1d包括单面胶物料带或双面胶物料带或带背胶的泡棉物料带。
[0075]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k:
[0076]由第六传送机构的第七收料轴264将第二离型基带15、贴合在第二离型基带15上的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以及转帖离型膜带进行回卷,形成出货的产品。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分切装置对第二离型基带15、贴合在第二离型基带15上的第三边框13、第四边框14、第一边框11、第二边框12、以及转帖离型膜带按框式模切件10的位置分切成单个框式模切件10成品。
[0077]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1:
[0078]通过第六传送机构的第十送料轴263对第二粘附胶带35以速度V传送至第二离型基带15与第三圆刀模29相背的一侧,以将第三圆刀模29模切孔时脱落的废料粘贴后回卷。同时,通过第八收料轴265将第二粘附胶带35回卷对废料回卷,实现了对现场的清理,提升了生产效率。当然,在框式模切件10的各边框没有模切孔时,也可将第十送料轴263和第八收料轴265取消。
[0079]可以理解地,上述各技术特征可以任意组合使用而不受限制。
[008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框式模切件自动模切无缝拼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由第一传送机构将第一离型基带(31)以速度V进行传送; b、由第二传送机构对第一物料带(10a)、双面离型膜带(1b)以速度V周期性同步传输,由第一圆刀模(27)将所述第一物料带(1a)模切形成纵向间隔排布贴合在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上的框式模切件(10)的多个横向边框基材(11’),将所述双面离型膜带(1b)模切成双面离型膜覆盖到所述横向边框基材(11’)上,一起随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传输; C、由第三传送机构对第二物料带(1c)和第三物料带(1d)以速度V进行传送,所述第二物料带(1c)和所述第三物料带(1d)间隔设置,由第二圆刀模(28)模切分别形成所述框式模切件(10)两相对的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贴合到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上,并与所述横向边框基材(11’)和双面离型膜的两端搭接,随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传输,同时,所述第二圆刀模(28)将所述横向边框基材(11’)和双面离型膜两端的搭接段沿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对应的边缘模切断,使所述横向边框基材(11’)形成两相对端的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无缝拼接的横向边框本体(111’); 所述第一物料带(10a)、第二物料带(10c)、第三物料带(1d)包括单面胶物料带或双面胶物料带或带背胶的泡棉物料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式模切件自动模切无缝拼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a还包括:由第一传送机构将第一粘附胶带(32)以速度V进行传送,所述第一粘附胶带(32)的带胶面与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相对粘合,所述第一粘附胶带(32)位于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与所述横向边框基材(11’)相背的一侧; 还包括步骤d、所述第一粘附胶带(32)在经所述第一圆刀模(27)、第二圆刀模(28)过程中将模切的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第一物料带(10a)、第二物料带(10c)、第三物料带(1d)的模切出的废料粘附,并在经过所述第二圆刀模(28)之后与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分离; e、由第三传送机构对第一排废料带(33)以速度V传送至所述第二圆刀模(28)的后工站,所述第一排废料带(33)位于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与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相背的一侧,将所述横向边框本体(111’)上的双面离型膜粘附; f、由第五传送机构对转贴离型膜带(16)以速度V传送,在所述第一粘附胶带(32)与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分离前贴合到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与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相背的一面; g、在所述第一粘附胶带(32)与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分离后由第四传送机构对第二排废料带(34)以速度V传送至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与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 ’)、横向边框本体(111’)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排废料带(34 )将搭接在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上的双面离型膜粘附掉; h、由所述第一传送机构将所述第一离型基带(31)与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 ’)、横向边框本体(111’)分离开, 1、由第六传送机构对第二离型基带(15)以速度V传送,贴合到所述第一纵向边框基材(13’)、第二纵向边框基材(14’)、横向边框本体(111’)与所述转贴离型膜带(16)相背的一面,并传送至第三圆刀模(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